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儀被趕出紫禁城,張作霖為何勃然大怒?

rosedameiniu


這是肯定的,就算張作霖心裡覺得無所謂,那他也要裝作出一個樣子來,因為他同張勳一樣,也是想擁立溥儀復辟重登帝位,然後此後也能夠搏取利益。

在清廷逐漸走向沒落而行將就木的同時,張作霖則扶搖直上,受到清廷的封賞與重用。甚至,溥儀還賞賜過張作霖龍袍一件,可見對張作霖有多麼的器重。並且,在溥儀即將退位的時候,張作霖就聯合一些武將向袁世凱發電:

”革命軍釀成民亂,無視君主,徒逞其私利私憤,其行為殆與盜賊無異。朝廷只汲汲於大局之和平,雖有議和之議,但如斯缺乏誠意之和平,殊無講求之必要,吾人所可取之途徑,惟有武力而已。東三省與內地各省不同,軍隊部署既定,且勤王之心亦厚。勁旅數萬,一旦有命,即可取道山東南下,誓當剿滅革命軍,以區區微忠,盡瘁朝廷……”



這一切都被清廷看在眼裡,更是將張作霖看作是耿直忠臣,越發的信任於他。所以,溥儀自小就耳濡張作霖的“耿耿忠心”,對他的印象也還不錯。

在張勳復辟之時,張作霖表示願意支持,並且派遣副官長趙錫嘏代表自己參加了張勳在徐州召開的策劃復辟會議。在1917年溥儀重登帝位之後,張作霖又表示自己重新用宣統年號,並且給溥儀獻上賀表。不過又在沒多久後,復辟召到全國討伐,張勳出走,溥儀又退位了,而這個時候張作霖審時度勢,則選擇避其鋒芒,並且向段祺瑞示好。

不過,這個時候溥儀還是很小,不懂的政治家們的精明,仍然過著自己的日子,直到被趕出了紫禁城。

離開紫禁城後,溥儀就想方設法來到了天津,並且開始接觸日本人。而這個時候,張作霖也來到了天津,並且請溥儀去他那裡商討一些事情。當溥儀來到張作霖處時,張作霖便向溥儀行跪拜之禮,大大滿足了溥儀丟失已久面子。這個時候,張作霖便開始痛罵馮玉祥如何的過分,說馮玉祥趕溥儀出宮是為了看中了紫禁城內的寶物,而自己則只想保護這些文化財寶,並且極力勸誡溥儀去奉天,由張作霖負責溥儀的安全。

不過,因為茲事體大,溥儀並沒有當場就答應,而是選擇考慮之後再說。不過這個時候張作霖在溥儀心中的地位卻是高了許多。畢竟張作霖能夠推心置腹的請自己奉天,正如同雪中送炭一般,更是燃起了溥儀心中恢復祖業的雄心。



不過,張作霖自然也是有著他自己的小算盤。雖然他能夠節制東三省,割據一方。但是此時的東三省也面臨的重大的隱患,張作霖的地盤畢竟是以蒙滿為主,不太服從張作霖的管制,而且還有日本人虎視眈眈,所以張作霖所看中溥儀的,就是他的身份。

雖然溥儀已經退位,但是作為滿清的宣統皇帝,他在滿蒙地區還是有著一定的影響力和號召力。所以,張作霖需要用溥儀“宣統皇帝”的身份來給自己的統治造勢,穩固張作霖在東北三省的統治地位。

當然,因為日本人同張作霖打著一樣的算盤,看中了溥儀的價值,所以先人一步將溥儀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上,而東北三省最終也被日本人給奪了去。


妙齡老翁談歷史


宣統皇帝被馮玉祥驅逐出皇宮後,張作霖確實非常生氣。不過張作霖並不是因為溥儀受欺負了而生氣。要搞清楚張作霖為何要為馮玉祥驅逐溥儀而勃然大怒,就要先搞清楚當時的歷史時代背景。



民國十三年九月(1924年9月 ),第二次直奉大戰爆發。這場大戰的交戰雙方,分別是張作霖統領的十五萬奉軍和由吳佩孚統領的二十萬直軍。

當時直軍的實力要強一點,奉軍並沒有必勝的把握。於是張作霖在出兵前,就提前拉攏了直系的重要將領馮玉祥,讓馮玉祥在關鍵時候倒戈一擊,與自己夾擊吳佩孚。

那麼,馮玉祥身為直系將領,為什麼會被對方的張作霖策反呢?這是因為1922年的第一次直奉大戰後,直系大哥曹錕因為當總統的問題跟直系的二當家吳佩孚起了矛盾。馮玉祥因為支持曹錕,被吳佩孚所嫉恨,把他整得很慘。

當時吳佩孚堅決反對大哥曹錕當總統,因為他認為與其把錢浪費在選總統上面,還不如利用這筆錢去買軍火,擴充武裝,為日後統一全國打基礎。但是曹錕堅決要當總統,於是吳佩孚和曹錕就鬧掰了。

