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树铮为什么要暗杀陆建章,他俩之间有什么恩怨?

暴走徐凤年


1918年,北洋政府各省督军齐聚天津开会。此次开会的目的,主要是讨论对南方的用兵问题,以及总统的选举事宜。从当时的情况来看,以段祺瑞、徐树铮为首的皖系,一向主张对南方用兵。而以代总统冯国璋为首的直系,却始终建议和平解决问题。

在会议召开前夕,冯国璋察觉到本次会议对于主和的直系极为不利。为了扭转局势,冯国璋暗中授意陆建章前往天津,并希望他能够说服曹锟和江苏督军李纯站到直系这一边。

(徐树铮旧照)

陆建章随后很快抵达天津。此时,他收到了一封徐树铮派人送来的信件。在信中,徐树铮与安徽督军倪嗣冲一同邀请陆建章,前往驻津奉军司令部密谈。

陆建章起初十分犹豫。毕竟最近这些年,陆建章与皖系、奉系之间的关系比较糟糕,此刻收到邀请函,肯定没什么好事。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他陆建章再怎么说,也是追随袁世凯多年的北洋老人,其地位在当时可要比徐树铮高得多。以他的身份,肯定不用担心会遭到暗算。

于是,陆建章大大方方地前往赴约,他倒要看一看,这个后生究竟会抛出一个怎样的计谋。然而不曾想,陆建章刚进入花园,立刻被徐树铮的人直接枪毙。

此事一出,各方军阀纷纷震惊,他们要求徐树铮务必给出一个交代。徐树铮随即交了一份很长的报告,其大体意思是说,陆建章秘密勾结乱党和土匪,在军中四处散播谣言,动摇军心。我屡次劝解,但他根本不听。无奈之下,我徐树铮才决定为国除一害。

随后,段祺瑞又站出来表示,杀陆建章是他下的命令,徐树铮只是代为执行命令罢了。最终,尽管众多军阀仍有不满,但此事在段祺瑞的庇护下,也只能不了了之。

(袁世凯旧照)

不过,虽然徐树铮就杀死陆建章一事进行过一番解释,但那真的是他痛下杀手的理由吗?

早在1895年,陆建章就开始追随袁世凯一同练兵,深受袁世凯器重。辛亥革命后,他又担任了袁世凯总统府警卫军统领和执法处处长的职务。

陆建章统领的这个部门,就是当时的特务部门。他在任期间里,四处收集情报,大肆屠杀迫害革命、进步人士,民间百姓也把他称作“陆屠伯”。

1915年,陆建章管理陕西之后,又大搞特务恐怖活动。其手下人马常常以搜索革命人士为由,在当地干一些奸淫掳掠的勾当。同时,陆建章还在西安广开妓院,废除烟禁,简直坏事做尽,当地百姓对他恨之入骨。

后来陕西发生“富平兵变”,陆建章恼羞成怒滥杀无辜。他血洗了西安模范监狱,有诸多百姓冤死。就连最后他被赶出陕西时,其行头也装满了五百两大车,全部是搜刮的民脂民膏。

陆建章在陕西下野后,曾一度投靠复辟的张勋,后来他又倒向了冯国璋的直系。

(冯国璋旧照)

徐树铮是在1910年才从日本回国的,1914年,他成为陆军次长。他与陆建章共事的时间并不长,究竟双方是怎样产生了矛盾的呢?

原来,陆建章与段祺瑞一派一向意见不合。早在袁世凯想要称帝时,段祺瑞就曾经表示强烈反对。而陆建章却是袁世凯称帝的忠实拥护者。

在袁世凯看来,段祺瑞之所以会强烈反对,全都是受到了智囊徐树铮的影响。袁世凯由是非常反感徐树铮,他曾多次想要撤掉徐树铮职务。

而徐树铮则认为,袁世凯之所以会如此怨愤自己,肯定是陆建章这个特务头子向袁世凯进了谗。徐树铮由此也对陆建章怀恨在心。

后来,陆建章在陕西遇到麻烦,徐树铮便在背后悄悄下手,最终使得陆建章下野。陆建章也因此开始忌恨徐树铮。

袁世凯死后,陆建章成为了直系的重要一员。直皖两系对南方用兵一事上向来意见不合。段祺瑞、徐树铮主张武统,冯国璋一直主张和平统一。而陆建章进入直系后,也开始不遗余力向众多军阀传输和平统一的思想。其中受到影响最大的,就是他的侄女婿冯玉祥。

