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零上夜間零下地趴玉米🌽能捂嗎?

金色的秋天18843836266


白天零上夜間零下地趴玉米 能捂嗎?

根據氣象監測,最近一週全部大部分地區的氣溫接近常年同期,或者仍偏高1-4℃,其中遼寧東部、陝西、山西北部和新疆北部等地區偏高了4-6℃,暖冬的態勢表現明顯。這種氣候條件雖然有利於設施農業、畜牧業生產,也有利於北方冬麥區小麥安全越冬,但卻不利於地趴糧的存放,也會導致部分地區在田作物出現旺長。

另外,據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的統計,截至1月15日,黑龍江、山東等11個主產區累計收購2019年產玉米5411萬噸,同比增加205萬噸。雖然收購進度在春節前趕上了去年同期且略偏高,但相對於全國2.7億噸的總產量來說,收購進度依然偏慢(上年度也是延遲收購),東北部分地區基層糧源依然較多,當然地趴糧的售糧壓力相比去年12月份明顯減少。

後期來看,據氣象預報,未來10天,新疆西北部、西北地區東部、華北南部、黃淮等地氣溫仍偏高1-3℃,華北東北、東北地區大部氣溫偏低1-2℃,對設施農業和畜牧業、冬小麥越冬等均會產生相應的影響。未來11-20天,全國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接近常年同期或略偏高。

據此,一方面,北方地區的設施農業和畜牧業要根據天氣變化做好防寒保暖措施,冬麥區做好麥田管理工作,對有旺長的麥田要及時鎮壓、提高抗凍能力。另一方面,隨著氣溫的不斷提高,東北地趴玉米的存放也要注意防控發黴發熱的問題,建議在這個特殊的年份,農民外出不了,玉米銷售難度短期內也將比較大(購銷停滯的時間會拉長),在家的農民朋友可以翻開整曬一下,降低玉米的水分,或者改變存儲方式,這樣既能更好的保管玉米,也鍛鍊了身體。


糧小咖


白天零上夜間零下地趴玉米 能捂嗎?

裸露在外的地趴糧近期會不會捂?這主要取決於你當地的氣溫回升速度,如果你家在內蒙古、吉林、黑龍江、遼寧北部,坦率地告訴你,近40天不會捂。

據中央氣象臺40天氣象預報顯示,未來40天,白天最高溫度都低於零上8攝氏度,這個溫度不會引發捂(黴變),以後隨著氣溫逐漸升高就有捂(黴變)的風險,你就要密切關注了。

捂(黴變):糧食萌動生產呼吸熱,微生物在糧食上生長繁殖,致使糧食經過一系列生物、化學變化,表現出品質劣變的現象。

微生物、糧食品質、環境條件是構成糧食黴變的三大因素。

如果微生物存有量大,環境適合微生物生長繁殖,糧食儲藏品質不好,黴變速度就快;相反,減少微生物汙染,提高糧食質量,控制水分、溫度,改善儲存環境,就能減少或杜絕糧食黴變。

一、導致糧食黴變的微生物:

導致黴變的微生物分為兩大類,一是高溫高溼條件下,在田間侵染造成黴變(穗腐、粒腐)的一類菌群,二是在儲存和儲藏條件下,較低溫、低溼條件就能引起黴變的侵染黴變菌群。

(一)、田間帶菌:

主要由禾穀鐮刀菌、串珠鐮刀菌、青黴菌、麴黴菌、枝孢菌、單瑞孢菌等20多種黴菌侵染引起。病菌主要從傷口侵入,分生孢子借風、水傳播。溫度在15—28攝氏度,相對溼度75%以上,有利於病菌的侵染和流行,在田間引起穗腐和粒腐。

處置方法:

1、秋收時把感病穗、遭螟蟲啃食穗(帶傷口)挑出來,儘早出售或儘量遠離糧食主堆單獨存放,防止遇雨後借水傳播,造成侵染面積擴大。

2、玉米秋收堆放時,在堆放處墊磚、木棍、木板等隔離物,使玉米與地面隔開,或堆放在水泥地面上,防止玉米穗直接接觸地面吸水膨脹造成黴變。

(二)儲藏帶菌:

這類菌群種類也很多,危害最嚴重且普遍的是青黴菌和麴黴菌。侵染糧食黴變後,會產生毒素和黃麴黴素,引起人畜中毒。有資料表明,人食用了會致癌。許多黴菌對環境水分要求並不高,所以說,黴菌的危害遠比細菌和酵母菌危害程度大的多。幹生性黴菌生長的最低相對溼度為65%左右,與之相對應的糧食水分就是通常所說的“安全水”,糧食含水量降到“安全水”,微生物是難以生長繁殖為害的。

