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項羽不自殺,逃出烏江,結局會怎樣?

用戶53627437622


爭帝圖王勢已傾,八千兵散楚歌聲。

烏江不是無船渡,恥向東吳再起兵。——

秦末,楚國貴族後裔項羽高舉義軍旗幟,以江東八千子弟兵起家,於鉅鹿破章邯主力,入關滅秦,復山東六國,分封十八路諸侯,自稱西楚霸王,威震天下。然終不敵劉邦集團,兵敗垓下,自刎烏江。

我們在此做個假設:項羽如果不在烏江自刎,結局會是怎樣?

項羽本人曾說過:“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況且他本人也是給自己定位“西楚霸王”,而不是大楚的開國皇帝。江東地區土地肥沃,人口密集,又佔據天險,易守難攻。作為項燕的後代,在本土具有極高的威望。渡過烏江,整頓軍馬,發展生產,強國富民。可繼續與劉邦爭雄天下,勝負另當別論。

如同烏江亭長所說:“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十萬人,亦足王也。”


陸棄


項羽兵敗烏江,真的沒有辦法逃跑嗎?原來他距離烏江還有120裡

在秦朝滅亡之後,西楚霸王項羽和漢王劉邦進行了長達4年的戰爭,史稱“楚漢爭霸”。公元前202年,項羽被劉邦包圍在垓下,在“四面楚歌”的情況下,項羽連夜率領精銳騎兵進行突圍,來到烏江旁邊的時候,項羽的身邊只有28名騎兵。烏江亭長勸他可以乘坐船隻渡過烏江,但是項羽卻覺得沒有臉面再見到江東父老,於是選擇在烏江旁邊拔劍自刎。

千百年來,很多人一直被項羽的選擇所困擾,難道說項羽當年只能選擇自刎烏江,不能乘船逃跑嗎?就連唐朝詩人杜牧也為項羽的選擇感到遺憾,曾經寫下“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的詩句,那麼項羽不肯過江東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下面就跟隨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大家知道,項羽當初是在江東率領8000子弟兵起家的,征戰多年之後終於成為西楚霸王。而4年之後,項羽逃到烏江旁邊只剩下28個人,就算他忍辱偷生逃回了江東,面對那麼多陣亡的親信將士的親屬,項羽又怎樣給他們一個交代呢?項羽是一個好面子的人,寧可戰死也絕不承認自己的失敗,這是項羽在烏江旁邊自刎的第一個原因。

其次,項羽突圍之後,可能根本沒有到達烏江旁邊就已經戰死了。在司馬遷的記載之中,儘管有著和烏江亭長的對話,但是從司馬遷前後記載的情況來看,我們就會發現自相矛盾的地方。在《項羽本紀》的結尾處,司馬遷寫了一句莫名其妙的話:“五年卒亡其國,身死東城……”這說明了項羽的死亡地點是在東城而不是烏江江畔。

那麼問題來了,東城距離烏江到底有多遠呢?根據專家考證,所謂的東城距離烏江江畔有120裡(60公里)之遠,如果說項羽在東城就已經被漢軍團團包圍的話,那麼要想逃到烏江也需要走一段遙遠的路。因此,一些專家推測,項羽很有可能在東城就已經戰死了,而司馬遷那段關於烏江亭長的敘述,很有可能是道聽途說過來的,其真實性值得商榷。


送歷史個救生圈


以項羽的為人作風,不過江是必然,過江是偶然。現假設項羽牽著烏騅馬過了烏江,就繼續假設下去。

項羽牽馬下船,回頭對船家說:“非常感謝您,冒著危險渡我過江,可能以後你擺渡的事兒也幹不成了,就把船藏起來,另謀生路吧!等我在江東這邊事業有了起色,一定派人找你共圖復興大計。”船家聽完項羽的話,把竹篙倚在船邊,雙手一揖說:“我尊重大王的為人,不忍看著您被一些兇惡之輩所殘殺,才冒著巨大風險渡您過江。我的子侄也曾是您的兵士,他們都死在了對岸,屍首也沒人掩埋。我本來是準備到對岸去掩埋他們屍首的,無意間碰到您殺透重圍,逃到江邊。我看趕您的那些人,歪瓜裂棗相貌險惡,不忍眼見您當我面被殺,就渡您過江,根本沒有與您共圖復興的思想準備。您這一上岸,我還得擇機去對岸,尋找我暴屍荒郊的子侄,就不用大王您再擔心、記掛我了。”說罷,船家拾起竹篙,用力在水裡紮了幾扎,那船便在江邊劃個弧,彎向江心。老船家左一篙、右一篙,漂向對岸。

