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被曹爽架空十年的司馬懿,他哪來的底氣發動高平陵政變?


引子

太子即位,年八歲,大赦。尊皇后曰皇太后,加曹爽、司馬懿侍中,假節鉞,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

——《資治通鑑》魏紀六·景初三年正月


導讀

曹魏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司馬懿趁魏帝曹芳與大將軍曹爽前往洛陽外的高平陵祭拜之際,突然實施了蓄謀已久的政變,一舉控制了曹魏的政治中樞,而後剷除曹爽,司馬氏順利接替曹氏,這也為後來的以晉代魏的歷史進程正式拉開序幕。

曹氏掌魏已歷經多年,且名正言順,在景初二年(公元238年)曹睿去世之後,司馬懿更是直接被曹爽架空實權,予以太傅虛職,直到高平陵政變,司馬懿已經被實際架空整整十年。

饒是司馬懿計謀多端多年來韜光養晦,但十年間遠離曹魏政府核心,看來並不具備突然發動政變的條件,那麼到底是什麼樣的底氣支持著古稀之年的他放棄安享晚年的富貴生活,賭上了身家老小的性命敢於發動如此驚天駭人的事件呢?

本文旨在分析司馬懿在政變之時的細節解析及延伸考究,為大家呈現一個不一樣的高平陵政變。


第一節:政變之根本硬實力

司馬師與他的武裝力量

無論是政變還是造反,最基本的硬性條件一定要具備,即軍事力量或者說是武裝力量。

在司馬懿發動的高平陵事件中,這一基礎力量的負責人是時任中護軍並掌控著一定禁軍軍權的司馬師。

曹爽的霸權眾所周知,那麼為什麼他會讓司馬師一個外人擔任如此要職呢?

曹爽雖然腐敗,但在曹睿時代畢竟是擔任過禁軍中的高級要職“武衛將軍”的人,所以作為曹魏中樞命脈之保障的禁軍,曹爽還是知道其重要性的。

故而中護軍一職一直由曹氏掌權,在司馬師之前由夏侯玄擔任,畢竟曹氏夏侯本一家。

那麼為何還是讓司馬家染指禁軍體系呢?

司馬懿在關中地區日久,勢力影響極大,曹爽想要要消除司馬懿在關中的影響力就必須為關中注入曹氏一族的血液,當時名望極佳的夏侯玄是入主關中的最佳人選,當然為了能夠順利接替關中而獲得司馬懿的默許,就必定會讓對方也打入一顆棋子到曹魏的中樞系統中來,在夏侯玄前往關中赴任之後,其空下的中護軍之位便由司馬師接任,如此一來司馬懿與曹爽都得償所願。

曹爽之所以敢如此膽大的將掌控部分禁軍的權利交給司馬師,主要是他認為自己對曹魏的中心勢力已把控嚴格,略有放權也無關緊要。

解析:被曹爽架空十年的司馬懿,他哪來的底氣發動高平陵政變?


當然你要認為曹爽是個頭腦簡單的人就大錯特錯,正始四年(公元243),夏侯玄在關中對蜀國發動“駱谷之役”,雖然失利,但曹爽的目的達到了,在關中發動軍事行動,與軍隊各方力量包括將領步卒都有了深入的共事交流,如此可大大的削弱司馬懿的影響力,至於戰果,成功更好,失敗了曹爽也絲毫不在乎。

在曹爽的目的達成後,下一步就是回頭收拾已經屬於司馬家的中護軍。

正始六年(公元245年),曹爽改中護軍建制,將其權利架空並集權於自己的弟弟曹羲之手。

所以說你能說曹爽蠢嗎?不,相反關於禁軍他有這方面的經歷,對這種事情他格外的精明。

雖然被曹爽架空,但司馬師只是很大程度上被削弱了禁軍兵力,並不真的就是個光桿司令。

另外作為中護軍的司馬師依然擁有選舉禁軍武官的權利,這是比較重要的一點,可以很大程度上為自己招攬人才,培養自己的心腹力量,比如後來晉朝的開國元勳石苞就是司馬師任中護軍時所提拔的人才。