就陆建章干出的事情来看,他可以说是处处都在与皖系作对。皖系对陆建章也早已经恨之入骨,想要杀他是很正常的。

再说,徐树铮此人恰好又是一个非常狂傲的人,除了对段祺瑞忠心耿耿之外,他几乎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陆建章引以为傲的北洋老臣身份,徐树铮更是不屑一顾。

值得一提的是,直到1925年,冯玉祥为了给陆建章报仇,派人劫持并杀害了徐树铮。陆徐二人恩怨,终于才得以完结。

(参考资料:《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


张生全精彩历史


陆建章和徐树铮之并没有什么大仇,杀陆建章只是形势需要。

民国流传一句话:

“皖系成也徐树铮,败也徐树铮”。

这个人有才,但太狂妄了。 想当年袁世凯死后,代总统冯国璋与总理段祺瑞争权夺利,段祺瑞想推举徐世昌为总统。


段祺瑞找到冯国璋,这要求冯把总统让给徐世昌,作为交换的条件,段祺瑞也辞去国务总理,这样直皖两系都能接受。

但直系认为段祺瑞是有意搞鬼,想打击直系,让皖系坐大。

直系便在南北统一上处处掣肘皖系,直系找到陆建章,让他游说侄女婿冯玉祥,让冯玉祥参加反对段祺瑞的阵营。

陆建章当时正是从陕西督军的位子上被赶下来的时候,在家赋闲无事,他也曾找过段祺瑞谋个位子,但段对他印象不好,没有答应,这使陆建章对段非常不满。


在府院之争中加入了拥冯反段的行列,开始为冯国璋一系的主和派奔走呼号。 陆建章是冯玉祥的老上级,又是冯的叔岳父,在冯玉祥那里还是说得上话的。

后来陆建章又游说江苏督军李纯,代表李纯与孙中山派来的南方代表进行会谈,商量南北合作。

做为段祺瑞的心腹大将,徐树铮对陆的这些做法非常不满,在得知陆建章将赴天津督军团会议,游说各省督军与南方议和,徐树铮便起了杀心,杀陆建章震摄主和派,为段祺瑞打开局面。这才是他杀陆的真正原因。

话又说回来,老段的心腹又不止徐树铮一个,为什么他愿意冒天下之大不韪,干出这样的事呢?


甲午战争后,徐树铮见国家积弱,投笔从戎,被段祺瑞聘为记室,从此成为段祺瑞的左膀右臂。皖系能在民国初年政坛上呼风唤雨,徐树铮功劳最大。

特别是徐树铮在一九一九至一九二0年期间三次赴外蒙,果断撤治,粉碎了外蒙当局的分裂阴谋,“外蒙古回归,有效地维护和实现了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与统一,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向导》:““徐树铮迫蒙古取消自治之后,在那边的中国人,一时气炎高冲云霄”,这是 “徐树铮乃至北洋政府的政治活动中少有的亮点之一”。

