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可以公開賜死太皇太后嗎?為什麼?

寶黛釵鳳璉平尤


皇帝可以公開賜死太皇太后嗎?答案是明確的,不能!不僅不能賜死太皇太后、皇太后也不行。別說是賜死了,就連明面上的忤逆都不行。就算心中有一萬個不痛快,表面文章皇帝還是必須要做起來的……

以孝治天下

歷朝歷代的帝王們無不強調要“以孝治天下”,何謂“孝”?最起碼不忤逆雙親是必須要做到的,不是嗎?賜死自己的祖母,不管是親祖母也好、嫡祖母也罷,這簡直就是大逆不道了!既然強調“以孝治天下”,皇帝就算要違背,也不可能公開違背,否則等於在自己打自己的臉……作為帝國最高統治者的皇帝都不孝了,難道還指望臣民們去盡孝嗎?

那麼,歷朝歷代的皇帝們為何要如此推崇孝道、甚至上升到了“以孝治天下”的高度呢?說白了,皇帝要的不是孝,而是忠!所謂忠、孝實際上是一體的。連生養自己的雙親都不孝順的人,還指望他忠君愛國嗎?中國古代的孝,講的是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父親打死了忤逆的兒子是不需要負刑事責任的,即便是無故殺死了自己的兒子也要罪降一等。換言之,中國古代的孝是無條件的!

中國古代的皇帝為何要強調無條件的孝?事實上,他們強調的不只是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更重要的是後一句,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前面已經說過了,忠孝是一體的,而歷朝歷代的皇帝們要的就是這個臣下、百姓無條件忠君!如果皇帝帶頭公開賜死了自己的祖母、嫡母、生母等等,那臣下弒君篡逆也便成了“理所當然”。此例一開,後患無窮!

正是因為這種政治需要,歷朝歷代的皇帝無不一而再、再而三地強調“以孝治天下”並親身作出表率。清朝皇帝每日雷打不動向皇太后請安難道真的就只有母子情深嗎?不不不,這背後是有深遠政治意義的!清宣宗道光帝比自己的繼母恭慈皇太后(孝和睿皇后)鈕祜祿氏小不了幾歲。如果按照年紀,足以論姐弟了;至於親情,那就更加沒有什麼親情可論了。但是,清宣宗一直以對待母親的規格對待這位只比自己大幾歲的繼母,每日請安,為什麼?就是因為政治需要!

皇帝與太皇太后、皇太后有矛盾怎麼辦

有一點須搞清楚,就算皇帝與皇太后、太皇太后有矛盾,也不能公開發難!對於沒有權勢、僅僅是任性的祖母、嫡母、生母,皇帝基本都是可以容忍的。但對於在弄權的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帝也不能公開廢黜、更不能賜死,只能通過其他方式解決。首先是剪除其背後的政治勢力,沒有了依靠,太皇太后、皇太后不過就是一個女人而已,並不難對付。但廢黜和殺了肯定是行不通的,充其量也就是軟禁了事。不過,政治鬥爭失勢的太皇太后、皇太后一般也比較明智,認慫就是了,反正皇帝也不便殺了自己,起碼還可以保全自己身後的外戚家族。即便是千古第一帝秦始皇,雖然揚言要殺了自己的生母趙太后,可到頭來也只是幽禁了事。為什麼?難道是秦始皇良心發現嗎?恐怕也不見得,說白了還是政治需要。

如果皇帝鬥不過太皇太后、皇太后,那就只有認慫了!要麼老老實實當傀儡,要麼私下積蓄實力、等著老太太嚥氣之後再一舉奪權!眾多的傀儡皇帝就不去說了,離我們最近的清朝就有。這裡說一說等著老太太嚥氣奪權的漢武帝劉徹,太皇太后竇氏在世期間,漢武帝雖然想要奪權,卻沒有辦法拿下竇太后。只能先借助東甌戰事獲取了事實兵權、逼竇太后交出了虎符。同時又利用竇氏家族內部不和,對竇氏家族進行分化瓦解。但始終也不敢動竇太后分毫,直到竇太后去世,漢武帝才最終清洗了竇氏家族、掌握了實權。說到底,漢武帝並不是怕一個瞎老太太,同樣是因為政治需要,他不能動竇太后!

綜上所述,無論太皇太后還是皇太后,皇帝就算對她們有再大的不滿,也不能將其廢黜,更加不能公開賜死。因為這不僅僅是單純的孝道,還涉及到這背後的“以孝治天下”。為了強調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無條件忠君,皇帝必須強調無條件的孝!而且必須身體力行、作出表率,否則後患無窮……當然,政治鬥爭在所難免,失勢的太皇太后、皇太后雖然不會有被廢黜和性命之憂,但軟禁的日子恐怕也好過不到哪裡去,不是嗎?所以,聰明的太皇太后、皇太后都會在知道要輸之時主動交出權力頤養天年。在沒有了利益重來的大前提下,親情有時候還是管點兒用的!皇帝一般情況下也不會刻意去為難自己的祖母、生母。至於嫡母,那就不一定了……看她表現如何了。


農民工歪說歷史


皇太后和太皇太后是皇帝法律意義上的母親和奶奶,對應的就是生母和親生奶奶,按照古代繼承法,這兩者常常不一致。古人治國講求孝道,禮儀綱常是國家基石,皇帝必須垂範,所以,即便是皇太后和太皇太后出現違法犯罪行為,一般都不能處罰,更不能賜死。

