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被赶出紫禁城,张作霖为何勃然大怒?

rosedameiniu


这是肯定的,就算张作霖心里觉得无所谓,那他也要装作出一个样子来,因为他同张勋一样,也是想拥立溥仪复辟重登帝位,然后此后也能够搏取利益。

在清廷逐渐走向没落而行将就木的同时,张作霖则扶摇直上,受到清廷的封赏与重用。甚至,溥仪还赏赐过张作霖龙袍一件,可见对张作霖有多么的器重。并且,在溥仪即将退位的时候,张作霖就联合一些武将向袁世凯发电:

”革命军酿成民乱,无视君主,徒逞其私利私愤,其行为殆与盗贼无异。朝廷只汲汲于大局之和平,虽有议和之议,但如斯缺乏诚意之和平,殊无讲求之必要,吾人所可取之途径,惟有武力而已。东三省与内地各省不同,军队部署既定,且勤王之心亦厚。劲旅数万,一旦有命,即可取道山东南下,誓当剿灭革命军,以区区微忠,尽瘁朝廷……”



这一切都被清廷看在眼里,更是将张作霖看作是耿直忠臣,越发的信任于他。所以,溥仪自小就耳濡张作霖的“耿耿忠心”,对他的印象也还不错。

在张勋复辟之时,张作霖表示愿意支持,并且派遣副官长赵锡嘏代表自己参加了张勋在徐州召开的策划复辟会议。在1917年溥仪重登帝位之后,张作霖又表示自己重新用宣统年号,并且给溥仪献上贺表。不过又在没多久后,复辟召到全国讨伐,张勋出走,溥仪又退位了,而这个时候张作霖审时度势,则选择避其锋芒,并且向段祺瑞示好。

不过,这个时候溥仪还是很小,不懂的政治家们的精明,仍然过着自己的日子,直到被赶出了紫禁城。

离开紫禁城后,溥仪就想方设法来到了天津,并且开始接触日本人。而这个时候,张作霖也来到了天津,并且请溥仪去他那里商讨一些事情。当溥仪来到张作霖处时,张作霖便向溥仪行跪拜之礼,大大满足了溥仪丢失已久面子。这个时候,张作霖便开始痛骂冯玉祥如何的过分,说冯玉祥赶溥仪出宫是为了看中了紫禁城内的宝物,而自己则只想保护这些文化财宝,并且极力劝诫溥仪去奉天,由张作霖负责溥仪的安全。

不过,因为兹事体大,溥仪并没有当场就答应,而是选择考虑之后再说。不过这个时候张作霖在溥仪心中的地位却是高了许多。毕竟张作霖能够推心置腹的请自己奉天,正如同雪中送炭一般,更是燃起了溥仪心中恢复祖业的雄心。



不过,张作霖自然也是有着他自己的小算盘。虽然他能够节制东三省,割据一方。但是此时的东三省也面临的重大的隐患,张作霖的地盘毕竟是以蒙满为主,不太服从张作霖的管制,而且还有日本人虎视眈眈,所以张作霖所看中溥仪的,就是他的身份。

虽然溥仪已经退位,但是作为满清的宣统皇帝,他在满蒙地区还是有着一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所以,张作霖需要用溥仪“宣统皇帝”的身份来给自己的统治造势,稳固张作霖在东北三省的统治地位。

当然,因为日本人同张作霖打着一样的算盘,看中了溥仪的价值,所以先人一步将溥仪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上,而东北三省最终也被日本人给夺了去。


妙龄老翁谈历史


宣统皇帝被冯玉祥驱逐出皇宫后,张作霖确实非常生气。不过张作霖并不是因为溥仪受欺负了而生气。要搞清楚张作霖为何要为冯玉祥驱逐溥仪而勃然大怒,就要先搞清楚当时的历史时代背景。



民国十三年九月(1924年9月 ),第二次直奉大战爆发。这场大战的交战双方,分别是张作霖统领的十五万奉军和由吴佩孚统领的二十万直军。

当时直军的实力要强一点,奉军并没有必胜的把握。于是张作霖在出兵前,就提前拉拢了直系的重要将领冯玉祥,让冯玉祥在关键时候倒戈一击,与自己夹击吴佩孚。

那么,冯玉祥身为直系将领,为什么会被对方的张作霖策反呢?这是因为1922年的第一次直奉大战后,直系大哥曹锟因为当总统的问题跟直系的二当家吴佩孚起了矛盾。冯玉祥因为支持曹锟,被吴佩孚所嫉恨,把他整得很惨。

当时吴佩孚坚决反对大哥曹锟当总统,因为他认为与其把钱浪费在选总统上面,还不如利用这笔钱去买军火,扩充武装,为日后统一全国打基础。但是曹锟坚决要当总统,于是吴佩孚和曹锟就闹掰了。

