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揭祕,農民起義領袖陳勝生地究竟是哪個陽城

陳勝生地究竟是哪個陽城

程希才

編者按:陳勝是我國曆史上最早的農民起義領袖。關於他的生地,史學界曾進行過有益的爭鳴,目前仍在深入探討中!弄清這個問題,對於研究秦末農民大起義及編寫河南地方誌,均具有重要的意義。為此,本刊發表這篇文章,以期引起大家的關注和討論。希望關心這一問題的同志繼續提供有關材料、考證和見解。

歷史揭秘,農民起義領袖陳勝生地究竟是哪個陽城

陳勝吳廣起義


《史記·陳涉世家》和《漢書·陳涉項羽列傳》均述:“陳勝者,陽城人也。”但是,自戰國至秦漢時期的陽城有多處,陳勝生地究竟屬於哪一陽城?史學家們素有爭議。歸納起來,其主要說法有如下四種:

一說,唐司馬貞《史記·陳涉世家·索隱》引韋昭“陽城屬潁川郡。”故治在河南省登封縣境。今人楊國宜《陳勝生地陽城考》①主此說。

二說,《宿州志》卷一載:“陽城,古地,在州東南,與蘄近。”故治在今安徽省宿縣境。今人馮道魁、黃豐林《陳勝究竟是哪裡人》②主此說。

三說,是今人譚其驤《陳勝鄉里陽城考》③新提出陳勝生地陽城屬秦漢時期的南陽郡。故治在今河南省方城縣境。

四說,唐顏師古注班固《漢書》雲:“陽城,地理志屬汝南郡。”故治在今河省商水縣境。今人魏嵩山《陳勝生地陽城考辯》④和蘇誠鑑《陳勝生地陽城應屬陳郡》主此說。

上述四說,各有獨到見解又互有駁難,因此,仍有考辯之必要。

歷史揭秘,農民起義領袖陳勝生地究竟是哪個陽城

商水縣舒莊鄉小陳村陳勝塑像


考究陳勝生地,首先應注意到陳勝是楚國人。起義前夕,陳勝,吳廣提出了“大楚興陳勝王”的口號。入陳以後國號“張楚”(光大,張大楚國的意思)三老豪傑稱他“伐無道,誅暴秦,復立楚國之社覆。”(以上均見《史記·陳涉世家》)秦二世稱陳勝的軍隊為“楚戍卒”,趙高則汙之為“楚盜”(見《史記,李斯列傳》)。這些記明確地說明了陳勝是楚國人。今登封縣境內的陽城,在戰國時先後由鄭入韓,由韓入秦,其地屬三川郡(見《史記·秦始皇本紀》此陽城位於韓的先前的都城新鄭(今新鄭縣)之西和後來的都城陽覆(今禹縣)之西北,屬韓國內地(見《中國歷史地圖集》第二冊戰國)。所以,此陽城不是陳勝的出生地。魏、蘇、譚三文已論證清楚,毋庸贊言。

關於宿縣境內的陽城,今遍查唐宋以前的古地理志,並無此名,只有《漢書·地理志》和《後漢書·郡國志》上查有沛郡(國)領有谷陽城。《太平寰宇記》宿州縣下亦載谷陽城。那麼後來為什麼會出現個“陽城”呢?因為大澤鄉在宿縣境內,明清人在纂修地方誌書時,往往把與當地有關的歷史名人寫作本地人,所以,在《大明一統志》《鳳陽府志》《宿州志》等皆出現了“陽城”之名。這顯然是穿鑿附會,也可能是當地人對谷陽城的簡稱或訛傳。

方城縣境內的陽城,是據《史記·曹相國世家》述曹參作戰“與南陽守簡,戰陽城郭東”這句話而來的。這隻能說明此陽城在戰國期間是個城,而說明不了它就是陳勝的出生地。

陳勝生地陽城在今商水縣境,筆者認為證據充分。

其一,商水陽城屬楚地。公元前二百七十八年楚都城由郢(今湖北江陵)遷都於陳(今淮陽),長達三十八年之久,後遷都壽春(今安徽壽縣),公元前二百二百二十三年楚國被秦國滅掉。在此之前,今商水縣境一直楚國地。

