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浅析王成喜的梅花为何雅俗共赏?

王成喜先生是我国著名画家,其所以出名,是因为他笔下的梅花深受老百姓喜爱。我知道王成喜的大名是从一本挂历上开始的,那是一本九十年代初出版的国画名家挂历,上面印的都是北京名家的作品,如黄胄、刘勃舒、董寿平、李苦禅、李可染、范曾、周思聪,其中就有王成喜的两幅梅花,一幅是白梅,一幅是红梅,色彩鲜艳、花朵茂密、铁骨铮铮、雅俗共赏。

王成喜先生画梅经常在画上题写诗词:“铁骨着新花,郁香满乾坤。”“小窗细嚼梅花蕊,吐出新诗字字香。”“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这些诗词大多数都是古人赞美梅花品格的,也有一部分是王先生自己写的,如“看遍多少世间奇花异草,还是家乡梅花好,色不媚态不娇,清香只把春来报。”笔法流畅,言真意切,透出一种浓浓的乡情。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浅析王成喜的梅花为何雅俗共赏?

王成喜《梅花图》

说到画梅,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我国种梅、赏梅的历史。梅是我国十大名花,已有3000多年的应用历史,《书经》“若作和羹,尔惟盐梅”、《诗经·召南》“摽有梅,其实七兮”的记载,说明古时梅子是作为调味品,系祭祀、烹调和馈赠不可或缺的物品,至少在2500年前的春秋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对野梅进行培植。

梅作为观赏的历史,大至可以追溯到汉代,《西京杂记》中写道:“汉初修上林苑,远方各献名果异树,有朱梅、姻脂梅。”可见这时已经将梅作为观赏之物引入庭院栽培。南北朝时期种梅、赏梅之风更为盛行,杨万里在他的和梅诗序中写道:“梅于是时始以花闻天下”。据《金陵志》中记载:“宋武帝刘裕(公元420年)女寿阳公主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于额上,拂之不去,号梅花妆,宫人皆效之。”这个记载说明,那时人们已将赏梅之风推崇成一种生活时尚。文人墨客赏梅、写梅、咏梅的活动愈加频繁,创作出不少诗作,如鲍照的《梅花落》、何逊的《扬州法曹梅花盛开》、阴铿的《咏雪里梅》等等。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浅析王成喜的梅花为何雅俗共赏?

古代绘画中的“梅花妆”

到了隋唐,种梅、赏梅、咏梅、写梅之风,已经发展成为一种高雅的文化生活,人们对梅花的品种、树型、花型、香型都有更为严格的要求。《全唐诗话》中说:“蜀州郡阁有红梅数株。”《梅妃传》记载:“所居栏槛、悉植数枝……梅开赋赏,至夜分尚顾恋花下不能去。上以其所好,戏名曰梅妃。”

宋元时期可以说是我国梅文化形成的兴盛时期,上到王公大臣下到黎民百姓,都养成种梅、赏梅的习俗,书梅、画梅之风也从此时盛行起来。《瀛奎律髓》中将梅花别为一类,范成大著《梅谱》,收集了很多梅花奇品,如江梅、官粉、朱砂、玉蝶、绿萼、单杏、黄香、旱梅,书中还记载梅的繁殖与栽培,是我国一部最早关于梅的著作;张镃的《梅品》及宋伯仁的《梅花喜神谱》,则是有关梅花画法、欣赏及诗词方面的专著,内容丰富,引人入胜。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浅析王成喜的梅花为何雅俗共赏?

宋代 宋伯仁《梅花喜神谱》

元代画梅大家当数王冕,他在九旦山种梅千株,草屋三间,题“梅花屋”,号“梅花屋主”;一生爱梅、种梅、咏梅、画梅,其自成一家的墨梅画法及画上题诗“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流传至今,成为千古绝唱!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浅析王成喜的梅花为何雅俗共赏?

元 王冕《梅花图》

元、明、清三代都涌现出大批画梅的丹青妙手,如赵孟頫、陈立善、孙隆、任道孙、高其佩、唐伯虎、金农、李方膺、郑板桥、赵之谦等。

王成喜先生的梅花,不同于古代任何一位画家。他的《铁骨生春》图,我记得最早挂在北京前门的“燕京饭店”大堂。画面枝劲花繁,老干虬龙铁骨,震人心魄、大气磅礴。下面这幅《红梅图》是王成喜的代表作,同时也是他经常画的图式,画面呈横向构图,一树梅花从右向左悬挂盛开,花枝繁茂,艳如丹霞。

在画法上,他以浓墨写出梅的主干,然后利用笔上所余淡墨勾出老干的外形,乘势皴擦出干的沧桑,点出干上的苔点;接着笔蘸浓淡墨续写梅的枝条,写时用“留花式”留出梅花梅朵的位置;接着他用大白云笔蘸朱砂,笔尖蘸曙红,点出梅花花朵及花蕾,点时注意花和花蕾之间的疏密、花的俯仰向背及丛与丛之间的联系。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浅析王成喜的梅花为何雅俗共赏?