處置方法:一是糧食含水量要控制在“安全水”以下入庫。二是保持糧食存儲環境乾燥,定期檢查,發現糧食水分增高或糧堆內溫度升高,就要查明原因,及時晾曬。

二、存發環境的溫、溼度狀況:

玉米萌動的最低溫度是8攝氏度。當溫度達到8攝氏度以上,玉米含水量超過16%時,玉米就開始萌動了。玉米萌動會產生大量的呼吸熱,糧堆中二氧化碳和氧氣濃度發生巨大變化,這樣就為微生物創造了適應條件,從而激發了微生物活性,造成捂(黴變)垛。

處置方法:當最高氣溫回升到8攝氏度以上時,地趴糧就要及時導垛散水或尋求購買方及時出售。

三、糧食品質:

糧食品質的高低直接影響到糧食的存儲安全性,如果糧食籽粒飽滿、完整,無病、蟲為害,乾燥純淨,基本是不會黴變的。

最新國家玉米收購標準把玉米分為6個等級,強制指標是:腐粒小於等於2%、雜質小於等於1%、水分小於等於14%,氣味正常。這些指標決定是否收購或拒收。當滿足這些指標,決定可以收購時,才會進一步評價糧食的等級。所以說,糧食質量的優劣是糧食儲藏的最基礎條件。


曉埂稻


地趴糧玉米,在我國農村是比較常見的。受糧倉建設成本、晾曬場地、糧食價格等因素的影響,很多的農民朋友種植的玉米下棒收割之後都是把收割的玉米棒子堆積在一起用苫布等遮蓋物覆蓋保存。雖然說成本低,但是地面返潮、玉米水分大、以及糧堆周邊的積水或者積雪的存在,捂糧、黴變、發燒的可能性還是比較大的。如果有條件的話,還是自己建設一個簡易、通風效果好的糧倉來儲存玉米。

1、地趴糧的儲存條件。最常見的就是在耕地附近或者村子周邊的空地上,把收穫的玉米棒子進行堆積儲存。這類空地基本上都是普通的土檯面,只不過是進行的了簡單的平整之後而存在的一個區域。堆積糧食之後用苫布等覆蓋物覆蓋來防止降水對糧堆的影響。這類土檯面最易受到的影響就是溫度忽高忽低出現的地面化凍出現的返潮情況;而且,很多這類的土檯面排水比較簡陋,最常見的就是在四周挖較淺的排水溝進行排水。所以,一旦溫度急劇上升積雪融化,雪水很容易滲入糧堆裡影響糧食的儲存安全;最重要的一點是,玉米棒子收穫之後的含水量怎麼樣?是否經過一定的晾曬、降水的作業,也是影響地趴糧安全存儲的一個因素;還有就是防鼠工作了。老鼠冬天也不會閒著,這種堆在嘴邊的糧食,老鼠不會視而不見的。

2、捂糧的風險。在第一段我們就已經說了,地趴糧存儲的條件較為簡陋,返潮、進水、漏水、存儲時含水量高等因素的存在,都容易在氣溫上升的條件下出現捂糧的情況。至於說哪個因素影響大一些,我覺著沒什麼大的區別。溫度上升、地面溶解返潮也是必然的。即便是溫度未上升,糧堆覆蓋的地面也是不上凍的,本身就會返潮;至於說進水,也是很常見的。特別是在冬季降雪較為明顯的地區,積雪融化之後就會順著覆蓋物與地面的接觸的地方逐漸滲透進去,導致底部的玉米吸水、黴變;至於說覆蓋物漏水,也是有可能出現的。最常見的就是苫布的摺痕處,在風、低溫的作用下也容易出現破損而出現漏水的情況;而玉米自身含水量高就更不用說了,只要溫度略微回升,玉米籽粒的呼吸作用強度就會逐漸的升高,散發出的熱氣積累在糧堆裡不能散發出去,處於中心區域的玉米籽粒黴變的風險也是比較大的。

3、處理措施。首先是及時的打開遮蓋物通風、散發糧堆的熱氣。如果幾天內不會出現明顯的降水的話,就不建議遮蓋了;其次是清理糧堆附近的積雪和積水。有條件的話最好把之前開挖的排水溝也清理一下,特別是因為低溫冰凍已經排水不良的排水溝,更要進一步的清理。而且,糧堆的積雪、附近的積雪都要清理一下,最好能夠把積雪清理到距離糧堆幾米遠的位置,減少積雪融化之後積水的風險;還有就是及時的清理掉已經出現黴變的玉米,減少黴變玉米對正常玉米的影響。而且,有條件的話,最好是把糧堆翻翻個,內外倒換一下,也能及時的排出糧堆內累計的熱量。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 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正常不會,但需要保證:1、地面儘量平整,且相對乾燥;2、雨或雪後不能存水排不出;3、別攤太厚,有條件的多翻動。4、待春天溫度迴歸時及時脫粒或賣掉,以保證最好收益。