徐树铮先斩后奏,杀了陆建章以后,通电全国,说陆建章

“勾结土匪与乱党,煽惑军队,希图倡乱”。

段祺瑞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此事根本不予追究。


但张作霖、卢永祥、李纯、陈光远等军阀均对此颇有微词。这笔账也被陆的侄女婿冯玉祥牢牢记住了。虽然此时冯玉祥没有能力为陆建章报仇,但这笔账一直记在冯的心里。

1925年12月29日下午,徐树铮乘火车离京赴津。京畿警备司令鹿钟麟将这一情况报告给冯玉祥,冯玉祥指示鹿将徐逮捕枪毙。

鹿钟麟派第五师师长张之江于12月30日凌晨在廊坊截住徐树铮所乘列车,徐树铮被“请”下列车,随即遭枪杀。


徐树铮是北洋军阀中少有的文武双全的人才,段祺瑞的马前卒,他为段祺瑞干了太多见不得光的事,段祺瑞倒台后,徐树铮立即成为众矢之,被冯玉祥杀害,是他必然的结局。

参考:关河五十州《民国总理段祺瑞》


刚日读史


徐树铮枪毙陆建章之后,曾经给段祺瑞政府写了一份报告,报告里面徐树铮称陆建章拥兵自重,妄图想要颠覆现在的内阁。


同时徐树铮还指出陆建章的部队土匪作风严重,在民间积怨颇深,自己(徐树铮)杀死陆建章是“为民除害”。


徐树铮的这个报告并不虚假,陆建章确实想要颠覆段祺瑞内阁,而且陆建章已经不是第一次跟段祺瑞作对,陆建章的军队也确实滥杀无辜,不然陆建章也不会被称为“陆屠伯”了。

陆建章是北洋军阀里面的老人,他从小站练兵时期就跟随袁世凯,先后担任过袁世凯总统警卫军参谋长,北京军政执法处处长。


和段祺瑞和冯国璋不同,陆建章一直是袁世凯忠实的鹰犬,他担任执法处长的时候,杀害了很多进步人士,人们私下里都叫他“屠伯”。1914年陆建章成为了陕西总督,他在任期间残暴贪婪,除了搜刮民脂民膏外,就是屠杀无辜的百姓。当地的百姓对他深恶痛绝,发起了多次“逐陆”行动。

1916年陆建章的手下部队发生哗变,将陆建章驱逐出了陕西。在离开陕西之前,陆建章杀害了模仿监狱里面的300名进步人士,还妄图把西安城烧毁。陆建章离开陕西的时候,带走了500多车金银细软,这些金银细软价值数千万两白银。


因为陆建章的统治过于残暴,很多进步人士都想要除掉陆建章,最终在一片喊打声中,陆建章狼狈的退出了陕西。假如陆建章退出陕西后做一个愚公,那么陆建章还有希望安度晚年,然而陆建章偏偏不想退休,又投奔到了辫子军张勋的旗下。

在陆建章担任陕西总督期间,段祺瑞就看不惯陆建章支持袁世凯复辟,屠杀无辜百姓的行径。张勋复辟之后,段祺瑞带领军队讨伐张勋,陆建章和段祺瑞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张勋倒台之后,陆建章又投奔了冯国璋,获得了冯国璋的重用。


冯国璋和段祺瑞争权的时候,陆建章多次帮助冯国璋,引起了段祺瑞的极度不满。徐树铮是段祺瑞手下的头号大将,陆建章得罪了段祺瑞,也就得罪了徐树铮。

冯国璋主张南北议和,段祺瑞主张武力统一,为了防止阻止段祺瑞的武力统一政策,冯国璋暗中授意直系军阀前线抗命,故意拖延进军的时间。


段祺瑞对此十分的不满,一直喜欢用兵的徐树铮也对此十分的不满。不过由于冯国璋是总统,段祺瑞和徐树铮无法对冯国璋下手,只能对冯国璋的死党陆建章下手。在段祺瑞派兵南下的时候,陆建章授意冯玉祥推延不前,故意给段祺瑞使绊子,让段祺瑞十分的不满。

1918年6月,陆建章受到冯国璋的委托,联合曹锟共同反对段祺瑞。徐树铮事先得到了消息,派人在车站邀请陆建章谈话,陆建章依仗着自己资格老,认为徐树铮不敢公开杀死自己,便有恃无恐的到了徐树铮的司令部。


没想到陆建章刚刚进入花园,就被徐树铮的手下一枪打死。陆建章做了不少坏事,他的死算是罪有应得,徐树铮也为杀死陆建章付出了代价,1925年徐树铮在廊坊被陆建章的侄女婿冯玉祥杀死。


历史总探长


徐树铮杀陆建章的原因就是,在陆建章忠于冯国璋和徐树铮忠于段祺瑞的利益争斗中,陆建章支持冯国璋,段祺瑞的智囊徐树铮为了斩草除根,决定搬掉这个绊脚石。所以说利益才是导致陆建章被杀的真正原因。





分享快乐每一天Vlog




1918年6月14日,天津中州会馆传来清脆的枪声,北洋系大佬陆建章被徐树铮枪杀。这一次的枪杀事件,表面上看是徐树铮帮助段祺瑞在打压主和派,实际上打破了北洋系内部不自相残杀的先例,也为后来徐树铮被冯玉祥枪杀埋下了铺垫。

如果要问徐树铮和陆建章之间有什么恩怨的话,那还确实有。在袁世凯称帝失败后,被迫取消帝制,电请段祺瑞出面组织内阁,以缓和当时紧张的局面。



段祺瑞希望任命徐树铮为国务院秘书长,但袁世凯不同意。最终短期内不得不找张国淦出面说情,袁世凯才被迫任命徐树铮担任了陆军次长。段祺瑞对此非常不满意,有据理力争,帮助徐树铮谋取了帮办秘书的职务。

