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號稱“麵包籃子”,為什麼1932年蘇聯會發生烏克蘭大饑荒?

建寧李俊陽


先說個題外的。5.9勝利日,2019年莫斯科紅場閱兵式後,照例是“不朽的軍團”遊行。這項活動自2012年開始以來,不但涉及了俄羅斯各大城市,還包括哈薩克斯坦、白俄羅斯等前蘇聯加盟共和國國家,發展到今年,已經增至500多個國家和地區,比如,美國、法國、葡萄牙,甚至包括中東國家和“反俄急先鋒”波蘭。

而烏克蘭這邊呢,不但禁止民眾參加“不朽的軍團”活動,還有高官提議,要效仿“不朽的軍團”的模式,整一個“受蘇聯迫害者軍團”大遊行。建議那些在斯大林時期被壓迫過的烏克蘭人的後代們,高舉自己前輩的照片,組成“受迫害者軍團”,趁著其他國家“不朽軍團”遊行的熱度,進行“受迫害者軍團”遊行,來達到震撼世界,“教育”國民的效果.......

(像下圖這樣打蘇聯旗幟,唱蘇聯國歌,拿俄語標語,佩戴橙色條紋的“近衛軍綬帶”的活動,在當今的烏克蘭都屬於違法行為)
這是多大的仇恨,搞成現在這個樣子?

早在沙俄時期,烏克蘭就已經被視為俄羅斯帝國的糧倉,壓迫烏克蘭農民的傳統源自羅曼諾夫王朝。到了蘇聯時期,最初,在打土豪、分田地的口號下,有產者被強行”鎮壓”,占人口多數的烏克蘭中下層人民還是挺歡迎蘇維埃政權的。比如,奧斯特洛夫斯基的自傳體小說《鋼鐵是怎樣練成的》對此時的烏克蘭有過生動描述,蘇聯初期的烏克蘭的赤貧階層,的確拿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然而,蘇聯剛站穩了腳跟,就轟轟烈烈的幹了幾場運動,讓烏克蘭從東歐糧倉,世間樂土一下子墜入了地獄。

除了極少數的蘇聯特權階級,烏克蘭各界群眾的勞動成果被強行“徵收”,活活餓了好幾年,最嚴重的時候真的出現了“易子而食”的,令人脊背發涼的人吃人現象。尤其是1932-1933年間,大約餓死了烏克蘭總人口的1/7(烏克蘭最近又說,這個比例已經漲到了1/4)。這宗冤仇,也成了前面提及的要成立“受斯大林迫害者軍團”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按時間順序看:

1.強制集體化。斯大林特色的階級鬥爭模式——“把富農當成一個階級來消滅”,而其具體方式就是“農業全盤集體化運動”。

效果很明顯,直接導致了農民生產積極性下降,甚至引發了部分農民的抵制和反抗。比如,多數農民趕在“被”入社之前,對自己的牲畜進行了屠宰和出售,這直接導致到1933年時,蘇聯的牲畜總量降低了50%。除了屠宰牲畜,不少剛烈的農民還用毀壞農具,縱火焚燒穀物的形式抵制強制集體化。

實際上,1929-1934年,全國範圍內,斯大林都在強制推行集體化,而烏克蘭幾個世紀以來,一直是俄羅斯/蘇聯的主要糧食產區,農業人口比例大,所以,受到的影響遠大於其他地區。
當然,集體化政策也為下一步的工業化奠定了基礎,但不可否認,它由幾千萬人的血淚,甚至生命換來的。其中的血淚,烏克蘭算是流的最多的那個,流的嘩嘩的。

(烏克蘭大饑荒中,倒在路邊的饑民,很快,他們就成了屍體,之後,甚至會被趁著夜色肢解,給活著的人充飢)
2.自然災害+人禍。

正如上段講的,烏克蘭在集體化過程中受到了民眾或明或暗的抵制,生產工具遭到了嚴重破壞;加之,集團化農莊開始運行後,反正都是給“公家”幹活,大家幹多幹少一個樣,社員沒有生產積極性,多數都屬於“出工不出力”類型。

此時,又趕上了旱澇頻發的氣象災害,農作物感染了嚴重的黑穗病和鏽病;各種害蟲疫病,包括亞洲蝗蟲、甜菜象蟲、草原蛾、毛毛蟲等,還有嚴重的鼠患。於是,本身低下的生產效率+官僚主義的管理模式+生產工具被蓄意破壞+天災=烏克蘭農業大量減產。