後來吳佩孚一怒之下就回了洛陽大本營,讓曹錕很沒有面子。就在這個時候,原本只是直系邊緣人物的馮玉祥站了出來,他對曹錕大獻殷勤,為了能讓曹錕當選總統,他忙前忙後,大肆張羅,最終贏得了大哥曹錕對他的信任。

曹錕當選總統後,馮玉祥一飛登天,吳佩孚反倒很沒有面子了。為了這件事,吳佩孚和馮玉祥結了仇,身為直系二當家的吳佩孚沒少擠兌馮玉祥。

然而,馮玉祥也不是吃素的,他見吳佩孚容不下自己,便在暗中策劃搞倒吳佩孚,然後連曹錕也一併搞倒,然後他當老大。

於是在第二次直奉大戰前夕,馮玉祥就主動派人去聯絡張作霖,然後雙方一拍即合,為達成了聯合攻擊吳佩孚的計劃。



時間來到1924年10月23日,馮玉祥瞅準了吳佩孚和張作霖在長城一線激戰時,臨陣倒戈,打開古北口關隘,放奉軍入關。然後馮玉祥為了搶奪勝利果實,連夜帶兵殺回了北京城,發動了“北京政變”,囚禁了當年被他捧上了總統寶座的曹錕。

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軟禁總統曹錕的消息傳到前線後,吳佩孚大驚失色。他為了化被動為主動,就讓直軍主力繼續死守長城,他自己帶一支精銳殺回北京,想趁馮玉祥立足未穩,一舉擊敗他,穩住後方。

結果吳佩孚失算了,他部署在長城防線的直軍聽說吳佩孚“跑了”,瞬間軍心渙散,被奉軍打的丟盔棄甲。而吳佩孚在回援北京的路上也被馮玉祥所阻擋,未能回援北京。

最終,從山海關殺到的奉軍聯合北京的馮玉祥部隊南北夾擊,將吳佩孚在華北的十多萬主力全部消滅。此戰後,吳佩孚變成了光桿司令,只得隻身逃亡湖北。

吳佩孚敗亡後,看見死對頭覆滅的張作霖原本很高興,但是很快他就高興不起來了。



當時的情況一片混亂,直軍紛紛潰逃,北京和天津變成了三不管地帶。馮玉祥派兵趕在張作霖之前,大搶地盤,把河北和平津三地全部攬入了自己的手中。搶到地盤後,馮玉祥決心幹一件大事情。

到了11月5日,也就是吳佩孚兵敗逃亡後的第三天。馮玉祥讓部將鹿鍾麟帶兵,進宮把溥儀給趕出了紫禁城。

關於馮玉祥為什麼要驅逐溥儀,按照官方的說法:馮玉祥一向追求革命,驅逐溥儀是為了完成辛亥革命沒有趕走皇帝的遺憾,剷除了封建帝制復辟的禍根。

然而實際上,馮玉祥的動機沒有那麼簡單。

因為雖然馮玉祥近水樓臺先得月,搶先霸佔了北京。但是他的實力弱於張作霖,北京的實力派都不支持他,都在等張作霖進了北京後,向張作霖獻殷勤。這對於馮玉祥來說就尷尬了。

他如果不想在日後被張作霖欺負,就要趕在張作霖沒來之前,搶先發展自己的實力,讓北京人都支持他。然而,他本身不是北洋元老,也不是從天津小站出來的北洋嫡系。別人不可能支持他。

於是馮玉祥就走了一個偏門,他進城之後給樹立了一個新形象:進城之前是軍閥馮玉祥,進城之後是革命者馮玉祥。然後用革命者的形象拉攏革命志士支持他。

既然自稱是革命者,那自然要幹一些激進的事情。否則那些真正的革命者憑什麼相信他是革命者?

那麼當時在北京城,幹什麼事情是最激進的事情呢?自然是以掃滅封建殘餘的名義,將溥儀從紫禁城裡趕出去了咯。於是,溥儀小朋友就成了馮玉祥改頭換臉的犧牲品。

另外,馮玉祥當時缺軍費,他趕溥儀出宮的目的,也存在進宮收刮財寶,用紫禁城裡的財寶補貼軍費的嫌疑。(這一點並非空穴來風,後來馮玉祥的心腹鹿鍾麟也說過,如果不是靠變賣紫禁城財寶,國民軍也撐不到後來的北伐戰爭)

總之就是,馮玉祥靠驅逐溥儀,積攢了巨大的聲望,同時還弄到了軍費。



聽說馮玉祥驅逐了溥儀之後,張作霖當時就怒了。他之所以會勃然大怒,倒不是因為馮玉祥藉著剷除封建餘孽的名義,揹著他搶寶貝,吃獨食(張作霖不缺那點零花錢)。他真正動怒的原因,是他一直想利用溥儀,想把溥拉到自己一方。