之所以袁世凯对徐树铮有意见,当然是徐树铮做事太过高调,难如袁世凯的法眼。背后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陆建章在背后挑拨离间,毕竟陆建章是袁世凯的铁杆,他因为积极拥戴袁世凯称帝被封为一等伯。



当然徐树铮枪杀陆建章不仅仅是过去有私人恩怨,更重要的是陆建章在暗中破坏段祺瑞统一全国的方案,而这一方案的操盘手就是徐树铮。在徐树铮的眼中,是绝对不允许任何人来破坏自己的计划的。

1918年,孙中山在南方发起的护法运动。在北洋政府担任内阁总理的段祺瑞也希望能够彻底消灭南方的革命军,实现国家的统一。总统冯国璋暗中邀请陆建章到天津来,让他发挥自己的影响力说服主战派曹锟,避免内战的爆发,以巩固自己总统的地位。



徐树铮是陆建章的儿子陆承武的同学,徐树铮的老婆和陆承武的老婆也是同学。徐树铮就以晚辈的名义,非常谦虚地写信给陆建章,邀请他到自己的驻津奉军司令部赴宴。

实际上这也是请君入瓮,如法炮制。陆建章在袁世凯执政的时期担任军政执法处长,干的就是特务的活。他被称为陆屠夫,就是因为心狠手辣,杀人如麻。陆建章杀人的办法很简单,就是发请柬请人吃饭,饭局结束后从背后开枪,因此他的请柬被人称为阎王票子,有去无还。



北洋系虽然内部斗争也比较激烈,但是还没有自相残杀的先例,尤其对于北洋系的老人。当陆建章走进花园时,早已埋伏在一边的卫士就在身后向他连开两枪,陆建章当场毙命。

徐树铮迅速向段祺瑞通报了这一情况,并且以破坏团结、危害国家的罪名为理由要求撤销他的一切职务。段祺瑞听到这个消息,不由得哀叹了一声:这一次的祸闯大了,朗斋(陆建章)千错万错,毕竟是北洋袍泽,他怎能如此乱开杀戒?



袁世凯生前这样评价徐树铮:小有才,如循正轨,可期远到。但傲慢自是,开罪于人特多。芝泉如爱子,不应反以害之。他认为徐树铮是一个有才的人,但过于高傲,得罪的人有太多,如果不能善加雕琢,一味的纵容爱抚,反而是害了他。

陆建章死后,作为他侄女婿的冯玉祥没有对这个关照过自己好多年的恩人的死发出任何声音,他只是将这段仇恨深深的埋在了心底。1925年12月30日,徐树铮为段祺瑞的崛起四处奔走,对冯玉祥构成了很大危险,被冯玉祥枪杀于河北廊坊,大概这也算一报还一报吧。


新知传习阁


徐树铮杀陆建章的原因很简单,在冯国璋和段祺瑞的府院之争里,陆建章支持冯国璋,段祺瑞的智囊徐树铮自然对他不会客气。

段祺瑞利用张勋复辟将总统黎元洪逼下台以后,推举了副总统冯国璋接任大总统一职。冯国璋和段祺瑞虽然都是北洋元老,也曾经是老朋友,不过在权力面前两个人都不肯退让。段祺瑞认为自己原来当总理就是总揽事务,大总统不过就是个橡皮图章,负责签字盖章就是了。而冯国璋不比黎元洪,怎么说也是和段祺瑞并列北洋三杰,做过一省督军,而且是长江三督的领袖,也是曾经手握实权的人,不甘心只做个傀儡,所以就明里暗里和段祺瑞争权。

段祺瑞为了扩张自己势力,因此积极推进武力统一,鼓吹以武力解决南方地方军阀的割据势力,实质就是借南征把自己的人安插到南方各省。对此冯国璋自然是要出来反对的,不过此时段祺瑞势大,长江三督都不敢出头,因此冯国璋也是有些无可奈何。

不过此时陆建章却帮冯国璋出了一个主意,就是让正奉命南下的冯玉祥发表和平通电,拒绝武力统一。陆建章是冯玉祥的老上司,救过他的命,冯玉祥的妻子还是陆建章的内侄女,所以冯玉祥自然是立即按照陆建章的指示,在武穴发表了和平通电。