王成喜《红梅图》

花与花蕾点完,整幅作品的大体态势就基本出来了,这时他根据画面从整体上先作一次调整,在花和枝的空隙处再增加一些淡的枝条及花朵,以丰富画面的层次。大的态势调整完毕之后,他用胭脂加墨点花萼、花蕊,添画梅花的小枝,用淡墨点远处花萼,添画小枝,用笔灵动,勾点有力。最后笔蘸浓淡墨对画面进一步进行调整,点出整幅梅花枝干上的苔点,题上“小窗细嚼梅花蕊,吐出新诗字字香”;然后钤印,一幅红梅图就完成了。

王成喜1940年出生于河南洧川,原名王成林,堂号香雪斋,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中国美协会员;曾先后应邀赴国外讲学,并举办个人画展,出版发行《王成喜画梅选》、《王成喜百梅图》、《王成喜书画作品辑》等十余种图册。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以梅花为题材的作品,如《香远图》、《香满乾坤》、《报春图》、《清香》等。他的梅花不是古代文人超凡避世、孤芳自赏的情感宣泄,而是干如蟠龙回旋、花朵丰腴艳丽、激情炽热如火的精神赞歌!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浅析王成喜的梅花为何雅俗共赏?

王成喜《铁骨生春》

王成喜在画梅上何以能取得如此骄人的业绩,我认为应该归纳为如下几点:

梅文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人们爱梅、种梅、赏梅、咏梅、画梅,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习俗。梁文帝萧纲在其《梅花赋》中写道:“层城之宫,灵苑之中。奇木万品,庶草千丛。光分影杂,条繁干通。寒圭变节,冬灰徙筒。并皆枯悴,色落摧风。年归气新,摇云动尘。梅花特早,偏能识春。”陈代的苏子卿、北周的庾信也都有类似的作品,如《梅花落》、《梅花》。唐代名臣宋璟作的《梅花赋》中:“曷若兹卉,岁寒特妍,冰凝霜冱,擅美专权?相彼百花,孰敢争先!莺语方蛰,蜂房未喧,独步早春,自全其天”对梅花品性及寓意的精神大加赞赏;李白、杜甫、白居易、柳宗元留下的咏梅诗句,将时人带入超凡脱俗的境界;宋代皇帝宋徽宗主持编纂《宣和画谱》,建立宫廷画院,招集天下绘画之能工巧匠为梅花传神写照;北宋林和靖隐居杭州孤山植梅放鹤,号“梅妻鹤子”,留下了“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诗句。元、明、清爱梅之风有增无减,赵孟頫、杨维桢、杨慎、徐渭、文征明、唐伯虎、姚涞、郑板桥、金农、汪士慎等人,都留有大量的咏梅之作。王象晋的《群芳谱》、刘世儒的《梅谱》、汪怠孝的《梅史》、陈昊子的《花镜》等著作中,都有大量关于梅文化的记载和论述。

梅花在严寒的冬季开放,冰肌玉骨、花色灿烂、幽香四溢,它这些独特的植物特性,寓意一种坚韧不拔、谦谦君子的品德和精神。人们将梅、兰、竹、菊称为“四君子”,松、竹、梅喻为“岁寒三友”,象征着高节、幸福、长寿、幸运、和平、顺利 、希望和快乐。王成喜先生将梅文化的传统美学思想,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并发扬光大。

相传云南昆明曹溪寺内至今还有一株700多年前种植的元梅,老态龙钟、虬曲万状,仍年年开花结实;湖北黄梅县有一株1600多岁的晋梅,至今还在斗雪吐艳、凌寒留香,高风亮节、铁骨冰心,岁岁开花、年年结籽;这充分说明了我国梅文化推崇的历史根深叶茂、源远流长!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浅析王成喜的梅花为何雅俗共赏?