《晉書》卷二十四·志第十四·職官表:魏初,因置護軍將軍,主武官選,隸領軍,晉世則不隸也。

如果光是依靠被削弱後的禁軍勢力是肯定不夠的,所以暗地裡司馬師還秘密的培養著另一股勢力——三千死士,這是除去有限的禁軍之外,發動政變的最為重要的力量之一。

《晉書·卷二·景帝紀》:“帝陰養死士三千,散在人間,至是一朝而集,眾莫知所出也。”

關於司馬師的三千死士數量,三千應為虛數,不過保守估計即使對半也有一千五百人,實為政變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

至於對此事為史學家杜撰之說,筆者認為應該確有其事,首先如此大規模的培養死士在曹爽的眼皮地下肯定不能明目張膽,而在禁軍力量不足的情況下,陰養死士也符合司馬懿的政變需要,或者說也是唯一合理的選擇!

如果此事為杜撰,那麼以現代人的眼光看,司馬懿是成功了,他拿什麼成功,僅靠有限的禁軍而且還是分兵多處的情況下?

肯定不可能,唯一的合理解釋就是司馬師確實陰養了大量的死士,另外養死士在三國戰亂的時代應該是一種很常見的事情,同時代的姜維早就這麼做過。

裴松之注《三國志·姜維傳》:傅子曰:維為人好立功名,陰養死士,不脩布衣之業。

至於司馬師手中的禁軍為何會跟著司馬師一起政變,這就涉及到政變另外一個關鍵人物——蔣濟。


第二節:穩定人心的軟實力

老臣的威望——蔣濟、高柔與王觀

在有了基本的軍事力量之後並不代表就可以直接發動政變,這只是第一步而已,除了武裝力量司馬懿需要的還有其他高層人士的支持,用來提高自己政變的威望與聲勢,一來可長己方誌氣,二來也可安撫人心,或者說是爭取人心。

三朝元老實力派——蔣濟

蔣濟最早是曹操的丞相府主簿,在曹丕時代蔣濟任相府長史,蔣濟與司馬懿相交很可能源於此時。蔣濟軍事才能突出,曹丕時代曾與大司馬曹仁徵吳,曹睿時代又與大司馬曹休徵皖城,頗有軍事韜略,可謂文武雙全。蔣濟作為文武雙全的三朝老臣在曹魏政治圈極有威望。

解析:被曹爽架空十年的司馬懿,他哪來的底氣發動高平陵政變?


直到曹芳時代的正始三年(公元242年)被曹爽架空實權遷任太尉,太尉與司馬懿的太傅一樣是個有名無實的閒職。

蔣濟之所以被架空是因為在此之前他在禁軍圈的影響力太大,在曹睿為帝時就已就任中護軍、護軍將軍等禁軍要職,到了曹芳繼位直接升任領軍將軍,也就是說從曹睿到曹芳,蔣濟在禁軍系統中已經擔任了十多年的領導者,對於禁軍的影響力不言而喻。

但伴隨著曹芳的繼位曹爽也一步登天,深知禁軍重要性的他不出意外的架空了蔣濟,與後來架空司馬師一樣依然是集權與其弟曹羲之手。

蔣濟支持政變一方面他與司馬懿多年交好,另一方面就是他個人對曹爽專權不滿。

參與政變的核心人員不在少數,對於司馬懿來說若論重要性,司馬師排第一那蔣濟絕對排第二,一來是其名望巨大,二來就是其對禁軍系統的影響力。

可以毫不誇張說蔣濟對於整個禁軍系統的影響力與號召力是高於司馬師和曹羲,甚至是高於曹爽的。

《晉書·王渾傳》:公孫宏說瑋曰“昔宣帝廢曹爽,引太尉蔣濟參乘,以增威重。

這也就能解釋為何司馬師手裡有限的禁軍能跟著上任不久的他一起造反,你以為是他們看出來司馬師是日後接替曹爽的新老闆?錯了,就因為知道造反的隊伍中有他們的老領導蔣濟而已。