那麼,張作霖為什麼要拉攏溥儀的呢?這說來可就話長了。

袁世凱死後,張作霖一直想當東北王。但是東北的滿蒙復辟勢力很大,經常在東北搞一些復辟運動,這些人的背後還有日本人的支持,讓張作霖很是苦惱。

於是張作霖便想到拉攏溥儀,希望藉助溥儀在滿蒙貴族中的號召力和影響力,為自己奪取整個東北造勢。

為了討溥儀的歡心,張作霖平時沒少在他身上砸錢。比如民國八年,張作霖給溥儀的爸爸載灃匯了一筆鉅款,以資助溥儀的日常開銷。那時候正是紫禁城比較苦難的時期,開支全靠民國政府的施捨,或偷偷盜賣文物國寶度日。張作霖在這個時候資助溥儀,讓溥儀對他頓時起了好感。

之後張作霖又派自己的拜把兄弟張景惠進京巴結溥儀,又讓溥儀對他非常感激。當時民間甚至有傳聞,認為張作霖會支持溥儀在東北登基繼位,這讓張作霖在東北的滿蒙貴族眼裡,博得了很深的好感。

後來張作霖好不容易佔領東四省,但是東北的形勢依然很嚴峻。滿清復辟勢力繼續在東北策劃獨立,日本人對此蠢蠢欲動,而這兩派人共同要拉攏的目標就是溥儀。(因為滿清復辟勢力得到溥儀,就可以名正言順的搞復辟;日本人得到溥儀,也可以順理成章的扶持他,在東北扶持傀儡政權)

當時在張作霖的眼裡,溥儀就好比是東漢末年的漢獻帝。雖然只是個傀儡,但是不管誰得到了他,立馬在東北就有正統性。

因此,溥儀對於張作霖來說,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棋子。張作霖需要穩住溥儀,向溥儀不斷的示好。最起碼的,不能讓溥儀跑到日本人那邊去。因為溥儀一旦被日本控制,那麼張作霖在東北的統治就有被顛覆威脅。

結果溥儀這麼重要的一顆棋子,卻被馮玉祥一腳給踢跑了。張作霖豈能不惱火?




事後,張作霖害怕溥儀被日本人控制,便派人跟馮玉祥交涉,讓他撤走駐紮在醇親王府外的軍隊。然後找人去跟溥儀疏通,表示這事是馮玉祥乾的,跟他沒關係,讓溥儀不要擔心。然而溥儀並不信任他,還是派人去日本使館,秘密接觸了日方代表。

當張作霖聽說溥儀溥儀潛往日本使館後,立馬慌了。他趕緊找人跟溥儀搭線,但前兩次都被拒絕,然而張作霖並沒有放棄(這種事情不能放棄),仍然要求面見。最後溥儀答應了,兩人約在天津曹園見了一面。這才讓張作霖大舒了一口氣。

到了見面的那一天,張作霖也不含糊,他走到溥儀面前,毫不猶豫的趴在地上就磕了一個響頭,然後畢恭畢敬的給溥儀行了一個大禮,就像前清官員給皇帝行的大禮一樣,很給溥儀面子。

隨後張作霖大罵馮玉祥,說馮玉祥是為了拿宮中的寶貝才趕溥儀出宮,而他張作霖是個十分留意維護國寶文物的人,他不光把奉天的宮廷維護得極好,並且把北京的一套四庫全書也要弄去,贏得了溥儀對他誇讚。

然後,張作霖話題一轉,對溥儀直言說:皇上你不該在我帶兵到了北京之後,還往日本使館裡跑,我是有滿足力氣維護你的(張作霖要搞清楚溥儀為什麼要派人潛入日本大使館,他最擔心溥儀被日本人利用)。

溥儀聽後,連忙解釋說:說當時馮玉祥的軍隊還在,他是不得已才進日本使館的。

聽溥儀這麼一說,張作霖立刻接道:皇上要是願意,到咱奉天去。就住在宮廷裡,只要有我在,怎樣都行。(主要還是為了控制住溥儀)

溥儀平時最愛聽這種奉承話,因此在張作霖這次表態後,他也就不再跟日本人都沒有什麼實質性的接觸。一直到孫殿英盜掘東陵之後,溥儀才又開始與日本接觸。




綜上所述,馮玉祥驅逐溥儀後,張作霖很是惱火。但他惱火的原因,並不是他關心溥儀的死活,他只是害怕溥儀會被日本利用,成為日本的棋子,影響他在東北的統治。對於張作霖來說,他為了穩住溥儀,不僅砸了巨資,還每次都表現的很卑微,堂堂的東北王每次都要在遜位皇帝面前三拜九叩,他圖的是什麼?還不是為了能用最小的成本圈住溥儀,不讓溥儀跑到日本那邊去。

結果,革命者馮玉祥沽名釣譽,瞞著他把溥儀趕走了,讓他在溥儀面前很沒有面子。並且更關鍵的是,溥儀不知道去哪了,他也不知道溥儀在想什麼。想到這些,張作霖勃然大怒是輕的,沒有發兵跟馮玉祥火拼,就算好的了。

所以說,馮玉祥驅逐溥儀這件事,其實幹的很不理智。驅逐就驅逐嘛,不讓住皇宮,可以請他去住大牢,為什麼要放他走呢?