武穴地处要害,冯玉祥此举让南下各军后路动摇,加上又风传陆建章打算让冯玉祥袭击安徽,将直系控制的江苏、江西、湖北三省联成一体,增加和段祺瑞抗衡的力量。而陆建章更是赶赴天津,打算借督军团会议的机会劝说曹锟支持冯国璋,因此主战派一时阵脚大乱。

为了彻底压服冯国璋为首的主战派,徐树铮一面联系奉系张作霖,以军火为诱饵让张作霖入关支持武力统一,同时让曹锟立即派兵包围武穴,消灭冯玉祥,同时釜底抽薪,亲自去天津,以商讨当前局势为名将陆建章骗到驻津奉军司令部予以枪杀。

徐树铮下手如此狠毒,加上奉军入关武力支持段祺瑞,冯国璋顿时服软。而曹锟不愿意事情闹大,因此派孙岳劝说冯玉祥服从命令,最终失去支持的冯玉祥同意南下。此次冯段之争以段祺瑞胜利告终。所以徐树铮杀陆建章并非个人恩怨,而是为了自己老板段祺瑞利益打算。

不过此事也留下了很多的后患,一、徐树铮擅自杀死北洋元老,让大家都对段祺瑞感到不满,促成了反段势力的形成。二、奉系借秦皇岛劫械案势力大张,从此成为和皖系、直系抗衡的新的势力,后来变成了段祺瑞新的敌人。三、陆建章死后冯玉祥虽然迫于形势不得不服软,但是他也是有仇必报的人,最终徐树铮死于冯玉祥之手。


不沉的经远


在民国初年的时候,北洋军阀之间多年进行混战,搞得民不聊生。在袁世凯死后,当时北洋军阀分裂为直系和皖系,直系是以冯国璋为首领,而皖系以段祺瑞为首领。徐树铮杀陆建章正是当年直系和皖系斗争到了白热化的阶段的一次大斗争。

徐树铮是段祺瑞的亲信,也是皖系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本身足智多谋,为皖系称霸中央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段祺瑞出任国务院总理的时候,他是国务院秘书长,可见段祺瑞对他的器重。而陆建章是北洋军阀的老资格人物了,在袁世凯时期就出任比较重要的职务。在直皖之争的时候,陆建章帮助冯国璋穿针引线,对皖系当时的局势相当的不利。

但谁也没想到,徐树铮居然会出手杀了陆建章。因为在当时北洋军阀进行混战的时候,双方进行战争很多都是非常搞笑的,基本上死的人都非常的少,那些战争的荒唐性一点也不亚于日后英法对德宣战之后的静坐战争。当时徐树铮和奉系的杨宇霆合谋,召集陆建章去奉军司令部开会,陆建章也没想多少就直接去了,结果直接被徐树铮下令枪杀。此举确实大大震撼了直系,导致这次直皖之争中直系失败。这件事让奉军的首脑张作霖也感到非常的不满,因徐树铮你杀人就杀人吧,你干嘛要跑到我的地盘上杀,搞得我莫名其妙的牵扯到这件事中去了。

当然这次事件也给徐树铮带来了非常大的麻烦,日后徐树铮失势的时候被陆建章的亲戚冯玉祥抓住杀害,可谓是一报还一报。徐树铮杀陆建章主要是因为直皖两系之间的争斗,当然两个人在袁世凯时期就有一定的矛盾。只不过徐树铮采取这种手段,确实让当时世人都吓了一跳,因为当年军阀混战的时候,虽然看似混乱,但是高级将领之间很少会出现杀对方性命的事情。当然陆建章本人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当年袁世凯派他进入陕西之后,在关中地区也是坏事做尽,最后被关中人民驱逐出境。

所以徐树铮杀陆建章本身是直皖两系之间的争斗导致的,他们之前在北洋军阀早期就有一定的矛盾。

我是冰哥聊史论古今,期待您的关注和点评!