后来吴佩孚一怒之下就回了洛阳大本营,让曹锟很没有面子。就在这个时候,原本只是直系边缘人物的冯玉祥站了出来,他对曹锟大献殷勤,为了能让曹锟当选总统,他忙前忙后,大肆张罗,最终赢得了大哥曹锟对他的信任。

曹锟当选总统后,冯玉祥一飞登天,吴佩孚反倒很没有面子了。为了这件事,吴佩孚和冯玉祥结了仇,身为直系二当家的吴佩孚没少挤兑冯玉祥。

然而,冯玉祥也不是吃素的,他见吴佩孚容不下自己,便在暗中策划搞倒吴佩孚,然后连曹锟也一并搞倒,然后他当老大。

于是在第二次直奉大战前夕,冯玉祥就主动派人去联络张作霖,然后双方一拍即合,为达成了联合攻击吴佩孚的计划。



时间来到1924年10月23日,冯玉祥瞅准了吴佩孚和张作霖在长城一线激战时,临阵倒戈,打开古北口关隘,放奉军入关。然后冯玉祥为了抢夺胜利果实,连夜带兵杀回了北京城,发动了“北京政变”,囚禁了当年被他捧上了总统宝座的曹锟。

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软禁总统曹锟的消息传到前线后,吴佩孚大惊失色。他为了化被动为主动,就让直军主力继续死守长城,他自己带一支精锐杀回北京,想趁冯玉祥立足未稳,一举击败他,稳住后方。

结果吴佩孚失算了,他部署在长城防线的直军听说吴佩孚“跑了”,瞬间军心涣散,被奉军打的丢盔弃甲。而吴佩孚在回援北京的路上也被冯玉祥所阻挡,未能回援北京。

最终,从山海关杀到的奉军联合北京的冯玉祥部队南北夹击,将吴佩孚在华北的十多万主力全部消灭。此战后,吴佩孚变成了光杆司令,只得只身逃亡湖北。

吴佩孚败亡后,看见死对头覆灭的张作霖原本很高兴,但是很快他就高兴不起来了。



当时的情况一片混乱,直军纷纷溃逃,北京和天津变成了三不管地带。冯玉祥派兵赶在张作霖之前,大抢地盘,把河北和平津三地全部揽入了自己的手中。抢到地盘后,冯玉祥决心干一件大事情。

到了11月5日,也就是吴佩孚兵败逃亡后的第三天。冯玉祥让部将鹿钟麟带兵,进宫把溥仪给赶出了紫禁城。

关于冯玉祥为什么要驱逐溥仪,按照官方的说法:冯玉祥一向追求革命,驱逐溥仪是为了完成辛亥革命没有赶走皇帝的遗憾,铲除了封建帝制复辟的祸根。

然而实际上,冯玉祥的动机没有那么简单。

因为虽然冯玉祥近水楼台先得月,抢先霸占了北京。但是他的实力弱于张作霖,北京的实力派都不支持他,都在等张作霖进了北京后,向张作霖献殷勤。这对于冯玉祥来说就尴尬了。

他如果不想在日后被张作霖欺负,就要赶在张作霖没来之前,抢先发展自己的实力,让北京人都支持他。然而,他本身不是北洋元老,也不是从天津小站出来的北洋嫡系。别人不可能支持他。

于是冯玉祥就走了一个偏门,他进城之后给树立了一个新形象:进城之前是军阀冯玉祥,进城之后是革命者冯玉祥。然后用革命者的形象拉拢革命志士支持他。

既然自称是革命者,那自然要干一些激进的事情。否则那些真正的革命者凭什么相信他是革命者?

那么当时在北京城,干什么事情是最激进的事情呢?自然是以扫灭封建残余的名义,将溥仪从紫禁城里赶出去了咯。于是,溥仪小朋友就成了冯玉祥改头换脸的牺牲品。

另外,冯玉祥当时缺军费,他赶溥仪出宫的目的,也存在进宫收刮财宝,用紫禁城里的财宝补贴军费的嫌疑。(这一点并非空穴来风,后来冯玉祥的心腹鹿钟麟也说过,如果不是靠变卖紫禁城财宝,国民军也撑不到后来的北伐战争)

总之就是,冯玉祥靠驱逐溥仪,积攒了巨大的声望,同时还弄到了军费。



听说冯玉祥驱逐了溥仪之后,张作霖当时就怒了。他之所以会勃然大怒,倒不是因为冯玉祥借着铲除封建余孽的名义,背着他抢宝贝,吃独食(张作霖不缺那点零花钱)。他真正动怒的原因,是他一直想利用溥仪,想把溥拉到自己一方。