不過,皇太后和太皇太后不是一般人,她們首先是政治的產物,既然是政治人物,就不可避免陷於政治鬥爭。由於政治鬥爭,被皇帝賜死的皇太后至少有兩位,太皇太后還真沒有出現過。

皇太后、太皇太后與皇帝的關係

古代婚姻實行一夫一妻多妾制,一位男子可以有多為妾,但是隻能有一位妻,皇帝也不例外。皇帝的妻,即皇后,其她的嬪妃統稱妾。妻,亦稱嫡妻,妾,亦稱庶妻,妻所生兒子稱嫡子,妾所生兒子稱庶子。嫡長子是家族政治遺產的唯一合法繼承人,只有在沒有嫡子的情況下,庶長子才有資格繼承父親的政治遺產。

自然,皇帝去世後,隨著新皇帝上位,原來的皇后就升任皇太后,原來的皇太后就升任太皇太后。從太皇太后、皇太后,到皇帝、皇后、太子,統稱嫡系,身份是君。

也就是說,從法律意義上講,皇太后、太皇太后和皇帝是平等的,是法統唯一承認的親緣關係。假如皇帝跟太后、太皇太后不存在血緣關係怎麼辦?對不起,你必須承認,因為你繼承皇位的前提條件就是嫡系,必須與原來庶系生母割斷母子關係。

歷史上很多皇帝登基後,都不敢對親生母親有超越禮儀的封賞,更談不上承認母子關係,否則就是違法行為。其實遠離生母恐怕也是避免尷尬的最好辦法,否則母子相見,母親還得給兒子叩頭。這就是宗法制的死板,帶來的負面效應。按照這個規定,皇帝賜死皇太后、太皇太后,就等於殺了親生母親和親生奶奶。在古代,無論是從法律還是道德上講,都是不被允許的。

皇太后、太皇太后犯罪了怎麼辦

可是,萬一皇太后、太皇太后犯罪了怎麼辦?處罰還是不處罰?

比如,秦始皇的母親趙太后,與假太監嫪毐私通生子,甚至陰謀作亂。再比如鄭莊公的母親,暗中幫助公子段謀反。

當然不能用法律直接處罰了,因為在古代禮法才是根本大法,按照禮法,子為父隱是合法的,也就是說,長輩犯法,晚輩有義務替他隱瞞,不算犯罪。自然,皇太后、太皇太后犯罪也不能處罰,否則反而是皇帝違法。

所以,鄭莊公和秦始皇只能發誓與母永世不相見,作為對母親的精神懲罰。

臣民會不會有意見?沒人會有意見,因為太后和太皇太后,不光是皇帝的母親和奶奶,她們還是天下臣民,所有人的母親和奶奶,誰敢說三道四?皇帝想處罰,天下人還不幹呢!

歷史上死於皇帝之手的皇太后

凡事都有特殊,雖說皇帝不能公開賜死皇太后和太皇太后,但是她們的身份畢竟不同於普通百姓,她們首先是政治人物,逃不脫政治利益的糾葛,當她們與皇權產生矛盾衝突時,結局恐怕就不一定按理出牌了。

晉武帝第二任皇后楊芷,是第一人皇后楊豔的堂妹。楊豔是晉惠帝的生母,楊豔去世前,憐惜兒子年幼,懇求晉武帝立堂妹楊芷為後,以照顧晉惠帝。晉惠帝登基後,楊芷被尊為皇太后。

可是,楊芷的父親楊駿,與皇后賈南風陷入了殘酷的政治鬥爭,結果楊駿失敗被殺,家族一千多人被滅口。楊芷也被牽連,剝奪太后尊號,反過頭來給兒媳賈南風磕頭,求她饒過自己的母親龐氏。

後來楊芷被圈禁於金墉城,連續八天不給供食,被活活餓死!楊芷之死,雖然賈南風是幕後黑手,晉惠帝的默許罪責難逃。

如果說晉惠帝殺母還有點遮掩,海陵王完顏亮殺嫡母徒單太后,則非常露骨並極其殘忍!

海陵王完顏亮是金朝唯一不被承認的皇帝,沒有諡號和廟號,後人只能稱他為海陵王。完顏亮靠政變殺害金熙宗上位,按古代法律,完顏亮登基後,冊封嫡母徒單氏為皇太后,生母大氏為太妃。

不過徒單氏對完顏亮殘暴的行為並不認可,多次訓斥他弒殺金熙宗,及酒後失德的行為。本來就對生母不能立太后就很不滿意的完顏亮很生氣,多次威脅要殺掉嫡母皇太后。好在大氏與徒單太后關係良好,在大氏的勸阻下,完顏亮隱而不發。

後來,完顏亮決定發動對南宋的全面軍事行動,徒單氏激烈反對,惹怒了完顏亮,他惡狠狠地說:“非朕母,乃梁宋國王之小妻也。”於是派人將徒單太后,殺害於寧德宮,連她身邊的十幾名奴婢也一起殺光。

事後,完顏亮仍覺得不解氣,又把徒單氏的屍骨,扔進河裡以洩憤!

這可能就是歷史僅有的皇太后被皇帝殺害事件,太皇太后被殺還真沒發生過。

可見,作為地位最尊貴的女性,皇太后和太皇太后哪怕有違法犯罪行為,也不會遭到皇帝的殺害,相反,由於政治鬥爭,背上了莫須有的罪名,反而有可能惹來殺身之禍。那時候,皇帝再也顧不了孝道了,也不在乎天下人的指責了!


