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最後的大軍統帥朱令贇為何沒能拯救南唐?

背景


電視劇《問君能有幾多愁》在講述宋滅南唐之戰時,提到南唐後主李煜在敗亡之前困守都城金陵之際,曾期待一位將軍駕著七彩祥雲,啊呸,帶著十萬大軍來救他,而宋朝對這位將軍也很重視,擔心攻城所用的浮橋被這位將軍所毀而前功盡棄,更擔心攻城大軍因此進退失據。


南唐最後的大軍統帥朱令贇為何沒能拯救南唐?


那麼,這位被南唐視為最後救星的將軍,最後為什麼沒能拯救南唐呢?


坐失戰機


在有的史書中,這位將軍名叫朱全贇,電視劇也採用了這個版本;而在一些不同的版本中,他叫朱令贇。


南唐共傳了三代三君,朱令贇家族效力淮南政權也有三代了。這要從南唐前身吳國開國之君楊行密的得力助手朱延壽說起。朱延壽是楊行密的小舅子,後來因生出反心而被剷除;楊行密又念其功勞,饒恕了朱延壽年幼的兒子朱匡業。南唐建立後,朱匡業官至大將軍。


朱令贇正是朱匡業的下一輩,有的記載為兒子,有的記載為從子。這位將三代額頭突出如椎,目光犀利如鷹,身手矯健敏捷,又善射,不愧將門之子,軍中人稱“朱深眼”。


朱令贇上升不靠門蔭,靠軍功。憑藉積累的軍功,他一步步升到了神衛軍都虞候,並在開寶五年(972年)達到了人生的巔峰——鎮南軍節度使,鎮守南昌。


先前南唐中主李璟有意遷都南昌,卻發現其地理和規模都不合適而作罷。但南昌仍然是南唐的重鎮和南都。


南唐最後的大軍統帥朱令贇為何沒能拯救南唐?


而三年後,就是宋朝對南唐發起最後進攻的時刻,也是李煜最需要朱令贇駕著七彩祥雲,啊呸,十萬大軍來勤王救駕的時刻。


朱令贇收到命令的時候是五月,正是長江漲潮的時節。於是他統軍趕到九江湖口,諸將勸他趕緊順江而下。


南唐最後的大軍統帥朱令贇為何沒能拯救南唐?


但朱令贇卻沒有動。他想,萬一南昌丟了,交戰又不贏,我軍就連飯也沒得吃了。於是他寫信給南都留守柴克貞,希望柴克貞鎮守湖口,他好放心進兵。


然而,柴克貞卻遲遲沒有來,於是朱令贇也就一直沒有動,即使李煜屢次派人來催,也是枉然。


柴克貞為何不來?耽誤國事他擔待得起嗎?


這還真不能怪他,他是真病了……


悲觀情緒


時間不等人,九月,李煜等不下去了,就派使者徐鉉去命令朱令贇……別來了!


李煜是氣糊塗了嗎?這種時候還和勤王之師賭氣?


非也,這時候的李煜請求向宋朝納貢,希望宋朝行行好,讓他喘口氣,為了表現誠意,當然要做一些讓宋朝感動的姿態。


徐鉉不肯:金陵城就指望朱令贇的大軍了,阻止他們?


李煜說:要是你去求和的時候讓宋朝知道了我們還在調兵,你怎麼辦?


徐鉉說:不用管我。


李煜哭著送徐鉉出使。


然而,徐鉉能感動李煜,卻不能感動宋太祖。宋太祖早就決定了,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敗象已呈了,還想靠示弱投降自保,實在是很傻很天真。當然,這時候的李煜還是不願意承認自己已經沒有投降的資本了,因為朱令贇的大軍雖然沒到,但畢竟還在。


然而,就在緩兵之計破產之際,衛尉卿陳大雅卻又散佈悲觀主義,說朱令贇“愎諫自用無遠謀”,南唐要是靠他,是靠不住的。


李煜氣壞了,這是在宣揚抗宋必敗、鼓勵投降嗎?


於是他做了一件很有創意的事:下詔令這位悲觀主義者前去催促朱令贇火速勤王!


陳大雅雖然悲觀,但立場和態度是沒有問題的,為了執行領導的命令,他來到了朱令贇軍中。朱令贇對他說:我知道我敵不過宋軍,決定為國家拋頭顱效死,但你白白和我一起陣亡就不值得了,你先回京稟報吧。


於是文官陳大雅冒著圍城宋軍的矢石潛回金陵城,與李煜互相抱持著哭,說:朱令贇的軍隊肯定要輸了!


雖然朱令贇決定了以死報國,但陳大雅顯然明白,光有氣節和決心是不能確保打勝仗的。


不知兵機


眼看金陵的局勢一天天危急下去,李煜的催促越來越急,朱令贇明白拖不過去了,決戰的時刻終於要到了。


就像電視劇中提到過的那樣,一旦調南昌守軍勤王,南昌勢必空虛,只是在這場強弱懸殊的戰鬥中,如果二選一,只能選擇保金陵而棄南昌了。


他聚集了江西的軍隊,號稱十五萬,把木頭綁在一起製成長達百餘丈的戰船,其中最大的足以容納千人;還有數百艘船,載著軍糧、軍器等,都連在一起。作為統帥,朱令贇自己乘坐的船尤其大。


朱令贇率艦隊順流而下,目標:採石磯的宋軍浮橋!