那么,张作霖为什么要拉拢溥仪的呢?这说来可就话长了。

袁世凯死后,张作霖一直想当东北王。但是东北的满蒙复辟势力很大,经常在东北搞一些复辟运动,这些人的背后还有日本人的支持,让张作霖很是苦恼。

于是张作霖便想到拉拢溥仪,希望借助溥仪在满蒙贵族中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为自己夺取整个东北造势。

为了讨溥仪的欢心,张作霖平时没少在他身上砸钱。比如民国八年,张作霖给溥仪的爸爸载沣汇了一笔巨款,以资助溥仪的日常开销。那时候正是紫禁城比较苦难的时期,开支全靠民国政府的施舍,或偷偷盗卖文物国宝度日。张作霖在这个时候资助溥仪,让溥仪对他顿时起了好感。

之后张作霖又派自己的拜把兄弟张景惠进京巴结溥仪,又让溥仪对他非常感激。当时民间甚至有传闻,认为张作霖会支持溥仪在东北登基继位,这让张作霖在东北的满蒙贵族眼里,博得了很深的好感。

后来张作霖好不容易占领东四省,但是东北的形势依然很严峻。满清复辟势力继续在东北策划独立,日本人对此蠢蠢欲动,而这两派人共同要拉拢的目标就是溥仪。(因为满清复辟势力得到溥仪,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搞复辟;日本人得到溥仪,也可以顺理成章的扶持他,在东北扶持傀儡政权)

当时在张作霖的眼里,溥仪就好比是东汉末年的汉献帝。虽然只是个傀儡,但是不管谁得到了他,立马在东北就有正统性。

因此,溥仪对于张作霖来说,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棋子。张作霖需要稳住溥仪,向溥仪不断的示好。最起码的,不能让溥仪跑到日本人那边去。因为溥仪一旦被日本控制,那么张作霖在东北的统治就有被颠覆威胁。

结果溥仪这么重要的一颗棋子,却被冯玉祥一脚给踢跑了。张作霖岂能不恼火?




事后,张作霖害怕溥仪被日本人控制,便派人跟冯玉祥交涉,让他撤走驻扎在醇亲王府外的军队。然后找人去跟溥仪疏通,表示这事是冯玉祥干的,跟他没关系,让溥仪不要担心。然而溥仪并不信任他,还是派人去日本使馆,秘密接触了日方代表。

当张作霖听说溥仪溥仪潜往日本使馆后,立马慌了。他赶紧找人跟溥仪搭线,但前两次都被拒绝,然而张作霖并没有放弃(这种事情不能放弃),仍然要求面见。最后溥仪答应了,两人约在天津曹园见了一面。这才让张作霖大舒了一口气。

到了见面的那一天,张作霖也不含糊,他走到溥仪面前,毫不犹豫的趴在地上就磕了一个响头,然后毕恭毕敬的给溥仪行了一个大礼,就像前清官员给皇帝行的大礼一样,很给溥仪面子。

随后张作霖大骂冯玉祥,说冯玉祥是为了拿宫中的宝贝才赶溥仪出宫,而他张作霖是个十分留意维护国宝文物的人,他不光把奉天的宫廷维护得极好,并且把北京的一套四库全书也要弄去,赢得了溥仪对他夸赞。

然后,张作霖话题一转,对溥仪直言说:皇上你不该在我带兵到了北京之后,还往日本使馆里跑,我是有满足力气维护你的(张作霖要搞清楚溥仪为什么要派人潜入日本大使馆,他最担心溥仪被日本人利用)。

溥仪听后,连忙解释说:说当时冯玉祥的军队还在,他是不得已才进日本使馆的。

听溥仪这么一说,张作霖立刻接道:皇上要是愿意,到咱奉天去。就住在宫廷里,只要有我在,怎样都行。(主要还是为了控制住溥仪)

溥仪平时最爱听这种奉承话,因此在张作霖这次表态后,他也就不再跟日本人都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接触。一直到孙殿英盗掘东陵之后,溥仪才又开始与日本接触。




综上所述,冯玉祥驱逐溥仪后,张作霖很是恼火。但他恼火的原因,并不是他关心溥仪的死活,他只是害怕溥仪会被日本利用,成为日本的棋子,影响他在东北的统治。对于张作霖来说,他为了稳住溥仪,不仅砸了巨资,还每次都表现的很卑微,堂堂的东北王每次都要在逊位皇帝面前三拜九叩,他图的是什么?还不是为了能用最小的成本圈住溥仪,不让溥仪跑到日本那边去。

结果,革命者冯玉祥沽名钓誉,瞒着他把溥仪赶走了,让他在溥仪面前很没有面子。并且更关键的是,溥仪不知道去哪了,他也不知道溥仪在想什么。想到这些,张作霖勃然大怒是轻的,没有发兵跟冯玉祥火拼,就算好的了。

所以说,冯玉祥驱逐溥仪这件事,其实干的很不理智。驱逐就驱逐嘛,不让住皇宫,可以请他去住大牢,为什么要放他走呢?