尋根拜祖


古代是君權至上,關於皇帝可不可以公開賜死太皇太后這個問題,答案是肯定的,皇帝如果願意這樣做就完全可以,但是古代講究“百善孝為先”,遵從禮法制度,所以作為一國之君,考慮到自己的名聲,皇帝一半不會輕易作出賜死太皇太后這樣“大逆不道”之事。

但是,凡事都有例外,如果太皇太后的存在威脅到皇權,那麼皇帝依然會“痛下殺手”,不過在歷史上皇帝殺太皇太后這樣的事還真沒有發生過。

殺皇太后的倒是有一件,是海陵王完顏亮乾的。

完顏亮是金朝唯一不被承認的皇帝,沒有廟號和諡號,他的皇位也是通過政變得來的。

當上皇帝后,儘管不願意,但礙於宗法制度,完顏亮還是將嫡母徒單氏冊封為了皇太后,生母大氏則為太妃。

當上皇太后的徒單氏並沒有安分守己,享受太皇太后的榮光,而是處處與完顏亮做對,在徒單氏看來,完顏亮弒殺金熙宗是為天理不容,且完顏亮生性殘暴,所以徒單氏每見完顏亮都是多加訓斥。

因此,完顏亮和徒單氏的關係並不好,完顏亮幾次放出要殺掉徒單氏的話,幸好完顏亮的生母與徒單氏關係不錯,幾次從中調和完顏亮才選擇隱忍。

後來完顏亮想要大舉進攻南宋,遭到徒單氏的激烈反對,早就對徒單氏心懷怨恨的完顏亮怎麼能夠容忍徒單氏把手伸到朝堂上來,於是派人將徒單太后,殺害於寧德宮,連她身邊的十幾名奴婢也一起殺光。

事後,完顏亮仍覺得不解氣,又把徒單氏的屍骨,扔進河裡以洩憤!

這可能就是歷史僅有的皇太后被皇帝殺害事件,太皇太后被殺還真沒發生過


煮酒溫史


當然不行,皇帝雖然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但卻不能賜死太皇太后,公開賜死更是不可能。



太皇太后這個稱呼的由來

太皇太后是打從西漢叫出來的。漢高祖劉邦建立西漢政權後,每次父親劉太公見到自己也要下跪,因為皇權,這是沒辦法的事兒。可劉太公畢竟是劉邦的父親,孝順的劉邦心裡不忍,於是就想到了一個好辦法,把自己的父親劉太公封為“太上皇”。既然有太上皇,那麼太皇太后也就應運而生了。

此後的唐、宋、明、清一直效仿漢朝做法,太皇太后的叫法就這麼沿襲下來。

皇帝不能賜死太皇太后有兩個原因

一、跟“孝”有關係

中國是禮儀之邦,尤其是古代封建社會,儒家思想一直佔統治地位,而孝是儒家思想所推崇的重要指導思想。太皇太后作為皇帝的奶奶輩兒,皇帝權力再大,他首先是太皇太后的孫子,其次才是皇帝。


所以如果皇帝為了自己的統治,為了得到全國人民的擁戴,即使太皇太后有什麼不軌行為,他也不可能為難她,只能是對其孝順有加。

而且太皇太后這個名稱的由來,也是因為劉邦對其父親的孝順才有的。因此皇帝必須孝順太皇太后,否則會受到滿朝文武和老百姓的詬病。

二、太皇太后一般都積威厚重,有很大的權勢

太皇太后久居深宮,其能夠從殘酷的宮廷鬥爭中坐到這個位置,能力和手腕當然不可小覷。這就意味著,老太太雖然不管事,但不代表她不能管事。

而且太皇太后一般出身都很不一般,其家族肯定和皇族緊緊相連,家族勢力盤根錯節,皇帝要動太皇太后,怎麼能不考慮自己皇位的穩定,不顧太皇太后背後龐大的家族勢力呢?從這一點來講,別說當眾賜死了,懲罰她都不可能。比如漢武帝時期的竇太皇太后,皇帝還得看她臉色行事,何談敢賜死她。


綜上所述,所以說盡管皇帝有莫大的權力,但於孝道和皇位的安穩這兩方面來說,皇帝都不可能當眾賜死太皇太后。


墨雪問心


首先說太皇太后本身就是一個殿堂級別的存在。女人在後宮裡能熬到太皇太后。活的久是一個最大資本。

太皇太后相當於太上皇的后妃,皇帝的奶奶,歷史上太皇太后很多。感覺漢朝特別多,原因就是漢朝皇帝短命的多。

比如文帝劉恆的母親薄太后(劉邦妃子),景帝時為太皇太后。

景帝劉啟的母親竇漪房(文帝皇后),武帝時為太皇太后。


昭帝劉弗陵的皇后上官氏,不過她沒有兒子,她的稱號屬於宗法上的,15歲就是太皇太后了。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曾祖母級別的太皇太后。

宣帝劉詢的皇后王氏(即邛成太后),元帝養母,成帝時為太皇太后。

元帝劉奭的皇后王政君(元帝皇后),哀帝、平帝、孺子嬰及王莽新朝時為太皇太后。為中國歷史上第二位法定曾祖母級別的太皇太后。



榮升為太皇太后需要具備幾個條件?