然而,蘇聯的特權階級們才不管這一套。像沙皇政府一樣,蘇聯政府也大量出口糧食,來換取外匯,用以狂熱的發展軍工產業。

在饑荒中,地方政府並沒有如實彙報受災情況,反而向上級描述了一派“大好形勢”,硬著頭皮按糧食豐產的要求,對地方農民進行強制徵收。

這導致,上世紀三十年代初期,在烏克蘭受災地區,不但沒有專門的救助行動和政策傾斜,反而被變本加厲的徵收糧食、穀物、牲畜,禁止農民將任何農產品據為己有,否則就是反革命。對,自己種的糧食不讓自己吃,偷著留下點口糧就有被拉出去槍斃的危險。

此外,政府還封鎖了烏克蘭周邊的交通線,禁止人們外出逃荒(因為嚴禁任何人向外界透露關於大饑荒的真實情況)。未經許可,任何試圖離開烏克蘭的饑民都作為“階級敵人”逮捕。結果,有地區整村的農民餓死家中,鐵路沿線佈滿屍體,因為,饑民們被禁止上車離開,於是他們就沿著鐵路線走,走著走著就倒下了,很快成了屍體......直到,1933年初,蘇聯政府才始進行了實質性的救助。一部分已經收購的糧食又被歸還到了烏克蘭農村;將私人的穀物交易合法化;在對拖拉機等機械的分配方面,也特別傾向於烏克蘭。

從次年起,在政府的幫助下,糧食開始增產,烏克蘭逐漸擺脫了饑荒的影響。到了“玉米愛好者”赫魯曉夫在烏克蘭當一把手的時候,烏克蘭在他的治理下,總算緩了過來,重現了“東歐糧倉”的風采。此後,不管是在斯大林、赫魯曉夫或勃列日涅夫任內,這場人間悲劇始終是敏感話題,甚至國家機密。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戈爾巴喬夫高呼“全人類的利益高於國家利益”,有關大饑荒的部分歷史檔案才首先在烏克蘭重見天日,進而在蘇聯解體後,上升為烏克蘭日常“賣慘”的主要話題。

尤其是現代烏克蘭官方,還特別傾向於把這段歷史給解讀成“蘇聯蓄意針對烏克蘭民族的種族滅絕政策”。

這個其實有點過了,畢竟,這場運動中,從伏爾加河,到高加索山區,西伯利亞,中亞的哈薩克斯坦還有遠東地區,全蘇聯人民都是受害者,沒有針對哪個民族預謀的特徵。比如,全蘇人口調查數據表明:三十年代初的饑荒,也導致哈薩克斯坦農村人口減少了30.9%,伏爾加河流域減少23%。因此,不管是天災還是人禍,這場饑荒算是整個蘇聯人民共同的災難。

除了烏克蘭大饑荒,還有1986年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也是當今烏克蘭“賣慘”的重點。其實,靠著蘇聯解體時分到的那些家底,烏克蘭本可以發展成真正的歐洲強國,而非當今這種跟俄羅斯不計成本的死磕,賣慘成癮的“怨婦”形象,其中緣由,非常值得深思。

本人文章一律原創,拒絕他人抄襲、任意轉載,如遇到類似“白鹿野史”、“堅持不懈創作的人”這種全部照抄者,一定投訴到底!


大學軍事理論教師


上世紀三十年代,烏克蘭發生了駭人聽聞的大饑荒,300-350萬烏克蘭人被餓死。可是,烏克蘭被譽為“歐洲的糧倉”,沃土千里,河流縱橫,一向是農業生產大國,按理說是最不應該發饑荒的地方,怎麼就被逼到如此境地了呢?


當時,蘇聯的工業化計劃進行得如火如荼,成績喜人。但是,蘇聯工業化是以犧牲農民利益為前提的,無休止的巧取豪奪榨乾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和生產秩序,是烏克蘭三十年代大饑荒的最重要的原因。

一座烏克蘭村莊,1933年


從1929年開始,蘇聯政府使用武力強制推行農業集體化政策,農民的住宅、牲畜、農具、農田等等,通通收為國有,為了在限定時間內徵集到所需的糧食,蘇聯派了徵糧隊下去,用低價收購糧食,農民賣也得賣,不賣也得賣。很多不願意賤賣糧食的農民不出所料地都被斯大林處理掉了。中央抽派了大量人力到農村鎮壓不服從的人,幾十萬農民被扣上富農的帽子被流放、監禁、送到西伯利亞做苦力。