Mer86


1924年11月5日,冯玉祥派北京警备司令鹿钟麟率领部队荷枪实弹,包围了紫禁城。遵照冯玉祥命令,鹿钟麟要将溥仪从紫禁城中驱赶出去。此时的冯玉祥非常痛恨封建帝制,革命态度坚定不移,他亲自进入紫禁城督促驱逐工作。尽管有多人前来奉劝冯玉祥暂停将溥仪驱逐出宫,但是,冯玉祥决心全力以赴、不惜一切代价,要把象征封建帝制的溥仪从紫禁城中驱赶出去。溥仪向冯玉祥央求,按照条约、降低俸禄,准许他继续在紫禁城中生活。冯玉祥果断拒绝,并且说:如果赖着不走,就用大炮轰炸紫禁城。


冯玉祥命令部下迅速将470多名太监、100多名宫女遣散;然后用6辆卡车,把溥仪及其妃嫔装运到什刹海的醇王府。醇王府中住着溥仪父亲一家人。本来把溥仪驱逐出宫,也不算什么大事,毕竟满清贵族参与了“张勋复辟”,早已违背了《旧皇室优待条件》在先,冯玉祥把他们赶出皇宫因此并不算违约,这是对妄想复辟的满清旧贵族的惩戒,可是有一个人听到这个消息后,顿时勃然大怒,他就是当时号称“东北王”的张作霖


第一个原因就是冯玉祥抢占先机、妄想独大,很可能会使张作霖统治全国的企图化为乌有。很长时间以来,冯玉祥都受到吴佩孚的排挤、打压,也得不到曹锟的帮助和扶持。所以,第二次直奉大战前夕,冯玉祥才会主动与张作霖约定,双方联合夹击吴佩孚。正当吴佩孚与张作霖在长城一线激烈战斗时,冯玉祥却放弃了对关隘的把守,拱手让奉军进入关内。

冯玉祥自己率领军队快速进占北京,囚禁了曹锟、进驻了紫禁城。冯玉祥这一招大获全胜,既彻底摧毁了政敌吴佩孚;又使自己抢占了先机、为自己发展奠定了政治基础。冯玉祥趁张作霖没到之前,命令军队快速把河北、北平、天津统统占为己有,大大扩充了自己的地盘。


冯玉祥将溥仪赶出紫禁城,展示自己坚定革命决心,树立革命冯玉祥的形象,目的之一是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赢得北洋元老的支持、赢得真正革命志士的支持。冯玉祥的伟大志向,张作霖都是看得清清楚楚的,所以,张作霖当然非常恼火。于是,张作霖不顾与冯玉祥曾经签订的“奉军不得入关”的协定,把奉军主力部队直接开进关内,目标正是控制北京。为了能将冯玉祥赶出北京城,张作霖与段祺瑞勾结起来,联合对付冯玉祥。当时部下给冯玉祥献上一计:把张作霖父子请到北京,趁着只有少量警卫人员时,把他们两人枪杀了。后来,这一计策没有机会实施。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冯玉祥将溥仪赶出北京城既能得到革命派的支持,又能趁此机会搜刮皇宫里的钱财,壮大自己的军队。这面冯玉祥挣得盆满钵满,那边张作霖气的血压都高了。前面就已经讲到东北的形势复杂,满清残余势力经常搞一些复辟活动,尤其是日本人还想要通过扶植复辟力量对东北进行殖民,溥仪成了张作霖与日本博弈的重要棋子。为了赢得溥仪的青睐,张作霖是又挥重金收买,又装孙子巴结,好不容易赢得了满蒙贵族的认同,冯玉祥来这么一下,溥仪把账都记在了他老张头上,转身进了日本人的大营,老张都恨不得把冯玉祥生吞活剥了。此处可有一比,溥仪就好比那东汉末年的汉献帝,张作霖一心想做那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万万没想到冯玉祥这小子背后捅他一刀,生生把天子逼到了敌营,张作霖眼看自己的努力付之东流,怎么能不勃然大怒。


大老二爷


溥仪,清末最后一位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为何会被赶出紫禁城,又和张作霖有着什么关系呢?这就要从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说起了。

当时作为征讨第三军总司令的冯玉祥临阵倒戈,事前虽与张作霖达成合作,准备日后平分政权,可这一次却又为了个人利益,连夜率领直军部队赶回北京城,并且未动一枪一弹就直捣黄龙,历史上著名的“北京政变”就这样诞生了。