第一,一定是太子的正妻或者是皇后。

第二,要有兒子,沒兒子也行,繼位的要承認她的太后身份。

兒子做了皇帝,而且皇帝活的還不能很長久。如果順治帝能象兒子康熙那麼長壽,估計孝莊太后只能是太后了。

第三,太皇太后必須要活得久。

歷史上比較出名的武則天,如果不是權欲很強的話,以她的年齡,也是可以做到太皇太后的。武則天不稀罕太皇太后,直接坐到了皇帝寶座。

《大明風華》裡朱瞻基的母親張皇后也是當了太皇太后的,憲宗的母親周貴妃也是活到了孫子孝宗時期的。


皇上能公開賜死太皇太后嗎?顯然不能。

這與中國傳統倫理道德不符啊。中國自古“百善孝為先”,長輩即使有錯,也只能委婉規勸,賜死,還不覺得千秋罵名。

何況太皇太后身份何其尊貴,皇帝作為天下表率,只能是竭盡孝道,還公開賜死,皇帝腦子正常都不會。即使祖母有錯,估計只能得過且過。


歷史逸事


喜歡看古裝劇的朋友或許會發現這樣的一個現象,比如說《還珠格格》的第三部裡面,乾隆帝想納一個歌女當貴妃,結果太后出來堅決抵制,並且矛盾一度不可調和。

那麼問題來了:在古代真實歷史上,皇帝和太后到底哪個權力大?並且,皇帝是否可以賜死太后乃至太皇太后?


古代皇權確立

古代皇權想要穩定,就需要制定一套潛移默化、人人接受的規矩。儒家思想受到封建皇權的認可和喜悅,於是,從漢朝開始,到近代,儒家思想影響著中華帝國的方方面面,不論是行政還是司法。

對於中華帝國來說,皇帝是帝國至高無上的存在,太后和太皇太后作為皇帝的母親和祖母,因為皇帝的關係,也受著至高無上的尊敬。不過,按照封建政權的設計,太后和太皇太后只是一個受尊敬的角色,並不具有對帝國發號施令的權力——當然,緊急情況下,太后或者太皇太后可以在群臣的建議下,廢黜無道君王。

而太后和太皇太后如果失德或者違法,皇帝出於帝國穩定考慮,可以秘密幽禁太后或者太皇太后,但不能公然廢黜太后、太皇太后尊號,更不能殺害。

當然,制度設計的很完美,但是,在實際運行中並非如此。

皇帝與太后博弈

事實上,皇帝和太后之間,誰擁有更高的話語權,完全取決於誰的政治手段和威望更高一些。

先說太后可以壓制皇帝的例子:漢朝初年的呂太后,壓制漢惠帝,以及漢朝的前少帝和後少帝,都被呂太后所操縱。按照司馬遷的說法,前少帝甚至是被呂太后殺害的。呂太后對劉姓諸王實現了有效壓制,直到呂后死後,劉家人才有翻盤機會。

再說皇帝可以壓制太后的例子:三國吳國的末代皇帝孫皓,繼位後不久就逼死當朝太后——吳景帝的朱皇后,並且在此後繼續對吳國進行有效統治——如果不是西晉滅吳,很難想象孫皓的統治會繼續延續多久。

其他情況


當然有時候,皇帝和太后的名頭,只是一件工具而已——比如,朝廷出現權臣掌權的時候。

典型的例子有司馬懿廢黜曹魏皇帝曹芳。司馬懿要求當時曹魏的太后出面,頒佈詔書廢黜曹芳——之後曹髦被司馬昭的人殺死以後,司馬昭也脅迫曹魏的太后頒佈詔書,宣佈廢除曹髦的皇帝尊號。

此外,還有西晉初年,晉惠帝的皇后賈南風和太后楊氏爭奪權力,最終賈南風佔據優勢以後,以晉惠帝的名義,廢黜並軟禁楊太后,並且事後將楊太后暗殺。

總之,皇帝公開賜死太后的現象尚且不存在,更何況賜死太皇太后?不過,如果皇帝想要謀殺太后或者太皇太后,也不是什麼難事兒。


藤樹先生


首先糾正一個錯誤,那就是被尊為太皇太后的女子,她並不一定是當朝皇帝的祖母(包括嫡祖母、宗法祖母和生祖母),也有可能是曾祖母,歷史上曾有三位法定曾祖母級別的太皇太后,分別是漢昭帝劉弗陵元配皇后上官鳳兒,她是漢元帝劉奭的宗法曾祖母,劉奭即位尊她為太皇太后;漢元帝劉奭的元配王后王政君,她是漢孺子劉嬰的宗法曾祖母,王莽攝政時,曾代替傀儡“皇帝”劉嬰尊她為太皇太后;宋高宗趙構繼室皇后吳芍芬,她是宋寧宗趙擴的宗法曾祖母,趙擴即位尊她為太皇太后。



直入正題,皇帝可以公開處死太皇太后嗎?

答案其實很明顯,那就是不能。

對於太皇太后,皇帝只能敬,卻不能廢,不能貶,更不能殺。

雖然中國二千餘年的封建史中,為爭奪皇位,是時常出現子殺父,父殺子,兄殺弟,弟殺兄,叔殺侄,侄殺叔的事情,但卻很少出現子殺母的事情,更是沒有出現孫殺祖母的事情。

為什麼沒有出現孫殺祖母的事情呢?這之中雖然有著祖母做不了皇帝的緣故,但更多的原因是因為受“禮法”的薰陶。



眾所周知,中國自古就是“文明古國,禮儀之邦”,《詩》言:“變風發乎情,止乎禮義。發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禮義,先王之澤也”,《禮記》亦言:“凡人之所以為人者,禮義也”。因此,在老祖宗的諄諄教導下,華夏民族自古就知道,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講一個“禮”字。


