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玩具就要買的孩子,其實不是為了“玩”

育兒知識、早教方法、教養智慧、親子閱讀,父母掌握一點,孩子受益一生。教子探討無止境,讓涵哥和您一路同行...

「涵哥談家教」孩子成長的特級老師、 母親進階的無牆大學 、 家庭幸福的全科顧問!

最近,一位爸爸憑著一則視頻火了。

  5歲的女兒要買一個布娃娃,而爸爸覺得家裡差不多的布娃娃有很多,就拒絕了女兒。

  一個要買買買,一個是不買不買不買,父女兩人就拼起了耐心。

  女兒又哭又鬧,躺在地上撒潑打滾。而爸爸也毫不退讓,站在女兒身邊玩起了手機。

  就這樣,兩人鬥智鬥勇了三個小時。

  遇到這樣的娃,真是太崩潰了, “退貨”的心思都有了。

  有孩子前,每次在商場看到孩子因為家長沒有滿足他們的需求就哭鬧耍賴的場景,心裡都暗暗地不屑,“真是不知道平時寵成什麼樣了”。

  真正當了媽,才發現這原來是每個父母的日常。

  平時又乖又萌的小孩,一言不合就開始哭鬧耍賴,完全像個無法溝通的外星生物。

  好言好語地勸,威逼利誘,言辭恐嚇,直到上升武力措施帶走。

  平時看的育兒書早就拋到了腦後,看似解決了問題,其實下次還會照舊。

  要麼妥協,要麼像視頻裡的那位父親硬抗上三個小時,真的是左右為難。

看見玩具就要買的孩子,其實不是為了“玩”

孩子為什麼喜歡買買買

  看過一個網友吐槽,他家兒子對一款玩具車極度痴迷。

  這套玩具系列,總共有幾十個品種,而且每個品種還有不同的特性。

看見玩具就要買的孩子,其實不是為了“玩”

  連大人都記不全的名字,他家孩子竟能詳細說出每個品種的屬性。家裡都快能組一個車隊了。

  儘管家中類似的玩具堆成了山,但是孩子對於買新玩具這件事還是不依不饒。

  那麼孩子到底為什麼總要買新玩具呢?

  ☞玩具是孩子探索世界的工具

  3-7歲是孩子探索欲發展的高峰時期,他們對一切未知的事物都感到新鮮。

  那些新奇多樣的玩具,就是他們探索新事物的一種方式。

  人的天性就是玩,對於小孩子他們首先接觸最多的就是玩具,玩具的色彩和趣味性最能吸引孩子們的注意 。

  孩子喜歡不同的玩具,感受不同玩具帶來的新鮮感是很正常的。

看見玩具就要買的孩子,其實不是為了“玩”

  ☞孩子對玩具的認知不清

  有一位網友在微博上發出一張朋友家兒子的奧特曼戰隊圖片,大大小小紅色的奧特曼排成一排,是不是像極了你我家的孩子。

  明明同類型的玩具,就是換個包裝和顏色,任憑父母說了多少句“你有一樣的玩具”,他也一定要買,是不是很難理解?

  其實心理學上解釋了,孩子對不同種類東西的多少是沒有感知的。

  兩堆同樣的樂高放在桌子上,孩子可以比較出是不是有什麼不同,但是在家裡不同種類的玩具堆放那裡孩子是感知不出來多少的,所以孩子永遠都會覺得自己少一個玩具。

看見玩具就要買的孩子,其實不是為了“玩”

經常妥協,孩子會上癮

  之前看過一則新聞, 一名33歲的已婚婦女,要媽媽給她買最新上市的蘋果手機,媽媽因為貴沒有同意。

  這個女兒竟然像個孩子一樣,大哭大鬧地哀求:“你別走,我求求你了, 媽,媽……”

看見玩具就要買的孩子,其實不是為了“玩”

  一番操作讓人看得目瞪口呆。 一個成年人做出3歲小孩的行為,實在讓人匪夷所思。

  而這行為的背後,又是誰讓她一步步變成這樣的呢?