千年古梅

中国画梅技法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唐以前画梅的作品未见有流传下来,只见一些脍炙人口的咏梅诗,如李世民的“送寒余雪尽,迎岁早梅新”、杜甫的“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李商隐的“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宋元时期,梅文化进入发展昌盛时期,涌现出一大批画梅圣手,如仲仁和尚、宋徽宗赵佶、岩叟、杨无咎、徐禹功、王冕、邹复雷;明清时期就更多了,如陈录、文征明、唐伯虎、徐渭、汪士慎、金农、郑板桥等。作为仲仁、王冕、徐渭笔下的梅花,像王成喜那样繁花似锦的很少,在此我就不作赘述了,只将明代画家陈录《万玉图》作一个介绍。此画为立轴绢本,纵111.9厘米,横57.5厘米,画中一株梅花从右上角倒垂而下,主干呈弧形弯曲,构成大的动态;小枝则穿插其间,依势变化,形成枝干交错、花蕾映衬、俯仰顾盼、梅花怒放的灿烂景象,整个画面阳光明媚,十分热烈喜人。在画法上,他以没骨法皴擦出老干的古朴沧桑,再以“圈花法”勾出梅花的花朵及花蕾,以“点厾法”点出花萼,再以淡墨渲染背景,突出千条万玉、花团锦簇的视觉效果,给人一种春即将到来的喜悦。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浅析王成喜的梅花为何雅俗共赏?

明 陈录《万玉图》

陈录为明代画家,生卒年代不详,字宪章,号如隐居士,浙江绍兴人,一生喜爱画墨梅,其传世作品有《万玉图》、《烟笼玉树图》、《梅花图》、《墨梅图》、《梅花推篷图》、《玉兔争清图》。他的画与王冕比较,多了几分身逢盛世借画梅表达“梅花得意羡群芳”的心境,从而少了王冕笔下梅花的那种孤傲和清冷。

王成喜的梅花,少者无王冕的孤傲清冷,繁则无陈录笔下“得意羡群芳”。无论是繁花虬枝的鸿篇巨制,还是疏影横斜的折枝小品,都是对阳刚正气的赞颂,透出一种朝气蓬勃的精神!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浅析王成喜的梅花为何雅俗共赏?

王成喜《香满乾坤》

这幅《香满乾坤》创作于1991年,纵127厘米,横126厘米。一株老梅从右下角回旋向右上攀伸,铁骨铮铮的老干上长出四五枝新枝,象征梅花霜欺雪压而不屈不挠的顽强精神;每根枝条上都长满红红的花蕾,预示着生命的希望和灿烂,比拟“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崇高品德!

为了画好梅花,王成喜先生曾拜董寿平、许麟庐二位大师为师进行学习,刻苦钻研我国传统画梅技法。在两位前辈的指引下,他从古代画梅大家的作品中吸取营养,同时又借鉴了在学院所学西画的理论技法,所以他的作品学古而不泥古,“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兼收并蓄。他将陈录的繁密、王冕的傲骨、板桥的清瘦、金冬心的率真聚于笔端,终于画出了自己的风格。

董寿平对王成喜画梅的评价是:“成喜画梅有厚实的书法功底,在传统的基础上,努力把西画的透视、明暗、空间、质感等表现方法,融入中国画的笔墨趣味中,以追求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形成了他鲜明生动、雅俗共赏的艺术风格。其作品别开生面,洋溢着时代气息,给人以生机盎然的美的享受。”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浅析王成喜的梅花为何雅俗共赏?

王成喜《清香》

三、来源对自己人格修为的磨炼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若要把画画好,先要把人做好,苏东坡说:“古之论书者,兼论其生平,苟非其人,虽工而不贵也”也就是这个意思。王成喜先生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学习期间,已经在思想上打下了树立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础;十年的部队创作经历磨炼了他人生的意志,明白了为什么画画和为谁画画的道理;跟随董寿平、许麟庐学习中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让他在前辈的身上看到、学到许许多多为人做事的道理,对自己人生价值观的树立和巩固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陈祖芬在提到王成喜时说:“和王成喜说话,他就笑,笑起来好像土块在河里撞击,厚厚实实带着水声,带着土味,笑得像梅开五福,怎么看怎么喜兴。”刘文杰则说:“王成喜老师为人诚恳朴实,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力。”对于王成喜先生的为人处事、人格修为,叶文玲是这样说的:“一脸憨厚之相的王成喜绝无大画家的架子,言简语拙,却又温厚可亲。我相信他是那种手中只有一个包子也会掰给朋友一大半的人。”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浅析王成喜的梅花为何雅俗共赏?

王成喜《清香远佈》

一个人道德品性怎么样,朋友同事的评论看法就是最好的标准。从这些质朴的语言中,我们可以深深地感到王成喜先生在自己人格的修为上,是一个经过刻苦磨炼的人。他心地善良、爱憎分明,有着一种不屈不挠的毅力和谦和高洁的品格,所以他的画才能寄浑厚于浓艳、涵茂密于清逸,繁花累累、明媚灿烂,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希望;画中没有历代文人画的萧瑟清冷,有的却是充满高尚情怀的丹心铁骨!

王成喜先生画梅四十余年,无论是大堂之上的《铁骨生春》、《香满乾坤》,还是小家碧玉中的《清香》、《雪梅》,都是他为梅传神的妙笔丹青,雅俗共赏、春满乾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