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拾趣:嘉兴这个县丞的儿子被莫名推上皇帝之位却干得很好

史海拾趣:嘉兴这个县丞的儿子被莫名推上皇帝之位却干得很好

嘉兴自古人杰地灵,从古到今,出了无数英才。宋朝一位嘉兴县丞的儿子,竟因为偶然机会当上了皇帝,而且还成了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这个人就是赵伯琮。

靖康二年(1127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嘉兴县运河青杉闸旁的县丞官舍,嘉兴县丞赵子偁刚从县衙下班回来,夫人张氏刚生下小儿子,这孩子一生下来,不哭不闹,白白胖胖,红光满面,惹人喜爱,赵子偁给他取名伯琮。

史海拾趣:嘉兴这个县丞的儿子被莫名推上皇帝之位却干得很好

赵子偁虽然人微位卑,却有高贵血统,他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六世孙,太祖赵匡胤正值50岁壮年时突然暴死,皇位却出人意料地被其弟赵光义继承,留下了大宋千古第一迷。太祖自己这一脉子孙虽未受到赵光义一脉的虐待,但也逐渐没落,到了赵子偁,竟要靠通过科举才谋得县丞一职。

赵子偁很注重儿子们的培养,伯琮三岁就开始学习六艺经传了。

史海拾趣:嘉兴这个县丞的儿子被莫名推上皇帝之位却干得很好

伯琮五岁那年,失去生育能力的宋高宗赵构,结束了东奔西逃的逃亡生活,定都杭州,南宋朝廷才在东南初步站稳了脚跟。此时赵构唯一儿子早已夭折,而他经过太医的多年治疗,宫中皇后妃嫔们无一开怀见喜,赵构必须考虑自己的身后事,与太后和大臣们朝议后,决定向北宋仁宗学习,选宗亲的儿子作为继承人。

该选谁做继承人呢?大臣们议论纷纷。有一种强有力的意见是:赵匡胤是开国之君,应该在他的后代中选择接班人。起初,赵构对这种议论严加贬责。忽然有一天,他又改变主意,说他做了一个梦,梦见宋太祖赵匡胤带他到了“万岁殿”,看到了当日的“烛光剑影”的全部惊景,并说:“你只有把皇位传给我的儿孙,国势才有可能有一线转机。”

史海拾趣:嘉兴这个县丞的儿子被莫名推上皇帝之位却干得很好

其实,当时的宋朝皇族,还有不少太宗(赵光义)系宗室,然而赵构突然改变主意要从太祖的后人中选,那么赵构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其实所谓“还政于太祖后人”的说法完全是子虚乌有,赵构的真实想法是找一个好控制的继承人。所以赵构在找太祖后人时,也没有找势力较大的大宗,如世袭安定郡王的燕王后裔,而是找了地位卑微的小宗秦王的两个后裔。赵构认为这样的继承人必然对自己感恩戴德,言听计从,不敢有异心。于是地位卑微的县丞赵子偁的儿子五岁的赵伯琮,和另外一位同样地位卑微的秦王后人赵琢就成了候选人。

史海拾趣:嘉兴这个县丞的儿子被莫名推上皇帝之位却干得很好

就这样,赵伯琮被他父亲牵着手,慢慢的走进森严壮观的皇宫,心里涌上的,除了恐惧,就是孤独。那么多那么高大的房子,不管是谁走进去,也会像一滴水溶进海洋、一片树叶飘入森林一样,无影无踪。

过了几天,赵伯琮就与另外一个胖胖的小孩子一起,忐忑不安地站在一个瘦削、目光锐利的叔叔面前。叔叔衣着华丽,沉默寡言,他的目光在两个孩子身上瞟来瞟去,像是一头狮子在两只绵羊面前挑选晚餐。晚餐嘛,当然是越肥越好,这位叔叔对胖小孩露出了和蔼的微笑。就在这时候,斜刺里跑来一只猫,胖小孩伸出脚去踢它——这一脚便把皇帝位置踢走了。

叔叔叹了一口气,摸摸小赵伯琮的脑袋瓜子,对旁边的人说:“就是他了。”

史海拾趣:嘉兴这个县丞的儿子被莫名推上皇帝之位却干得很好

这个瘦削的年轻男人,就是在长期的逃跑生涯里丧失了生育能力的宋高宗赵构。

从此赵伯琮就开始了漫长的皇宫生活。第二年,赵构给他改名为赵瑗,绍兴三十年(1160年)二月二十四日,赵瑗被立为皇子,赵构又给他改名为赵玮。

史海拾趣:嘉兴这个县丞的儿子被莫名推上皇帝之位却干得很好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五月二十八日,赵玮被立为皇太子,赵构又给他改名为赵眘。六月,赵构御笔,赐赵昚的字为元永,以“倦勤”而想多休养为由,传位给赵昚,是为宋孝宗,宋朝的皇位再次回到宋太祖一脉。

史海拾趣:嘉兴这个县丞的儿子被莫名推上皇帝之位却干得很好

宋孝宗一上任就表现出与宋高宗不一样的地方。他恢复了主战派胡铨的官职,为抗金英雄岳飞平反,追封岳飞为鄂国公,谥号为“武穆”,在西湖边建立岳坟,供后人缅怀。他还削去秦桧的官号,又将秦桧时期制造的冤假错案,全部予以昭雪。他重用主战派,重新拜张浚为相,并且整顿吏治,裁汰冗官,惩治贪污,重视农业生产,积极备战。这些措施在当时大快了人心,使国力大增,百姓生活安康,得到了民众的支持。史称“乾淳之治”。后世称其“卓然为南渡诸帝之称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