以下這樣的儲存方法是不是更好。




種業威少德啵嘚


長江以南很少發生,因為長江以南適合種植紅軸的玉米,它的特性是成熟早,脫水快,活杆成熟,適合現代化的收割機直接脫粒。在北方因氣候和季節問題不太適合種植紅軸玉米,因為紅軸玉米品種在北方種植的話,如果遇到高溫天氣,會導致禿尖,半拉臉,容易減產,所以大多數種植的都是白軸玉米,白軸玉米的特性是生長期長,成熟需要102天左右,耐高溫,抗旱,抗倒,參量穩定,但是也有弊端,脫水比較慢。還有一點就是氣候,北方是一年兩季農作物,收割了玉米緊接著就需要種植小麥(玉米收割期在九月二十五號至十月一日,種植小麥的最佳時期在十月八號)所以在北方就容易出現玉米沒有時間晾曬,捂黴現象。而在東北三省是一年只能種植一次農作物(大豆,玉米,菸草,水稻)種植玉米的話是從四月中下旬開始種植,一直到十月上旬左右成熟,所以,也不易出現趴地的玉米有捂黴的情況。





不大的事


可以,要看玉米水分大不大,玉米很溼,壞得就快。所以,為了保存長久,你可以把玉米扒開,曬2-3天,把水分曬乾,這樣可以保存半年以上沒問題的!秋收以後的玉米一般都是扒了皮,裝在袋子裡,地下面小東西墊上,把裝袋的玉米一袋子一袋子的給摞在一起


劉家三妮


主要還是看水份,如玉米水份大於25個水以上,如積大堆,即使外界溫度低,堆底容易上熱造成捂糧。所以不易長時間存放,應撐握好市場行情,及時銷售,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路過人間5364


這個溫度是相對偏低的,還需再等兩週左右吧。而且玉米適宜播種期的確定應參考以下三個方面:

(1)種子萌發的最低溫度;

(2)播種時的土壤墒情;

(3)保證能夠在生長季節正常成熟(這對無霜期較短地區的玉米制種十分關鍵)。

玉米發芽最低溫度為6~7℃,10~12℃為幼芽緩慢生長的溫度。因此,在土壤墒情允許的情況下(田間持水量大於60%),播種期一般掌握在5~250px地溫穩定在10~12℃時播種,出苗較快而整齊,有利於苗期培育壯苗;播種過早,出苗時間延長,出苗不整齊,易爛種。如果考慮土壤墒情及保證無霜期較短的地區玉米能夠正常成熟,可在5~250px地溫穩定在10℃左右時適期早播。地膜覆蓋玉米可提前至5~250px地溫8~10℃時播種。


農村超市小老闆


大家好,我是金冀小魏,玉米對水分的要求及排灌玉米鬚需水較多,應當控制水晚,其後都必須滿足玉米對水分的要求才能獲得高產。對於這個玉米的溫度,白天和晚上的溫度交叉,能不能趴玉米的問題,我現在給大家分析一下,受多地氣候的影響,玉米鬚水多收地區土壤及栽培條件印象遞資料證明差50萬克的夏季玉米耗水量在300至370立方米。大約需要用水量700千克。

玉米從開花包至十天開始,30天內號的水量,約佔總耗水量的一本,該系家添加水分狀況對玉米開花授粉和籽粒的形成有重要影響,要求土壤保持田姐最大持水量的80%左右,當水分不足,葉片捲曲近期又物語時,應立即澆水,法治則可不交,如果雨水多恰加積水,應及時排水,防止根系窒息。發芽幼苗期應注意爛種牙澇。

玉米對溫度要求玉米是喜溫的,對溫度反而敏感的作物,目前應用的玉米品種生育其要求總積溫在1800-2800°c,不同生育時期對溫度的要求不同,在土壤水氣,條件適宜的情況下,玉米種子在10°c能正常發芽,對於白天溫度高晚上溫度低能否趴玉米這個問題分析,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如果大家感覺對我這個玉米分析有興趣的話可以多多的分享和轉發,謝謝大家。

玉米是個好東西。


金冀小魏


白天零上夜間零下捂與不捂應從三個方面去觀察,一是涼曬場地的乾溼度,二是作物容集量,三是水份的高低,如果場地溼度大,水份高,容集量大白天氣溫高於25度上,涼曬作物有可能在4小時後就產生高溫,如不及時翻動就很容易把作物燒捂壞。所以作物的涼曬要選擇幹操通風場地,撐握好所曬作物的薄厚度,及時翻動,如晚上需打堆或入庫,即是夜間氣溫在零下也一定要等作物涼下來再裝袋入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