法理名門——高柔

高柔為陳留人,高氏一族為陳留名門望族,與汝南袁氏關係密切,高柔的從父高幹就是袁紹的外甥,而他的父親高靖還曾經做過蜀郡的都尉。

《三國志·高柔傳》:高柔字文惠,陳留圉人也。父靖,為蜀郡都尉。柔從兄幹,袁紹甥也。

注:據裴松之考證《陳留耆舊傳》與《後漢書》的記載,此處的從兄當為陳壽誤載,應以從父也就是伯父為準。

在袁曹之戰中由於種種原因,高柔投袁不成最終成了曹操的人。高氏一族皆精於法理並以此為傳承,據裴注《三國志》記載時人曾評其子高光“少習家業,明練法理”。可見高氏一族皆以法理為世承之業。

解析:被曹爽架空十年的司馬懿,他哪來的底氣發動高平陵政變?


在加入曹操陣營後被任命菅縣縣長之職,結果剛一上任,縣裡的貪官汙吏知其大名紛紛辭職。

《三國志·高柔傳》:太祖平袁氏,以柔為菅長。縣中素聞其名,奸吏數人,皆自引去。

再後來已經投靠了曹操的高幹造反,高柔自然也受到影響,曹操本想殺他但又愛惜其才華,故因才施用的貶去做了一名專管司法事物的刺奸令史,結果這對於法理世家出身的高柔來說簡直是得心應手,因其“處法允當,獄無留滯”。愛才的曹操最終選擇相信並將其納入自己的內部陣營。

《三國志·高柔傳》:高幹既降,頃之以幷州叛。柔自歸太祖,太祖欲因事誅之,以為刺奸令史;處法允當,獄無留滯,闢為丞相倉曹屬。

此後,正式在曹營紮根的高柔一直勤勤懇懇的從曹操時代幹到了曹芳時代,是個不折不扣的曹魏老臣。

再加上高氏一族自身的名望,所以司馬懿必須拉他下水。

在政變行動中奉太后詔讓其接理曹爽舊職,持假節行大將軍事,當然這肯定是司馬懿的意思無疑。可以看出高柔作為曹魏的三朝元老,司馬懿十分看中他的影響力,也只有讓高柔這種人品口碑都為上佳的曹魏老臣暫接曹爽之權,才能堵住朝野眾人之口。

《三國志·高柔傳》:太傅司馬宣王奏免曹爽,皇太后詔召柔假節行大將軍事,據爽營。太傅謂柔曰:“君為周勃矣。”爽誅,進封萬歲鄉侯。


司馬家的自己人——王觀

王觀與高蔣二人一樣都是三朝元老,但無論是名望還是仕途都不能與高蔣二人相提並論,王觀出身貧下,在司馬懿任太尉時才提拔他做事中郎。

《三國志·王觀傳》:太尉司馬宣王請觀為從事中郎,遷為尚書,出為河南尹,徙少府。

但他與司馬懿私交甚好,故而也在政變行動中被司馬懿安排擔當重要角色。

《三國志·王觀傳》:司馬宣王誅爽,使觀行中領軍,據爽弟羲營。

在這三人中,高柔名門望族法理世家,在名人圈子有著一定的影響力,蔣濟是朝廷重臣,對曹魏政治圈有一定的話語權,相比之下王觀名望與實力都有不如,但架不住與司馬懿關係要好,正因於此他也是在高平陵政變之後三人中結局最好的一個。


第三節:政變的必要條件

反曹的群眾基礎——曹爽之惡行種種

注意,這裡說的反曹不是反曹氏,而是單指反曹爽!

在曹芳繼位後曹爽是“賜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

已位極人臣的他開始過起了驕奢淫逸放浪形骸的生活,不僅衣食住行與天子類似,甚至將曹睿的才人納為自己的妻妾。其實這些都無關緊要,畢竟都是曹爽的個人作風問題,無關他人。

但曹爽當權之後大肆任用親人朋黨,且任由其放肆作為,極大的影響朝廷制度以及舊臣自身利益。

《資治通鑑》:大將軍爽用何晏、鄧颺、丁謐之謀,遷太后於永寧宮,專擅朝政,多樹親黨,屢改制度。”

