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速军:来自高加索的蒙古帝国近卫军 元朝灭亡后才参加对明作战

阿速军:来自高加索的蒙古帝国近卫军 元朝灭亡后才参加对明作战


13世纪,蒙古帝国的铁蹄在欧亚各地不可阻挡。不少战败者或微弱势力,都会在残酷的现实面面前低头,转而为新宗主服务。


作为古典游牧势力残余的阿兰人,就是其中较为有名的一支。虽然人数不多且领地狭小,却依然靠着勇武和军功赢得尊重。尤其是在远东,阿兰人的相貌与文化特色都格外显眼。他们的重要地位,也被历史记录者以阿速军之名保存下来。尽管美好的时光终究短暂,但他们却能以其他方式活跃了很长时间。


阿速军:来自高加索的蒙古帝国近卫军 元朝灭亡后才参加对明作战

古典时代 阿兰人就分布在高加索山麓的两头



古典时代的阿兰人,在公元2世纪后就屡屡向南发展。他们曾大举侵入罗马帝国的卡帕多西亚省,并被撰写《亚历山大远征记》的阿里安率军击败。也在稍后攻入帕提亚帝国北部,将国王引诱至山谷内进行勒索。


但在匈人势力崛起后,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还是随民族迁徙狂潮,涌入欧洲和北非各地。无论是为阿提拉作为开路先锋,还是替罗马帝国守卫边疆,他们的战斗力都得到宗主认可。许多在移动中成型的日耳曼集团,也会吸纳阿兰人来加强自己的骑兵力量。


阿速军:来自高加索的蒙古帝国近卫军 元朝灭亡后才参加对明作战

中世纪前期 部分阿兰人还坚持生活在高加索山麓




不过,还是有少量阿兰人选择留在原地,继续在高加索山脉的保护下生存。经过500多年的曲折发展,他们先后臣服多个后方游牧集权,但始终保存着伊朗系语言和强悍战力。


在1221年的蒙古西征中,他们也同库曼、保加尔等突厥势力并肩作战。以至于到1239年的窝阔台再临,才举国倒向哈拉和林的宫廷。这个阶段的他们,已选择皈依东正教信仰,并因此赢得那些亲聂斯托利教派的蒙古上层好感。国王杭忽思更是让儿子阿塔赤作为人质,参加帝国的怯薛近卫军。


阿速军:来自高加索的蒙古帝国近卫军 元朝灭亡后才参加对明作战

阿速军:来自高加索的蒙古帝国近卫军 元朝灭亡后才参加对明作战

蒙古西征时 高加索的阿兰人还保有独立王国



至此,大量的阿兰士兵被不定期抽调,参加帝国在多个方向上的持续征伐。那些侵入波兰和匈牙利的军队,就有阿兰骑兵和归顺的库曼人作为向导。惨败于马穆鲁克的艾鲁贾之战,同样有阿兰人活跃在蒙古阵中。乃至后来的金帐汗国,同样会征调他们入伍,先后与几乎所有的东欧势力交战。


但因为人数有限,且习俗与蒙古-突厥系的其他族群接近,经常会被敌人忽略其存在。即便在字里行间留下线索,也不会是记录者要大书特书的主角。


阿速军:来自高加索的蒙古帝国近卫军 元朝灭亡后才参加对明作战

当时的阿兰人受拜占庭影响 已皈依东正教



因此,真正让阿兰人声名鹊起的案例,往往还是出现在远东各地。贵为王子的阿塔赤,就在近卫军中混的风生水起。在窝阔台汗死后,他又追随蒙哥汗进攻南宋,并因出色表现而屡获嘉奖。另一位阿兰贵族阿斯兰,则成为本族部队的指挥官,专门为蒙古大军进攻最难啃的山地要塞。


虽然阿兰人总体上是游牧出生,但也有在高加索山区的长期生活经验,所以很擅长在步行攻坚战中发挥特长。忽必烈领衔攻灭大理王国时,麾下就带着不少阿速骑兵。


阿速军:来自高加索的蒙古帝国近卫军 元朝灭亡后才参加对明作战

忽必烈进攻大理和吐蕃时 就带着阿兰士兵



等到酗酒成性的蒙哥汗在钓鱼城下死于瘟疫,所有的阿兰士兵又立刻随阿斯兰等长官向忽必烈效忠。这为他们在日后的蒙古帝国架构中,赢得了举足轻重地位。由于忽必烈的继位合法性存疑,就遭到阿里不哥和海都等传统派贵族起来反抗。他们经以西域作为基地,伺机反攻蒙古本土。忽必烈则以征服的汉地资源为依托,不断派兵与之交战。至于数量有限的阿兰军团,也是用来抗衡西域铁骑的重要资本。