項羽默默看著遠去的小船,半響無語。這時烏騅馬突然一聲長嘶,昂首奮鬃,撒開四蹄,奔下江去,須臾之間為江水所吞沒。項羽見狀,仰天長嘆:“既然如此,何苦過江。既然過江,徒增恥辱。今此恥辱為小,再向東則恥辱為大。自己增加恥辱是小,荒野增加暴屍事大。生不能奪得天下,就以死做些善事吧!”於是拔出佩劍,自刎於江東岸邊。


二曲人


歷史上,能成就大業者,都有兩個特點,一是能聚人,二是會用人。能聚人,能把天下英雄豪傑吸引會聚到自己身邊。會用人,根據英雄豪傑的特長,各盡所能的使用他們。

能聚人又會用人者劉邦也,劉邦能把蕭何,張良,陳平,韓信,曹參等天下英雄吸聚到自己身邊,還能各盡所長的使用他們,用蕭何管錢糧,用張良做參謀,用陳平做諜戰,用曹參做野戰,用韓信做統帥,各盡所能,各盡其才,成就大業,建立漢朝。

能聚人不會用人的是後漢三國時期的袁紹,手下武有張郃高覽,顏良文丑,文有審配田豐,許攸沮授。能徵貫戰之將,足智多謀之士並不比曹操差,可惜靠著四世三公的招牌能把人吸引到身邊,卻不知道怎麼使用他們,空有一手好牌,卻不會打,最後被實力不如自己的曹操打敗。

不能聚人,又不會用人,就是我們的項羽了,張良陳平韓信本來是項羽陣營的人,後來都跑到劉邦那邊了,這是不會聚人。有一個範曾還不會用,最後被他活活氣死,英布是項羽的先鋒,也背叛他,跑到劉邦那裡,手下極猛的兩個大將季布和鍾離昧,也沒有發揮出來,皆棄項羽而去,這都是不會用人。項羽垓下突圍時按說季布鍾離昧這兩個人應該追隨左右保護項羽,但這二人不知道跑哪了,沒有跟項羽在一起,結果項羽一人帶著800騎兵突圍,被追殺到烏江,左右無援,絕望自殺。

項羽就算是不自殺,渡過烏江,不改變不能聚人又不會用人的弱點,是很難再起來的,最多隻是多活幾天而已,八千子弟兵是他的叔叔項梁招的,讓項羽招,他一個人可能都招不到。項羽一死,楚懷王馬上奪了項羽的兵權,八千子弟兵也並沒有跟著項羽走。

項羽只所以不會聚人又不會用人,是因為項羽覺得自己的能力很強大,不屑於聚人用人,自己一個人就可以包打天下。但球不是一個人踢的,天下也不是一個人打的,以一個人抗天下人,就是能力再強,也是註定失敗。

項羽是一個人打天下,劉邦是靠天下人之力打天下,項羽以一個人抗擊天下人之力,焉能不亡。項羽就是不烏江自刎,也難有作為,你想,以項羽的性格,他會象越王勾踐那樣折節下士嗎?他會與民同苦嗎?他會臥薪嚐膽嗎?他會對手下的謀士言聽計從嗎?項羽不會,所以項羽過了烏江還可能失敗。東山再起,項羽有那個志向,卻沒有那個智謀。


小杜笑看風雲


其實這個問題,即使說項羽逃出烏江,返回江東,那也不會對最終結局產生什麼太大的影響,為什麼這麼說呢,有以下的幾個原因:

項羽劇照

一,楚漢實力對比,項羽的楚軍實力在這個時候已經遠遠弱於漢軍了,最後垓下之戰的失敗也葬送了最後的十萬楚軍,所以即使回到江東,項羽也很難在召集到多少軍隊了,而項羽集團也已經沒有什麼能人存在了,僅靠項羽一人,又怎麼可能抵擋得住漢軍的四面八方的進攻。

二,天下思歸,渴望和平,常年的征戰使得人們早就厭倦了戰爭,所以說,在面對天下即將一統,和平即將來臨,而且統治者還是比項羽名聲好很多的劉邦之時,即使是江東父老又會有幾人還願意跟著項羽征戰,畢竟真正忠心跟著他的人都差不多死光了。

三,項羽自身的尊嚴和驕傲,不允許他隻身逃回楚國,項羽是一個極度驕傲或者說他剛愎自用的人,所以他自會衣錦還鄉,而不會落魄的回去,把戰火帶回江東。每一個無敵的霸主心中都會有屬於自己的驕傲,他只會讓人看到他風光的一面,他的落魄絕不會在人前顯示,更何況這麼灰頭土臉的被人家追殺回來的。

四,回去與其做最後的掙扎,平白增加江東父老對於他的怨恨,倒不如一死了之,換來江東的和平,畢竟項羽這個人心裡也是渴望和平的,從他分封土地,自己回楚地當起西楚霸王來看,他沒什麼大的想法,只想守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外邊別亂就好,所以到最後,可能他也累了,不想繼續下去了,以自己的身死換來最後的和平,這點也未嘗沒有可能。

所以說,一來是實力上和局面上已經難以翻盤了,二來也是項羽看透了一切之後做出的最符合他的性格身份的一種選擇。


歷史微探索


如果項羽不死,我覺得還是會敗給劉邦,說不定還會求死不能

為什麼說項羽會敗,項羽力大無窮,豪爽作風,但是他剛愎自用,從他看不起韓信就能看出來,項羽不適合做領導的料

劉邦就不一樣了,市井出身,有理想有抱負,為了活命能把自己兒子女兒踹下車,能把自己妻子父親仍在敵方這麼久,相比項羽的豪爽,劉邦是個典型的心機男人了,自古成大事者肯定是劉邦這型的,他為了勝利,能夠重用一開始毫不起眼的韓信,跟項羽的剛愎自用完全不一樣,所以就算項羽不自殺,劉邦也會贏。




icecream82241767


不能。其實從領導能力來看,項羽遠不是劉邦的對手,而項羽更像是個豪俠,仗劍走天下,快意江湖事。我們說時勢造英雄,當時之勢,創造了一個滅秦的英雄豪俠項羽和打天下的領袖劉邦。也就是說項羽的存在或者說他的特定歷史使命就是滅秦,但是他沒有坐擁天下之能,他更多的是從自身以及自己家族的利益出發,和李煜這樣的君主其實是一種性質,他們有他們自己特定的才能,他們可以詩情畫意,他們可以馬革裹屍還,但是卻唯獨缺乏當皇帝的才能。而從底層起來的劉邦則不同,他接觸最廣泛的就是群眾,且他自己也做過泗水亭亭長,他練就的本事就是如何見機行事,如何聚攏人才如何運用人才。如果說項羽表現的是個人的勇武,恣意妄為,依靠的是個人的力量,那劉邦的表現則是順勢而為,扮豬吃老虎,靠的是團隊的力量,這就有點水的味道了。項羽自刎前曾說過,此非戰之罪,乃天意也,有人批評項羽說他在開脫罪責,其實我個人認為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項羽此言其實說的是一個俠義的時代已經結束,取而代之的是中央集權這種君權時代的來臨。所以大家看春秋戰國時代遊俠精神是何等風采?那是社會風氣使然。再看看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的俠義又是什麼境地?正所謂缺什麼補什麼,我們現在總是做明君夢清官夢和俠客夢是因為什麼?我想大家都應該明白了。但是如果從人格魅力以及個人自由意志而言,我更傾向於項羽,因為他做了他想做而別人只敢想卻不敢做的事,這是很了不起的事情。有人說,不對啊,那劉邦不也是想做一番事業而又成功了嗎?其實這不一樣。我們距離來說,比如我們總是說某某皇帝文治武功,在位期間他辦了什麼大事情,可是在我看來,這種說法完全就是錯誤的,準確的說是他提出了什麼問題,又他手下什麼人去做的,而他本身卻是個既當婊子又立牌坊的主,也就是說他這種人什麼都不是,完全依靠團隊我最看不起這種人。而項羽不同,我個人認為項羽屬於那種女人心目中的白馬王子那種類型,若為臣子,我寧與之共患難