  小時候,家長為了阻止孩子哭鬧,滿足了孩子的無理要求。

  長大了,這個孩子仍然覺得哭鬧是解決問題的辦法。

  有的家長抱怨,為什麼自己的孩子總是大哭大鬧要玩具,而有的家長說自己的孩子很少或不會這樣做。

  父母立場的不堅定,每一次的妥協,久而久之就會讓孩子上癮。

  當孩子發現自己只要哭鬧了就會得到玩具,接下來他就會不斷地採取這種方式,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父母總是沒有原則地滿足孩子的要求,實際上是強化了孩子索要玩具的行為。

  倫敦精神病學研究所卡斯比教授和數十位精神病學專家,曾對1000名3歲幼兒做調研,研究發現:3歲幼兒的言行就能看到孩子今後的性格。

看見玩具就要買的孩子,其實不是為了“玩”

  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不對他們錯誤的行為加以管教,那麼這種錯誤的行為往往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當孩子哭鬧要買玩具時,首先家長一定要堅定原則,其次可以用一些方法來幫助孩子疏導這個行為。

看見玩具就要買的孩子,其實不是為了“玩”

科學疏導孩子買買買的行為

  像視頻中的這位爸爸,在這麼長的時間裡,只是看著孩子哭鬧,不加安慰和引導,其實也是一種傷害。

  有時候明明和孩子說好了今天不買玩具,但是一進到玩具城,約定立馬就拋之腦後了。

  面對孩子要買玩具的要求時,我們到底該怎麼做呢?

  ☞不要輕易對買玩具的要求說不

  當孩子非常喜歡一個玩具時,我們先彆著急一口拒絕,往往就是我們斬釘截鐵的“不”字,點燃了孩子哭鬧的情緒。

  可以先問問孩子:“你為什麼想買這個玩具呢?”孩子會覺得父母是在和他溝通,而不是教訓自己。這個時候他們會比較能接受父母對不買這個玩具的理由。

  如果孩子還是執意要買,可以告訴孩子:“媽媽答應你,但是你這個月已經買了新玩具,等到生日或聖誕節時候再買。”

  但是, 許下了這樣的承諾一定要實現,否則就會適得其反。

  適當的延遲滿足,既避免了一口拒絕會傷害孩子,又能讓孩子對這份玩具有所期待。

看見玩具就要買的孩子,其實不是為了“玩”

  ☞ 穩住情緒,讓他哭一會兒

  當孩子不同意現在不買時,往往會開始哭鬧,而大多父母這時候都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容易對孩子發火。

  其實,這時候的我們吼得再大聲,對孩子也沒用。

  孩子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情緒裡出不來,根本聽不進去你說什麼。

  而且孩子還陷入了一種自己的哭鬧會幫助自己得到玩具的假設,這個時候,不妨讓他們哭兩聲。

  需要注意的是,讓他們哭不等於放任他們哭下去,更不是冷漠地站在旁邊觀看。

  我們可以告訴孩子:“我知道你不開心,想哭一會兒,媽媽站在旁邊陪著你。”

  在孩子哭時,可以讓孩子拉著手,或是抱著她,總之不讓孩子失去安全感。

看見玩具就要買的孩子,其實不是為了“玩”

  被人拒絕本身就是件受挫折的事情,我們可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這種感覺。

  哭是一種情緒的宣洩,沒有必要因為害怕孩子的哭鬧就立刻制止甚至發火。

  這樣只會讓孩子產生負面的焦躁情緒,讓場面更不可收拾。

  ☞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讓他產生愉悅感

  一般孩子哭了一會兒,看到媽媽沒有妥協後,大多會哭聲漸小,這個時候, 我們就要抓住機會去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總之,我們要做的是幫助孩子從這種難過的情緒中抽離。

  有研究表明,孩子6歲以前,更容易陷入情緒中無法抽離。

  所以,孩子情緒上來時不好哄很正常。畢竟沒有得到想要的東西,傷心是難免的。

看見玩具就要買的孩子,其實不是為了“玩”

  孩子喜歡買玩具,是對這個世界的探索。

  我們在買或不買玩具時,其實更多的是想教會孩子等待與溝通的意義。

  而相比最好的玩具,父母的愛與陪伴才是最重要的。

  每一個孩子,都值得擁有一個充滿愛的快樂童年。

涵哥分享這篇文章,希望能對父母教育孩子有所幫助,涵哥每天都會為家長帶來專業的孩子成長知識,想要了解更多資訊可以關注涵哥的今日頭條!孩子教育問題私信涵哥必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