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最后的大军统帅朱令赟为何没能拯救南唐?

背景


电视剧《问君能有几多愁》在讲述宋灭南唐之战时,提到南唐后主李煜在败亡之前困守都城金陵之际,曾期待一位将军驾着七彩祥云,啊呸,带着十万大军来救他,而宋朝对这位将军也很重视,担心攻城所用的浮桥被这位将军所毁而前功尽弃,更担心攻城大军因此进退失据。


南唐最后的大军统帅朱令赟为何没能拯救南唐?


那么,这位被南唐视为最后救星的将军,最后为什么没能拯救南唐呢?


坐失战机


在有的史书中,这位将军名叫朱全赟,电视剧也采用了这个版本;而在一些不同的版本中,他叫朱令赟。


南唐共传了三代三君,朱令赟家族效力淮南政权也有三代了。这要从南唐前身吴国开国之君杨行密的得力助手朱延寿说起。朱延寿是杨行密的小舅子,后来因生出反心而被铲除;杨行密又念其功劳,饶恕了朱延寿年幼的儿子朱匡业。南唐建立后,朱匡业官至大将军。


朱令赟正是朱匡业的下一辈,有的记载为儿子,有的记载为从子。这位将三代额头突出如椎,目光犀利如鹰,身手矫健敏捷,又善射,不愧将门之子,军中人称“朱深眼”。


朱令赟上升不靠门荫,靠军功。凭借积累的军功,他一步步升到了神卫军都虞候,并在开宝五年(972年)达到了人生的巅峰——镇南军节度使,镇守南昌。


先前南唐中主李璟有意迁都南昌,却发现其地理和规模都不合适而作罢。但南昌仍然是南唐的重镇和南都。


南唐最后的大军统帅朱令赟为何没能拯救南唐?


而三年后,就是宋朝对南唐发起最后进攻的时刻,也是李煜最需要朱令赟驾着七彩祥云,啊呸,十万大军来勤王救驾的时刻。


朱令赟收到命令的时候是五月,正是长江涨潮的时节。于是他统军赶到九江湖口,诸将劝他赶紧顺江而下。


南唐最后的大军统帅朱令赟为何没能拯救南唐?


但朱令赟却没有动。他想,万一南昌丢了,交战又不赢,我军就连饭也没得吃了。于是他写信给南都留守柴克贞,希望柴克贞镇守湖口,他好放心进兵。


然而,柴克贞却迟迟没有来,于是朱令赟也就一直没有动,即使李煜屡次派人来催,也是枉然。


柴克贞为何不来?耽误国事他担待得起吗?


这还真不能怪他,他是真病了……


悲观情绪


时间不等人,九月,李煜等不下去了,就派使者徐铉去命令朱令赟……别来了!


李煜是气糊涂了吗?这种时候还和勤王之师赌气?


非也,这时候的李煜请求向宋朝纳贡,希望宋朝行行好,让他喘口气,为了表现诚意,当然要做一些让宋朝感动的姿态。


徐铉不肯:金陵城就指望朱令赟的大军了,阻止他们?


李煜说:要是你去求和的时候让宋朝知道了我们还在调兵,你怎么办?


徐铉说:不用管我。


李煜哭着送徐铉出使。


然而,徐铉能感动李煜,却不能感动宋太祖。宋太祖早就决定了,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败象已呈了,还想靠示弱投降自保,实在是很傻很天真。当然,这时候的李煜还是不愿意承认自己已经没有投降的资本了,因为朱令赟的大军虽然没到,但毕竟还在。


然而,就在缓兵之计破产之际,卫尉卿陈大雅却又散布悲观主义,说朱令赟“愎谏自用无远谋”,南唐要是靠他,是靠不住的。


李煜气坏了,这是在宣扬抗宋必败、鼓励投降吗?


于是他做了一件很有创意的事:下诏令这位悲观主义者前去催促朱令赟火速勤王!


陈大雅虽然悲观,但立场和态度是没有问题的,为了执行领导的命令,他来到了朱令赟军中。朱令赟对他说:我知道我敌不过宋军,决定为国家抛头颅效死,但你白白和我一起阵亡就不值得了,你先回京禀报吧。


于是文官陈大雅冒着围城宋军的矢石潜回金陵城,与李煜互相抱持着哭,说:朱令赟的军队肯定要输了!


虽然朱令赟决定了以死报国,但陈大雅显然明白,光有气节和决心是不能确保打胜仗的。


不知兵机


眼看金陵的局势一天天危急下去,李煜的催促越来越急,朱令赟明白拖不过去了,决战的时刻终于要到了。


就像电视剧中提到过的那样,一旦调南昌守军勤王,南昌势必空虚,只是在这场强弱悬殊的战斗中,如果二选一,只能选择保金陵而弃南昌了。


他聚集了江西的军队,号称十五万,把木头绑在一起制成长达百余丈的战船,其中最大的足以容纳千人;还有数百艘船,载着军粮、军器等,都连在一起。作为统帅,朱令赟自己乘坐的船尤其大。


朱令赟率舰队顺流而下,目标:采石矶的宋军浮桥!