Mer86


1924年11月5日,馮玉祥派北京警備司令鹿鍾麟率領部隊荷槍實彈,包圍了紫禁城。遵照馮玉祥命令,鹿鍾麟要將溥儀從紫禁城中驅趕出去。此時的馮玉祥非常痛恨封建帝制,革命態度堅定不移,他親自進入紫禁城督促驅逐工作。儘管有多人前來奉勸馮玉祥暫停將溥儀驅逐出宮,但是,馮玉祥決心全力以赴、不惜一切代價,要把象徵封建帝制的溥儀從紫禁城中驅趕出去。溥儀向馮玉祥央求,按照條約、降低俸祿,准許他繼續在紫禁城中生活。馮玉祥果斷拒絕,並且說:如果賴著不走,就用大炮轟炸紫禁城。


馮玉祥命令部下迅速將470多名太監、100多名宮女遣散;然後用6輛卡車,把溥儀及其妃嬪裝運到什剎海的醇王府。醇王府中住著溥儀父親一家人。本來把溥儀驅逐出宮,也不算什麼大事,畢竟滿清貴族參與了“張勳復辟”,早已違背了《舊皇室優待條件》在先,馮玉祥把他們趕出皇宮因此並不算違約,這是對妄想復辟的滿清舊貴族的懲戒,可是有一個人聽到這個消息後,頓時勃然大怒,他就是當時號稱“東北王”的張作霖


第一個原因就是馮玉祥搶佔先機、妄想獨大,很可能會使張作霖統治全國的企圖化為烏有。很長時間以來,馮玉祥都受到吳佩孚的排擠、打壓,也得不到曹錕的幫助和扶持。所以,第二次直奉大戰前夕,馮玉祥才會主動與張作霖約定,雙方聯合夾擊吳佩孚。正當吳佩孚與張作霖在長城一線激烈戰鬥時,馮玉祥卻放棄了對關隘的把守,拱手讓奉軍進入關內。

馮玉祥自己率領軍隊快速進佔北京,囚禁了曹錕、進駐了紫禁城。馮玉祥這一招大獲全勝,既徹底摧毀了政敵吳佩孚;又使自己搶佔了先機、為自己發展奠定了政治基礎。馮玉祥趁張作霖沒到之前,命令軍隊快速把河北、北平、天津統統佔為己有,大大擴充了自己的地盤。


馮玉祥將溥儀趕出紫禁城,展示自己堅定革命決心,樹立革命馮玉祥的形象,目的之一是贏得人民群眾的支持、贏得北洋元老的支持、贏得真正革命志士的支持。馮玉祥的偉大志向,張作霖都是看得清清楚楚的,所以,張作霖當然非常惱火。於是,張作霖不顧與馮玉祥曾經簽訂的“奉軍不得入關”的協定,把奉軍主力部隊直接開進關內,目標正是控制北京。為了能將馮玉祥趕出北京城,張作霖與段祺瑞勾結起來,聯合對付馮玉祥。當時部下給馮玉祥獻上一計:把張作霖父子請到北京,趁著只有少量警衛人員時,把他們兩人槍殺了。後來,這一計策沒有機會實施。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馮玉祥將溥儀趕出北京城既能得到革命派的支持,又能趁此機會搜刮皇宮裡的錢財,壯大自己的軍隊。這面馮玉祥掙得盆滿缽滿,那邊張作霖氣的血壓都高了。前面就已經講到東北的形勢複雜,滿清殘餘勢力經常搞一些復辟活動,尤其是日本人還想要通過扶植復辟力量對東北進行殖民,溥儀成了張作霖與日本博弈的重要棋子。為了贏得溥儀的青睞,張作霖是又揮重金收買,又裝孫子巴結,好不容易贏得了滿蒙貴族的認同,馮玉祥來這麼一下,溥儀把賬都記在了他老張頭上,轉身進了日本人的大營,老張都恨不得把馮玉祥生吞活剝了。此處可有一比,溥儀就好比那東漢末年的漢獻帝,張作霖一心想做那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萬萬沒想到馮玉祥這小子背後捅他一刀,生生把天子逼到了敵營,張作霖眼看自己的努力付之東流,怎麼能不勃然大怒。


大老二爺


溥儀,清末最後一位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皇帝,為何會被趕出紫禁城,又和張作霖有著什麼關係呢?這就要從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說起了。

當時作為征討第三軍總司令的馮玉祥臨陣倒戈,事前雖與張作霖達成合作,準備日後平分政權,可這一次卻又為了個人利益,連夜率領直軍部隊趕回北京城,並且未動一槍一彈就直搗黃龍,歷史上著名的“北京政變”就這樣誕生了。