某種意義上來說任用親朋不一定是壞事,如果有能力選賢應是不避親的,但問題是曹爽選的這些人個個都是極品,早先的曹睿就已經看出何、鄧、丁之流是什麼貨色,雖有名聲在外但一直都沒有錄用。

《資治通鑑》:初,幷州刺史東平畢軌及鄧颺、李勝、何晏、丁謐皆有才名而急於富貴,趨時附勢,明帝惡其浮華,皆抑而不用。

但到了曹爽這裡他是“素與親善,及輔政,驟加引擢,以為心腹。”如此行徑只能說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或者乾脆就是臭味相投罷了。

解析:被曹爽架空十年的司馬懿,他哪來的底氣發動高平陵政變?

由於曹爽的任用,這些人一時間是雞犬升天無法無天,“晏等依勢用事,附會者升進,違忤者罷退,內外望風,莫敢忤旨”。

擺明了一副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架勢。

那麼曹爽的這群狐朋狗友具體都幹了什麼,惹得群情如此激憤?

1:割田佔地盜取官物

《三國志·曹爽傳》:晏等專政,共分割洛陽、野王典農部桑田數百頃,及壞湯沐地以為產業,承勢竊取官物,因緣求欲州郡。

2:隨意罷免官員更改制度

《資治通鑑》:黃門侍郎傅嘏謂爽弟羲曰:“何平叔外靜而內躁,銛巧好利,不念務本,吾恐必先惑子兄弟,仁人將遠而朝政廢矣!”晏等遂與嘏不平,因微事免嘏官。

《三國志·曹爽傳》:晏等與廷尉盧毓素有不平,因毓吏微過,深文致毓法,使主者先收毓印綬,然後奏聞。其作威如此。

《資治通鑑》: 時尚書何晏等朋附曹爽,好變改法度。

3:軟禁太后

《晉書·宣帝紀》:曹爽用何晏、鄧颺、丁謐之謀,遷太后於永寧宮,專擅朝政。

4:架空司馬懿

《資治通鑑》:丁謐為爽畫策,使爽白天子發詔,轉司馬懿為太傅,外以名號尊之,內欲令尚書奏事,先來由己,得制其輕重也。

隨意任用和罷免,擾亂朝廷制度,極大的影響了朝臣的自身利益,搞的人人自危不敢大喘氣,一個個敢怒不敢言。

軟禁太后以下犯上的大不敬,架空託孤元老司馬懿使得曹爽一人獨大,胡亂的任用又會導致隨意的罷免,如此沒完沒了惡性循環。

這個時候如果有人跳出來說我要打到曹爽,殺盡他的狐朋狗黨,你說還會有人反對嗎?

答案是他們會舉雙手贊成,雖然這種贊同僅僅是對推翻曹爽個人而已,但這對於司馬懿來說已經夠了,只要你們關鍵時刻不添亂反誰都行。


第四節:成功的政變需要完美的計劃

調兵譴將——司馬懿的最佳安排

在一切準備妥當時機成熟之後,“臥病在床”多年的司馬懿突然“垂死病中”驚坐起,他終於要動手了,為了這一刻他已隱忍多年!

司馬懿對於整個政變過程具體安排如下:

1:由司馬懿親自帶隊攻佔武庫

《三國志·曹爽傳》:宣王部勒兵馬,先據武庫

2:其弟司馬孚與長子司馬師屯兵司馬門

《晉書·宣帝傳》:時景帝為中護軍,將兵屯司馬門

《晉書·安平獻王孚傳》:及宣帝誅爽,孚與景帝屯司馬門

3:司馬昭負責控制二宮

《晉書·文帝傳》:及誅曹爽,帥眾衛二宮

4:高柔以太后詔行大將軍事,領曹爽兵營

《晉書·宣帝傳》:於是假司徒高柔節,行大將軍事,領爽營

5:王觀行中領軍事,領曹羲兵營

《晉書·宣帝傳》:命太僕王觀行中領軍,攝羲營

6:在以上諸事順利的情況下,司馬懿與蔣濟屯兵洛水浮橋。

《晉書·宣帝傳》:帝親帥太尉蔣濟等勒兵出迎天子,屯於洛水浮橋。

以上行動看似人多事亂,其實都是經過精心策劃之後的最合理的安排。

其中最為重要的是前兩條,即攻佔武庫、屯兵司馬門,從人員安排上可以看出,攻佔武庫由司馬懿親自帶隊,而屯兵司馬門則是由有著豐富行軍領兵經驗的司馬師,以及多年從政經驗的司馬孚二人負責,一文一武的雙人組合,這在整個政變行動中安排中是唯一的例外。