此過程對正常生產的破壞極其嚴重,大批勞動力被損失不說,還有無數牲畜、農業工具、設施被殺死或毀掉。烏克蘭的糧食生產量不斷下滑,但是中央的要求依然不切實際地高。1931年,烏克蘭農業產量從1930年的2290萬噸跌到1760萬噸,被迫動用了儲備糧才完成了上面的徵購指標。1932年,產量進一步下跌到1280萬噸,而中央的胃口卻比去年還大,徵購要求是770萬噸,儘管後來減到660萬噸,但這仍然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大饑荒期間的烏克蘭街頭,一個被餓暈或者餓死的人


可是中央沒有放過被逼入絕境的烏克蘭農民,直接動用武力運走了700萬噸糧食,真正做到了從農民的牙縫中搶食。隨之而來的就是1932-1933年的大饑荒。


更要命的是,中央在饑荒面前沒有做任何補救措施,斯大林甚至根本不信烏克蘭發生了饑荒。許多烏克蘭的幹部領導都向中央請示過,降低徵購量,或者撥糧賑災,這些請求不出例外地都被駁回了。而且斯大林為了保證糧食的徵繳,還下達命令不許農民離開村莊,免得他們跑到城市找工作,那地就沒人種了。

饑荒的兩大責任人:卡岡諾維奇(左)和斯大林


被榨乾的農民被囚禁在被榨乾的土地上。於是不出意外,烏克蘭在這場饑荒中變成了人間地獄,人食人不再是稀罕事,饑荒抹掉了大片大片的人口,很多村落徹底消失。這也成為了烏克蘭無法癒合的民族傷痛。


參考文獻:沈莉華:《蘇聯解體後的俄羅斯與烏克蘭關係研究》,黑龍江大學出版社,2017年。


歷史研習社


烏克蘭饑荒,不僅是烏克蘭,是整個蘇聯農村和農民為工業化付出的代價。

在人類歷史上,農業國想完成工業化,只兩條路可走,沒有其他辦法。

🍏對外搶劫。

例如普魯士對周邊德意志小邦國的吞併,對法國的搶劫。

例如日本對中國的搶劫,對朝鮮與臺灣地區的殖民掠奪。

例如英國對西班牙的搶劫,歐洲整體對殖民地的掠奪、鴉片走私、人口販賣。

🍏對內原始積累

例如英國的羊吃人。

日本的米騷動與日本女子賣淫世界。

美國的黑奴、對印第安土地礦山的搶劫,對愛爾蘭工人與華工的壓榨。

作為後發國家,當然沒有殖民地可以掠奪,蘇聯(還有我們中國)要實現工業化,就必須壓榨農民,用農產品與基礎商品出口換取工業化所需的資金與設備,這是無可選擇的辦法。

所以,烏克蘭如同怨婦一樣對歷史問題的喋喋不休抱怨,毫無實質意義。


四川達州


烏克蘭的這一次饑荒,事實上,更多的是體現在一種人禍上。

對於烏克蘭來講,當時的前蘇聯並不是特別友好,甚至烏克蘭人加入前蘇聯都是感覺自己有點兒不情願的。

我們都知道俄羅斯還有白俄羅斯以及烏克蘭被統稱為東斯拉夫人,但是這並不代表這個民族很團結。事實上,烏克蘭和白俄羅斯和俄羅斯之間的聯繫並不是很大,所以對於當時的烏克蘭來講,這個時候的俄羅斯肯定是不歡迎她的,包括斯大林,斯大林本身就是一個大國,沙文主義者,對於他來講,俄羅斯主體民族才是他應該維護的利益中心對象兒。至於其他的少數的民族,你們都給我種土豆去,我不管你們死活,你們只要給我俄羅斯主體民族服務就行了。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導致很多的少數民族被驅離繁華的地區,然後到了一些偏遠地區,這些少數民族形成的各個聚居的區域就是當時前蘇聯解體之後脫離出來的那些加盟共和國。

烏克蘭這個地區很適合農業的發展,東北地區他的北大荒出產出來的稻米特別香,為什麼?那個地方的黑土含有的有機物質特別多,肥料充足,烏克蘭地區也擁有黑土資源,並且他的耕地資源比較好在整個前蘇聯的體系內,烏克蘭生產的糧食佔到了整個前蘇聯糧食生產的40%以上。