冰哥聊史论古今


首先纠正两个错误。第一,徐树铮是诱杀,不是暗杀。后来冯玉祥杀徐树铮才是暗杀。第二,问题的配图中,第二张是冯玉祥,放在这个问题下面非常不妥。

再说我的答案:徐树铮是段祺瑞的左膀右臂,陆建章和段祺瑞是宿敌,因此徐树铮枪杀陆建章,实际上是一场马仔替老大报仇的政治狗血剧。

下面我分三点答题:第一,陆建章和段祺瑞如何结仇。第二,陆建章的疯狂倒倪,实为倒段。第三,段祺瑞发出杀令,徐树铮悍然动手。

第一,陆建章和段祺瑞如何结仇。

陆建章是安徽蒙城人,其实和杀他的徐树铮(安徽萧县人)家乡都不远,想不到最后能被老乡杀死。陆建章最早是跟随袁世凯起家,后来担任臭名昭著的北洋政府军政执法处处长,杀人如麻,人称屠户。后来担任陕西都督,因为拥护袁世凯称帝,被封为一等侯爵。而徐树铮和段祺瑞是坚决反对袁世凯称帝的,因此暗中唆使陕西镇守使陈树藩把陆建章驱逐出陕西。陆建章知道原委之后,对段祺瑞恨之入骨。后来他投入冯国璋门下,致力于把段祺瑞搞下台。这就是二人结仇的根源。

第二,陆建章的疯狂倒倪,实为倒段。

南北对峙时期,段祺瑞的皖系军阀主战,而陆建章投靠的冯国璋直系军阀主和。为此陆建章处心积虑建立了一个联盟,致力于推到安徽军阀,皖系军阀干将倪嗣冲在安徽的统治,说白了就是要抄段祺瑞的安徽老窝,只是最后功败垂成。

第三,段祺瑞发出杀令,徐树铮悍然动手。

此外,陆建章有多管齐下,在皖系军阀势力所在的山东,陕西等地煽风点火,严重影响了皖系军阀的政治利益。1918年4月,段祺瑞终于动了杀机。他在武汉慰问军队的时候,恰逢一位督军报告陆建章扰乱山东的事情,段祺瑞震怒,口传军令要各处协拿陆建章,就地正法。1918年6月,各省军事长官齐聚天津召开军事会议,商议继续南方作战和总统选举问题,代理总统冯国璋让陆建章来天津,找机会说服主战的曹锟加入自己阵营,陆建章冒险从上海来到天津。情报被倪嗣冲获悉之后,机会难得,就让徐树铮下手,随后他们与奉系杨宇霆密谋,送信邀请陆建章来奉系在天津的司令部会谈。陆建章没有料到会在奉系司令部遇到皖系的仇人,徐树铮在司令部里当初让人枪毙了陆建章。此事一出,舆论哗然,奉系军阀张作霖也非常恼火:因为徐树铮毕竟是以奉军关内副司令的身份把陆建章杀掉的,奉军没有理由背这个黑锅。当然,最恨的人就是冯玉祥,因为从事业上讲,冯玉祥是陆建章一手提拔起来的干部,对他有知遇之恩;从家庭上讲,陆建章把自己养大的侄女许配给了冯玉祥,算起来冯玉祥要喊陆建章一声姑父。

7年之后,冯玉祥暗中操纵,把徐树铮劫持,最后枪杀在铁路沿线。皖系最有智谋的军阀一命呜呼,算是一报还一报了!


铁锤文史


徐树铮和陆建章都是安徽人,属于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两人同室操戈,不得不说非常的可惜。

简单的说,徐树铮和陆建章二人既有公仇,也有私恨。

徐树铮是段祺瑞的铁杆亲信,也是安福系军阀的主要首领。而陆建章这个人就比较特殊啦,先是袁世凯的亲信,然后又是张勋的部下,最后竟然又投靠了直系军阀曹锟。陆建章差不多可以说是民国版的三姓家奴。

袁世凯在位的时候,徐树铮是陆军部次长,而陆建章是袁世凯的警卫队队长呢。徐素珍,恃才傲物,飞扬跋扈,袁世凯对他很不满。徐树铮对自己的缺点完全不在意,反而以为是陆建章恩跟他私人关系不好,故意在袁世凯面前进谗言。

这就是两人之间的私仇。

1918年,徐树铮支持段祺瑞的武力统一全国的战略方针,准备对南方宣战,而这是掌握大量军队的陆建章,在试图与南方军阀议和。所以徐素珍6月14号枪杀陆建章,未必没有段祺瑞的背后支持。