而在“禮”當中,尤以“尊老”最為人所重視。中國自原始社會開始,人際的政治倫理關係就以氏族、家庭的血緣關係為紐帶,因此,無論是在家中,還是在社會,均以輩分最高的長輩為尊,因為他們輩分高,地位自然也就高,想想看兒子的地位能和父親比嗎?古代的尊老,是對整個中國而言的,並非是對於普通百姓而言,從君主、士族到整個官紳階層,都在身體力行,去奉行“尊老”,為此更是形成了一套敬老的規矩和養老的禮制。



《禮記·祭義》載:“古之道,五十不為甸徒,頒禽隆諸長者”,意思就是五十歲以上的老人不必親往打獵,但在分配獵物時,還是能獲得最為優厚的一份。同時,在古代,古人不但在行動上尊敬老人,更甚者對於同長者說話時的聲量,也作了明確的要求,《養蒙便讀·言語》載:“侍於親長,聲容易肅,勿因瑣事,大聲呼叱”,就是說跟長輩說話,不能嚴肅,要細聲細語,恭恭敬敬的,即使是長輩不對,也不能大聲的跟長輩說話。

想想看,一個如此禮敬老人的民族,一個世代受到要“尊老”教育薰陶的民族,你認為他會去對自己的祖母,乃至是曾祖母動手嗎?皇帝雖為九五之尊,但他同樣也是人,也是從小就學習四書五經的皇帝,即使他再殘暴,他也不會對自己的祖母幹嘛。



畢竟能做到太皇太后的,她肯定是家中輩分最高的,是整個皇族的家長,一旦他敢對她下手,不說百官會群起而攻之,就單單是皇族的那些皇子、王爺、公主就能弄死他。況且,多數太皇太后對皇帝都沒啥威脅,她們做不了皇帝,自然也威脅不到皇帝,所以皇帝完全就沒必要去為難她,從而給人留下話柄。想想看,連為難都難,更何況是殺呢?

當然,因為皇帝的尊崇,一般時候,太皇太后是能得到善終的,地位也是無比尊崇的。但是,如果這位太皇太后是亡國的太后,那她的結局恐怕就不怎樣了(歷史上有位太皇太后運氣實屬逆天,亡國後依然被尊為太皇太后,這就是漢元帝劉奭的皇后元配王政君,西漢亡國後,她被王莽尊為“新室文母太皇太后”。當然,她會被這樣禮遇,主要是因為王莽是她的族弟,是親戚,再加上當時西漢所滅,但其影響力尚在,因此她才會被如此禮遇)。



運氣好的,最多就是被貶,但好歹還能活命,如宋理宗趙昀元配皇后謝道清,南宋亡國後,她被元朝降為壽春郡夫人。而運氣差的,是連命都沒有了,如北魏宣武帝元恪充華宣武靈皇后胡氏,北魏權臣爾朱榮發動河陰之變時,她被沉入黃河而死。

總得說,如果這位太皇太后不是亡國太后,那她絕對是能善終的,因為在禮法的限制下,即使皇帝對她再有意見,皇帝對她也是貶不得,廢不得,更是殺不得的。


澳古說歷史


在封建社會的繼承製度中,現任皇帝的祖母會被尊奉為太皇太后,也有皇帝登基後,對已去世的祖母追尊為太皇太后的。尊奉的太皇太后往往是先帝冊封的皇太后,但由於繼承關係的嫡庶之別,及“兄終弟及”繼承規則的影響,太皇太后很可能是現任皇帝的嫡祖母,也可能是現任皇帝的宗法祖母、生祖母。但不論血緣關係如何,太皇太后都是國君的“法定祖母”,是正式的封號,所以於法而言,皇帝殺不動,於禮而言,仁孝也約束著皇帝的行為。但由於繼承關係與尊奉規則的影響,皇帝與太皇太后之間可能會產生矛盾,這就會導致“特殊事件”。

繼承規則與文化認同的碰撞

據統計,除追尊以外,歷史上在世被尊奉的太皇太后共計52位。一般來說,如果是嫡子繼承皇位,那麼只有皇帝的生母被尊奉為皇太后,繼而成為太皇太后。如果是庶子繼承皇位,第一順序尊奉皇太后的是嫡母,即先帝的皇后,第二順序尊奉皇太后的才是生母,這是嫡庶有別的體現,從先帝那裡就要劃清界線。當然,歷史上也有同時尊奉嫡母、生母皆為皇太后的例子,如順治帝的嫡母是皇太極冊立的正宮皇后哲哲,生母是莊妃(後來的孝莊),崇德八年(1643),順治帝即位,首先尊奉哲哲為母后皇太后,再尊奉生母為聖母皇太后,莊妃是母憑子貴,哲哲是繼承法則要求,兩宮並尊其實是體現了血緣與宗法的矛盾。康熙帝即位時同樣是尊生母佟佳氏為聖母皇太后,尊嫡母為母后皇太后,與此同時,由於哲哲早在順治六年(1649)就已經去世,故而尊奉孝莊為太皇太后合情合理。如果哲哲還活著,依舊是第一順序太皇太后。


(孝莊劇照)