直奉大戰初期,張作霖和吳佩孚勢均力敵,一直僵持不下,此時的馮玉祥就有過一次倒戈傾向,協助張作霖大敗吳佩孚,是因為張作霖扔出的誘餌實在讓人垂涎欲滴。但得知道亂世之中,軍閥之間的承諾在利益面前根本一文不值。張作霖深知馮玉祥在得到北京後,勢力肯定不斷擴張,現在又把溥儀趕出了紫禁城,這對自己的威脅性可想而知,又怎會不怒呢。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說法,溥儀被趕走時,馮玉祥只給了他兩小時收拾私人物品,試想偌大的皇宮短短兩小時又能帶走什麼,這不是變相的想佔領紫禁城嗎,這對一代梟雄張大帥來說,怎麼能願意呢。

當然張作霖與溥儀之間也有私交,雖說張作霖出生草莽,但心思縝密,馮玉祥的這一做法滿足了私心,卻棄國家利益於不顧,溥儀被趕走,能去哪裡,以他的身份,一旦被人利用,後果不堪設想。

這就是溥儀被趕出紫禁城,張作霖勃然大怒的原因所在。


陸棄


首先說一下,查了很多資料,並沒有發現張作霖得知馮玉祥驅逐溥儀以後勃然大怒的說法,僅僅提到段祺瑞主張暫緩,而張作霖也有類似意見。實際上當時張作霖和馮玉祥的主要矛盾並非溥儀,而是誰來控制北洋政權。

在第二次直奉大戰時,馮玉祥由於和吳佩孚的矛盾激化,加上張作霖通過段祺瑞對他進行拉攏,於是馮玉祥聯合胡景翼和孫嶽,在10月21日率軍從熱河趕回北京,發動了北京政變,囚禁賄選總統曹錕。

張作霖拉攏馮玉祥,本意不過是利用馮玉祥打敗自己的老對手直係軍閥,進而奪取北洋政府大權。然而張作霖沒想到的是,馮玉祥不甘心只做一個配角,在23日抵達北苑以後,他就通電梁啟超、段祺瑞、孫中山、于右任等國內政治人士,主張召開政治善後會議,和平解決國內問題。11月1日,馮玉祥更是迫使曹錕辭職,讓黃郛出面以代理國務總理身份執政,組建了攝政內閣。

攝政內閣公佈的內閣名單裡雖然也有奉系的王永江等人,但是張作霖還是對此大為惱火,於是下令攝政內閣內的奉系人員全部拒絕上任。

而攝政內閣通過《修正清室優待條件》是在11月4日,因此張作霖對馮玉祥的不滿是在此之前就有。跟著段祺瑞一起主張暫緩讓溥儀搬出紫禁城,不過是借題發揮而已,並非真的對清室有多少感情。

所以奉軍大舉入關以後,段祺瑞藉機出任臨時執政,馮玉祥實際已經被排除出權力中心以後,無論是段祺瑞還是張作霖,因為自己的政治目的都已經達到,所以都隻字不提如何善待清室,全然忘了自己曾經反對過驅逐溥儀。


不沉的經遠


1912年2月,清朝最後一任皇帝溥儀被袁世凱逼迫退位,自此歷時276年的大清朝結束了輝煌的一生。

退位後的溥儀仍被袁世凱給予優厚待遇,不僅繼續居住紫禁城,更有成群奴僕伺候他的飲食起居,而且還有高額俸祿。相比稱帝的那段痛苦歲月,溥儀現在的生活簡直輕鬆得不要不要的。

誰知,好景不長,馮玉祥後來攻進北京,將溥儀趕出了紫禁城,而張作霖知曉此事後勃然大怒,大罵馮玉祥,為什麼馮玉祥趕溥儀出紫禁城,張作霖會大發雷霆呢?有書君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馮玉祥破壞了張作霖想拉攏溥儀,穩固自己軍事地位的計劃。

眾所周知,東北是滿清的入關所在地,因此東北的人民對大清的忠誠度和擁護度是其他地方無可比擬的。也因此,在東北人眼裡,溥儀這個皇帝依舊合法有效。

出生海城的張作霖也是不折不扣的東北人,主管奉系軍閥一派。他是溥儀的“忠實粉絲”,而這不是因為溥儀有多能耐,而是張作霖想通過拉攏溥儀得到東北民心,從而鞏固自己的軍事地位和“東北王”的美名。

與張作霖不同的是,馮玉祥是直系一派,雖然二者同屬北洋軍閥,但並非利益共同體的存在。

俗話說,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馮玉祥和張作霖都是將帥之才,所以都想飛得更高,這樣一來,二人之間心有嫌隙也不足為奇了。