那么天道轮回,报应不爽。徐树铮被冯玉祥杀害。也是既有公仇,也有私恨。

冯玉祥是陆建章的老部下,同时也是陆建章的侄女的老公。冯玉祥杀害徐树铮某种程度上说是为陆建章报仇。

冯玉祥杀害徐树铮,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新旧军阀的军阀混战。当时冯玉祥与南方的蒋介石集团联合起来,发动了国民大革命,而国民大革命,主要的啊,支持者就是苏联,冯玉祥在苏联的支持下治理的,成为北方的主要军阀,而徐树铮虽然说是掉了毛的凤凰,但是徐树铮在皖系军阀,北洋军阀中,人气很高,对冯玉祥的威胁很大。

民国的这一场公案,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人性的丑恶之处。


历史知事


袁世凯死后,从天津小站出来的北洋系分裂成了直、皖两派。这两派人马虽然内斗不断,但也仅仅是政治斗争,不会搞到跟对方动武,暗杀对方的高级将领更是闻所未闻之事。即使是后来搞到兵戎相见的程度,也依然有军阀之间的潜规则:只要失败一方的军阀通电下野,便可保证财产和家人的安全,安稳的去租界当寓公。毕竟大家都是从小站出来的老熟人,要给对方留点面子。

结果到了民国七年,这个北洋军阀之间的默契就被徐树铮给破坏了。随着他在奉军驻天津司令部一枪打死陆建章后,一时间,在北洋军阀内部掀起轩然大波,军阀们人人自危,生怕对方会暗害自己。后来冯国璋下野后,时任大总统徐世昌邀请他去北京,他就不敢去,因为他害怕也跟陆建章一样,被皖系给暗害了。

据说,张作霖听说徐树铮在自己司令部杀掉陆建章后,气的大发雷霆!妈了巴子的,你姓徐的杀人就杀人呗,跑到我的司令部杀人?人家还以为我老张也是帮凶呢!我特么是黄泥巴掉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了。


后来又因为一点事,张作霖在一气之下,率奉军退回了东北。这一下,徐树铮也不干了!杀一个是杀,杀两个也是杀,干脆设一个鸿门宴把张作霖也杀了算求。

于是在直皖战争前夕,徐树铮这个二愣子还真的布了一个鸿门宴,并在没有通知段祺瑞的情况下,就布置了暗杀张作霖的计划。张作霖见是段祺瑞请他赴宴,也没有多想,殊不知屋里屋外全是杀手,稍不留意就会被打死。后来还是段祺瑞发现不对劲,出手阻拦了徐树铮的暗杀行动。正在段、徐二人争执的时候,张作霖乘这个机会,以喝多了想吐为借口,躲到了厕所里面,借机逃跑了。

第一次暗杀不成,徐树铮干脆秘密组建了暗杀小队,把人派到东北,跑到张作霖的地盘上去暗杀张作霖。只不过这批人在奉天刚一露头就被张作霖的手下给逮捕了。徐树铮的两次暗杀都以失败收场。



张作霖是何许人?拥兵二十万的实权派,而且还是徐世昌以大总统的名义请到北京来的。这样的人徐树铮都敢连续派人暗杀,更何况是名声本来就不好,被陕西人唾骂陆屠夫,而且还是个没有实权,老早就下野的陆建章呢?

所以徐树铮杀陆建章的第一个原因:徐树铮本身就是一个不按套路出牌,心机和手段比较狠的人,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杀几个人在他的眼里,不算什么事。



那么,陆建章和徐树铮又有什么仇?徐树铮又一定要杀他呢?这个就要先讲一下当时的时代背景。

陆建章和徐树铮都是北洋系的元老,当年在北洋时没少打交道。并且他俩还都是安徽人,是老乡关系。按常理理来说,两个人应该都是皖系的人。但是由于陆建章是冯玉祥的上司兼长辈,他跟直系的关系也还不错。在加上当时直系的领导人冯国璋还是代理大总统,权力最大。甚至把段祺瑞这个国务总理都给逼下台了。于是陆建章就投靠了直系军阀,为冯国璋效力。


投靠了冯国璋之后,陆建章为了直系的利益到处奔走。因为他是北洋元老,别人都得给他面子,因此他也给直系拉拢了很多人脉。这就让徐树铮很恼火了!因为当时冯国璋和段祺瑞搞掰了。

