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本理財,餘額寶,《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

自2018年9月10日起,準備申請私募資產配置類的機構可以提交材料了,財富管理市場中私募基金管理人也來正式分一杯羹。但那基本屬於高端理財,與一般的吃瓜群眾其實不太相關,這裡扒一扒適合普通工薪階層的理財知識(非合格投資者)。

高端的講法叫做財富管理的前世今生……

餘額寶橫空出世。這次資產配置類私募基金(第四類)的開放申請,算是政策制定者也重視到財富管理市場了(前面幾年被E租寶、大大、錢寶網等非法募集P2P玩壞了),資產配置類在我的理解跟財富管理是比較類似的,遠的不說,2013年餘額寶的橫空出世,將原本屬於少部分人的銀行理財普及給全民,給剛走入社會的80和90後們都上了一堂理財實踐課。當時餘額寶內存著20萬-30萬的人大有人在,因為支付寶當時還是高頻APP,看著每天收益上增加著20-40元不等的收益,平時的士與公交車之間更好抉擇了,奶茶和礦泉水之間也更捨得了,反正每天有幾十塊的額外固定收益,大家都變大方了,心裡是美滋滋的。

但這顯然侵佔了傳統銀行理財的部分客戶,銀行不會坐視不理。

各大銀行加入戰場。平時定期存款一直是中老年朋友們的最愛,因為比起活期,2.75%的收益比起0.35%高了太多,算算一年10萬塊存個定期能多2400元錢了,可以給孫子多買多少好吃的好玩的。但定存與餘額寶比起來有太大的劣勢,無論從收益類還是取用方便的角度,均遭碾壓。各大銀行怎麼能坐得住,不能被才出生沒幾年的一個app把客戶都帶跑了。因此,就有了各大銀行網點大廳小黑板上寫著“現金寶”、“平安盈”、“速盈”、“如意寶”等各種銀行系寶寶類產品。得益於傳統渠道優勢,銀行系寶寶類一度收益都要略高於餘額寶。客戶留在自家銀行的APP上了,至少有了會看定期理財的機會了,而銀行網點是餘額寶們不具備的硬件優勢。

但人們往往是追求更高的收益的,哪怕只高0.1%。

保本定期理財。相比較於寶寶類的貨幣基金一直處於4%的收益上下波動,保本定期理財一度成為中年人的最愛,得益於他們有一定的原始積累,事業更加穩定,資金使用更加有計劃,他們有能力將一部分可觀的錢鎖定到一定期限內不使用,來賺取固定的收益。而當時保本理財收益普遍還在5%左右。截止2017年底,銀行業理財(包括保本和非保本)規模29.54萬億,2017年中國GDP為87.71萬億

(我們可真喜歡理財,大家都不捨得花,不是守財奴,而是覺得很多東西都沒保障吧)

洗腦階段,降低保本理財比例,引導大家自擔風險,去投資,別“理財”。

理財非存款,投資需謹慎。自2017年開始,也許是為了加強宣傳,培養意識;也許是很多產品兜不住了,“理財非存款,投資需謹慎”的標語出現在各大銀行的網點。現在除了結構性存款外,已經幾乎看不到其他保本理財的身影了。但客戶經理跟你說的,一般都會按照這個預期收益來兌付的話,你能信嗎?

答案是,你看著辦。現在從監管角度來看,確實是強監管,提倡不能剛性兌付,理財產品嚴格分級,自己要為自己籤的合同,做的決策負責;雖然現在經濟下行,但有哪家銀行敢率先打破理財的剛兌呢?

政策背書,不準承諾保本,請看看你的理財都投的是什麼。

《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2018年9月28日由中國銀保監會出臺。“第三十五條,商業銀行理財產品可以投資於國債、地方政府債券、中央銀行票據、政府機構債券、金融債券、銀行存款、大額存單、同業存單、公司信用類債券、在銀行間市場和證券交易所市場發行的資產支持證券、公募證券投資基金、其他債權類資產、權益類資產(這裡包括了股票)以及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認可的其他資產”。

“第三十六條 商業銀行理財產品不得直接投資於信貸資產,不得直接或間接投資於本行信貸資產,不得直接或間接投資於本行或其他銀行業金融機構發行的理財產品,不得直接或間接投資於本行發行的次級檔信貸資產支持證券”

換句話說,銀行理財產品可以買ABN,ABS,股票型基金和股票了。只是規定了持有單隻基金不超過單隻基金淨值的30%,持有單個上市公司股票不超過其流通市值的30%等一般性規定。政策已經為理財虧損鋪路成這樣了,那麼我相信不久的將來,

銀行理財產品是會出現小幅虧損的,就看是哪一家的哪個產品最先了,但介於銀行保守的性格,其比例會比較小,大家也不用過於擔心,反正咱們是不合格投資者,哈哈。

Cheers mat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