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这么厉害,曹操死前怎么不一块杀了呢?

兔牙传说


个人理解,原因有三:

1、司马懿有用。司马懿的聪明才智,相信各位都跟曹操一样深谙。曹操曾在刘备寄其篱下时就言: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况且曹操死时的刘备早已不是当初青梅煮酒时的刘备(已取西川,拥汉中),外加诸葛亮辅佐,因此他只能留下司马懿牵制西蜀。

2、相信曹丕能压得住司马懿。曹丕的心狠手辣,玩弄权术,曹操一直都是心如明镜的,也正因此,他相信自己的儿子有那个能力镇压的住司马懿(事实上也确实能镇压),只是曹操没料到司马懿太能熬,把曹丕也熬死了。

3、曹操惜才。说司马懿是三国英才,相信不会有人反对。曹操一向爱惜人才,不拘一格。文臣武将,凡有所长,皆能不拘小节。武将如:关羽、赵云等,虽为敌对,却也十分敬重,多次都不忍杀害;谋臣如:许悠、杨修等,虽恃才傲物,傲慢自大,但依旧是十分爱惜的。因此,其实曹操还是很看重司马懿的才智,有点惜才的因素。

以上观点,仅笔者一孔之见,用以抛砖引玉。




法眼观世事


曹操明知司马懿有野心,临死前为何不杀他。

在三国乱世之中,伴随着天下大乱群雄并起逐鹿中原,-众的英雄豪杰都是希

望能够在乱世之中建立一番功绩 ,其中说道三国霸主之一的曹操 ,很多后人对曹操的印象都是一个枭雄 ,曹操在临死之前却是做了一件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情,他明明知道司马懿有大智慧大野心,可是为何没有杀掉司马懿以绝后患。

三国中杨修就是一个拥有小聪明的人,如果仅仅拥有小聪明也就罢了,而杨修

性格却是十分的张扬,猜透了曹操的心思反而是大肆评说,自古以来帝王之心不是不可猜,而是看透不说透,否则杀身之祸将会随之而来,杨修是属于曹植麾下的人,而曹植的性格不适合作为国君,曹操只能是将曹魏基业交给曹丕,而杨修的存在难保不会导致曹植曹丕兄弟手足相残兵戎相见。

这样的局面是曹操不愿看见的,为此杨修这样性格的人是必死无疑,而对于司

马懿的评价,曹操心中的看法是有雄豪志、狼顾之相,必然不会久居人下,司马懿是有着大智慧老谋深算的存在,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更是不惜装疯卖傻,演戏给别人看,既然曹操能够看出司马懿的为人,为何却是不杀掉司马懿为子嗣扫清障碍呢?

关于这一点也是很好理解 ,曹丕虽然将会执掌曹魏大权,可是他性格优柔寡断,这样的人想要成就大事太难了,并且一 旦曹操死后,占据江东的孙权,有着诸葛亮辅佐的刘备,无论哪-方势力都是曹丕对付不了的,不用说夺取天下,就连想要保住曹魏的基业都是十分的困难, 为此将司马懿留下来就是最好的选择。

虽然司马懿也许会在数十年后夺取曹魏天下,可是如果杀掉司马懿,那么曹操

死后曹丕独自面对孙权、刘备又能坚持多久呢?





影视侠客手


司马懿这么厉害,曹操死前怎么不一块杀了呢?

 

司马懿生于东汉末年乱世之中。《晋书》记载司马懿:“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汉末大乱,常慨然有忧天下心。”尚书崔琰与司马懿的兄长司马朗交好,曾对司马朗说:“聪亮明允,刚断英特。”南阳太守杨俊素以知人善任著称,司马懿二十岁前,杨俊曾见过他,说“此非常之人也。”也就是说,司马懿年少便显露出不凡才华。当时,诸葛亮号称“卧龙”,庞统号称“凤雏”,司马懿号称“冢虎”。

公元201年(建安六年),郡中推举司马懿为计掾。当时曹操任司空,早听过他的名声,便派人召他到府中任职。司马懿见汉朝国运已微,曹操是宦官之后,轻视之,便借口风痹病推辞。曹操不信,派人夜间去刺探消息,司马懿一动不动,像真染上风痹,瞒过曹操。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曹操任丞相,强辟司马懿为文学掾。曹操对使者说:“若复盘桓,便收之”意思是再推辞就杀。司马懿只得赴任。历任黄门侍郎、议郎、丞相东曹属、丞相主簿等职。后来,曹操逐渐察觉司马懿“有雄豪志”,又发现他有“狼顾之相”,心里很忌讳,便一直提防司马懿。根据史料记载,曹操梦见“三马同槽”,心中对司马懿更是忌惮,因此对曹丕说:“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也就是说,司马懿不是甘为臣下的人,必会干预我们的家族之事。一定要时刻提防司马懿。可以说,曹操已经非常了解司马懿,也预料到他将来可能会对曹魏江山不利。既如此,曹操为何不干脆在自己临死前将司马懿杀掉以绝后患呢?  