直奉大战初期,张作霖和吴佩孚势均力敌,一直僵持不下,此时的冯玉祥就有过一次倒戈倾向,协助张作霖大败吴佩孚,是因为张作霖扔出的诱饵实在让人垂涎欲滴。但得知道乱世之中,军阀之间的承诺在利益面前根本一文不值。张作霖深知冯玉祥在得到北京后,势力肯定不断扩张,现在又把溥仪赶出了紫禁城,这对自己的威胁性可想而知,又怎会不怒呢。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说法,溥仪被赶走时,冯玉祥只给了他两小时收拾私人物品,试想偌大的皇宫短短两小时又能带走什么,这不是变相的想占领紫禁城吗,这对一代枭雄张大帅来说,怎么能愿意呢。

当然张作霖与溥仪之间也有私交,虽说张作霖出生草莽,但心思缜密,冯玉祥的这一做法满足了私心,却弃国家利益于不顾,溥仪被赶走,能去哪里,以他的身份,一旦被人利用,后果不堪设想。

这就是溥仪被赶出紫禁城,张作霖勃然大怒的原因所在。


陆弃


首先说一下,查了很多资料,并没有发现张作霖得知冯玉祥驱逐溥仪以后勃然大怒的说法,仅仅提到段祺瑞主张暂缓,而张作霖也有类似意见。实际上当时张作霖和冯玉祥的主要矛盾并非溥仪,而是谁来控制北洋政权。

在第二次直奉大战时,冯玉祥由于和吴佩孚的矛盾激化,加上张作霖通过段祺瑞对他进行拉拢,于是冯玉祥联合胡景翼和孙岳,在10月21日率军从热河赶回北京,发动了北京政变,囚禁贿选总统曹锟。

张作霖拉拢冯玉祥,本意不过是利用冯玉祥打败自己的老对手直系军阀,进而夺取北洋政府大权。然而张作霖没想到的是,冯玉祥不甘心只做一个配角,在23日抵达北苑以后,他就通电梁启超、段祺瑞、孙中山、于右任等国内政治人士,主张召开政治善后会议,和平解决国内问题。11月1日,冯玉祥更是迫使曹锟辞职,让黄郛出面以代理国务总理身份执政,组建了摄政内阁。

摄政内阁公布的内阁名单里虽然也有奉系的王永江等人,但是张作霖还是对此大为恼火,于是下令摄政内阁内的奉系人员全部拒绝上任。

而摄政内阁通过《修正清室优待条件》是在11月4日,因此张作霖对冯玉祥的不满是在此之前就有。跟着段祺瑞一起主张暂缓让溥仪搬出紫禁城,不过是借题发挥而已,并非真的对清室有多少感情。

所以奉军大举入关以后,段祺瑞借机出任临时执政,冯玉祥实际已经被排除出权力中心以后,无论是段祺瑞还是张作霖,因为自己的政治目的都已经达到,所以都只字不提如何善待清室,全然忘了自己曾经反对过驱逐溥仪。


不沉的经远


1912年2月,清朝最后一任皇帝溥仪被袁世凯逼迫退位,自此历时276年的大清朝结束了辉煌的一生。

退位后的溥仪仍被袁世凯给予优厚待遇,不仅继续居住紫禁城,更有成群奴仆伺候他的饮食起居,而且还有高额俸禄。相比称帝的那段痛苦岁月,溥仪现在的生活简直轻松得不要不要的。

谁知,好景不长,冯玉祥后来攻进北京,将溥仪赶出了紫禁城,而张作霖知晓此事后勃然大怒,大骂冯玉祥,为什么冯玉祥赶溥仪出紫禁城,张作霖会大发雷霆呢?有书君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冯玉祥破坏了张作霖想拉拢溥仪,稳固自己军事地位的计划。

众所周知,东北是满清的入关所在地,因此东北的人民对大清的忠诚度和拥护度是其他地方无可比拟的。也因此,在东北人眼里,溥仪这个皇帝依旧合法有效。

出生海城的张作霖也是不折不扣的东北人,主管奉系军阀一派。他是溥仪的“忠实粉丝”,而这不是因为溥仪有多能耐,而是张作霖想通过拉拢溥仪得到东北民心,从而巩固自己的军事地位和“东北王”的美名。

与张作霖不同的是,冯玉祥是直系一派,虽然二者同属北洋军阀,但并非利益共同体的存在。

俗话说,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冯玉祥和张作霖都是将帅之才,所以都想飞得更高,这样一来,二人之间心有嫌隙也不足为奇了。