然而,这已经是十月了,江水已经干了,哪来的流让唐军顺呢?


又有人劝朱令赟:磨刀不误砍柴工,不如明年夏天涨水了再出兵,顺江而下,势不可挡啊!


朱令赟说:都已经出兵了,哪有半途而废的道理?


是啊,再不勤王,南唐就要完了。而且,上一个可以顺江而下、势不可挡的时候,您在干什么呢?


南唐最后的大军统帅朱令赟为何没能拯救南唐?


虽然江水不配合,但朱令赟的大军毕竟是在往前走的。只是大白天出现了浓雾,像幕布一样覆盖在唐军的营上,伸出手看不到手掌;还有外人望见虹一样的气向上连着天。


这被认为是不祥之兆。而当时的宋军上方也有气,却是如鸾翔凤舞状的吉兆。


宋将王明发现朱令赟大军出动了,赶紧报告宋太祖,请求加造战舰三百艘。


宋太祖说:等三百艘战舰造好了,朱令赟也解了金陵之围了。不如……


于是,王明在周边竖起了长木头。朱令赟看到了,以为宋军的战舰已经来袭击自己的后方了,又吓得不敢进军了。


大势已去


王明发檄文给各路宋军,约定一战拿下朱令赟,为领导解忧。


朱令赟的大船实在太扎眼,宋将刘遇立功心切,便杀了上去。和之前的那些战斗差不多,南唐军仍然不是宋军的对手。


于是朱令赟只能使出杀手锏:火油机!


这火油机也不是什么先进的机器,而是装满芦苇、浇上脂油的大船。将三代朱令赟,但显然也接触过一些用兵之法,欲破宋军,须用火攻!


他是有备而来,而刘遇的准备则不够充分,眼看唐军就要在祝融的强力助攻下扳回一城。


然而,东汉末年赤壁之战完整的典故还有下半句: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当初南唐被后周暴打的时候,朱令赟的父亲或父辈朱匡业就曾经说了这样一句话:


运数之兴,天地皆助;大事若去,虽英雄亦无如之何。


没想到,却应在了自己晚辈的身上。


在电视剧中,下一个镜头,朱令赟,这位只存在于众人的对白中却从未出镜的将军就被交代了结局,这也是他在史书中的结局:


风向倒转,他放的火反而烧了自己的军队,全军溃散,他自杀殉国!


唐军赴水而死者十之五六,战棹都虞候王晖等佩带印绶符节的将帅被俘,宋军缴获兵仗数万;这场火烧了十天,把唐军的粮食、兵器、铠甲都烧完了,还没有熄灭!


新罗人裴长史曾预言朱令赟的军队不能行过池州——而王明的职务,就是池州至岳州江路巡检战棹都部署!


南唐最后的大军统帅朱令赟为何没能拯救南唐?


显然,这一史称皖口之战的噩耗是压倒南唐的最后一根稻草,虽然李煜不愿相信,但这个世界毕竟是唯物主义的,从此南唐外援断绝,只剩坐等城破亡国了。


南唐最后的大军统帅朱令赟为何没能拯救南唐?


也有记载朱令赟自杀未遂被俘的;《宋史》还记载,朱令赟在此败后又招募了五千多个勇士图谋袭击宋军,然而这些人都完全没有经验,大晚上的,每人拿着一根火炬去袭击宋军北寨,于是被宋军歼灭。


相比之下,显然杀身成仁更像一个军人理想的归宿。


自毁长城


《十国春秋》论曰:朱令赟覆军身殁,将略雅非所长,而死事故不可泯也。


朱令赟缺乏将略,才有这样的下场,事实证明,当初陈大雅的悲观不是没有道理的。然而,就算陈大雅看出了朱令赟的一千个缺点,那又如何呢?李煜还有别的选择吗?


事实上,曾经是有的,而这个选择,早在朱令赟出镇南昌的时候,就已经被李煜,准确说其实是朱令赟自己,亲手毁掉了。


朱令赟的前任镇南节度使叫林仁肇,曾建议出其不意地出兵收复淮南,如果失败了就甘当擅自出兵之罪处斩全家,忠勇有谋,是连宋太祖都忌惮的名将。


所以,宋太祖用离间计,让李煜误信林仁肇已经投宋;而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朱令赟因为与林仁肇不合,也诬陷林仁肇,说他勾结宋朝、想割据江西称王。


和林仁肇、徐铉、陈大雅们一样,朱令赟对南唐的忠诚和敢于赴死的决心当然都没有问题,但是,当开宝五年他踩着林仁肇的尸体上位的时候,他的命运,乃至整个南唐的命运,就都已经决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