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的谥号“武”,究竟是讽刺,还是夸奖?

史事春秋


夸奖,这是武帝的曾孙汉宣帝刘询给的,也是彰显自己是武帝嫡传血脉,合法继位,毕竟他是爷爷刘据因为巫蛊之祸含冤而死,自己因为是婴儿才免得一死,后来因为忘气者告诉武帝长安监狱里有天子气,他知道原来有个曾孙在里面,似乎恍然大悟,长叹一声,于是释放刘病已(刘询)恢复宗籍,大赦天下!刘病已从此流落民间,后来被霍光找到,继承皇位。所以,这个谥号绝对不是讽刺,而是大大的颁奖,彰显汉武帝北击匈奴,南击百越,西通西域的文治武功!


文化猪猪侠


皇帝谥号的排名,依次是“高文武宣明”。

古代社会,尤其是在汉朝,治国平天下都把孝悌放在第一位,高祖皇帝刘邦作为开国之君,还是汉朝历代皇帝的老祖宗,“高皇帝”的谥号自然是毫无争议。

刘邦的儿子汉文帝刘恒继位时民生疲惫、百废待兴,他政事上励精图治、大肆削藩,民生上宽俭待民、减省租赋,律法上改革刑制、无为而治,而且为人孝悌,对母亲的孝顺事迹被传为佳话,最后得到了个“孝文皇帝”的美谥。

汉武帝刘彻是汉文帝的孙子,有了爷爷和父亲“文景之治”的铺垫,他继位时国力已经达到了巅峰。家里有粮心里不慌,汉武帝屡屡用兵、开疆拓土,穷兵黩武的代价是给国民经济的带来的巨大负担,不过之后采取的息兵养民、轻徭薄赋的国策还是给了汉朝留下了喘息的机会,最后获得了个“孝武皇帝”的谥号。

其实无论是“高”、“文”还是“武”,在历代帝王的谥号中都是不可多得的美谥,能得到其中之一的帝王,毫无疑问的都是一代明君。

不同于年号,帝王的谥号是后代子孙对其生前的总结,也是激励君王勤勉的手段,像高、文、武、明、景、庄、宣等都是美谥,而像灵、哀、炀、厉之流却有着明显的贬义。


十八街乱麻花


【晓史马车夫】独特观点:一般来说,有武字谥号的皇帝都是比较有作为的好皇帝,所以对汉武帝取“武”绝对是对他的夸奖。

问题导入

谥号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

古代东亚(包括中国、朝鲜、越南、日本)帝王及其后妃、诸侯、臣僚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内务府根据其生前事迹与品德,而给予他一个中肯的称号。

问题探讨

众所周知,汉武帝雄才大略攘夷拓土、国威远扬,东并朝鲜、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奠定了汉地范围,功莫大于秦皇汉武。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刘彻崩于五柞宫,享年70岁,谥号孝武皇帝,庙号世宗,葬于茂陵。

在位54年的时间当中有45年都在打仗,看一下这个数字你是不是感觉到十分的惊讶呢?刘彻是汉朝的第五位皇帝,我们都知道他的汉高祖刘邦是汉朝的开国元勋。

他建立了大汉王朝近几百年的基业,而且他为此还为后人立下了一个十分好的榜样就是不论你是否出身贫寒,不论你的出身是否高贵只要你有一颗敢于从天上的心,而且愿意重用身边的忠诚之臣那么你一样有机会可以号令天下。

而刘邦便是将这一切运用的淋漓尽致的这样一位人物,他也可以说是历史上最有名的一位君主。

而汉武帝在当政期间更是将国家的军队武力发展到了一定的顶峰。所以武之谥号由此而来。但是汉武帝是能文能武之人,罢黜百家的方法让他迅速地完成了大一统。

汉武帝刘彻也是一个会犯错的君主但他却是历史真正向人民承认错误的一个君主,并用一个罪字向世人请求原谅。这也是历史对他评价极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延伸扩展

做谥号的谥号是千古一帝的标配,充满了光辉,做庙号的时候则是昏君的代名词,充满了恶意。

"武"作为帝王谥号,经历了上千年的历史演变,从最初毋庸置疑的美溢,逐渐沦为士大夫明褒暗贬的工具庙号,一直到了清代,才被统治者强行干预终结。

这也反应了古代谥法以及庙号的复杂之处,令人不由得佩服秦始皇早就料敌于先的严禁“子议父,臣议君”的高瞻远瞩的英明之处,真当得起一个“武”的谥号啊!