1924年9月,爆发了震惊中外的直奉大战,不过不是奉系张作霖和直系冯玉祥之间的对垒,而是奉系张作霖和直系吴佩孚之间的开战。

吴佩孚和冯玉祥同是直系,二人若强强联手,攻打张作霖,那么张作霖是根本没有还手之力的。

可丰满外表下是骨感的现实,冯玉祥和吴佩孚也是老死不相往来的两个人。

由于吴佩孚和冯玉祥二人性格特点的差异,导致二人矛盾重重,加之冯玉祥是吴佩孚的部下,吴佩孚更是对他处处排挤。因为这样,二人的关系一直水火不容。

二人的不和给了张作霖可乘之机。他使了一招反间计,在冯玉祥面前挑拨离间,诋毁吴佩孚,使得本来与吴佩孚关系紧张的冯玉祥直接窝里反,和张作霖联合对抗吴佩孚,张作霖将一对二的局面直接扭转成了二对一,并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而就是张作霖这个扭转乾坤的决定,加速了溥仪的离开。

取得胜仗的冯玉祥先一步踏入紫禁城,并立即赶走了安享天年的溥仪。

溥仪离开了紫禁城,东北人瞬间没有了拥护的对象,肯定会方寸大乱。

他们连溥仪都顾不得了,哪还有心思去拥护什么东北王。如此一来,张作霖“东北王”的位子也岌岌可危。

草莽出身的张作霖本来想依靠溥仪的势力来维系自己的军事地位,从而做大做强,却硬是被冯玉祥给搅黄了,前程尽毁,不生气才怪!

张作霖的军事地位因溥仪被冯玉祥赶出宫而一落千丈,所以他很生气,对冯玉祥恨得咬牙切齿,并破口大骂。

二、冯玉祥夺取了故宫内的财宝,让张作霖很生气。

冯玉祥赶走溥仪当然不止是要惹恼他的死对头张作霖,他还有另一层目的,那就是将紫禁城中的金银财宝据为己有,留作军用。

金碧辉煌的故宫诶,里面的钱财不说堆积如山,也少不到哪里去。冯玉祥正好囊中羞涩,连发军饷的费用都令他焦头烂额,如今这笔巨额财宝正如天降财神一般,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而且,冯玉祥有了这笔巨款,正好可以为军队添加装备,也有与张作霖抗衡的硬性资本了。军队的战斗值也可因为这笔经费蹭蹭蹭往上涨,甩他还在原地踏步的张作霖几条街。

而张作霖之前必然想过只要跟着溥仪,肯定有好日子过,紫禁城的金银财宝以后也能分得一杯羹,而他正好利用这笔钱财壮大自己的部队实力,到时还不把冯玉祥打趴。

可谁知,张作霖的黄粱美梦还没醒,就被冯玉祥狠狠打了一巴掌。一整个紫禁城的财宝被冯玉祥捷足先登,张作霖半个子儿都没分到。

煮熟的鸭子飞了,有书君想,此时换作任何人都会火冒三丈的吧!何况这只“煮熟的鸭子”还是飞到了敌人的窝里去了,简直要气得呕出几两血了。

所以说,张作霖面对紫禁城的财宝流失,不生气才怪呢!

紫禁城的财宝被死对头冯玉祥洗劫一空,让张作霖少了与之抗衡的资本,因此非常生气,大骂冯玉祥。

溥仪被赶出紫禁城之后,瞬间被日本人利用,从此国人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张作霖和冯玉祥同是不可多得的军事领袖人物,却各自为政,闹得国内鸡犬不宁。若他们能够化干戈为玉帛,为国家利益着想,有书君想也不会轻易被日本人钻了空子!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书共读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正式爆发,吴佩孚和张作霖为了争夺东北的控制权,在山海关一带大打出手,双方激战正酣,在这个紧要关头,与吴佩孚有矛盾的另一位直系军阀冯玉祥于张作霖私下里达成了合作,二人商议在事成之后平分北京城。

作为直系讨奉第三军总司令的冯玉祥临阵倒戈,乘吴佩孚与张作霖激战之际,率部从古北口密云前线秘密回师北京,在北京警备副司令孙岳的配合下,占领了北京城,推翻了曹锟政府,发动北京政变,并解除了吴佩孚的军权,在这次政变中冯玉祥到底做了什么,竟惹得张作霖勃然大怒呢?