 

第一,杀不得。司马家族是颍川名门望族、豪强地主,不是一般的势力。司马懿的高祖父司马钧为汉安帝时的征西将军,曾祖父司马量为豫章太守,祖父司马隽为颍川太守,父亲司马防为京兆尹。司马懿兄弟八人当时号称“司马八达”。老大司马朗官至丞相主簿、兖州刺史。颍川多名士,许多都与司马家族有关系。曹操最初还是靠司马防举荐才进入官场的。曹氏政权主要靠世家大族豪强地主的支持。即使曹操不讲究司马防举荐之恩,为了消除后患杀了司马懿,如果没有足够的理由让人信服,将会严重影响曹操政权的稳固。

第二,不得杀。一是司马懿非常狡猾,善于伪装。《晋书》:“帝内忌而外宽,猜忌多权变。”司马懿装风痹病,就足显其奸诈和胆略不逊于曹操。曹操梦“三马同槽”后怀疑司马懿,也被司马懿巧妙化解危机。另据《魏略》记载,曹洪才疏,想让司马懿帮他。司马懿耻于和曹洪来往,假装拄拐不去。曹洪记恨司马懿,去跟曹操告状。曹操征召司马懿,司马懿就立刻去见曹操为其效命。此外,司马懿非常勤于职守,废寝忘食,逐渐让曹操放下戒心。二是曹丕对司马懿非常信任。每当曹操欲杀司马懿,曹丕总是替他辩护。曹操死后,曹丕对司马懿更是信任有加,且委以重任。黄初元年(220年),曹丕登皇帝位,任命司马懿为尚书,不久转督军、御史中丞,封安国乡侯。黄初二年,升任侍中、尚书右仆射。黄初三年和黄初五年,曹丕两次伐吴,都以司马懿镇守许昌,并改封司马懿为向乡侯。黄初六年,转任抚军大将军、假节,领兵五千,加给事中、录尚书事。同年,曹丕又大兴水军攻吴,仍命司马懿留守“内镇百姓,外供军资”。临行,下诏书给司马懿说:“吾深以后事为念,故以委卿。”黄初七年,曹丕驾崩,临终时,令司马懿与中军大将军曹真、镇军大将军陈群、征东大将军曹休为辅政大臣。曹丕对太子曹叡说:“有间此三公者,慎勿疑之。”

第三,不舍杀。当时三国鼎立,蜀、吴对曹魏政权虎视眈眈,想要稳固政权或一统天下,就必须依靠雄才大略、独挡一面之才。曹操作为一代枭雄非常爱才,“唯才是举”就是他的创举。司马懿的才能除了崔琰、杨俊夸赞外,曹植也赞司马懿:“在朝则匡赞时俗,百僚仪一;临事则戎昭果毅,折冲厌难者,司马骠骑也。”后来,曹叡说:“吾得司马懿二人,复何忧哉!”曹芳也说:“太尉体道正直,尽忠三世,南擒孟达,西破蜀虏,东灭公孙渊,功盖海内。”其实,在曹操时代,司马懿就常谋国事,多出奇策,已经用事实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司马懿任丞相军司马时,建议屯田解决粮食问题,得到曹操的采纳。关羽水淹七军后声势“威震华夏”,曹操感到威胁,为避关羽锋芒,一度准备迁都。司马懿及时劝阻并出计离间孙刘联盟。曹操从其计,孙权果然派吕蒙袭取关羽,破坏了孙刘联盟,改变了当时的战略格局。毛泽东说:“司马懿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历来说他坏,我看有几手比曹操高明。”

第四,想不到。曹操临死前认为,曹丕是完全可以镇得住司马懿的,只要小心防范,没有太大问题。曹氏家族的曹操、曹丕、曹睿三代皇帝都对司马懿有所提防,但是曹操怎么也不会想到,司马懿硬是熬死了他几代人。后期诸葛亮北伐,无人能敌,只能让司马懿掌管军权。最终,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诛杀曹氏三族,全部掌握政权,为西晋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所以说:人生世事实难料,奸雄更比奸雄刁。不要攀比权和利,活得长久是王道。

