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总感觉日系车做不到德系车的层次?是技术原因吗?

应无逸


日系车,更像是工具,非常的好用省心;德系车更像是玩具,好玩富有乐趣。日系车与德系车的造车理念是不一样的,自然也会有明显的区别。这种区别没法说好或者是不好,当自己的需求和汽车的特性相吻合时,才能够觉得称心如意。



德系车历史悠久,底蕴丰厚,更注重汽车的行车品质。开德系车会与日系车有截然不同的感受,德系车底盘扎实硬朗,方向精准,动力十足,驾驶员可以有很强的信心,总想试试这台车子极限。德系车更像是玩具,高性能车型众多,并且手动挡更受欢迎。


日系车算是后来者居上,因为起步晚,没有太多的历史,为了与打牌车企竞争,日系车更注重质量和燃油经济性。一方面日本本土资源太匮乏,不允许车企铺张浪费;另一方面日系车不允许犯错,毕竟没有背书。因此,日系车将质量和节油控制的非常到位,也有了一席之地。因为处处谨慎,日系车更加平庸乏味,但是作为工具来说,日系车非常称职。

每个消费者的层面不同,追求不同。对于相对富足的消费者来说,德系车会是更好的选择,毕竟德系车的定位会更加高端,也更加奢华和富有乐趣。而对于更为光大的普通消费者来说,省油省心的车子更是受欢迎的,毕竟现代人的生活压力都很大,省油省心的车子不会分散大家都时间和精力。



论技术,个人觉得日系车真的不输德系车,甚至日系车更有优势。德系车依旧是再追求性能和优秀的驾乘感受,日系车则是在节油方面越走越远。日系车的混合动力和氢燃料领域非常有造诣,这是德系车不能比拟的,甚至因为日系车在这方面的足够强大迫使对手改变了造车方向。德系车依旧追求汽车的性能,而日系车在节油方面深挖不停。


德系车与日系车,代表的是不同造车理念和风格,德系车很强,日系车很省。至于如何选择,还是看自己的需求。


小强说说车


我的es250和朋友的e300l,我们经常换着开,但是讲真要换的话我不换,保养我加了2万元8年20万公里免费保养保修,加马克莱文森音响2.5万元,自带座椅通风奔驰没有,动力2.5完全够用,关键是我的买了3年什么事没有,他的买了一年多异响没解决还召回了转向轴[捂脸],不过下次要换车我也不会选雷车,太平平无奇,下一个目标x6


桂东茶王


貌似提问的人不知道LS、LFA、GTR的存在...不是做不了..而是不想做..


lisiboGTR


日系车都是精打细算讲究能用,耐用就行,德国汽车用的铁皮是1.0的厚度,日系车用的却是0.6的厚度但是日本车用的0.6的厚度吸塑能力却比德国车1.0的g厚度还要好,车体发生碰撞的时候却不会伤害驾驶室的人,而德国车1.0的厚度却相反车体碰撞的时候却保护不了乘坐人员。


用户6206032735507


都是吃饱饭撑的,这个话题有什么好争的,德系也好,日系也好,你说的再好,人家也不会给你一分钱,真不明白有什么好争的。经我了解,说德系好的人并不是真的就有德系车,往往听人说的,什么底盘扎实啊,外壳坚硬啊,重的像砣铁啊,形成了这车极其安全的思维。而说日系好的人往往是拥有日系车的人,因为小毛病少,耐用,省油,因此喜欢日系车,故而再争也没有结果。其实汽车行业有个好玩的现像,就是有过德系车的人换车时仍然是德系,日系车换车是仍是选日系,因此我觉得不是车的问题了,而是人的思维问题,即侧重与喜好。在这里再喷也难以改变对方的思想,争了这么多年,不如都洗洗睡吧!(对了,我小区里还有个韩系车粉,他索纳塔7用的时间蛮长的了,前不久开回一台新索纳塔8)


周子定1


我觉得德国高速不限速,日本高速限速100,这或许是两国品牌车造车理念不同的一个重要因素,抛开质量稳定性不说,同价位的德系与日系车,拉到150~200时速,那肯定德系车占优势,可问题中国限速120,这方面德系车的优势不能突显,所以说还是那句老话,高速跑的多的考虑德系,城市代代步的考虑日系,适合自己就好[耶]


抱瓮一笑


理念不同,肯定产品不同,结果不同;日系车可以局部加强,应对各种碰撞试验,确保五星通过;日系车可以设计系数低降低自重,达到省油目的。


steelbean


总体来讲还是造车理念的区别,德系更注重安全系数,驾驶感受,日系更注重经济耐用,没有好与不好,只有适合不适合


沧州守护者


日本车用的久,这是事实


和宝贝贝在一起


我是做汽修行业的,感谢大众能给汽修人尝口饭吃[我想静静]说真的日系车比德系车耐用,品控高国产南北大众一个档次,整车调效也好于国产“大众”,目前的国产南北大众没有几款德系原设计,和贴牌都差不多,品控更不到位,小毛病甚至高于自主品牌……我不是说德系车不如日系,我只是说合资的大众真不如合资的日系……

50万以内还是日系车的性价比最高,50万以上德系还没受到日系车的挑战……

总之,不论德系还是日系都不如把我们自主品牌做强做大的好,现在象奇瑞等自主品牌其实做工和整车调效同等级别质量要比德日车不差,但品牌影响力和保值率要差很多,这和我们汽车工业底蕴不足品牌营销做不到位都有很大关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品牌超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