其二,根據史料記載和史料考察,此陽城戰國至秦代已置縣,陳涉起義時期曾更名為“扶蘇城”。《太平寰宇記》卷十載:扶蘇城在縣西南三十五里”。清人錢玷撰,徐松集釋《新斠注地理志集釋》載,“汝南郡陽城,在今陳州府商水縣西。松按:陳勝陽城人,是秦有此縣。”結合《中國歷史地圖集》第一冊四十一頁至四十二頁所標陽城的地理位置,周口地區文化局和商水縣文化館於一九八零年春進行了為時四個月的實地考察,考察的結果證明,“扶蘇城”與陽城座落在同一地理位置上,古城由內城(宮城)和外城組成,外城東西長八百米,南北寬五百米。北部城垣呈一直線,東西兩端近似直角南折。西垣向南一百米,汝水從西北來,城垣順河勢轉向偏東。南部城垣順半圓形河道折三個角,至城東南部直線向北,與北垣相接。內城座落在外城北邊正中部,與陳莊的長島正好相對,每邊均長二百五十米,內城與外城共用一條北垣,內城東與外城北垣相接。外城加內側的階梯形夯土層,呈弧形進入城東一米處消失,內城和外城均有五角形,飾繩紋的地下管道通向地面。從城垣的疊壓關係看,夯土層打破的地層是戰國晚期的,夯土層上面壓的有兩層,下面是戰國末期的,上面一層是戰園末至秦代的。由此可知此城是戰國晚期修築的,出土文物中有一件完整的夾砂紅陶斧,屬戰國晚期的遺物,另有兩件是平底陶敦和陶碗,底裡面均刻有篆體字“扶蘇司土”(注6),此外,在出土的兩塊磚上,一塊刻寫有“官秩”二字,一塊並排寫著三個“官”字,據考,其文字之義是為官吏晉升品級的吉樣語。這些遺物都散落在秦代地層之上的表層中。從這些文物中不難看出,此陽城在戰國至秦代都已是城,秦代已置縣的說法比較客觀。此陽城秦與西漢置縣,東漢廢,到南唐又置縣(見《太平寰宇記》卷十),這種反覆更選,說明了一個縣城的興廢變化,是合曆史常規的。陽城為什麼曾改名“扶蘇城”呢?《史記·陳涉世家》有云:“陳勝曰,天下苦秦久矣!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百姓多聞其賢,未知其死也…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為天下唱,宜多應者。”“乃詐稱公子扶蘇從民欲也,祖右,稱大楚。”以上記載說明陳勝起義時是用公子扶蘇的名義號召群眾的,這樣群眾易於響應。所以《太平寰宇記》卷十載“陳涉起兵,詐稱公子扶蘇,從人望也,蓋涉築此城。”我們不可全信扶蘇城是陳勝所築,因為從起義到失敗僅半年多,時間和精力都來不及。但從對故城遺址的考察證明,陳勝(或後人)築的扶蘇城是對自己家鄉陽城加以改造、增修,更名而成。

歷史揭秘,農民起義領袖陳勝生地究竟是哪個陽城

中國社會科學院古文字學家李克勤親筆信


歷史揭秘,農民起義領袖陳勝生地究竟是哪個陽城

中國社會科學院古文字學家李克勤親筆信


歷史揭秘,農民起義領袖陳勝生地究竟是哪個陽城

陽城遺址出土的文物圖片

歷史揭秘,農民起義領袖陳勝生地究竟是哪個陽城

陽城遺址出土的文物圖片

歷史揭秘,農民起義領袖陳勝生地究竟是哪個陽城

陽城遺址出土的文物圖片

其三,《史記·李斯列傳》記載趙高在秦二世面前誣告丞相李斯時說:“楚盜陳勝等皆丞相傍縣之子。”李斯,上蔡人。傍,相鄰近的意思。商水、上蔡兩縣接壤,商水陽城距上蔡故城僅六十四華里,距上蔡邊界只有六華里。而方城境內的陽城,無論從地理位置上或行政區劃上看,都不如商水陽城更符合“傍縣”說。

其四,陳勝稱王以後,和他在一起傭耕的鄉友,成群結隊地到淮陽,“遮道而呼涉”。在當時戰亂的情況下,又無先進的交通工具,陳勝的鄉友若不是居住在距淮陽不足一百一十華里的商水陽城,而是居住在三百華里以外的方城、登封或者宿縣,那是不可想象的。

綜上所述,陳勝生地陽城在今商水縣境確實可信!

註釋:

上蔡人;傍,相鄰近的意思。《史記.李斯列傳》

①《光明日報》一九五九年八月二十日

②《光明日報》一九五九年五月二十一日

③《社會科學戰線》一九八一年第二期

④《光明日報》一九六0年三月三十一日

⑤《安徽師範大學學報》一九七九年第三期

⑥此物於一九八一年三月送中國歷史研究所,經李學勤同志鑑定,屬戰國晚期遺物。扶蘇,地名。司工,官名。

歷史揭秘,農民起義領袖陳勝生地究竟是哪個陽城

整理者近影


說明:本文較為詳實地考證了陳勝出生地究竟是哪個陽城,證明了商水是陳勝故里。

本文圖片由王明見收集整理。

作者簡介:程希才,鄧城鎮程寨村人,曾在商水縣誌總編室任職,已退休。本文發表於《中州考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