晓史马车夫


即有讽刺的含义也有夸奖含义。

在古代皇帝的“溢号”基本概括了皇帝一生的为政之举、为君之德如何。

而汉武帝溢号为“武”字在古代有褒贬的含义在里面。褒说的是威强睿德,意思是:威严,坚强,明智,仁德叫武。而贬说的是,克定祸乱,夸志多穷,意思是:随意使用武力,不断发动侵虐战争,劳民伤财的意思。在古代有具体的例子可以证明,比如褒有:政治上,颁发推恩令,借恩赐亲戚的名义,削弱诸侯王权利,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经济上,盐铁转售,将暴利行业收归国有;全国制造五铢钱,统一铸币权。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统治的唯一正统思想。军事上,北击匈奴,解除来自北方游牧民对汉朝的威胁。贬的有:汉武帝劳民伤财下发动战争,最后虽然使得匈奴西迁,但是史书有记载,天灾、蝗灾、吃人、流民,都与连年的征战脱不开关系,都是百姓的灾难,汉朝的全部人口不过两千万,却曾出现两百万的流氓,每二十个人,就有一个人在流浪,这是怎样的触目惊心。

所以说汉武帝的溢号,即有讽刺还有夸奖的意思。



老条号


汉武帝的谥号“武”,准确的来说是“孝武”,不仅是夸奖的意思,而且褒奖程度很高的称号。我们就单独就“武”这个谥号用字来聊一下。

“武”这个谥号渊源?

“武”这个谥号不是汉武帝的专属,从周王朝开始,“文、武、宣”这三个称号使用的颇为广泛,尤其是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开始自封为王,不再以“公”的称号争夺天下。我们历属战国时期各个诸侯是谁先开始称王的,很简单,就看他王的称号,不过要和汉武帝这个谥号分开,他们还是活着的,如果王前面冠一个“文、武”或者“宣”,基本上这个人是这个国家第一个称王的人,比如秦国的“秦惠文王”,也就是芈月的老公,他就是第一个称王的人。比如齐国的“齐威宣王”(后人为把他和他儿子分清,一般称为齐威王),他采用“宣”字显得用意很深,因为他说田氏代齐之后称王,似乎在宣扬一个观点,就是田氏是正统,而吕氏只不过是辅佐,将田氏放在了周天子同等的位置上。

“武”这个字代表了一个国君开创了一个新的帝国

这个说法也是来自于周王朝,周文王建国,周武王定国,周宣王兴国,封建王朝后世基本上就是按照这个来为皇帝追加谥号的。感兴趣的可以看下周王朝的历史。汉武帝使用了“武”字作为称号,代表后人认为汉武帝开创了一个新的帝国,划定了大汉王朝的疆域,具有极大的历史功绩。因此用了一个“武”字。

汉武帝凭什么能够用到“武”字谥号,因为汉武帝是和秦始皇一样具有历史划时代意义的人物。

把汉武帝放在和秦始皇一样的位置,并不夸张。秦始皇统一天下,开启了封建制王朝的先河,但是秦始皇的封建制是经不起波折的,二世而亡,不是实力不行,而是虽然在体制上有变化,但是在管理上还没有完善、成熟的文书行政制度。无论是项羽、还是刘邦,对这个国家的统治制度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虽然加强了中央的集权,但是地方官员的权力仍然和诸侯的权力一样,上马打天下,下马治天下。

这种“武治”的统治制度直到汉武帝时期才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我们说起汉武帝,在我们的印象中就是平定匈奴,这是最大的历史功绩。但是从汉武帝的一生来看,实行的“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制度,使得中央管理地方的能力大大增强。尤其是“文书行政”制度的推行,所有地方的统治必须由中央颁布政策,地方官员执行,大大限制了地方官员的权力,兵权更是大大的削弱,地方对中央已经完全失去了威胁。可以说,汉武帝毕其一生,开辟了封建制王朝的统治制度,稳定了封建阶级的王朝统治。

因此,汉武帝的谥号是对刘彻一生功绩最大的褒扬。






傲虎楼主


中国的“谥号”制度由来已久,根据王国维等人考证应该是从西周中期开始,在秦代断过一段时间,西汉建国后又重新启用。

对于谥号的使用和评定其实有着很严格的说法,美谥、平谥、恶谥是对于不同的君王来做评判的。

那么“武”到底是不是一个美谥呢?