這個時候對於剛剛建立起來的前蘇聯來講,一窮二白,拿什麼東西去創造外匯呢?這個時候天然氣什麼的還沒有徹底挖掘出來,所以對於前蘇聯來說,出售農產品換取大量的外匯就成了一種務實可行的辦法,但是農產品畢竟是農民生產耕作出來的東西,你不能直接硬搶這個東西到國家,然後拿出去賣,這樣的話你損害農民的利益,因此斯大林換了一種方法,這就是集體農莊。

原本農民生產糧食,只要交納一定的糧食,說這樣的話,剩下的糧食就是自己的,但是斯大林上臺以後,要求大家一起勞動,這樣的話生產出來的糧食全部歸集體所有,(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集體是誰集體就是國家!國家分配糧食。

但是這樣的問題很明顯,有的人勞動多一點兒,有的人勞動少一點兒,結果勞動少的人和勞動多的人分配到一樣的糧食。對於勞動多的人來講,他的心裡就不平衡了,憑啥我工作了這麼多隻獲得跟他一樣多的糧食,我也不幹了。因此造成烏克蘭連續三年糧食產量不斷的減少,但是前蘇聯的農產品的出口量卻是一年比一年多。

就在這個時候,饑荒發生了,國家急迫地希望能夠出售這些農產品換取外匯,但是底下的糧食已經生產不夠了,這個時候前蘇聯的官方派出專門的人去繳納這些糧食,把這些糧食全部硬性的收了回來,真正留給農民去吃的東西不多了。

當然,如果說此時此刻能夠調動一下農民的積極性,讓他們去其他地方去獲取糧食,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是前蘇聯為了封鎖消息,同時也為了借刀殺人,對付烏克蘭的民族主義,獨立者選擇封鎖這個地區,你只要敢逃離烏克蘭,你就是背叛了布爾什維克革命!你需要被處以極刑。

根據非官方統計,這一次烏克蘭發生的饑荒共造成了300多萬人的死亡,1933年前蘇聯迫於壓力,啟用了新的糧食統計法,也算是一種治標不治本吧。

這也就是為什麼當時納粹德國的軍隊打到前蘇聯的某些地區的時候,前蘇聯的人民甚至拿著雞蛋,拿著水歡迎納粹德國進入,時至今日,烏克蘭跟俄羅斯之間的關係鬧得如此之僵,也有這個原因。


漩渦鳴人yy


談1932年的烏克蘭大饑荒,就不得不談蘇聯以往的經濟政策,如果不將蘇聯政策串聯起來分析,就如同盲人摸象,因為烏克蘭大饑荒與蘇聯之前的政策是有極大關聯的。

蘇聯經濟發展路線,並不是連續均勻上升的曲線,而是搖擺而多變的,蘇俄的頭三年是殘酷的內戰,蘇俄經濟完全為前線服務,1918年到1921年實行了極為大膽的“戰時共產主義”,“戰時共產主義”不只是一種為前線服務的制度,當時還希望在此制度的基礎上直接建立計劃經濟體制,但這卻違反了經濟發展規律,城市和軍隊需要農村的穀物和原料,卻拿不出東西來交換,唯一用來交換的就是五顏六色的紙幣,發行的紙幣毫無信用可言,農民開始設地下倉庫來躲避徵收,政府則派出武裝工人隊收糧,於是,農民削減了播種面積,1921年蘇俄內戰結束剛剛不久,工業生產降為戰前水平五分之一,穀物收穫量由八億零一百萬擔降到五億零三百萬擔。當然,我們不能把責任完全歸於當時的革命者,俄國本身就國窮民弱,從這樣的國家建設無產階級政權還是頭一遭,對於從社會主義到共產主義中間的這部分,還在摸索當中,更不用說面臨國內叛亂與國外的武裝干涉了,更重要的是,當時的布爾什維克中有不少人還寄希望於德國的無產階級革命勝利來援助蘇俄。

戰時共產主義的困境讓蘇俄開始實行新經濟政策,1926年工業恢復至戰前水平,農業雖然速度適中一些,但收穫量大大增加。1923年在蘇聯歷史中是一個極為關鍵的年份,布爾什維克黨內部在工農業關係上的分歧日益尖銳,農民經濟有其自給自足性,小商品經濟又產生了剝削的僱傭關係,兩者之下的產物就是富農,1925年,僱傭勞動力和租用土地在農業中已經完全合法化了。

