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是最早的经济特区之一,为何却沦为一座三线城市?

1979年7月,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被定为出口特区。1980年5月,4个出口特区转为经济特区。1988年4月,设立海南经济特区。从此,中国有了5个经济特区。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40年过去了,5个经济特区发展得怎么样呢?

汕头是最早的经济特区之一,为何却沦为一座三线城市?

90年代初的汕头

形象地说,深圳像一匹快马,一马当先,绝尘而去。厦门和珠海紧随其后。海南虽然被确定为经济特区的时间较晚,也曾经错失发展机遇,但仍然在拼命追赶。在这5匹马中,汕头落到最后。

以GDP而言,汕头不单在GDP总量上不及深圳、厦门、珠海、海南这些兄弟经济特区,连人均GDP也甘拜下风。以2018年的数据来说,深圳、厦门、珠海、海南、汕头的GDP总量分别是24221亿元、4791亿元、2914亿元、2512亿元;人均GDP则分别是18.56万元、11.65万元、15.94万元、5.19万元、4.46万元。

以在全国的地位而言,深圳早已是一线城市,与北京、上海、广州并驾齐驱。厦门、珠海都是二线城市。除了海南是一个省,没法相比外,汕头是5个经济特区中唯一的三线城市。

事实上,汕头在三线城市中都算不上靠前。三线城市里的泰州、襄阳、宜昌等内地城市,人口与汕头差不多,GDP总量都高于汕头。

汕头是最早的经济特区之一,为何却沦为一座三线城市?


汕头是最早的经济特区之一,为何却沦为一座三线城市?

如今的汕头

汕头的地理位置挺优越的,靠海,又有自己的港口,还是经济特区,发展却远不如其他同为经济特区的城市,甚至是不如其它三线城市。听过一些见证过汕头从兴起到衰落的人说,刚开始设为经济特区,很多人涌入汕头寻找自己的淘金梦,大概到了九几年开始,许多造假的假货及假发票开始在汕头猖獗,大多数的企业因为造假风气的猖獗没法生存而搬走,那也是汕头开始步入最低谷的时刻。

汕头方言的难学对交流或多或少带来一定影响,还有潮汕地区的宗法制强大,特别讲究人情,办事几乎是处处要讲人情。潮汕人对于外地人是比较排斥的,这对外来人口的感觉很不友好。

说到汕头,我也顺便说说我对汕头老城区——小公园的一些看法,小公园是汕头的一处老城区,小公园就如同老城区的名号一般,真的很老,内部大多是类似骑楼的建筑物,不过并没有像广州那边保护的那么好,几乎可以谈得上是危楼了,白天人还是挺多的,不过晚上我没有去过,听说在小公园那边到了晚上人很少,路上的灯稀稀拉拉地放出淡黄色的光芒,街上静悄悄的。最近听说政府在改造老城区,连接汕头的高铁也在忙碌的建设着,不过站点设在濠江。最后愿汕头发展越来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