乾坤正法


簡單點說就是換個地方再死能多活幾天。超不過半月 劉邦是不會給他機會從頭再來的。

項羽貴族出身有武者風範不顧及別人的看法相比劉邦待人處事盡顯市井風範 很容易就拉攏到人心。

一個人在厲害也打不過一群人 劉邦這邊武有韓信文有 張良 蕭何 再看看項羽老哥一個能不敗嗎 再給他10年也沒用










人世間就是那麼回事


謝謝邀約!

若項羽不自殺,逃出烏江的圍困,結局未必會有顛覆性的變化,而可能是在延續一段時間的楚漢之爭而已!


首先、項羽性格孤傲,面對這次慘敗,對他來說是一次極大的心理打擊,自信心也將受到嚴重創傷。垓下之戰,項羽四面受伏,兵將盡皆潰敗逃跑,一向驕傲自滿的項羽忍受不了這樣的結果。即便倉皇逃出埋伏圈,日後也會感覺無顏面對過去對他充滿崇拜之情的兵將和父老鄉親。此一敗或許會成為他日後的心理魔怔。

其次、項羽一項自以為天下無敵,目中無人,身邊沒有謀臣,即便到了江東收拾殘部,以他一己之力,個人之勇,面對劉邦身邊眾多謀臣戰將的大軍團作戰,也絲毫改變不了最終的勝敗局勢!

第三、倘若

項羽逃至江東,以他孤傲急切的性格,哪能忍辱負重,用多年時間來潛心發展壯大自己,若聽聞劉邦散佈的羞辱之詞,勢必立即策馬提戟帶著一隊輕騎復仇解恨而來戰劉邦。最終也會被劉邦身邊的謀臣戰將俘獲、或戰敗而亡!


浩中一內


如果項羽不自殺,逃出烏江,結局會怎樣?

項羽他那麼驕傲,怎麼就會在兵敗後不自殺呢?他失敗後的自殺是必然。能不自殺,逃出烏江,結局會怎樣?我個人的小看法是,結局也不會怎樣,不過是多活一點時間而已,當然了,這個一點可能是幾個月,也可能是幾年,但想要壽終,那絕對不可能。

項羽東渡烏江,亭長對項羽說:“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十萬人,亦足王也。願大王急渡。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項羽笑著說:“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

咱們再回看這段話可以看出來,項羽當時是有條件過江的,咱們也假設,他真的過了江,從此有了廣闊的天地嗎?感覺並沒有。項羽被劉邦打得落花流水,八萬主力敗得七七八八,到底還有多少不知道,反正項羽身邊只有八百多跟著,如果他自己一個人跑了,或者就是這八百里面還有勇士跟著,存活後的項羽心理怎樣?他已經極度懷疑自己的能力了,這樣的他有信心捲土重來?

何況真的能捲土重來?項羽的地盤,基本都被漢軍佔領,人頭送得不能太多了,項羽無法面對江東父老,復興的兵,又從何來?誰又願意繼續把家裡僅剩的老頭小孩送給他去送死?真的有不計較的熱血青年跟著項羽東山再起,怕是不能。

在劉邦那裡,未見得就會放過他。給他這老兄弟封個江東霸王?肯定不行。劉邦為了做給天下人看,腦子有點鏽,呂后也不答應啊。好吧,實在要封,也不可能有王等著項羽,過幾年了,劉邦天下坐穩了,找個機會,把兄弟給咔嚓了,驕傲的項羽,受得了這個?還不如大喊一聲賊老天,你要亡我自刎來得痛快!

珠玉在前,巴拉幾句,期待朋友們的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