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复活的死亡之城庞贝,看享乐主义盛行的罗马帝国

维苏威火山大概是世界最负盛名的活火山之一了,站在火山口边缘,红褐色的固结熔岩清晰可辨。今天,这座火山依然不时地喷出喷出气体,人们不知道什么时候这座危险的火山就会再次苏醒。

维苏威火山之所以广为人知,是因为公元79年的那次大规模喷发,炽热的火山灰吞没了10公里开外的庞贝城,直到1600多年后,这座火山灰下的城市才重新被后人发现。

如果16世纪末,人们在发现刻有“庞贝”字样的石块时稍加挖掘,或许这座著名的古城可以早一些重见天日,但一直到18世纪初,在维苏威火山山脚下发掘出女性雕像时,人们还一直坚定地认为这只是那不勒斯海湾沿岸古代遗址中的文物。

从复活的死亡之城庞贝,看享乐主义盛行的罗马帝国

1748年的某天,一群探险者偶然发掘出被火山灰包裹的人性遗骸,这才发现厚厚的火山灰下埋藏了上千年的古城庞贝。

今天,经过200多年的持续开发,庞贝古城已成为意大利著名的旅游景点。这座被定格在1600多年前的古城中,人们的生活远比我们想象的要精彩。酒肆、青楼、决斗场等娱乐场所,档案馆、会议厅、政府机构等行政建筑,几乎往后数百年间,后人能想到的城市设施都一应俱全。

在《庞贝:一座城市的生与死》中,玛丽·比尔德将为我们绘制出一幅活色生香的庞贝市民生活场景图:面包房的烤炉中新鲜点心即将出炉,角斗场里角斗士正浴血厮杀,两层楼高的商业大厦中售卖着葡萄酒和来自东方的丝绸等商品,酒吧的吧台上人们边聊天边喝酒。如果说,此前对庞贝的印象仅仅停留在那场冻结了时间的悲剧中,《庞贝》一书则将为这座沉默了上千年的死亡之城赋予生命。


从复活的死亡之城庞贝,看享乐主义盛行的罗马帝国

纵情生活的人间烟火气息


公元78年,在庞贝城的主干道间,有一家超大型的面包店,这家面包店集研磨谷物、烤制面包和销售于一体,除了烤制和售卖面包,这家面包店也是个宽敞的餐厅。

客人们可以直接在餐厅购买面包作坊生产的食物,也可以自带食物前来用餐,这倒是像极了今天具有茶歇功能的面包店。只是和今天的面包店相比,庞贝城的面包店并没有很好的就餐环境,人们需要穿过研磨面粉的牲畜棚,才能到达这装饰精美的餐厅。

如果说面包店的存在是为了满足城中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那么饭饱后的喝酒,则纯粹是为了娱乐而生的了。

庞贝的阿波坦查大街上,一家酒肆的墙上出现了一些女性的名字,或许这就是当时在酒肆中工作的女性侍者的名字。人们常常将罗马统治时期庞贝城中的酒肆与越轨行为联系起来。收藏于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的庞贝古画,就很好地佐证了考古学家的观点。

从复活的死亡之城庞贝,看享乐主义盛行的罗马帝国

这副古画源自一家酒肆的内墙,画面中,喝酒的客人有的在与女伴亲吻,有的在和同伴玩骰子,这些描述饮酒的场景中,常常掺杂着性和游戏,也体现了彼时庞贝人对肉体欢愉的追求。

尽管街道两旁商业娱乐设施繁华,却依然难掩庞贝城糟糕的卫生环境。

走在庞贝城的街道上,你会发现街道两旁高出路面的人行道,和街道上凸出的垫脚石。之所以将人行道建造成高出路面数十厘米的样子,主要原因就是脏。

庞贝城的街道不仅是用于通行的道路,也是倾倒生活垃圾和商业废物的场所。比如房间内没有完善盥洗设施的家庭,就会将积攒的排泄物倒在大街上,仅此一项,每年的丢弃量就约达6500吨。一旦赶上了雨天,街道就会城市的排水渠,磅礴的雨水也将冲洗掉堆积的垃圾。

2000年前的庞贝城中,既洋溢着食物和美酒的芬芳,也常常充斥生活垃圾的腐臭,但无论是好闻的香气还是难忍的恶臭,都是古人们纵情生活的气息。

从复活的死亡之城庞贝,看享乐主义盛行的罗马帝国

罗马教诸神庇佑下的城市


不夸张的说,庞贝城中的各种神祗形象数量,甚至比城中居民的总人口还要多。

从广场上的巨型天公朱庇特头像,到为天平配重的诸神信使墨丘利半身像,从“尤里乌斯··波利比乌斯”之家的太阳神阿波罗青铜像,到私人浴室中对爱神丘比特的讽刺像,庞贝城里的男神女神几乎随处可见。

