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因為一條命令,騎兵單位的戰士都哭成淚人

1947年8月7日,劉鄧大軍在友鄰單位的配合下,跳出了蔣軍的圍追堵截,開始了近千里的戰略轉進。

從8月7日至22日,半個月的時間裡,他們過黃河,涉黃泛區、渡洪河、破汝河、渡淮河...四次破蔣軍封鎖,大小作戰近百次。即便飢腸轆轆、彈盡糧絕,可戰士們還是在艱難地向著南方跋涉。

在抵達宿營地休息的片刻,劉伯承、鄧小平與李達一同召開了緊急作戰會議。這次會議的目的只有一個:如何處理騎兵單位的戰馬。

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因為一條命令,騎兵單位的戰士都哭成淚人

​【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的戰略形勢圖。】

騎兵單位的戰馬,是從日寇、蔣軍之手繳獲而來。現如今已成為戰士們必不可少的“戰友”。倘若將馬匹處理掉,傷患怎麼辦?部隊的糧食、彈藥靠誰來運輸?李達參謀長提出的一連串問題,通通擺在了劉鄧二人的面前。

然而,劉伯承此意已決。他下令,兩個騎兵團單位務必要儘快處理掉戰馬,不然帶著馬匹,很難實現快速機動的目的。為了執行此次任務,鄧政委還親自前往戰馬團,給戰士們做工作。

然而,命令下了,可兩個騎兵團根本就不執行。有的戰士抱著自己心愛的戰馬,哭得泣不成聲。有的把自己所剩無幾的乾糧拿出來,就著河水拌成麵糊,一把把地往“戰友”的嘴裡送。

鄧小平趕到騎兵團,得知此事後,望著一匹匹戰馬,不禁感慨萬千。這些戰馬之中,還有不少是戰士們用生命奪來的。可眼下,部隊還有3小時就要開拔,再不做處理,身後的蔣軍便會追上。

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因為一條命令,騎兵單位的戰士都哭成淚人

​【抗戰時期,八路軍第129師高級指揮員在左權縣的合影。其中便有劉、鄧、李三人。】

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因為一條命令,騎兵單位的戰士都哭成淚人

​【對於騎兵們來說,戰馬便是生命。】

鄧政委耐心地向戰士們解釋,一不可放生,二不可留給老鄉。因為放生,被敵人繳獲便等同武裝敵人;留給老鄉,蔣軍必然不會對百姓手下留情。最終的結果,只能是用子彈結果這些“戰友”。

鄧政委闡述完畢,臺下一片沉默。隨後,他便離開了騎兵們的駐地。多年後,時任鄧政委貼身警衛的崔來儒回憶,就在鄧離開不久後,騎兵團裡便傳出了一陣陣哭聲與槍聲,而鄧政委的眼眶,也溢滿了淚花。

那些曾經讓人聞風喪膽的戰馬,就這樣一匹匹倒在血泊之中。

戰士們不忍將他們昔日的“戰友”棄屍荒野,他們在深谷中挖了一個個大坑,將戰馬的遺體挨個堆在一起,隨後用泥土、樹枝掩埋。

如今,這條山谷便是聚馬谷,而那些坑,便是葬馬坑。

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因為一條命令,騎兵單位的戰士都哭成淚人

​【在這些坑中,長眠著上千匹戰馬。比秦始皇的勳殉馬坑的馬,要多出六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