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說這三句話的父母,別怪孩子將來啃老,哪怕中一條也要趁早改

周阿姨家有一個讓別的家長羨慕的兒子,從小學到高中學習成績總是排在班級前列,高考時還考上了名牌大學,周阿姨也一直以兒子為豪。

不過,兒子大學畢業後沒多久,周阿姨就高興不起來了,因為兒子換了好幾個工作,一直也沒有穩定下來,後來兒子乾脆工作也不出去找了,成天窩在家裡玩手機,成為了“啃老”一族。

對此,周阿姨多次勸說兒子出去找工作,不能在家裡耽誤了青春。說得多了,兒子很不耐煩地說:“還不是你們從小到大什麼都不讓我幹,現在你們不養我誰養我?”一句話噎得周阿姨啞口無言。她如今才意識到自己的教育確實出了問題,只注重兒子的學習,其他事情自己都包辦了,本想著兒子學習好長大後能有出息,卻沒想到培養出了一個“寄生蟲”。

常說這三句話的父母,別怪孩子將來啃老,哪怕中一條也要趁早改

據中國老齡科研中心統計,在我國的城市中,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養小”的現象,其中30%左右的成年人依靠父母為其支付生活費。這是多麼悲哀的現象!

就像周阿姨家一樣,孩子啃老,根本原因是父母的教育出了問題,如果父母從小常對孩子說這三句話,就別怪孩子將來啃老:

1.“你只管把書讀好,其他事情我來做!”

有的父母認為,孩子的主要任務是學習,不能被其他的“雜事”分了心,因此經常對孩子說“你只管把書讀好,其他的事情我來做”,導致了孩子“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

常說這三句話的父母,別怪孩子將來啃老,哪怕中一條也要趁早改

但是,學習只是孩子成長中的一部分,並不是全部,如果孩子僅僅只是學習好,但四體不勤、品德低下,成年之後也會像周阿姨的兒子一樣,習慣了依靠父母,無法適應社會,只能賴在家裡啃老。

2.“我們已經給你安排好了!”

在超市的冷櫃前,一對母子在挑選商品:

小男孩:媽媽,我想吃那個玉米棒冰!

媽媽:不行,玉米味的太難吃了,而且都是色素,根本沒有玉米。

小男孩:那我想吃那個雪糕!

媽媽:不行,雪糕太甜了,吃完要發胖,上面的巧克力小孩子不能吃!

小男孩不樂意了:可你明明答應給我買好吃的啊,怎麼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

媽媽:那就買幾盒原味酸奶嗎?這個最健康!

小男孩抗議:我不喜歡喝酸奶!但是沒有用,媽媽已經拿著酸奶去結賬了。

常說這三句話的父母,別怪孩子將來啃老,哪怕中一條也要趁早改

在生活中,像小男孩媽媽這樣的父母並不少見,他們或假裝給孩子選擇權,但實際上早已替孩子做了決定;或根本就不給孩子商量和選擇的機會,直接把結果告知孩子“我們已經給你安排好了,你照著做就可以了”。

學習上的計劃,父母給孩子安排好了;金錢上的花費,父母給孩子安排好了;高考報什麼專業選什麼學校,父母給孩子安排好了;那麼畢業後孩子工作了,父母還能給孩子安排好今天該做什麼工作,明天會議上該說什麼嗎?

當父母一直為孩子安排一切,孩子的思考能力也就慢慢退化了,等到孩子再也不願思考、不會思考,在社會和職場上碰了壁,他就只能躲回家尋找父母的廕庇。

常說這三句話的父母,別怪孩子將來啃老,哪怕中一條也要趁早改

3.“你要什麼?爸爸媽媽都給你買!”

斌斌的爸爸開了一家小公司,媽媽也有兩個店面要管,兩人非常忙,把斌斌交給了保姆帶。由於平時管孩子比較少,斌斌的父母覺得對孩子有所虧欠,於是常常對斌斌說:“寶貝,你要什麼爸爸媽媽都給你買!”

有了爸爸媽媽的這句話,斌斌果然大膽了起來,家裡的玩具小汽車堆成山了,但只要在商場看到了他還是要買,有時候爸爸媽媽說家裡還有,斌斌就大哭大鬧,爸爸媽媽只好趕緊掏錢“息事寧人”。

斌斌長大之後,習慣了伸手朝父母要錢:今天出了新款手機,找爸爸要錢買;明天某服裝潮牌出了限量聯名衣服,在媽媽面前說幾乎好話錢就到手了……終於,斌斌的父母不堪重負,不願再給兒子胡亂花錢了,但此時斌斌已經變成了一頭“餓狼”,要不到錢就對著父母破口大罵,摔家裡的東西。斌斌的父母看著眼前的這一切,悔恨不已。

常說這三句話的父母,別怪孩子將來啃老,哪怕中一條也要趁早改

啃老族的誕生,絕不在一朝一夕之間,而是父母從小替孩子包辦,不給孩子獨立、自理、思考、行動的機會,嬌慣孩子而造成的。因此,父母如果能夠早一點意識到少寵溺孩子,多讓孩子自己動手、自己動腦,那麼孩子成年後就不會變成一個讓人討厭的“啃老族”。

今日話題:你身邊有啃老族嗎?他們的父母是如何教育孩子的呢?歡迎大家留言,讓更多的讀者從這些案例中得到警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