1924年9月,爆發了震驚中外的直奉大戰,不過不是奉系張作霖和直系馮玉祥之間的對壘,而是奉系張作霖和直系吳佩孚之間的開戰。

吳佩孚和馮玉祥同是直系,二人若強強聯手,攻打張作霖,那麼張作霖是根本沒有還手之力的。

可豐滿外表下是骨感的現實,馮玉祥和吳佩孚也是老死不相往來的兩個人。

由於吳佩孚和馮玉祥二人性格特點的差異,導致二人矛盾重重,加之馮玉祥是吳佩孚的部下,吳佩孚更是對他處處排擠。因為這樣,二人的關係一直水火不容。

二人的不和給了張作霖可乘之機。他使了一招反間計,在馮玉祥面前挑撥離間,詆譭吳佩孚,使得本來與吳佩孚關係緊張的馮玉祥直接窩裡反,和張作霖聯合對抗吳佩孚,張作霖將一對二的局面直接扭轉成了二對一,並取得了決定性勝利。

而就是張作霖這個扭轉乾坤的決定,加速了溥儀的離開。

取得勝仗的馮玉祥先一步踏入紫禁城,並立即趕走了安享天年的溥儀。

溥儀離開了紫禁城,東北人瞬間沒有了擁護的對象,肯定會方寸大亂。

他們連溥儀都顧不得了,哪還有心思去擁護什麼東北王。如此一來,張作霖“東北王”的位子也岌岌可危。

草莽出身的張作霖本來想依靠溥儀的勢力來維繫自己的軍事地位,從而做大做強,卻硬是被馮玉祥給攪黃了,前程盡毀,不生氣才怪!

張作霖的軍事地位因溥儀被馮玉祥趕出宮而一落千丈,所以他很生氣,對馮玉祥恨得咬牙切齒,並破口大罵。

二、馮玉祥奪取了故宮內的財寶,讓張作霖很生氣。

馮玉祥趕走溥儀當然不止是要惹惱他的死對頭張作霖,他還有另一層目的,那就是將紫禁城中的金銀財寶據為己有,留作軍用。

金碧輝煌的故宮誒,裡面的錢財不說堆積如山,也少不到哪裡去。馮玉祥正好囊中羞澀,連發軍餉的費用都令他焦頭爛額,如今這筆鉅額財寶正如天降財神一般,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而且,馮玉祥有了這筆鉅款,正好可以為軍隊添加裝備,也有與張作霖抗衡的硬性資本了。軍隊的戰鬥值也可因為這筆經費蹭蹭蹭往上漲,甩他還在原地踏步的張作霖幾條街。

而張作霖之前必然想過只要跟著溥儀,肯定有好日子過,紫禁城的金銀財寶以後也能分得一杯羹,而他正好利用這筆錢財壯大自己的部隊實力,到時還不把馮玉祥打趴。

可誰知,張作霖的黃粱美夢還沒醒,就被馮玉祥狠狠打了一巴掌。一整個紫禁城的財寶被馮玉祥捷足先登,張作霖半個子兒都沒分到。

煮熟的鴨子飛了,有書君想,此時換作任何人都會火冒三丈的吧!何況這隻“煮熟的鴨子”還是飛到了敵人的窩裡去了,簡直要氣得嘔出幾兩血了。

所以說,張作霖面對紫禁城的財寶流失,不生氣才怪呢!

紫禁城的財寶被死對頭馮玉祥洗劫一空,讓張作霖少了與之抗衡的資本,因此非常生氣,大罵馮玉祥。

溥儀被趕出紫禁城之後,瞬間被日本人利用,從此國人陷於水深火熱之中。

張作霖和馮玉祥同是不可多得的軍事領袖人物,卻各自為政,鬧得國內雞犬不寧。若他們能夠化干戈為玉帛,為國家利益著想,有書君想也不會輕易被日本人鑽了空子!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活動參與方式:私信回覆“福利”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領取。限時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書共讀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戰爭正式爆發,吳佩孚和張作霖為了爭奪東北的控制權,在山海關一帶大打出手,雙方激戰正酣,在這個緊要關頭,與吳佩孚有矛盾的另一位直係軍閥馮玉祥於張作霖私下裡達成了合作,二人商議在事成之後平分北京城。

作為直系討奉第三軍總司令的馮玉祥臨陣倒戈,乘吳佩孚與張作霖激戰之際,率部從古北口密雲前線秘密回師北京,在北京警備副司令孫嶽的配合下,佔領了北京城,推翻了曹錕政府,發動北京政變,並解除了吳佩孚的軍權,在這次政變中馮玉祥到底做了什麼,竟惹得張作霖勃然大怒呢?