然而,這已經是十月了,江水已經幹了,哪來的流讓唐軍順呢?


又有人勸朱令贇:磨刀不誤砍柴工,不如明年夏天漲水了再出兵,順江而下,勢不可擋啊!


朱令贇說:都已經出兵了,哪有半途而廢的道理?


是啊,再不勤王,南唐就要完了。而且,上一個可以順江而下、勢不可擋的時候,您在幹什麼呢?


南唐最後的大軍統帥朱令贇為何沒能拯救南唐?


雖然江水不配合,但朱令贇的大軍畢竟是在往前走的。只是大白天出現了濃霧,像幕布一樣覆蓋在唐軍的營上,伸出手看不到手掌;還有外人望見虹一樣的氣向上連著天。


這被認為是不祥之兆。而當時的宋軍上方也有氣,卻是如鸞翔鳳舞狀的吉兆。


宋將王明發現朱令贇大軍出動了,趕緊報告宋太祖,請求加造戰艦三百艘。


宋太祖說:等三百艘戰艦造好了,朱令贇也解了金陵之圍了。不如……


於是,王明在周邊豎起了長木頭。朱令贇看到了,以為宋軍的戰艦已經來襲擊自己的後方了,又嚇得不敢進軍了。


大勢已去


王明發檄文給各路宋軍,約定一戰拿下朱令贇,為領導解憂。


朱令贇的大船實在太扎眼,宋將劉遇立功心切,便殺了上去。和之前的那些戰鬥差不多,南唐軍仍然不是宋軍的對手。


於是朱令贇只能使出殺手鐧:火油機!


這火油機也不是什麼先進的機器,而是裝滿蘆葦、澆上脂油的大船。將三代朱令贇,但顯然也接觸過一些用兵之法,欲破宋軍,須用火攻!


他是有備而來,而劉遇的準備則不夠充分,眼看唐軍就要在祝融的強力助攻下扳回一城。


然而,東漢末年赤壁之戰完整的典故還有下半句: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當初南唐被後周暴打的時候,朱令贇的父親或父輩朱匡業就曾經說了這樣一句話:


運數之興,天地皆助;大事若去,雖英雄亦無如之何。


沒想到,卻應在了自己晚輩的身上。


在電視劇中,下一個鏡頭,朱令贇,這位只存在於眾人的對白中卻從未出鏡的將軍就被交代了結局,這也是他在史書中的結局:


風向倒轉,他放的火反而燒了自己的軍隊,全軍潰散,他自殺殉國!


唐軍赴水而死者十之五六,戰棹都虞候王暉等佩帶印綬符節的將帥被俘,宋軍繳獲兵仗數萬;這場火燒了十天,把唐軍的糧食、兵器、鎧甲都燒完了,還沒有熄滅!


新羅人裴長史曾預言朱令贇的軍隊不能行過池州——而王明的職務,就是池州至嶽州江路巡檢戰棹都部署!


南唐最後的大軍統帥朱令贇為何沒能拯救南唐?


顯然,這一史稱皖口之戰的噩耗是壓倒南唐的最後一根稻草,雖然李煜不願相信,但這個世界畢竟是唯物主義的,從此南唐外援斷絕,只剩坐等城破亡國了。


南唐最後的大軍統帥朱令贇為何沒能拯救南唐?


也有記載朱令贇自殺未遂被俘的;《宋史》還記載,朱令贇在此敗後又招募了五千多個勇士圖謀襲擊宋軍,然而這些人都完全沒有經驗,大晚上的,每人拿著一根火炬去襲擊宋軍北寨,於是被宋軍殲滅。


相比之下,顯然殺身成仁更像一個軍人理想的歸宿。


自毀長城


《十國春秋》論曰:朱令贇覆軍身歿,將略雅非所長,而死事故不可泯也。


朱令贇缺乏將略,才有這樣的下場,事實證明,當初陳大雅的悲觀不是沒有道理的。然而,就算陳大雅看出了朱令贇的一千個缺點,那又如何呢?李煜還有別的選擇嗎?


事實上,曾經是有的,而這個選擇,早在朱令贇出鎮南昌的時候,就已經被李煜,準確說其實是朱令贇自己,親手毀掉了。


朱令贇的前任鎮南節度使叫林仁肇,曾建議出其不意地出兵收復淮南,如果失敗了就甘當擅自出兵之罪處斬全家,忠勇有謀,是連宋太祖都忌憚的名將。


所以,宋太祖用離間計,讓李煜誤信林仁肇已經投宋;而就在這個節骨眼上,朱令贇因為與林仁肇不合,也誣陷林仁肇,說他勾結宋朝、想割據江西稱王。


和林仁肇、徐鉉、陳大雅們一樣,朱令贇對南唐的忠誠和敢於赴死的決心當然都沒有問題,但是,當開寶五年他踩著林仁肇的屍體上位的時候,他的命運,乃至整個南唐的命運,就都已經決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