其他諸事能否順利完成都取決於這“三馬”的行動能否順利的實施。

攻佔武庫

首先是攻佔武庫,這是司馬懿最看重的一項行動也是由他親自出馬參與。

佔領武庫主要目的有兩點,一是為了己方政變人馬能夠儘早獲得武器以應對行動中可能發生的衝突,司馬師陰養死士可以秘密進行,但三千人的武器以及甲冑卻很難私藏,而且私藏兵器容易暴露,在古代私藏兵甲會被視為有欺君篡位之嫌,一旦洩露便是謀逆大罪死路一條。

《禮記·禮運》:冕弁兵革,藏於私家,非禮也。是為脅君。

二來也可消除除司馬師掌控禁軍之外其他禁軍反抗的可能性,從史料來看,在禁軍系統中除巡邏、值守兵士之外,其他禁軍一般是沒有兵器在手的,所用兵器皆統一放置武庫,所以一旦武庫被佔領,禁軍則失去反抗的能力。

《毋丘儉討司馬師表》:按行武庫,詔問禁兵不得妄出。


屯兵司馬門

史書上所說的漢置司馬門多是泛稱,司馬門細分應分為:司馬門、司馬殿門、殿司馬門,名字貌似有點繞口…

但只要記住司馬門是是宮城的最外門,司馬門之後是司馬殿門,等過了殿司馬門之後便到了宮內。

除司馬門外另外兩門屬於宮內門,巡值守衛只負責宮內治安,無論是人員數量還是戰鬥力都弱於宮外司馬門,司馬門是整個宮城的命脈咽喉,與宮內兩門相比司馬門規模巨大,且門數眾多,兵士精良。

解析:被曹爽架空十年的司馬懿,他哪來的底氣發動高平陵政變?

但到了曹魏時期司馬門的精兵制度發生了變化,負責守衛司馬門的執金吾、衛尉等職皆變成了閒職,失去了漢時精兵良將守重門的嚴苛作風,這也一定程度上為司馬懿政變大大的減輕了負擔。

成功的控制司馬門的主要作用是為了隔絕宮城內外的消息溝通,如果宮內的消息傳不出去,那麼宮外的曹爽以及曹羲的軍事力量就無法干涉司馬懿在宮內的所作所為,即使消息洩露也可憑司馬門之特殊性進行暫時性抵擋。

總之司馬懿要的就是能夠順利進宮,在成功的控制司馬門後由司馬昭負責控制郭太后,而後司馬懿以太后詔再控制並接替曹爽與曹羲的軍事力量,如此則大事可成。

至於屯兵洛水浮橋則是大局已定之後的事,洛陽城南的洛水浮橋雖也是咽喉要道,但彼時的司馬懿早已是名正言順全副武裝的靜候曹爽這個失敗者到來的狀態了。

《方輿紀要》:漢有洛水浮橋,在故洛陽城南五里。


第五節:政變的合理藉口

師出有名——完美的助攻郭太后

古人造反講究順應天意師出有名,司馬懿此時雖然沒有打算謀朝篡位,但畢竟通過軍事手段搬倒曹爽是件驚天大事,曹爽雖然霸權亂政不得人心,但若僅以此為由就發動政變的話難免會師出無名落人口舌,最後只能讓司馬家變成亂臣賊子。如果此時能獲得皇室高層的支持那性質就大不相同,奉詔行事師出有名,發動政變時檯面上也說得過去。

郭太后是曹睿的第二任皇后,景初三年(公元239年)曹睿去世,隨後“太子即位,年八歲,大赦,尊皇后曰皇太后”。

司馬懿政變時需要以太后詔書來正名行事,與影視劇中不同的是,在求詔的過程中並沒有對郭太后進行威逼脅迫,這一點無論正史還是野史中都沒有這方面的記載,所以郭太后當時應是認同司馬懿的所作所為。

那麼身為當時曹魏的帝母,郭太后為何會支持司馬懿政變呢?