值得一提的是,1924年列寧逝世,斯大林開始領導蘇聯,1927年托洛茨基被開除出黨。

工業與農業,城市與農村之間的矛盾依然存在,在所有制的形式方面進行的革命,並沒有解決社會主義道路上的問題,只不過是把這個問題提出來而已,1925年斯大林開始把土地非國有化,富農階層勢力大大增加,1926年,在市場上出售的糧食的百分之六十是掌握在百分之六的富農和地主手中,新經濟政策取代了戰時共產主義,可它又產生了新問題,過度放任的經濟產生了頑固的富農和地主,由於國家經濟越來越依賴富農,工業化計劃推遲了,一般農民也受到了打擊,富農和小資產階級奪取了蘇維埃的基層,壓制了工人階級。儘管產生了如此之多的問題,但集體化和工業化的政策卻遲遲未到,擔任農業人民委員的雅訶夫在1927年寫到,集體化工作“也許十年也完不成”,莫洛托夫甚至認為,集體化與國有化是一種小農幻想,27年的四月,斯大林認為,試圖建立第聶伯水電站,“就像農民不買牛而買了一個留聲機一樣”。農業政策上的妥協退讓,工業政策的遲滯,農民無論是普通農民還是富農,越來越消極怠工,他們既不把糧食拿到市場上買,也不增加播種面積,由於工農業關係矛盾進一步加劇,再加上黨內的分歧,1927年才起草的五年計劃貫穿著讓人難以置信的膽小色彩,直到兩年後,修改後的五年計劃才可以稱為大力發展工業。

在個體農民面前的妥協,對工業化計劃的猶豫,對低速度的維護,工業與農業撕裂是造成烏克蘭饑荒的根本原因,工業化遲滯,導致無法拿出足夠的商品同農民交換,以致於農民減少播種,沒有足夠的穀物與原料供給城市,阻礙了工業發展,減少的出口直接影響了蘇聯對生產工具的進口,為了維持工業與農業的關係,採用新經濟政策與土地非國有化,又產生了一批佔有大量土地的富農階層,富農敵視無產階級政權,同時也因在市場上無利可圖,拉攏了中農拒絕繼續出賣糧食,聯手對城市進行糧食封鎖。

1928年,城市饑荒漸顯,鎮壓富農階層已迫在眉睫,隨著五年計劃的進行,為了獲得出口與養活城市與工業,必須馬上從富農那裡得到糧量,斯大林一改之前對集體化的冷淡態度,開始進行“全盤集體化”,互相矛盾的命令一個接著一個,比糧食配給命令還要多,在農業問題上,別說五年計劃,連五個月計劃都沒有!在糧食問題面前,迅速集體化帶有一種經濟冒險的性質,由於沒有料到政策的急劇轉變,既沒有新方針,也沒有基本的政策準備,地方政權機關處於一處混亂,農民聽到謠言,國家要沒收他們的財產,他們非常憤慨,粗暴的集體化使得農民紛紛廉價出售牲畜和宰殺牲畜取得皮肉,任憑餘糧爛在田頭,一刀切的集體化還使農民積極性大大降低。已經有了一定實力的富農階層,開始消極與積極的抵抗這一政策,對了鎮壓富農的暴動,蘇聯封鎖了烏克蘭地區,但卻繼續從烏克蘭向外輸送糧食,於此同時,烏克蘭還遭遇到了嚴重的旱災。饑荒從城市擴大到農村地區,而且越發嚴重,蘇聯的糧食總收穫量由八億多擔降到七億擔以下,正好少了城市所需要的那一部分,糖產量減少了一半,馬減少了百分之五十五,生豬產量減少了百分之五十五,羊減少了百分之六十六,1931年平均勞動生產率下降了百分之十一點七,1932年工業產量只增加了百分之八點五,此時,危險的不是五年計劃的命運,而是蘇維埃政權的命運。

政權最終僥倖保存下來了,暫時…


心驚膽顫的旁觀者


看了前面許多回答,卻沒有一個能解釋清楚:既然是“糧倉”,顯然土地、氣候等條件都非常適合農作物生長。那麼發現糧食要接濟不上了,這時農民再種上一些菜和糧食(蔬菜只需要幾天就可以填肚子),也不至於餓死人吧?何況還餓死那麼多。

因此根本原因肯定不是許多人回答的那樣,而是當時的環境下,農民不願去種或不許種,甚至寧願或直到餓死也沒有去種。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呢?參考所有近代史中餓肚子和大規模餓死人的國度當時搞了些什麼名堂就知道了,包括現在的朝鮮和委內瑞拉。