溥儀退位之後,除了不再是皇帝的身份外,生活還是沒有多大的變化,國民政府撥款400萬再加上溥儀倒賣宮中的財寶,他們該吃照吃,該喝照喝,極度的奢靡,毫不遜於以往的皇帝。

然而就在10月24的這一天,養尊處優的溥儀的好日子到頭了,被馮玉祥下令兩小時內搬出紫禁城。


馮玉祥一直都是反清派,多次提出要將廢帝趕出紫禁城,認為他們是一大毒瘤,在他有了一定的實力後,當然要貫徹他的想法,再過是他看中了紫禁城裡的那些寶貝,他早就對此垂涎三尺,他選擇張作霖與吳佩孚交戰時趁火打劫,發了一大筆財。

對於馮玉祥下三濫的作法,張作霖當然很生氣,這些寶貝他也想要啊,沒想到馮玉祥捷足先登了,再過馮玉祥趕走了溥儀,作為滿清老巢的東北王的張作霖面子上過不去,等於是打了張作霖一巴掌。


張作霖認為馮玉祥背叛了兩人的契約,兩人本是利益共同體,馮玉祥將溥儀趕出紫禁城這樣的大事都不和他商量一下,在張作霖看來是不尊重他的表現,而且馮玉祥只給溥儀兩個小時的時間,還不允許他攜帶貴重物品,所以張作霖也懷疑馮玉祥有趁火打劫的嫌疑。

另外在這場戰爭中,奉軍是作戰的主力,而馮玉祥的軍隊不費一槍一彈就進了北京城,馮玉祥如此著急的搶奪戰果,讓張作霖有種被人利用的感覺,所以他會非常生氣。


其實,張作霖之所以勃然大怒,只是虛張聲勢而已,馮玉祥趕走了溥儀已成事實,他作為東北的最高統治者,多少要表個態,真也好,假也好,總得給他的子民一個交待。








遺產君


作為大清朝的末代皇帝,溥儀的身份很特殊,因為他雖然有皇帝的稱號,可是已經沒有任何權利,在大清沒有滅亡之前,溥儀所處的皇宮早已經年不復往日的風光了,而溥儀也只能聽從命運的安排。後來清朝宣佈終結,但是民國政府還是比較善待溥儀的,讓他繼續留在皇宮中生活。溥儀也認為自己可以在這個皇宮中活到老,但是在1924年,馮玉祥居然發動了北京政變,還將溥儀從皇宮中趕了出來。

溥儀被趕出皇宮,要說為此事感到生氣的人應該是滿清的遺老遺少們,可是有一個人卻比他們還生氣,這個人就是張作霖。其實在溥儀已經退位之後,張作霖曾經給過溥儀一筆錢,而張作霖這麼做自然是有原因的,他當時在東北稱霸,所以需要有人給他撐腰,而東北的滿蒙舊族就可以給張作霖提供這些支持。所以張作霖給溥儀錢,就是在收買這些人,這樣在溥儀的授意下,張作霖在東北做事更加順利。

當時張作霖給溥儀錢財的這件事也弄得滿城皆知,而且很多報刊都紛紛報道了這個大新聞,有的報刊甚至形容張作霖是為了給溥儀復辟做鋪墊。溥儀在看到這篇報道之後,第一個反應就是開心,他當時還是希望可以復辟繼續當皇帝。但是張作霖是不是這麼想呢?其實張作霖並沒有溥儀這樣的想法,這些猜測都是報刊記者的揣測,張作霖給溥儀錢財只是為了得到他的支持,但是他沒有想過要逆著歷史潮流走,畢竟他當時所走的路和封建社會是截然不同的。

張作霖其實還變著法的收買溥儀,他曾經在溥儀結婚的時候給了他一萬大洋的紅包,而且像東北人參這類東西沒少往皇宮送。張作霖確實通過這些小恩小惠將溥儀收買了,張作霖也認為只要有溥儀這棵大樹在,自己一定好乘涼。所以在馮玉祥把溥儀感出皇宮之後,張作霖非常生氣,畢竟溥儀一離開皇宮就什麼都不是了,而自己曾經在溥儀身上做的那麼多投資也就都打了水漂,他怎麼能不生氣呢。所以張作霖和溥儀之間沒有什麼私情,只是互相利用的關係,而且張作霖也沒有想過要幫溥儀走復辟這條路,溥儀離開皇宮,意味著清朝徹底結束,他以往的努力都白費了,也無法再得到東北滿蒙舊族的支持。


歷史課課代表


勃然大怒有時候是真的生氣到極致的一種表現,有時候是一種表演,而張作霖的勃然大怒則屬於後者。至於為什麼這麼說,咱下面細細分解:


先說一下末代皇帝溥儀被趕出紫禁城事件始末,在1912年大清朝退位前,袁世凱和隆裕皇太后協商,並且達成了一個皇室優待協議,大致內容是,隆裕交權併發布詔書聲稱讓宣統小皇帝退位,民國政府作為補償和善後,答應皇帝和皇室們繼續在紫禁城居住,並且給予經濟上的補償,大概金額為一年400萬兩銀子。就這樣,不費一槍一彈政權和平交接,真是善莫大焉。隆裕皇太后也被世人稱之為“女中堯舜”。但僅僅過了12年,在1924年直係軍閥馮玉祥在北京搞了個軍事政變,把當時的總統曹錕給廢了。他的軍政府開始發佈一系列的命令,其中就有一條針對末代皇帝溥儀的,他命令溥儀限期“滾”出紫禁城,並且拒不承認當初袁世凱和隆裕的優待政策,歸根結底一句話,錢我不給了,而且人你也得滾蛋,我要把革命進行到底!