自从张勋复辟失败后,冯国璋进京继任代理大总统。南方的两广、云贵军阀以保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名义反对段祺瑞。段祺瑞主张灭掉南方军阀,但冯国璋跟南方军阀有私交,当年反对袁世凯时就是盟友关系,主张和平解决问题。段祺瑞见明争不是办法,就玩以退为进的办法,宣布辞职。但在暗中却到处给冯国璋挖坑,甚至把曹锟和吴佩孚这两个直系大佬也给挖过去了。

冯国璋吃了大亏,只得把段祺瑞又重新请回来坐镇北京,还学历史上的皇帝一样,发了一篇罪己诏,自己骂自己失职,这等于是向段祺瑞投降了。段祺瑞复职后,继续痛打落水狗,动员议会搞冯国璋,最终把冯国璋的代理大总统也给撸了。冯国璋和段祺瑞的交手,以段祺瑞的完胜告终。



段祺瑞这么咄咄逼人,冯国璋自然不能坐以待毙,于是他派出了陆建章,让他去帮自己疏通人脉,其中的重点就是把曹锟和吴佩孚拉回来自己这一边。(段祺瑞跟曹锟说,如果曹锟听皖系指挥,就让他当副总统。)

于是陆建章就跑到了天津(曹锟的司令部在天津),准备去说服曹锟。由于陆建章跟曹锟关系还不错,曹锟的部下冯玉祥还是陆建章的内侄女婿,关系不一般。如果让陆建章见到了曹锟,他很有可能说服曹锟反水,这样一来就会破坏段祺瑞全盘计划。

徐树铮作为段祺瑞的心腹大将,自然是不能让陆建章见到曹锟了。他在听说陆建章到达天津后,就给陆建章写了一封信,请他到奉军驻天津司令部见个面。很多人劝陆建章不要去,但是陆建章认为自己是北洋派的老前辈,徐树铮这个晚辈不敢拿自己怎么样。结果等他如约而至后,徐树铮明面上殷勤的招待他,暗地里却安排卫士从后面开了一枪,把他打死了。

所以徐树铮杀陆建章的第二个原因:如果陆建章成功说服了曹锟,会对皖系的全盘计划有巨大的影响。

徐树铮之所以能杀死陆建章,主要是因为陆建章太大意了,他没有想到徐树铮这小子敢杀自己。或者说权力斗争自古就是屡见不鲜,当时直系和皖系还没有闹到要动刀动枪的地步。在外人看来,徐树铮有点小题大做了。如果因为这点事就要杀人,那北洋系的将领都该死。


至于徐树铮为什么要杀陆建章,除了前面提到的徐树铮的个人性格外,以及陆建章对皖系计划的危害性之外。据说还有一个原因,这个原因是徐树铮和陆建章的私人恩怨。

据说当年袁世凯在北洋练兵时,段祺瑞是陆建章的长官,一个是统制,相当于师长;一个是协统,相当于旅长。但在陆建章自视前辈,不把段祺瑞这个长官放在眼里。后来徐树铮加入北洋军后,陆建章也瞧不起他。因为徐树铮跟陆建章的儿子是同学,在陆建章的眼里,徐树铮就是个毛都没长齐的小屁孩。陆建章因为跟段祺瑞搞翻脸了,被袁世凯调到了军政处担任执法处长,而这个部门就是专门约束徐树铮这种刺头的。两人或多或少都会有点矛盾,回许陆建章不以为然,但是徐树铮肯定会记仇。


总的来说,徐树铮杀陆建章就是三点原因:

第一、徐树铮的个性很强。换作一般人估计不会杀陆建章,但是徐树铮这个人做事有很强的目的性,当年他在收复外蒙古后就大搞铁腕政策,杀了不少人。这也不是一般人能干的出来的事。


第二、陆建章的威胁。当时段祺瑞已经拉拢了曹锟,眼看就要成功了,陆建章这个时候前去策反,会坏了皖系的大事。依徐树铮的个性当然不能留他。这一点,在徐树铮的报告中也有描述。

屡有自称陆将军名建章者,诡秘勾结,出言煽惑等情。历经树铮剀切指示,勿为所动。昨前两日,该员又复面访本军驻津司令部各处人员,肆意簧鼓,摇惑军心。

第三、陆徐二人的私怨。陆建章在北洋系内部倚老卖老不是一天两天了,像徐树铮这种北洋系的晚辈没少挨陆建章整。出于私怨,徐树铮也想杀陆建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