手機用戶53141448805


烏克蘭是歐洲的農業大國,不僅有“麵包籃子”的美譽,更有“歐洲糧倉”之稱。

烏克蘭6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中,就有超過16萬平方公里的黑土地。同時,其國內河流縱橫,有超過100條水量充沛的長河,超過2萬個湖泊。這些黑土地在河水的灌溉下,盛產玉米、小麥、大豆、甜菜等農作物,其糧食出口產量位常年位居全世界第三。

(獲得豐收的人民,圖取其意)

但是,就是這樣的一個“糧倉”,在1932年卻發生了慘絕人寰的大饑荒,一直持續到了1933年底。這段時間裡,烏克蘭廣大的農村裡餓殍遍地,甚至出現人食人的現象。

饑荒蔓延了整個烏克蘭的44個地區,同時遍及了蘇聯其它重要的產糧區,如伏爾加河中下游、北高加索地區、哈薩克斯坦等,波及大約5000萬人。

關於在此次大饑荒中的死亡人數,一直存在爭議,西方國家普遍認為超過1000萬。烏克蘭獨立後,官方公佈的數字大約在700萬人左右。近年來,隨著俄羅斯相關檔案的解密,客觀的人數大概在500萬。但這仍然是一個驚人的數字,在當時不足4千萬人口的烏克蘭,有八分之一的人死於這場饑荒。不得不說,這是一場人間浩劫。

那麼,造成此次大饑荒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呢?

烏克蘭和西方國家認為,這次饑荒是蘇聯政府蓄意製造的,是一場針對烏克蘭人民的“種族滅絕”計劃。莫斯科政權是這場饑荒的主謀和劊子手,導致了全體烏克蘭人民的深重災難。由此,烏克蘭大饑荒就由經濟問題演變成了政治事件,是蘇維埃政權對烏克蘭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

這種說法貌似有幾分道理,因為在20世紀80年代之前,無論是蘇聯的各種史料記載,還是歷史教科書中,都刻意迴避了這段悲慘的歷史。對當時的情況,隻字未提。彷彿在蘇聯歷史上,根本不存在這一事件一樣,它被蘇聯“小心地掩蓋”了。

在上世紀40年代,部分流亡西方的烏克蘭僑民,將烏克蘭饑荒的真實情況暴露,西方媒體才對這次饑荒進行調查和研究,由此提出了蘇聯政權故意為之這一說法。

直到蘇聯解體,烏克蘭獨立後,俄羅斯國內才開始正視這段歷史,在2007年編撰的《俄國史》中,對此次饑荒事件做了詳盡而客觀的分析。但關於導致饑荒發生的原因,以及死亡人數等問題,仍和烏克蘭的觀點有根本的分歧。

(大饑荒下悲慘的人民,圖取其意)

那麼,烏克蘭饑荒真是當時的蘇維埃政權有意為之嗎?

這種說法帶有濃厚的政治目的。烏克蘭之所以在此次饑荒中受災最重,並不意味著此次饑荒,就是專門刻意針對烏克蘭人民的。因為烏克蘭是蘇聯當時的主要產糧地,擔負著蘇聯國內大量的糧食生產任務,當然遭受的損失相對來說就更為嚴重。

同時,在上世紀的冷戰時期,西方為了打壓蘇聯,故意將經濟事件上升為政治事件,具有明顯的遏制蘇聯發展的目的,也是為了激起當時的西方國家對社會主義的敵視。

那麼,發生這次饑荒的真實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造成這次饑荒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天災,也有人禍。

1932年,蘇聯廣大的產糧區都發生了不同程度的乾旱,導致糧食嚴重欠收。在當時的蘇聯,農業生產技術相對落後,農業收成好壞在很大程度上還得“靠天吃飯”,恰好蘇聯全境在那年的降雨量很少。

其實,1931年蘇聯受乾旱的影響還不算特別明顯,但糧食產量已經出現了下滑。在1932年,蘇聯的農作物產量僅僅是前一年的35%。由此可見,乾旱是造成饑荒的首要因素。

(政府徵糧,圖取其意)

當然,人禍也是饑荒的重要原因。

一、蘇聯政府大力推行農業集體化。

為了解決農業生產落後的問題,蘇聯政府提出了實行農業集體化的計劃,但操之過急。

在這個過程中,富農被剝奪了私人財產,為防止自己的財產“被公有化”,他們變著方法藏匿糧食,屠宰牲畜,導致大量從事農業生產的牲畜被宰殺,生產工具被蓄意破壞。

為阻止局面的繼續惡化,蘇聯政府逮捕、流放和處死了一大批富農。剩下的窮苦百姓無錢購買生產資料,導致大片土地荒蕪。在農民的抵制下,1932年出現了糧食產量的大幅減產。