歷史上第一位太后可以追溯到秦宣太后羋氏,而第一位太皇太后正是她的玄孫秦王政尊奉的華陽夫人羋氏,但名臣是“太王太后”。由於華陽夫人是安國君的王后,是嫡妻,所以在繼承法則上被第一個尊奉為太后。而繼任者秦莊襄王由夏姬所生,所以夏姬被第二順位尊奉為夏太后,到了秦王政繼承王位,就尊奉華陽夫人為太王太后,夏姬亦尊為太王太后。但在秦始皇統一全國後,並未立後,只是在生母趙姬去世後追奉為帝太后,這也是我國曆史上第一位帝太后。到了西漢,劉邦的原配妻子呂雉在漢惠帝時被尊為皇太后,她是歷史上真正意義的第一位皇后、皇太后,且在前少帝劉恭、少帝劉弘時成為第一位真正意義上的太皇太后。
(秦宣太后)


如果說呂雉的太皇太后皆是建立在宗支血緣之上,那麼到漢昭帝劉弗陵的原配皇后上官鳳兒時,就完全按照宗法尊封。漢昭帝去世以後膝下無子,在朝臣的商議下,是以漢武帝庶孫劉賀為帝,這與上官鳳兒沒有半點血緣關係,但她依舊按照禮法被尊為皇太后。劉賀做了二十七天皇帝就被權臣霍光廢除,另立漢武帝嫡曾孫劉病已為漢宣帝,上官鳳兒又以輩分被尊為太皇太后,此時的上官鳳兒僅十五歲,她就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宗法太皇太后,且是最年輕的太皇太后。其實霍光還是上官鳳兒的外祖父,在霍光在漢宣帝時期遭受打擊,上官氏的母系一同遭受滅門,但惟獨這位太皇太后得以壽終正寢,這也說明了太皇太后的地位在封建社會是崇高無比的。
(呂雉劇照)


在漢朝的宗法制度中,只有先朝皇后才可尊皇太后,進而尊太皇太后,宗室過繼或庶出皇子即便即位,也不得以生母為皇太后。但到了漢哀帝時期,由於他是諸侯王之子過繼而承繼帝位,其祖母傅昭儀被尊為帝太太后、皇太太后,生母丁姬被尊為帝太后,再加上已被尊為太皇太后的漢成帝母王政君,已為皇太后的成帝皇后趙飛燕,宮中一時出現了四位太后並尊的奇景。而按照宗法禮制,輩分又是尊卑有別的另一層概念,即長者為尊,這裡與年齡無關,只論輩分。所以四位太后雖然並尊,但由於嫡庶、輩分上的差別,王政君才是最為尊貴的“老祖宗”。

(唐朝帝后服飾)



按照漢朝的宗法制度,皇太后可代行祖宗家法的廢立大權,即使是權臣想行廢立之舉,也要向皇太后請旨,得到皇太后的詔書才行。這也反應了皇家宗法制度與皇帝后宮制度是相對獨立的兩個體系,所謂“天為乾地為坤,皇天配后土”,皇后是後宮制度裡的中宮之主,並統率六宮,地位如同皇帝於朝堂中。所以漢朝奠定了先朝皇后的地位,在晉為皇太后、太皇太后以後,又成為宗法制度裡的尊貴象徵。為了體現尊長的差別,很多朝代的後宮供養制度規定了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的奉養規格,除了皇后體現國母儀容的衣冠配飾以外,老祖宗永遠是最高級別。

“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孝經.開宗明義》

其實這一點並不難理解,中國傳統文化裡講究孝道,孟子曾提出“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此為五倫,其中孝悌為五倫之核心,“仁之實,事親是也”更是奠定了封建君主施仁政以孝為先的統治思想。在儒家思想裡,孔子、孟子、曾子將孝道思想發揚光大,並在《孝經》一書中提出“君父”的概念,這為封建君主專制提供了莫大的力量,隨著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事君如父成為維護封建統治的思想工具,那麼封建君主一樣會以身作則,將孝道體現在祖宗家法中。所以,封建君主會想盡一切辦法彰顯自身的仁孝形象,明目張膽的賜死太皇太后不可能發生。


(康熙孝莊劇照)

歷史上的特殊情況

“明太祖立國,家法嚴,史臣稱后妃居宮中,不預一發之政,外戚循理謹度,無敢恃寵以病民,漢、唐以來所不及。”——《明史.列傳第一百八十八.外戚》

但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皇后、皇太后還是太皇太后,自古都規定了權力的界限。因為歷史上的政權動亂,往往是因外戚專權、宦官專權而致。漢朝如呂、田、竇、霍、王;唐朝如長孫、武、楊。漢武帝在臨終前特意提到了呂后專政,他說“女主獨居驕蹇,淫亂自恣,莫能禁也。女不聞呂后邪?”這裡雖然提出了外戚的威脅,卻不能形成有效節制,這個問題一直到朱元璋開創大明,才在宗法中做出約束,所以明朝是沒有外戚專政的。這裡也反應了封建君主與皇太后、太皇太后之間存在著宗法以外的矛盾,即政治威脅。加之繼承製度帶來的太皇太后不一定是現任皇帝的親祖母,這又是於宗法內的矛盾。這兩個矛盾任何一個被激化,都可能帶來特殊事件的發生。


(竇太后劇照)

  • 懿安皇后郭氏

郭氏是唐代名將郭子儀的孫女,又是唐代宗李豫的外孫女,唐德宗李適的外甥女,這樣顯赫的家庭背景,使她於貞元九年(793)就被選為廣陵王妃。永貞元年(805),唐順宗退位為太上皇,廣陵王李純即位,即唐憲宗。唐憲宗在世的時候沒有冊立皇后,郭氏只是被冊封為貴妃。元和十五年(820),憲宗崩,郭氏之子李恆繼承皇位,即唐穆宗,這才母憑子貴封了個皇太后。長慶四年(824),唐穆宗駕崩,其嫡長子李湛即位,是為唐敬宗,郭氏就被尊為太皇太后。在此之後,唐敬宗遭宦官謀害,後由宦官擁立了郭氏小兒子李悟監國,但不久亦被加害。於是郭氏下詔立唐憲宗庶子李昂為帝,即唐文宗,唐文宗立刻尊生母蕭氏為皇太后,這就有了太皇太后郭氏、唐敬宗生母皇太后王氏、唐文宗生母蕭氏“三宮太后”。