解析:被曹爽架空十年的司馬懿,他哪來的底氣發動高平陵政變?

依據目前的史料來看,郭太后當時之所以支持司馬懿主要原因還是因為曹爽,在何晏、丁謐的慫恿下,為了更好的專制朝權的曹爽將郭太后軟禁於永寧宮之中,比起失去實權的司馬懿,連行動都受到監阻的郭太后顯然更恨曹爽。

《資治通鑑》魏紀七:大將軍爽用何晏、鄧颺、丁謐之謀,遷太后於永寧宮。

郭太后出身西平郡的河西大族,後來西平郡發生叛亂,曹丕在平亂之後受到牽連的郭氏一族也被遷押到洛陽,再後來曹睿對郭氏一見鍾情於是將其納入後宮。

如果說郭氏對於曹魏還有那麼一點感情的話也只因為曹睿,奈何曹睿早逝,兩人僅僅做了十來年的夫妻。

郭氏早年被曹丕弄得背井離鄉,肯定心生怨恨,不過後來又找到個皇帝老公,也算因禍得福,但還沒恩愛幾年老公就沒了,沒了不說新皇帝還不是親兒子,不是親兒子就算了,這個不知是亡夫弟弟還是哥哥的傢伙曹爽竟然還軟禁自己!這你說誰能受得了?

現在有個跟自己同病相憐的司馬懿跟自己說要搬倒曹爽,你說郭太后怎麼可能會拒絕呢?

至於郭太后與司馬懿的關係如何,目前史學界對此僅有推測但尚無定論,只能確定的是二人並無交惡的理由與記載。

反之,也可能因為曹爽都對二人進行過政治制裁,或許有點同病相憐的感情在裡面,當然這都是猜測而已。


第六節:神一樣的隊友與豬一樣的對手

曹爽之死——不作死就不會死

最後一節來說說曹爽這個人,曹爽其人筆者覺得陳壽以“德薄位尊”四字總結的最好,這裡的德字我們可以理解為還包含了智與勇在其中,他道德敗壞,雙商不高又缺乏為將之勇略,但像他這樣無能的人偏偏又地位尊崇。

德薄而位尊,如此矛盾的結合體早晚都會因自己的無知而玩火自焚。

《三國志·諸夏侯曹傳》:爽德薄位尊,沈溺盈溢,此固大易所著,道家所忌也。

所謂無知者無畏說的就是曹爽,身為大將軍卻毫無軍事敏感性,曹爽以及曹羲等兄弟經常一起出門遊玩,大司農桓範就提醒他,你們兄弟手握皇城重兵,全部都出城而無人留守,如果這時有人造反而關閉城門,你們還怎麼進去呢?

我們看桓範所說的話是不是覺得很有道理,城門關閉,城內任有千軍萬馬你都無法調度,這和司馬懿控制司馬門是同樣的道理,結果人家曹爽聽完直接來了句:“誰敢這麼幹!”

《資治通鑑》:爽兄弟數俱出遊,司農沛國桓範謂曰:“總萬機,典禁兵,不宜並出。若有閉城門,誰復內入者?”爽曰:“誰敢爾邪!”

至於結果大家都知道了,後來的司馬懿還真就這麼幹了…

解析:被曹爽架空十年的司馬懿,他哪來的底氣發動高平陵政變?