在糧食減產時,蘇聯政府反而超負荷收購糧食。

蘇聯在推行工業化的過程中,部分人口進入城市,導致農村人口的減少。而上繳的糧食任務卻並未降低,反而有所上升。在烏克蘭地區,糧食儲備增加了近40%,而在高加索地區,這個數字更是達到了60%。

為了更多地徵收糧食,蘇聯在1932年頒佈了一條法令,規定可以將“盜竊集體農莊財物”的農民判處死刑。同時,政府還出動徵糧隊伍,四處搜查糧食,沒收農民家裡的口糧,甚至包括種子。

在法令和徵糧人員的雙重壓力下,農民的糧食被收颳得一乾二淨,導致大批農民餓死。

二、蘇聯政府加速推進國家工業化。

在蘇聯國家工業化的進程中,農業成了犧牲品。大量的糧食被用於出口,以換取工業化所必須的機器設備。尤其是產糧最多的烏克蘭,上繳的糧食最多,承擔的負擔最重,因而遭受的饑荒災害也就最為慘烈。據統計,當年出口的糧食大概夠500萬人生活一年,而這恰好接近在這場饑荒中餓死的人數。

因此,在1932年發生的烏克蘭饑荒中,蘇聯政府的一系列決策失誤,確實是導致饑荒發生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


張生全精彩歷史


1932年到1933年,有將近400萬烏克蘭人深陷饑荒之苦。

一,自然災害、農業全盤集體化和消滅富農導致1932年到1933年烏克蘭糧食大歉收。

二,蘇聯為國家工業化戰略需要,從農民手中收取過多的糧食,忽視了農民自身發展的需要。

三,蘇聯對饑荒的救助工作展開緩慢,甚至封鎖消息。

雖然烏克蘭有“歐洲糧倉”之稱,但是1932年到1933年“蘇聯饑荒”中受害最嚴重的地方之一(蘇聯時代共有三次饑荒),保守估計,大饑荒造成烏克蘭人口損失400萬到500萬。


五味社


烏克蘭號稱“麵包籃子”,然而卻在1932年至1933年發生了烏克蘭大饑荒。據估計,大約有315萬至718萬烏克蘭人死於這一事件。那麼,為何烏克蘭這樣一個糧倉會發生如此嚴重的大饑荒呢?不僅是天災,更是人禍。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其中不為人知的秘密。

歷史上烏克蘭大饑荒是在斯大林農業集體化運動的背景下發生的災難,既有天災,更有人禍。事情的起因是在1930年,當時的烏克蘭第一書記斯塔尼斯拉夫·維肯季耶維奇·科西奧爾認為烏克蘭農民不支持農業集體化運動,企圖扼殺蘇聯政權,為了教訓不合作的烏克蘭人,烏克蘭第一書記斯塔尼斯拉夫·維肯季耶維奇·科西奧爾採取了一列政策,導致了烏克蘭大饑荒的發生。

第一項政策就是打擊“富農”,導致烏克蘭的農業生產停滯。當時,為了推行農業集體化運動,蘇聯派了很多“急先鋒”到烏克蘭的農村,動員農戶加入集體農莊。一旦遇到不合作的農夫,就會被這些“急先鋒”扣上“富戶”的帽子,全家被髮配。此舉導致大量善於耕種的農戶被劃為“富農”遭到流放,並且使烏克蘭農戶不敢耕種,以免被流放。這樣的結果是1932年烏克蘭的糧食產量暴跌。烏克蘭糧食產量的暴跌,為接下來的烏克蘭大饑荒埋下了隱患。

接下來第二項政策是收繳農戶的糧食。蘇聯規定“盜竊集體農莊財物”可以判處死刑,這個規定將烏克蘭農戶收穫的糧食全部收歸公有,並且還將烏克蘭農戶手中的農具、牲畜、種子等生產資料都全部收歸公有。總之,就是禁止烏克蘭農戶手中有任何農產品。除此之外,蘇聯還禁止任何農產品在烏克蘭進行買賣,禁止任何糧食和製成品運入烏克蘭農村。這樣一些列的舉措導致烏克蘭農戶手中沒有糧食,是接下來烏克蘭大饑荒爆發的根本原因。