哪怕是在元世祖死后,阿兰士兵也依然为蒙元的稳定做出巨大贡献。例如在1301年的漠北决战中,正是这些高加索勇士的顽强作风,帮助元军逆转局势,从而彻底挫败海都等人的战略布局。汗八里的宫廷也得以实现梦想,开始以宗主姿态统御全部的蒙古势力。


阿速军:来自高加索的蒙古帝国近卫军 元朝灭亡后才参加对明作战

阿速军几乎成为蒙元帝国建立时的最强部队



到了武宗时期,元朝的帝国框架正式成型。除了财政改革与漕运制度建立,也不忘加强帝国中央的可控制武力。新一批阿兰人被从高加索山区抽调出来,分别派往古北口与大同,成为镇守农牧经济交界处的帝国门神。

指挥官除了身居高位和手握兵权,还能调拨周遭区域的资源用于军需。一旦蒙古本部出现新的状况,他们可以作为快速反应部队北上平叛。若是帝国的南方各省有了反意,也能顺着大运河赶往压阵。


在文化方面,这些阿速军成员也将东正教信仰带入东亚。由于元朝统治者施行宽松的宗教政策,他们可以在驻地建立自己的教堂。因此,后世的俄罗斯族还会将自身起源追述到他们身上。但在不断前来的欧洲神父劝说下,不少成员也在稍后皈依天主教,并向西方的教廷寄送过相关书信。


阿速军:来自高加索的蒙古帝国近卫军 元朝灭亡后才参加对明作战

元大都的优渥生活 让阿速军成员迅速失去了战斗力



但也因为这些过于优渥的供养制度,让阿速军成员在两代人内就失去了勇武作风。尤其是生活在大都附近的士兵,被天花乱坠的城市生活所腐化,完全失去了自己赖以为生的战斗技能。这也为他们日后的出丑表现埋下伏笔。当红巾军势力在江淮流域迅速蹿起,人数已扩增数倍的阿速人却不能拿出半点战斗力。结果,除了抢劫乡村和望风披靡,基本没有为宗主再做出过任何实质性的贡献。


1368年后,元朝的残部要么投诚明朝,要么选择退回草原的龙兴之地。大量失去战斗力的阿速军后裔,在大都破城时被屠戮,剩下少部分人也继续坚定的站到元顺帝那边。而那些驻守在大同的远亲,也在加入王保保集团失败后就选择北逃。因此,阿速军本部的历史也经常被认为已宣告完结。


阿速军:来自高加索的蒙古帝国近卫军 元朝灭亡后才参加对明作战

面对红巾军的晚期阿速人 已不复先祖的勇武



然而,由于北元势力无法在草原重建帝国体系,原先的各军政部门也迅速演变为独立部落。往日的阿速军旧部后裔,就和北逃的畏兀儿人一样,在草原上寻求独立发展。

他们的首领一度很有实力,并经常以太师的名号出现在历史上,大有将黄金家族后裔取代的架势。


隶属鞑靼部的阿鲁台,就是15世纪前期的阿速人领袖。他对内以元朝太师的名义四处干涉,对外则逐渐与亲明朝达成和平协议,期望继续保持物流通畅。但因中原帝国的总体性封闭政策,他的有限物资很难积累,也逐渐在漠北的争霸中落入下风。到1434年3月,这位出生阿速人的太师就被瓦剌蒙古击杀,残部被迫再次迁徙到草原西部。


阿速军:来自高加索的蒙古帝国近卫军 元朝灭亡后才参加对明作战

残存的阿速后裔 在16世纪被并入土默特蒙古



15世纪后期,最后的阿速人又随着众多草原集团南下,在今天的河套北部放牧生活。面对由他们组成的蒙古右翼,当时的明朝边军已无力驱逐。但元末明初战争的巨大破坏,还是让河套及周边地区的环境和经济都遭到长期破坏。近卫军后裔们只能继续以放牧为主要经济手段,无力在短时间内恢复屯田等定居生活模式。倒是控制东面领地的土默特蒙古,可以保有相当的农业生产,并通过走私维持贸易经济。


1509年,拥有黄金家族血脉的阿勒坦汗出兵西征,在达兰特哩衰之战中大获全胜。阿速人也就成为其麾下部众,并在后来参与了当明朝皇帝非常难堪的庚戍之变。


阿速军:来自高加索的蒙古帝国近卫军 元朝灭亡后才参加对明作战

少数阿速后裔 也参与了几乎所有的明蒙冲突



但到最后,能获得隆庆开关特权的还是阿勒坦汗的本部后裔。阿速后裔们等于是什么没没有捞到。持续恶化的经济,让他们在草原的汪洋大海中是愈发衰落。到17世纪30年代,终于被保有相当实力的左翼察哈尔部给彻底吞没。此后,他们就很难再以独立群体的身份,出现在所有观察家的视野中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