 

 





斯善矣


在早些年,曹操曾经请过司马懿来辅佐自己。但是被司马懿拒绝了,司马懿认为曹操身世不好。三姓家奴,又有奸臣之嫌。所以不肯答应。直到后来曹操让人把他绑起来威胁他了他才勉强答应。对于司马懿这个人,确实是很有谋略的一个人。但是他很懂得隐藏自己的实力。在选择曹操下一任接班人的时候眼光也很高明。曹操生前也看到了司马懿总有一天会造反。但是在郭嘉和荀彧等人死后,谋臣的实力陷入空缺的境地。司马懿在选贤举能方面又做得很好,让曹魏势力得到提高。他不能杀掉司马懿。他只能让曹丕去限制司马懿的实力。没成想曹丕比司马懿先过世。这让司马懿开始肆无忌惮的发展自己的势力。为他的后代能够取代曹魏打下一定的基础。



悠悠屋


第一:曹丕对司马懿的宠爱和庇护

公元208年,曹操被汉献帝封为丞相,因司马懿颇有才识,曹操有意征辟司马懿为文学掾。可是,司马懿确认为曹操乃阉宦之后,不愿受职,曹操对使者说:“如不从可杀之”,司马懿听后二话没说就乖乖就赴任了。

曹操对司马懿的鹰视狼顾之相颇为忌惮,总感觉此人日后必将成为曹魏家族的大患,数次欲除之而后快,都被曹丕阻拦。公元219年,司马懿荣升太子中庶子,因为参与谋划军机的时候多有奇策,而深受曹丕信任和重用,曹丕将司马懿和曹真当成自己的左膀右臂,为了司马懿的安危不惜顶撞父亲曹操。

曹操最后也就放松了警惕,在曹丕的制衡之下,司马懿最多也就是一个曹魏集团的下属,掀不起多大的风浪。

第二:北方士族的领袖和家族势力

三国时期依旧是士族统治社会,司马家族在当时的北方士族当中属于领袖地位,当是的士族几乎垄断了从中央到地方的文武要职,而且相互之间荫蔽亲属宗族,收揽门生故吏,通过名望、婚姻以及流品区别尊卑。

司马懿家族乃出身士族河内司马氏,与当时的其他士族之间利益相互交织,曹魏集团乃官宦之后,不敢轻易向司马氏发动攻击,否则极有可能动摇曹操在北方仕林当中的根基和威望。

然而,历史还是证明了曹操百密一疏,公元249年,蛰伏数十年的司马懿发动了“高平陵政变”,夺取了曹魏政权,曹操的后世子孙成为了司马懿的傀儡。公元265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位,建立了西晋政权,至此曹魏集团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因此,后人多将司马懿夺权的最终原因,归结于曹操未杀司马懿的失策,曹操病逝之前仅留给曹丕11个字,为何不杀司马懿也让后世争论了上千年。然而,历史上真是的司马懿在曹操统治时期仅仅只是一个普通的政府文员而已,极有可能都没有引起曹操的重视,三国演义中的司马懿神乎其神多为后人杜撰,或者说是晋朝为了粉饰自己的祖先而做出的故意渲染。





格物且致知


司马懿,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政治家、军事谋略家、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

曹操在世的时候,司马懿并不出众,那时候曹操的文臣太多了郭嘉、荀彧等,司马懿只不过是曹丕的一个老师,来教导和辅助曹丕。曹操死的时候,魏国在汉中之战中战败没几年,国力削弱,三国中任何一个都没有灭亡另外一个国家的能力,这个时候的魏国正是用人之际,需要留下一位老臣来辅助曹丕来完成统一大业。

司马懿这个人很低调,说白了就是高调做事低调做人,为人谦虚不张扬,朝纲之上也从不乱说话,上奏之词也句句在理,这样很大程度上也保护了自己。

曹丕并非昏庸无道之主,曹操也深知曹丕可以压制司马懿,有曹丕在,司马懿根本不可能反,所以也不会杀司马懿。即便曹丕英年早逝,曹叡继位后照样可以压制住司马懿。

但事与愿违,人算不如天算,曹丕曹叡都死的太早,曹芳继位的时候年纪太小,才给了司马懿反叛成功的机会。





杨娜的vlog


曹操去世时,三国还没有统一,当时处于三足鼎立的局面,曹操生平最擅长识人用人,他知道司马懿是一个厉害的角色,只能任用,不能给他实权。曹操清楚他死后曹魏营中唯一能够与诸葛亮抗衡的只有司马懿,所以在他死之前他没有把司马懿一块杀了。但他告诫曹丕司马懿可以任用,但不能放权给他!