公元前91年,包括庞贝在内的意大利盟邦与罗马帝国挥戈相向,这场叛乱是为了获得罗马的公民权和随之而来的庇佑以及投票选举权。毫无意外的,罗马帝国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并将叛乱的庞贝等意大利联盟收入麾下,从此,庞贝成为罗马帝国的庞贝,罗马城的历史文化也深深地影响了庞贝文化的发展。其中,最明显的,就是这满城的罗马神祗。

和现今世界上的大部分其他宗教不同,古罗马是信奉多神教的。这允许他们有许多神祗,甚至会发现新的神祗。对个人信徒来说,他们不必遵循某种教义,并可以在诸多神祗中自由选择自己的保护神。对于这些守护自己的神祗,教徒需要做的仅仅是愿望达成之后,用以还愿的祭品。

多神教对统治庞贝的罗马帝国来说,也是巩固政权的有效工具。因为新的神祗可以不断被引进,新神也可以来自凡人,罗马元老院常常会宣布一位去世的皇帝成了神,皇帝转化而成的新神就会在死后,享受到来自罗马帝国城邦信仰者的供奉。

与其他宗教相同,罗马宗教存在的本质也是统治阶层维护统治的工具,他们在神庙中举办祭祀仪式,将死去的皇帝封为新神。庞贝市民的宗教信仰与皇权信仰融为一体,这大概是庞贝人发动战争也要成为罗马帝国公民的原因。其实,保护庞贝的并不是那些大大小小的神祗,而是彼时强盛的罗马帝国。

从复活的死亡之城庞贝,看享乐主义盛行的罗马帝国

享乐主义盛行的罗马帝国


2000年前的庞贝古城,城市边缘建造着可以容纳2万人的露天竞技场。角斗士之间的厮杀,以及人与野兽间的对抗就在这里举行。拜伦在《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中“以屠戮供罗马人庆祝”的句子,描述的就是角斗的场景。

角斗比赛中,有时是人与人之间角斗,但更吸引观众的则是人与野兽间的搏斗。战胜了凶猛的熊或野猪等大型野兽,会让角斗士一夜成名,并收获巨额财富,但对大多数角斗士来说,等待他们的只有死在野兽利爪和尖牙下的命运。

公元前91年的那场战争,让庞贝成为罗马帝国的一份子,也为庞贝带来了罗马帝国的享乐主义。而在关于罗马帝国朱里亚·克劳狄王朝的记载中,我们亦可以看到被火山灰掩埋前庞贝的影子。

罗马帝国的第三位皇帝卡里古拉(原名盖乌斯·恺撒),在位短短几年里,建造了著名的庞贝剧院,还修缮了许多年久失修的神庙和城墙。卡里古拉酷爱角斗比赛,角斗比赛也一度成为整个罗马城乃至帝国麾下的庞贝贵族们最爱观看的娱乐项目之一。

继位初期,这位年轻的皇帝以慷慨之心赢得了元老院的支持,但很快,其荒淫奢靡的生活让其失掉了民心。提比略在位23年国库中积攒的27亿塞斯特斯,被继位3年的卡里古拉消耗殆尽。

27亿塞斯特斯是什么概念呢?彼时罗马军团士兵的年薪大约900塞斯特斯,卡里古拉一个人就挥霍了300万罗马士兵的年薪。在位不到4年的卡里古拉,生活中除了欲望还是欲望,这亦在社会中助长了享乐主义的风气。

人们酒足饭饱后,去找姑娘、看默剧,看斗兽场上的流血厮杀,以慰藉永远无法满足的猎奇之心。享乐主义的盛行,让所有人失去了危机意识。从皇帝到百姓,每个人都想方设法追求更大的愉悦和刺激,却对潜在的危机视而不见。

公元41年,暴虐荒唐的卡里古拉被刺身亡。

公元62年,庞贝发生了剧烈的地震,地震后,人们重建城市,追求更加奢靡的生活。

公元68年,醉心奢靡享乐的罗马帝国继任者尼禄被迫自尽,朱里亚·克劳狄王朝就此终结。

公元79年的某日,维苏威火山口出现了“雪松状”的乌云,有的人发现了异象后举家逃亡,也有的人为了满足愚蠢的猎奇心,选择留在城里看看到底会发生什么。几天后,炽热的火山灰淹没了城市,那追求刺激的好奇心和承袭自罗马帝国的享乐主义一同被埋葬在厚厚的火山灰之下。

从复活的死亡之城庞贝,看享乐主义盛行的罗马帝国

1600多年后,这座被冻结在时光里的罗马城市重见天日,酒肆、斗兽场、街道和遇难者,提醒着来者它是个正常运转的城市,但庞贝的价值远不止如此。《庞贝》一书中,那些镌刻在庞贝历史上的伤疤和墙上涂鸦的故事,正以庞贝城为缩影,带人们看到罗马帝国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