溥仪退位之后,除了不再是皇帝的身份外,生活还是没有多大的变化,国民政府拨款400万再加上溥仪倒卖宫中的财宝,他们该吃照吃,该喝照喝,极度的奢靡,毫不逊于以往的皇帝。

然而就在10月24的这一天,养尊处优的溥仪的好日子到头了,被冯玉祥下令两小时内搬出紫禁城。


冯玉祥一直都是反清派,多次提出要将废帝赶出紫禁城,认为他们是一大毒瘤,在他有了一定的实力后,当然要贯彻他的想法,再过是他看中了紫禁城里的那些宝贝,他早就对此垂涎三尺,他选择张作霖与吴佩孚交战时趁火打劫,发了一大笔财。

对于冯玉祥下三滥的作法,张作霖当然很生气,这些宝贝他也想要啊,没想到冯玉祥捷足先登了,再过冯玉祥赶走了溥仪,作为满清老巢的东北王的张作霖面子上过不去,等于是打了张作霖一巴掌。


张作霖认为冯玉祥背叛了两人的契约,两人本是利益共同体,冯玉祥将溥仪赶出紫禁城这样的大事都不和他商量一下,在张作霖看来是不尊重他的表现,而且冯玉祥只给溥仪两个小时的时间,还不允许他携带贵重物品,所以张作霖也怀疑冯玉祥有趁火打劫的嫌疑。

另外在这场战争中,奉军是作战的主力,而冯玉祥的军队不费一枪一弹就进了北京城,冯玉祥如此着急的抢夺战果,让张作霖有种被人利用的感觉,所以他会非常生气。


其实,张作霖之所以勃然大怒,只是虚张声势而已,冯玉祥赶走了溥仪已成事实,他作为东北的最高统治者,多少要表个态,真也好,假也好,总得给他的子民一个交待。








遗产君


作为大清朝的末代皇帝,溥仪的身份很特殊,因为他虽然有皇帝的称号,可是已经没有任何权利,在大清没有灭亡之前,溥仪所处的皇宫早已经年不复往日的风光了,而溥仪也只能听从命运的安排。后来清朝宣布终结,但是民国政府还是比较善待溥仪的,让他继续留在皇宫中生活。溥仪也认为自己可以在这个皇宫中活到老,但是在1924年,冯玉祥居然发动了北京政变,还将溥仪从皇宫中赶了出来。

溥仪被赶出皇宫,要说为此事感到生气的人应该是满清的遗老遗少们,可是有一个人却比他们还生气,这个人就是张作霖。其实在溥仪已经退位之后,张作霖曾经给过溥仪一笔钱,而张作霖这么做自然是有原因的,他当时在东北称霸,所以需要有人给他撑腰,而东北的满蒙旧族就可以给张作霖提供这些支持。所以张作霖给溥仪钱,就是在收买这些人,这样在溥仪的授意下,张作霖在东北做事更加顺利。

当时张作霖给溥仪钱财的这件事也弄得满城皆知,而且很多报刊都纷纷报道了这个大新闻,有的报刊甚至形容张作霖是为了给溥仪复辟做铺垫。溥仪在看到这篇报道之后,第一个反应就是开心,他当时还是希望可以复辟继续当皇帝。但是张作霖是不是这么想呢?其实张作霖并没有溥仪这样的想法,这些猜测都是报刊记者的揣测,张作霖给溥仪钱财只是为了得到他的支持,但是他没有想过要逆着历史潮流走,毕竟他当时所走的路和封建社会是截然不同的。

张作霖其实还变着法的收买溥仪,他曾经在溥仪结婚的时候给了他一万大洋的红包,而且像东北人参这类东西没少往皇宫送。张作霖确实通过这些小恩小惠将溥仪收买了,张作霖也认为只要有溥仪这棵大树在,自己一定好乘凉。所以在冯玉祥把溥仪感出皇宫之后,张作霖非常生气,毕竟溥仪一离开皇宫就什么都不是了,而自己曾经在溥仪身上做的那么多投资也就都打了水漂,他怎么能不生气呢。所以张作霖和溥仪之间没有什么私情,只是互相利用的关系,而且张作霖也没有想过要帮溥仪走复辟这条路,溥仪离开皇宫,意味着清朝彻底结束,他以往的努力都白费了,也无法再得到东北满蒙旧族的支持。


历史课课代表


勃然大怒有时候是真的生气到极致的一种表现,有时候是一种表演,而张作霖的勃然大怒则属于后者。至于为什么这么说,咱下面细细分解:


先说一下末代皇帝溥仪被赶出紫禁城事件始末,在1912年大清朝退位前,袁世凯和隆裕皇太后协商,并且达成了一个皇室优待协议,大致内容是,隆裕交权并发布诏书声称让宣统小皇帝退位,民国政府作为补偿和善后,答应皇帝和皇室们继续在紫禁城居住,并且给予经济上的补偿,大概金额为一年400万两银子。就这样,不费一枪一弹政权和平交接,真是善莫大焉。隆裕皇太后也被世人称之为“女中尧舜”。但仅仅过了12年,在1924年直系军阀冯玉祥在北京搞了个军事政变,把当时的总统曹锟给废了。他的军政府开始发布一系列的命令,其中就有一条针对末代皇帝溥仪的,他命令溥仪限期“滚”出紫禁城,并且拒不承认当初袁世凯和隆裕的优待政策,归根结底一句话,钱我不给了,而且人你也得滚蛋,我要把革命进行到底!