曹爽的狐朋狗友眾多,唯一能值得一說的也桓範一人而已,大司農桓範作為曹爽的死忠真可謂全心全意,奈何有個道理他始終不明白,那就是爛泥始終是扶不上牆的。

在司馬懿控成功的制宮城後,“大司農沛國桓範聞兵起,不應太后召,矯詔開平昌門,拔取劍戟,略將門候,南奔爽。”

如此險境桓範仍然惦記著曹爽,不得不讓人敬佩。桓範走後蔣濟擔心的對司馬懿說曹爽的智囊要去找曹爽了,事情可能變得嚴重了,而司馬懿卻絲毫不擔心的說到,以曹爽的智商他肯定不會聽桓範的話。

《晉書》:蔣濟言於帝曰:“智囊往矣。”帝曰:“爽與範內疏而智不及,駑馬戀棧豆,必不能用也。”

在司馬懿控制宮廷後,一面向天子上書聲討曹爽之惡行種種,一面又使人勸降曹爽,承諾僅以罷官為懲,仍舊保全其榮華富貴。

在桓範趕到後,先是對曹爽說讓天子移駕許昌,再招以四方勤王之兵反抗司馬懿,結果曹爽遲疑不語…

桓範見勸曹爽不成便又對曹羲說,曹爽白痴你是個讀書人難道還不明白嗎,平頭百姓還知道挾持個人質以求活命,你們手裡有個皇帝以此號令天下誰敢不從?

結果兩兄弟一起遲疑不語……

桓範還不甘心又繼續說,你的一支軍隊就在洛陽城南,城外還有洛陽的屯田部隊,只要你們一聲令下便可召之即來,現在到許昌不過半天的時間,而且許昌的武庫兵器眾多,至於糧草你們不用擔心,掌管糧草的大司農印章還在我身上。

結果兩兄弟仍舊遲疑不語………

看到這裡你以為曹爽的內心真的就沒有猶豫嗎?

桓範的一席話曹爽其實是聽進去了,只不過他依然在猶豫,一直在思考一直在掙扎,從半夜一直想到天亮,在此期間手中的鋼刀一直被他緊緊的握著,冷峻的刀光硬照在他堅毅的臉上。

天亮了,曹爽看著手中的鋒利的鋼刀,他想通了!

解析:被曹爽架空十年的司馬懿,他哪來的底氣發動高平陵政變?

只見他突然將手中握了一夜的刀用力的扔到地上,大聲說到:老子投降了,投降了老子還是能做個有錢人!

面對此情此景,精神崩潰的桓範再也壓抑不住心中的怒火大聲得叫罵,曹真英明一世,怎麼生出你們這樣的兄弟,簡直就是頭蠢豬!大家一起等著被滅族吧。

最後的結果正如桓範所言,投降之後曹爽、曹羲、曹訓、何晏、鄧飈、丁謐、畢軌、李勝、桓範、張當等一干牽涉人員全部誅夷三族!

《資治通鑑》:羲兄弟默然不從,自甲夜至五鼓,爽乃投刀於地曰:"我亦不失作富家翁"!範哭曰:"曹子丹佳人,生汝兄弟,犢耳!何圖今日坐汝等族滅也"!

正所謂不作死就不會不死,從最初的荒淫亂道,到後來的寵任朋黨專權霸政,沒有基本的軍事素養,缺少臨危不亂勇武果敢的軍人氣概,對於曹爽來說這一切只能怪他咎由自取,怨不得別人。

在德薄而位尊的情況下,如果還看不清自己幾斤幾兩,那就真是離死不遠了。


結語:

高平陵政變之所以能成功,離不開司馬懿處心積慮的巧妙的安排,縱觀整個政變過程,司馬懿可謂佔據天時地利人和。

以我們後來人的角度看來,唯一的危險因素就是假如曹爽不會乖乖就範,而是選擇挾天子以抗司馬的話,這樣一來司馬懿的下場真的就吉凶難料,但是可以確定的是司馬懿已經吃透了曹爽的脾性,連他的一切想法都已經不出意外的在司馬懿的意料之內了。

至於曹爽,雖說曹爽是自己作死怨不得人,但如果曹爽非要怨誰的話,我想或許他還可以去怨曹操,怨他好好的非要作什麼詩,作詩就作詩吧非要作什麼《龜雖壽》,裡面偏要寫什麼“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之類的話,這下好了,一下讓司馬懿迷上了這首詩,以至於他還真就親身實踐的演示了一把什麼叫做“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古稀之年還對曹家幹出這麼一檔子事,真可謂諷刺之極…

—全文結束—


參考資料:《三國志》《晉書》《資治通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