所以个人认为是司马懿的价值救了他自己,只要他有利用的价值,就算曹操知道他厉害,也不会杀了司马懿。


sunnyf888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晋书宣帝纪》,时间是在献帝建安年间,相关人物有曹操、司马懿和曹丕。原文如下:

帝内忌而外宽,猜忌多权变。魏武察帝有雄豪志,闻有狼顾相。欲验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顾,面正向后而身不动。又尝梦三马同食一槽,甚恶焉。因谓太子丕曰:“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太子素与帝善,每相全佑,故免。帝于是勤于吏职,夜以忘寝,至于刍牧之间,悉皆临履,由是魏武意遂安。

这段记载的大意是:司马懿内心狭窄而外表宽厚,好猜忌而有权术。魏武帝曹操在世期间察觉到司马懿有雄心壮志,听说他能像狼一样回头,想亲自检验一下,便将司马懿招来并让他向前走,又突然让他回头,司马懿果然身体没动就能将脸完全转过来。

曹操又曾梦见三匹马同在一个马槽里吃料,心中非常厌恶。后来他对太子曹丕说:“司马懿不是个甘心做臣子的人,一定会干预国家大事。”而曹丕则与司马懿关系密切,总是设法维护,司马懿这才得以幸免。从此之后,司马懿在工作上的表现非常突出,往往工作起来夜以继日,连割草、放牧这样的消失也亲自过问,曹操这才对司马懿较为放心。

本文要说的成语,便是文中提到的曹操所做的这个梦,叫做“梦三马同食一槽”,此语后来演变成“三马同槽”这句成语,意为三匹马在一个马槽里吃料,比喻阴谋篡权。

司马懿这个人早年虽然有些名气,被曹操征召为官,但并不为曹操所重视。故此,他在曹操在世期间的官职并不高。同时,曹操对司马懿也不放心,认为他日后必将会曹氏产生威胁。不过,为何曹操没有趁早杀了司马懿以绝后患呢?从这个成语故事中可以发现两点原因。第一是曹丕对司马懿的信任。曹丕经常在曹操面前为司马懿开脱、辩解,这才使得司马懿得以生存。其次便是司马懿非常能装。这则故事里所提到的“帝于是勤于吏职,夜以忘寝,至于刍牧之间,悉皆临履”便是其中的一例。这正因为如此,曹操才放松了警惕。不过到了最后,曹操的话还是应验了。司马懿通过高平陵之变将曹氏变成了傀儡,最终司马氏终结了曹魏帝国并建立了西晋王朝。







东哥爱电影


在三国这一历史阶段,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帮助曹丕在储位之争中获得胜利。曹丕临终时,令司马懿与曹真等为辅政大臣,辅佐魏明帝曹叡。不过,到了三国中后期,司马氏逐渐掌握了曹魏的大权,最终,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取得了曹魏,建立的西晋。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司马懿这个人,曹操生前就叮嘱曹丕要小心。那么,问题来了,曹操临死之前,为什么不杀司马懿,反而杀了杨修?

首先,对于杨修和司马懿这两个人,都是非常聪明的人物,为什么曹操要杀了杨修,却放过了有远大志向的司马懿呢?对此,在笔者看来,就曹操杀杨修来说,由于受《后汉书》、《三国演义》的影响,后世人一直以为,杨修死于小聪明,并且言之凿凿地举出多个证据。不过,从根本原因上来说,杨修之死,很可能是因为立场和曹操的对立。杨修的父亲杨彪为尚书令的时候,就对曹操有所看法,更不用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更加有着不可协调的矛盾。在这一点上,荀彧也是因为和曹操有不同意见,最终也被逼自尽。

