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收禮物就回家?這位大臣堪稱“異類”,皇帝曾下旨讓他收點好處

“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這句話赤裸裸諷刺官場中潛移默化的貪墨之道。歷史上那些清廉如水的大臣們,總是能受到後人的愛戴,可是當一個官員絲毫不貪汙,或許又顯得他格格不入。畢竟為官之道,乃是做好自己分內之事,可凡事上下也需要打點,免不得要與錢財打交道。唐朝中後期,有位叫陸贄的大臣,他卻能做到分文不收,就連唐德宗李適也看不下去,希望他多少能接受點好處,這其中有怎樣啼笑皆非的事實呢?

不收禮物就回家?這位大臣堪稱“異類”,皇帝曾下旨讓他收點好處

陸贄出身名門貴族,他的先祖可是三國時期江東鼎鼎有名的江東陸氏家族。到了唐德宗時期,老陸家早已衰落,陸贄父親早逝,他幼年時便與母親相依為命。得益於母親的開化,以及書香世家的薰陶,陸贄17歲便得中進士由此踏進仕途。可是陸贄於左右逢源的官場,似乎是個“異類”。唐朝中後期,由於受到安史之亂的影響,李氏王朝其絕對威嚴早已不如唐太宗李世民那時。

不收禮物就回家?這位大臣堪稱“異類”,皇帝曾下旨讓他收點好處

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在此期間,不少藩王諸侯趁勢崛起。陸贄與壽州刺史張鎰相交頗深,張鎰覺得陸贄是個難得的人才,便想許以重金籠絡陸贄,招募其麾下門客,今後這二人在官場中也算是有個照應。不過陸贄果斷謝絕張鎰的好意,最後還是唐德宗李適聽說了陸贄的大名,將其拜為翰林學士。公元792年,陸贄被唐德宗任命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這兩個職位其實就是宰相。

不收禮物就回家?這位大臣堪稱“異類”,皇帝曾下旨讓他收點好處

陸贄當時才37歲便已位極人臣,足以見得唐德宗對他的信任。身為宰相之後,陸贄家的門檻都快被那些達官貴人踩平了。唐朝中後期不少藩王、諸侯,都想著巴結朝中有權有勢之人,這樣今後也會有更多的便宜。陸贄貴為唐德宗最信任的寵臣,且身居高位,那些別有用心之人肯定會想討好陸贄,從此近水樓臺先得月。不過身為宰相的陸贄,什麼人的禮物都不肯收。唐德宗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唐德宗當太子之時,就已深諳政事。皇帝清楚,如果身為宰相的陸贄如此鐵面無私,必將會對他今後的仕途,以及整個人生有著不可逆轉的影響。

不收禮物就回家?這位大臣堪稱“異類”,皇帝曾下旨讓他收點好處

唐德宗隨後特地派手下心腹秘密傳旨,皇帝告誡陸贄:清慎太過,都決諸道饋遺,卻恐事情不通。如不能拿出財物,如鞭靴之類受亦無妨。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唐德宗已經親自下口諭,讓宰相陸贄稍微受點好處,對他今後於官場中生存大有裨益。不過為人正直的陸贄,居然對皇帝親自下的旨意都置若罔聞,這位老兄始終堅持不收分文。眼看別的宰相(唐朝有多位宰相)生活富饒,而陸贄卻是“清貧如水”。唐德宗眼看陸贄如此不識時務,也打消了讓他貪墨的念頭。

不收禮物就回家?這位大臣堪稱“異類”,皇帝曾下旨讓他收點好處

最終陸贄被許多同僚排擠,大臣們不停向唐德宗進諫,希望將陸贄繩之以法。其實陸贄並未犯下任何過錯,可就是因為陸贄格格不入,導致他無法在長安這潭渾水裡來去自由。唐德宗也是沒辦法,畢竟皇帝需要處理各方勢力的平衡,唐德宗也擔心如果繼續重用陸贄,是否會影響朝廷的政務?思來想去,唐德宗將陸贄貶到西北偏遠地區,公元805年,51歲的陸贄因病去世。屈指算算陸贄被貶到窮山溝裡有近6年的時間,在這6年期間,陸贄絲毫沒有曾經宰相的架子。相反他苦心鑽研醫術,為當地窮苦百姓免費治病。從人的角度來說,陸贄幾乎沒有任何缺點,上對得起皇帝,下對得起百姓。

不收禮物就回家?這位大臣堪稱“異類”,皇帝曾下旨讓他收點好處

但是從官場之道而言,陸贄過剛易折,即使皇帝好心勸誡他稍微收點禮物,可陸贄依舊我行我素,這樣的耿直人,確實有的時候讓人生氣。唐德宗讓陸贄收受禮物,並不是鼓勵他貪汙腐敗,而是希望陸贄身上稍微有點“人情味”。被世家門閥壟斷的唐朝官場上,陸贄不和任何一方勢力搭上關係,最後被這些同僚一起彈劾,這可真是可悲可嘆。

參考文獻:唐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