就這樣,溥儀被強制性的趕出了紫禁城,先是落腳老爹家王府舊邸,後來輾轉到了天津隱居做了寓公,當時張作霖聽說了這事兒,在天津找見了溥儀,見面後就是一個響頭,大聲喊道,皇上!溥儀也被這一出給嚇得不輕,趕忙扶他起來,接下來就是張作霖的表演時間了,他佯裝極為生氣的樣子,對馮玉祥就是一通經典的臭罵:他媽了個巴子的,馮玉祥真不是個東西,臉都不要了做這等下做之事,竟然不讓皇上住自己家了,我看他分明就是看上了宮裡的那些個寶貝!


其實分析一下便很容易理解張作霖為何要這樣來上一出了,作為江湖老油條的他自然知道溥儀的影響力,他自然要拉攏一下這位曾經的皇帝以備日後之用,其實是表演給在場的遺老遺少看的,這樣其實在收買人心,畢竟遼寧瀋陽那可是滿清的老家,這樣造勢方便自己今後在東三省的統治,總之,張作霖此舉是一石三鳥,不愧是個人精!




老豬的碎碎念


答:現在談論馮玉祥驅逐末代皇帝溥儀,很多人都覺得充滿正能量,認為這是一場徹底的反封建反帝制的革命行為,其實,這是多種勢力交織的結果,裡面暗流湧動,危機四伏。

而且,扒開這件事件的外衣,我們會看到,馮玉祥的為人似乎不那麼高光正。

原先,曹錕和吳佩孚是一對黃金搭檔,曹錕一口一聲“子玉、子玉”叫得很甜,吳佩孚也一口一聲“三爺、三爺”應得歡。

老實說,吳佩孚能叱吒風雲,成為亂世中的赫赫中州王,跟曹錕的賞識和提攜是分不開的。

而曹錕能成為直系首領,呼風喚雨、坐鎮一方,也與能征慣戰的吳佩孚對其死心塌地的效忠有關。

但是,1922年的第一次直奉大戰結束後,愛好沽名釣譽的曹錕準備不惜一切代價競選總統,過一把總統癮。

吳佩孚是個務實主義者,認為有那個閒功夫和那個閒錢去幹這種華而不實的東西,還不如大量購買軍火、抓緊練兵,為日後統一全國打基礎。

兩人談不到一塊去,一下子就鬧掰了。

這個時候,原本寂寂無聞的馮玉祥乘虛而入,在曹錕鞍前馬後奔走,獲得了曹錕的好感。

這麼一來,吳佩孚就和馮玉祥結下了樑子——當然,也為吳佩孚的失敗埋下了伏筆。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大戰爆發。

奉系首領張作霖是出了名的滑頭,他敏銳地偵知了吳佩孚就和馮玉祥之間的矛盾,很好地收買了馮玉祥,讓馮玉祥在吳佩孚和自己在幹仗的時候從背後捅刀子。

馮玉祥做事精準,他看到吳佩孚和張作霖在長城一線打得難解難分,突然發難,反戈一擊,並打開古北口關隘,放奉軍入關。

馮玉祥還先奉軍一步殺回了北京城,囚禁了當年的大哥曹錕,準備據有河北和平津三地。

大佬落難,老巢失守,吳佩孚不淡定了,他讓直軍主力繼續死守長城,他自己帶偏師殺回北京,準備出其不意,擊潰馮玉祥,穩住後方。

哪料,吳佩孚一走,守在長城防線的直軍軍心渙散,一下子就崩盤了。

吳佩孚進退失據,只好倉皇遁往湖北。

打敗了吳佩孚,張作霖很是樂了一陣子,但他知道了馮玉祥搶在自己前面霸佔地盤,就怒火漸熾。

偏偏,那邊的馮玉祥佔領了北京後,覺察到北京的實力派都擁護張作霖而不鳥他,就有些悻悻然,有些擱不下面子。

前思後想,決定重構自己的個人形象,以革命者自居,用“革命手段”將溥儀從紫禁城裡趕出去了。

當然,馮玉祥這麼做,還有一個不可告人的目的,即進宮收刮財寶,補充自己的軍費。

這麼一來,張作霖就更怒了。

因為,馮玉祥破壞了他正在精心下的一盤大棋。

張作霖的目標是當東北王。而東北的滿蒙復辟勢力很大,另外,日本人也正想利用溥儀做文章。馮玉祥驅逐溥儀,這等於是把溥儀往日本人的懷抱裡送,張作霖平焉能不怒?!

事實也是如此,溥儀從紫禁城搬出來後,就潛往了日本使館。

所以,張作霖恨死馮玉祥了,後來不惜與段其瑞合作,共同對付馮玉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