其次,对于杨修来说,在曹操选择继承人的时候,他站在了曹植这一边。经过杨修等人的帮助,曹植一开始确实处在了上风。不过,对于曹丕来说,也有司马懿、陈群等谋士的支持。在这一之后的争斗中,曹丕反超了曹植,最终被魏王曹操确定为继承人。在此背景下,为了避免曹丕和曹植两兄弟之间激烈争斗,确立曹丕继承人的地位,曹操自然需要对曹植的势力进行削弱。由此,对于曹植的谋士杨修来说,因为太过聪明的缘故,很可能会成为曹丕之后的重要威胁。到了公元219年,曹操在临死之前找了个理由杀了杨修。

那么,曹操为什么放过了司马懿呢?对于曹操来说,生前逐渐察觉司马懿“有雄豪志”,又发现他有“狼顾之相”,对于喜欢猜疑的曹操,这样的司马懿让自己心里很忌讳。因此,曹操对曹丕说,司马懿不是甘为臣下的人,必会干预我们的家族之事。但是,相对于杨修,司马懿无疑站到了立场,也即是在辅佐曹丕这位曹氏家族的继承人。在此基础上,曹丕自然对司马懿非常维护和信任。对于曹操来说,临死之前主要关注的是让曹丕顺利即位,并且最终称帝。在这一点上,司马懿的存在显然是利大于弊的。

最后,曹操之所以没有杀司马懿,也是因为司马懿在当时小心翼翼,没有什么问题让曹操抓住。而对于当时的杨修,则是因为行事上的自大,所以让曹操随便都能按一个罪名。并且,在年龄上,司马懿的年龄要比曹丕大8岁左右。对此,在笔者看来,曹操很可能是觉得司马懿的年龄要明显大于曹丕,也即曹丕只要在位,即便司马懿有异心,都会被曹丕所压制。但是,让曹操没有想到的是,曹丕在位不过数年就去世了。至于曹丕的儿子曹叡,同样在司马懿生前就去世了。由此,曹操放过的司马懿,其势力不断强大,最终其孙子司马炎取代了曹魏。






小彭电影剪辑


曹操临死前,为何不杀了司马懿,原来有这些原因!

首先,曹操知道这个司马懿不简单,但他没有想到他会威胁到自己的子孙,虽然当时天下曹操占据了北方,但是还有刘备、孙权。曹操并没有实现自己一统的大志向,所以这个重担就得交给自己的后代完成,虽然当时的司马懿有些志向,但也只是曹丕手底下的一个幕僚而已,对曹丕是造成不了威胁的。而且当时争夺世子的时候,司马懿就站在了曹丕这一边,看起来是非常的忠心,而当时曹植身边也有一个幕僚杨修,这两边都为了世子之位而争夺。

曹操后来就觉得,曹植有点华而不实,难以继承大位,就把曹丕立为了世子,所以杨修就成了曹丕身边所威胁的人了,同时杨修并不是像司马懿一样,他是一个不安分的人,总是爱揣测曹操的心思,只要有他在,曹丕就会有阻碍,最后也就把他杀掉了。而司马懿在曹操看来是一心想要扶持曹丕的,曹操为了成就一统天下的大业,还是把司马懿留在了曹丕身边。\r

还有曹操也是一个爱惜才能的人,一般不会乱杀人,除非是曹操不能容忍的时候。在当时想要做官很难的,没有地位,就算有知识也是无法当官的,所以曹操在招揽自己的人才的时候,不在乎出身,提出了一个唯才是举的方针,只要有才能,通过举荐,就可跟着他干,所以曹操在当时就获得了一大批人才。一开始司马懿也没有跟着他干,也是曹操下了死命令才过来的,曹操是不会轻易的杀掉有才能的人,除非他们是不想为曹操办事,在一定的程度上,他还是蛮容忍的。

曹操对人员的把控也是非常好的,始终都打压这司马懿,在他手里是没有机会让司马懿接管兵权的,而且司马懿也是比曹操岁数要大个10来岁的,当时曹睿也是不小的了,所以曹操认为自己的子孙还是有能力能够压制住司马懿的。再加上,曹丕一心想当上世子,这其中也少不了司马懿的支持,所以曹丕也是一心护着司马懿的。可奈何曹丕和曹睿都没有活的的长,都让司马懿当了辅政大臣,最后的权利最终还是落到了司马懿的手上。\r

总之曹操一心想的就是为自己的子孙打好基础,能够更加的一统天下,只能说是司马懿太聪明了,懂得明哲保身,不会犯任何错误,目的就是要让曹氏亲贵他们放心,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后面的事谁也说不准对吧。曹操一代枭雄在生前,可谓是辉煌的,可他也不会想到,自己的江山还是被他提防的司马懿夺了回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