1933年春,烏克蘭就開始出現了嚴重的大饑荒。隨後,烏克蘭又發生了大幹旱,可謂是雪上加霜,進一步加劇了烏克蘭大饑荒。雖然當時蘇聯當局向烏克蘭運進了32萬噸救災糧,但是烏克蘭收繳的公糧一直向外運出,並沒有停止。這32萬噸救災糧對於數量龐大的烏克蘭災民來說就是杯水車薪,無濟於事。除此之外,當時蘇聯禁止烏克蘭饑民離開烏克蘭逃荒,否則就以“階級敵人”逮捕。

由於這天災和人禍湊在了一起,造成這次大饑荒到了人吃人的極其嚴重的地步。據烏克蘭的研究者估計,1932年至1933年發生了烏克蘭大饑荒中大約有315萬至718萬烏克蘭人死亡。對於烏克蘭大饑荒,烏克蘭人認為這是針對烏克蘭人的一次“種族清洗”,被稱為“饑荒種族清洗”。除此之外,蘇聯還對不聽話的烏克蘭知識分子、作家等精英人士進行了清洗。一個瘋狂的年代,人命如草芥,可悲可嘆呀!


密探零零發


為什麼”麵包籃子“烏克蘭會發生大饑荒?這其實很正常啊,超級大國也曾發生魚米之鄉餓死人的事件,你覺得奇葩麼?而且為什麼這種事件會在這類國家發生——這麼說,即便是在物質充足的22世紀,此類事件仍可能在某些遙遠的地方發生,你不信就等著看。

而在正式開講之前,你要知道:第一、烏克蘭至今仍被稱為”歐洲糧倉“,糧倉為什麼會鬧饑荒?第二、烏克蘭大饑荒,拉丁文的字面意思是:“以飢餓滅絕”,而不是“因為飢餓滅絕”。

事情的起因,是大批蘇聯某黨黨員被派去烏克蘭,要求當地農戶加入集體農莊——這個事在全國各地都有,但問題是:烏克蘭農民的抵抗,最為明顯。

怎麼辦?蘇聯上層下令,給他們點顏色看看,讓他們知道馬王爺長几隻眼?於是大批烏克蘭農民被劃為富農,直接流放去西伯利亞——其中很多人,是一去不復返的。

烏克蘭人又不傻,看見富農都被髮配了,曉得馬王爺殺人不眨眼,咋辦?唯有一個辦法,就是少種田、少收穫,儘量讓自己窮一點,避免被劃為富農。

結果,1932年,蘇聯預計可以收穫9000萬噸糧食,但是實際上只收獲了6000萬噸。這下變成什麼問題了呢?不但是烏克蘭缺糧,就連莫斯科也缺,因為蘇聯政府原計劃要徵收2650萬噸糧食,結果只搞到1850萬噸。

咋辦?蘇聯老爺不但沒有吸取之前發配烏克蘭富農的教訓,而是更上一層樓,頒佈法令,禁止農民把任何農產品據為己有,違者死刑。

(請允許我用一張畫而不是真實照片,照片不是沒有,但是太真實了)

至1933年初,抓了7.9萬名農民,槍斃了其中4880人——你說這些農民冤不冤?自己種的糧食不能吃,吃了直接就給槍斃,這是哪門子的法律?

其中,專門針對烏克蘭人,蘇聯老爺頒佈秘密指令:全烏克蘭的所有生產資料(農具、牲畜、種子)都收歸公有,任何糧食,都不許運入烏克蘭農村,全烏克蘭禁止農產品的異地買賣。而農民的餘糧、口糧和種子糧,將被老爺派出的搜糧隊全部沒收。

這裡,要特別指出一個叫做沃特·杜蘭蒂的美國人,美國人真的是太壞了。他是《紐約時報》駐蘇聯記者,明知烏克蘭大饑荒死了很多人的情況之下,仍然虛構了所謂蘇聯五年計劃的巨大成功,他說:“烏克蘭根本未發生饑荒,而且也不可能發生”。結果他獲得了普利策獎。

而這一時期的蘇聯官方宣傳報,卻寫著: "食用自己的孩子是野蠻人行為",據說有超過2500人因為食人被定罪,你知道什麼情況下會有父母吃掉自己的孩子嗎?

蘇聯自稱,他們向饑荒地區運去了一部分糧食用於救濟,但請注意:在饑荒同時,他們從烏克蘭向外運出的糧食更多。而且,他們禁止災民向外流動,烏克蘭以及頓河流域甚至被禁入進入和外出,未經許可便試圖離開者作為“階級敵人”被逮。

於是,1933年起,蘇聯啟用了一套新的糧食統計手段,啥手段?你們都懂的。

也因為這一點,烏克蘭人至此之後,乃至今日,都與俄國關係僵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