唐文宗是出了名的孝順,對三宮太后皆侍奉有佳,也因詔立之恩,對郭氏格外尊重。而至開成五年(840),唐文宗去世,其弟李炎即位為唐武宗,武宗生母韋氏已故,就只是獲得追奉皇太后稱號,對於三宮太后的尊敬依然如文宗時期。唐武宗於會昌六年(846)去世,唐憲宗庶子李忱以宦官擁立而即位,是為唐宣宗,太皇太后郭氏親支皇嗣子孫由此失去了繼承大統的機會。而且唐宣宗的生母鄭氏原本是宮女,還曾服侍過郭氏,唐宣宗即位後尊鄭氏為皇太后,而郭氏從宗法上較鄭氏更加尊貴,這就有了唐宣宗的不滿。大中二年(848年)五月,郭氏可能由於唐宣宗的繼承問題鬱悶至極,與侍從登臨勤政樓時企圖跳樓自盡,而被侍從攔住。唐宣宗聞知此事後大怒,當天晚上郭氏便在興慶宮冷井殿突然去世。這件事情雖然沒有明確記載是唐宣宗所為,但在歷史上留下諸多爭議,唐宣宗弒殺太皇太后的嫌疑和動機皆存在。

  • 哀皇后徙單氏

歷史上的太皇太后並不多,所以皇帝殺太皇太后的案例也就更為罕見,但皇帝殺皇太后的案例還是比較露骨的,如金國皇帝海陵王完顏亮殺害嫡母皇太后徙單氏。

徙單氏是金國第三代領袖完顏宗乾的正室,但他卻未能生下兒子,只將完顏宗幹次室李氏長子完顏充繼養。完顏宗幹另一位次室大氏生下三個兒子,長子就是完顏亮。完顏充與完顏亮都是輔助金熙宗的左膀右臂,且徙單氏與大氏關係親近,但完顏亮忌憚徙單氏的嫡妻身份,向來提防徙單氏。金皇統九年(1150)十二月,完顏亮發動兵變,殺了金熙宗自立為帝,改元天德,是為金海陵王。隨後將徙單氏與大氏皆尊為皇太后,但徙單氏不恥完顏亮的奪權行為,故受封而不賀,完顏亮至此懷恨。此後遷都中都,也只是將大氏接迎新都,留徙單氏於上京。


至貞元元年(1153),大氏病逝,臨終前懇求完顏亮摒棄前嫌,照顧好徙單氏,於是完顏亮於兩年之後,將徙單氏迎入中都。可當完顏亮伐宋時,徙單氏多有勸諫,後遷都汴梁,徙單氏又抱怨北方契丹作亂是南遷導致。完顏亮因此起了殺心,令人下詔,讓太后跪受,並擊殺太后。徙單氏就這樣跪著被打倒,再由護衛縊死,完顏亮再令人焚燒徙單氏屍體,將其骨灰撒入水中,結局較為悲慘。

  • 武悼皇后楊芷

楊芷是司馬炎第一任皇后楊豔的堂妹,楊豔於公元274年病危時,覺得自己的兒子司馬衷愚笨不堪,此時又逢胡貴嬪得寵,擔心自己死後胡貴嬪入主後位,對兒子不利,於是哀求晉武帝立堂妹為後,這才有了晉武帝第二位皇后楊芷。咸寧二年(276年),楊芷正式被冊立為皇后,併為司馬炎生下一子司馬恢,可惜兩歲時就夭折。但她姐姐的兒子司馬衷卻早已被立為太子,她的父親楊駿也被提拔為車騎將軍。司馬炎為司馬衷選的太子妃名叫賈南風,是為司馬家族篡奪曹魏政權的功勳賈充之女。由於嫉妒,這個賈南風親手殺了懷有司馬衷孩子的宮女,馬上要抱孫子的司馬炎得知後就意圖廢掉賈南風,是楊芷多次勸阻才保全了賈南風。事情過後,楊芷就提醒賈南風不要再有此種行為,而賈南風就誤認為是楊芷挑撥離間,害的她差點被廢,從此開始記恨楊芷。


(楊芷劇照)

晉武帝駕崩後,司馬衷即位,楊芷被尊為皇太后,賈南風被立為皇后,楊駿則成了實權在握的顧命大臣,有了外戚專政之嫌。賈南風在此時成了“正義的化身”,他於永平元年(291)策動楚王司馬瑋發動宮廷政變,並策動大臣上書彈劾楊駿謀反,接著宮廷內部開始對楊駿下手,楊芷得知消息後企圖救父,但救援信被賈南風親信截獲。這就“坐實”了樣芷父女二人的謀反行為。楊芷就這樣先被幽禁,後被貶為庶人。隨著謀反案的進一步徹查,司馬衷的思維完全由賈南風主導,先後將楊駿一族,其妻龐氏一族誅滅。龐氏死後,楊芷就被押送回金墉城,賈南風隨後將其隨侍人員全部遣散,並不予食物,這位皇太后就這樣被活活餓死,時年三十四歲。隨後,賈南風在楊芷棺材上貼了靈符,並使用些鎮邪的符書藥物,以免她的亡靈向晉武帝高密。雖然楊芷並非司馬衷所殺,但楊芷之死與他處理“謀逆案”的態度不無關係。