毫无疑问,“武”的确是美谥,历来都是称赞夸耀君主安定四方、平祸安民之举的。

尽管汉孝武帝在位期间导致豪强有起复趋势,众多中小阶层农民就此破产,北地很多优秀的良家子家庭没有后续的人员补充和政策扶持。

但实际上武帝在位的诸多功绩还是配得上这个“武”美谥的。

比如为国家补充财政收入、压制富商大贾对于小农的压迫、接通了汉与西域的联通等等。

所以用“武”完全符合。

另外,稍微补充一下美谥“武”的小知识。

刚彊直理曰武。刚无欲,强不屈。怀忠恕,正曲直。

威彊敌德曰武。与有德者敌。

克定祸乱曰武。以兵征,故能定。

刑民克服曰武。法以正民,能使服。

夸志多穷曰武。大志行兵,多所穷极。


今晚喝粥


开国始祖日高,汉高祖刘邦,崇文宣仁日文是汉文帝刘桓。景帝一生励七囯之乱亦是历精图治,仅也无歌功颂德表以庙号。汉武大帝雄才大略开疆拓土,罢除百家独尊儒术开创了封建社会君权统一致高无尚的先河,终其一生穷兵黩武,驱魔杀匈,捍卫和张显了大汉帝国的铮铮铁骨,打败了不可一世杀人如麻的北方匈奴,谥号武是誉美之词,无语伦比,名致实归。其后世孙日宣帝皆为上上歌功颂德美誉。











94310417小云


古代皇帝谥号,有美谥 平谥 恶谥三种,汉武帝的谥号“武”属于 美谥,是对汉武帝一生作为的肯定。

古代皇帝如果有尚武精神,勇敢坚毅,开疆扩土或者评定祸乱都可以谥号“武”。比如说:光武皇帝刘秀,魏武帝曹操,南朝宋武帝刘裕等都是谥号为“武”,纵观他们一生都是开疆扩土,建立基业,驱逐外敌。



汉武帝谥号“孝武”。其中“孝”是因为汉朝以“孝”治天下,所以汉代皇帝的谥号中都有“孝”字,例如:刘恒谥孝文皇帝,刘启谥孝景皇帝,刘彻谥孝武皇帝,刘弗陵谥孝昭皇帝,刘询谥孝宣皇帝。

“武”字是因为汉武帝一生击溃外敌,开拓疆土。军事上他一改之前的软弱作风,主动出击,击溃匈奴。边境上不断开拓疆域,在西边他远征大宛,大战楼兰,大战龟兹同时还征服朝鲜,开拓闽越地区。可以说汉武帝的一生一直在开拓国土,征服外敌之中,因此“武”字特别适合他。


车马人川


汉武帝的谥号是 “ 武 ” ,具体解释是“威强睿德曰武”,威严坚强而睿智。他在位时大举用兵击败匈奴,颇有建树,因此谥号“武”。

刘彻(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3月29日),即汉武帝,西汉第七位皇帝,政治家、文学家。

汉武帝在位期间(前141年-前87年),在政治上,创设中外朝制、刺史制、 察举制,颁行推恩令,加强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在经济上,推行平准、均输、算缗、告缗等措施,铸五铢钱,由官府垄断盐、铁、酒的经营,并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

文化方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设立太学。对外,汉武帝采扩张政策,除与匈奴长年交战外,还破闽越、南越、卫氏朝鲜、大宛,又凿空西域、开丝绸之路,并开辟西南夷。

此外,还有创设年号、颁布太初历等举措。但他崇信方术、自奉奢侈,兼以穷兵黩武,引发统治危机,晚年爆发巫蛊之祸,后因对外扩张受挫而颁《轮台诏》。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汉武帝崩于五柞宫,享年70岁,葬于茂陵。

汉武帝的历史影响深远而复杂,评价亦存争议。死后谥号孝武皇帝,宣帝时上庙号世宗。其事迹见《史记》、《汉书》,其轶事多见《汉武故事》。





诗雨花魂


汉武帝的谥号是 “ 武 ” ,具体解释是“威强睿德曰武”,威严坚强而睿智。他在位时大举用兵击败匈奴,颇有建树,因此谥号“武”,是对汉武帝夸奖。

汉武帝在位期间(前141年-前87年),在政治上,创设中外朝制、刺史制、 察举制,颁行推恩令,加强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在经济上,推行平准、均输、算缗、告缗等措施,铸五铢钱,由官府垄断盐、铁、酒的经营,并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

文化方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设立太学。对外,汉武帝采扩张政策,除与匈奴长年交战外,还破闽越、南越、卫氏朝鲜、大宛,又凿空西域、开丝绸之路,并开辟西南夷。

此外,还有创设年号、颁布太初历等举措。但他崇信方术、自奉奢侈,兼以穷兵黩武,引发统治危机,晚年爆发巫蛊之祸,后因对外扩张受挫而颁《轮台诏》。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汉武帝崩于五柞宫,享年70岁,葬于茂陵。

汉武帝的历史影响深远而复杂,评价亦存争议。死后谥号孝武皇帝,宣帝时上庙号世宗。其事迹见《史记》、《汉书》,其轶事多见《汉武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