就这样,溥仪被强制性的赶出了紫禁城,先是落脚老爹家王府旧邸,后来辗转到了天津隐居做了寓公,当时张作霖听说了这事儿,在天津找见了溥仪,见面后就是一个响头,大声喊道,皇上!溥仪也被这一出给吓得不轻,赶忙扶他起来,接下来就是张作霖的表演时间了,他佯装极为生气的样子,对冯玉祥就是一通经典的臭骂:他妈了个巴子的,冯玉祥真不是个东西,脸都不要了做这等下做之事,竟然不让皇上住自己家了,我看他分明就是看上了宫里的那些个宝贝!


其实分析一下便很容易理解张作霖为何要这样来上一出了,作为江湖老油条的他自然知道溥仪的影响力,他自然要拉拢一下这位曾经的皇帝以备日后之用,其实是表演给在场的遗老遗少看的,这样其实在收买人心,毕竟辽宁沈阳那可是满清的老家,这样造势方便自己今后在东三省的统治,总之,张作霖此举是一石三鸟,不愧是个人精!




老猪的碎碎念


答:现在谈论冯玉祥驱逐末代皇帝溥仪,很多人都觉得充满正能量,认为这是一场彻底的反封建反帝制的革命行为,其实,这是多种势力交织的结果,里面暗流涌动,危机四伏。

而且,扒开这件事件的外衣,我们会看到,冯玉祥的为人似乎不那么高光正。

原先,曹锟和吴佩孚是一对黄金搭档,曹锟一口一声“子玉、子玉”叫得很甜,吴佩孚也一口一声“三爷、三爷”应得欢。

老实说,吴佩孚能叱咤风云,成为乱世中的赫赫中州王,跟曹锟的赏识和提携是分不开的。

而曹锟能成为直系首领,呼风唤雨、坐镇一方,也与能征惯战的吴佩孚对其死心塌地的效忠有关。

但是,1922年的第一次直奉大战结束后,爱好沽名钓誉的曹锟准备不惜一切代价竞选总统,过一把总统瘾。

吴佩孚是个务实主义者,认为有那个闲功夫和那个闲钱去干这种华而不实的东西,还不如大量购买军火、抓紧练兵,为日后统一全国打基础。

两人谈不到一块去,一下子就闹掰了。

这个时候,原本寂寂无闻的冯玉祥乘虚而入,在曹锟鞍前马后奔走,获得了曹锟的好感。

这么一来,吴佩孚就和冯玉祥结下了梁子——当然,也为吴佩孚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大战爆发。

奉系首领张作霖是出了名的滑头,他敏锐地侦知了吴佩孚就和冯玉祥之间的矛盾,很好地收买了冯玉祥,让冯玉祥在吴佩孚和自己在干仗的时候从背后捅刀子。

冯玉祥做事精准,他看到吴佩孚和张作霖在长城一线打得难解难分,突然发难,反戈一击,并打开古北口关隘,放奉军入关。

冯玉祥还先奉军一步杀回了北京城,囚禁了当年的大哥曹锟,准备据有河北和平津三地。

大佬落难,老巢失守,吴佩孚不淡定了,他让直军主力继续死守长城,他自己带偏师杀回北京,准备出其不意,击溃冯玉祥,稳住后方。

哪料,吴佩孚一走,守在长城防线的直军军心涣散,一下子就崩盘了。

吴佩孚进退失据,只好仓皇遁往湖北。

打败了吴佩孚,张作霖很是乐了一阵子,但他知道了冯玉祥抢在自己前面霸占地盘,就怒火渐炽。

偏偏,那边的冯玉祥占领了北京后,觉察到北京的实力派都拥护张作霖而不鸟他,就有些悻悻然,有些搁不下面子。

前思后想,决定重构自己的个人形象,以革命者自居,用“革命手段”将溥仪从紫禁城里赶出去了。

当然,冯玉祥这么做,还有一个不可告人的目的,即进宫收刮财宝,补充自己的军费。

这么一来,张作霖就更怒了。

因为,冯玉祥破坏了他正在精心下的一盘大棋。

张作霖的目标是当东北王。而东北的满蒙复辟势力很大,另外,日本人也正想利用溥仪做文章。冯玉祥驱逐溥仪,这等于是把溥仪往日本人的怀抱里送,张作霖平焉能不怒?!

事实也是如此,溥仪从紫禁城搬出来后,就潜往了日本使馆。

所以,张作霖恨死冯玉祥了,后来不惜与段其瑞合作,共同对付冯玉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