(賈南風,司馬衷劇照)

綜上所述,封建社會在“百善孝為先”的文化認同與統治需求下,並不太可能對皇太后、太皇太后進行迫害,除非涉及到後宮干政,形成外戚專權的威脅時,皇帝會選擇性的應對,但明目張膽的殺伐並不常見。漢唐朝以後,皇帝通過並尊的形式確立生母地位,也解決了嫡庶之別帶來的內心不平衡。如海陵王完顏亮這種弒君之人,更不怕倫理道德的束縛,他對徙單氏動殺念並不足以為奇。而司馬衷這樣的弱智皇帝,受賈南風的擺佈,也成為歷史上難得一見的奇葩。

參考資料:《晉書》、《新唐書》、《金史》


棍哥觀史


在中國古代,皇帝在很多人心中地位,真的是相當神聖,整個國家都在他掌握之下。皇帝萬一發怒,效果可是不堪設想。套用一句話來形容,那就是天子一怒,血流千里。不光是官員,老百姓,見了皇帝可以說誠惶誠恐。也包括很多後宮嬪妃,上一秒你是“高高在上”的娘娘,下一秒有可能被打入冷宮。不過在後宮中,有一個人身份比較特殊,哪怕犯了太大錯誤,皇帝也不便公開處死。她就是太皇天后,也就是皇帝的“奶奶”。為什麼皇帝不敢公開賜死太后呢?主要是以下兩個原因。


一、太皇太后輩分過大,皇上唯恐捱罵名

在古代講究以孝治國,甚至到了愚孝的地步,甚至延伸到了“天下無不是父母”的地步。太皇太后是皇上的奶奶,按照輩分來講,她就是皇上的長輩。皇帝應該對其格外尊重,哪怕是“面子上”,做給外人看的,也必須維持雙方的關係。哪怕太皇太后犯了再大的錯,像奪權,干涉朝政等,最重的懲罰就是打入冷宮。

擔心朝政生變,影響大局

能夠坐上太皇太后的人,基本上沒有泛泛之輩。畢竟能夠屹立三朝,豈是尋常女人能夠做到的,否則根本坐穩這個位置。要麼就是前朝有人支持,後族實力特別雄厚,家族握有軍權。這種也是皇帝比較忌憚的,就像漢武帝何等雄才大略,剛開始登基為帝時,也是受制於祖母竇太后。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她本身能力足夠強,像武則天,趙娥等,典型的政治女強人。這種在朝堂上經營多年,重臣都依附於她,能夠左右朝政,甚至皇位人選。通常皇帝如果沒有十足把握,為了避免引發兵變,通常都不敢賜死太后。


為了皇族內部的團結

某種程度上來講,太皇太后和皇帝算是“親人”,雖然有的沒有血緣關係。不過在朝中大臣,還有天下老百姓看來,都是一家人,都是親戚。彼此的關係,算是打斷骨頭連著筋,如果貿然賜死太皇太后,難免讓皇族內部成員,覺得心狠手辣,不利於內部團結。一個江山的落敗,很大程度上都是從內部開始,這種也是統治者不願意看到的結果。


以史正衣冠


這個問題其實問的有點弱智,這不是明擺著的問題嗎?

太皇太后的這一稱呼源自於西漢時期,劉邦建立西漢之後成為了至高無上的皇帝,但是當時他的老爹還是在世的,結果每次劉太公見到了劉邦都要行跪拜劉邦,畢竟在古代皇權為大,劉邦也就得這樣不自在,老爹跪兒子這不是折壽嗎?於是劉邦發揮了他出身布衣的智慧,將自己的父親封為太上皇,而自己的親生母親劉媼就稱為皇太后(舉個例子,其實如果已死就能成為皇太后,劉媼生猝年不詳)。

那麼太皇太后與皇帝又是什麼關係呢?皇帝的奶奶就稱為“太皇太后”,例如康熙皇帝的奶奶就是“孝莊太后”,而康熙也稱呼其為“老祖母”。試問,康熙會將自己的奶奶賜死嗎?

百善孝為先

中國歷史上歷來注重孝道,“百善孝為先的”的觀念更是從小貫徹在我們的腦中,常人都如此更別說皇帝了,要是皇帝不守孝道勢必會造成統治的不穩定。再者,能當上太皇太后的女人基本上都很老了,所以就算太皇太后犯了什麼錯誤皇帝都要善待,畢竟那是自己的長輩。


題主說公開賜死太皇太后,那不就是向天下人宣告自己要殺死自己的奶奶,告訴天下人自己不是人?我想沒有一個皇帝會這麼的傻。

太皇太后的權力很大

先讓我說幾位歷史上有名的太皇太后:西漢呂后(把戚夫人弄成人彘的那個)、東漢董太后、明朝周太后、清朝孝莊太后、慈禧太后..所以說不要惹太皇太后,因為她們不知道經歷了多少的血雨腥風才坐上了這個位置,不要被他們女性的外表所矇蔽,要說手段皇帝根本不是她們的對手,她們才是真正的狠角色!

不僅如此,太皇太后手中還有著豐富的人脈資源,從孝莊太后中就可見一斑,為了康熙的順利繼位花了多少的心思,沒有傑出的能力是不可能做到了。


綜上所述,皇帝不可能公開賜死太皇太后,除非他抽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