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霍去病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會打戰的將軍,你認可嗎?

七月流火夏未央


個人認為,驃騎將軍霍去病是中華歷史上最會打戰的將軍,也是名副其實的第一“戰神”。

先來看看霍去病的戰績。

17歲,參加漠南之戰,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霍去病親率800騎兵殺入匈奴大營,斬敵2000,包括匈奴單于的叔叔,以及匈奴的丞相,首戰便是驚豔亮相,被封為冠軍侯;

19歲,河西之戰,成為三軍統帥,在飛將軍李廣等人接連失利的情況下,霍去病選擇孤軍深人,千里穿插,在祁連山一帶斬敵三萬餘人,殺得匈奴聞風喪膽,一舉收復河西平原,打通西域。匈奴人悲哀地唱道:“亡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婦女無顔色。”

21歲,漠北決戰,也是大漢帝國和草原霸主匈奴的世紀決戰。霍去病率5萬鐵騎,面對匈奴10萬精兵,竟然大獲全勝,斬敵7萬餘,幾乎把整個匈奴左翼都殺了個乾乾淨淨,以至於匈奴殘部遠逃西方。之後,霍去病率領的漢家軍一直殺到狼居胥山,並舉行了祭天儀式。此後,霍去病和他的“封狼居胥”,成為中國曆代兵家人生的最高追求。

有一種人,天生就會打戰,霍去病就屬於這種天才。他的一系列戰法,理念之先進讓人瞠目結舌。

20歲左右,霍去病將軍已經是冠軍侯,保家衛國、揚名萬世,想想20歲時的我們在幹嘛?

冠古絕今、天縱奇才、第一戰神霍去病,當之無愧!


春秋筆談


霍去病是傑出軍事家,天才騎兵將領,遠距離,大迂迴包抄戰術等具有開拓精神。騎兵指揮水平可和鐵木真成吉思汗媲美。

要說霍去病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會打仗的將軍應待商榷。應該說霍去病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會打仗的將軍之一好像比較科學。

因為有的學者專家指出:中國古代歷史上沒打過敗仗的四大常勝將軍有:白起、韓信、李靖、岳飛。還有王翦、李牧、趙充國、衛青、竇固、陳慶子、韋睿、斛律光、李勣、蘇定方、郭子儀、李光弼等等打仗也非常厲害。


大白白野


中國歷史其中很大一部分也是戰爭史,所以很多人有一個結論就是俄羅斯根本就不是戰爭民族,而中華民族才是。中國歷史傑出的武將數不勝數,群星璀璨。霍去病絕對是群星裡最閃耀的那一顆,雖然霍去病的成功離不開一個重要因素那就是漢武帝對霍去病的絕對信任。但以騎兵對騎兵且發展成漢軍主力兵種,騎兵大規模有目的的機動並形成閃電戰確是霍去病首創。

霍去病是漢代名將衛青的外甥,善於騎射且用兵靈活,不拘於固定戰法,頭腦靈活善於分析對敵方略,首戰便用800驍騎深入敵後打得匈奴四散逃跑,那時的匈奴戰力是有目共睹的。在兩次河西之戰中再次大破匈奴俘獲匈奴祭天金人。後封狼居胥,這也是中國曆代武將最高榮譽了。

所以說霍去病是中國古代歷史最會打仗的將軍也是無可厚非的。



大妮談古今


認可霍去病是戰神,但不認可他最會打仗。

霍去病好像就是為了打敗匈奴來到這個世界上的,他短暫又充滿傳奇的一生中,18歲第一次出塞,帶領800騎兵取得勝利。

20歲三出河西,春天的時候在河西走廊縱橫了近4000裡,帶著1萬人衝殺於匈奴各部,回來的路上更是在今蘭州城西北郊的皋蘭山跟匈奴兩個部落王鏖戰一場,1萬人最後只剩下3000人,可以想見其戰鬥的慘烈。

稍事休整後,又在夏天再次出塞,這一次在軍事史上堪稱經典的大迂迴作戰,霍去病在沙漠戈壁中一路砍殺驅馳了近7000里路。在帶著他的勝利之師浩浩蕩蕩地回到長安後不久,被他殺敗的兩個匈奴王就要求降漢,霍去病再次出河西,英勇地將敵人降伏。

22歲時做了一生中最後一次也是功勳最卓著的一次出征,帶著5萬騎兵,北向追殺匈奴左賢王部數千裡直至今貝加爾湖。短暫的四年卻濃縮了大漢朝對匈奴作戰所有輝煌的歷史,堪稱大漠戰神。

但是霍去病的作戰方法在漢族傳統的兵家看來簡直是自殺性的。

首先,作戰最忌孤軍深入,可是霍去病作戰從不依靠大部隊的接應,每戰都是孤軍深入,往往離開大部隊幾百裡,甚至深入敵人腹地幾千裡。

其次,漢族打仗講究“兵馬未到動,糧草先行”,霍去病一般只帶輕騎兵,不帶步兵,也很少帶運糧草的輜重車。

再次,漢族打仗講究攻防有序,進可攻,退可守。霍去病打仗從來沒有防守這一說,永遠處在進攻的狀態。

作為一個剛剛弱冠的少年郎,霍去病每招都是險棋,卻次次勝利,從來沒有失敗過。很多人把這歸結於老天爺實在是太偏愛霍去病了,從來都給他順風順水,沒有遇到過任何大的困難。其實,運氣好固然是一個因素,但是打仗不是賭博,不能靠運氣,勝利的背後一定有規律可循。

所以認可他是戰神,但是並不是最會打仗的。



鹹魚說歷史


簡要回答一下

首先應該說霍去病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會打仗的將軍之一

(霍去病)

霍去病,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人,漢武帝皇后衛子夫以及名將衛青的外甥,權臣霍光同父異母兄長。生於公元前140,死於公元前117年,只活了短短24年。從17歲開始馳騁疆場到24歲去世,僅僅七年戎馬生涯,為漢朝立下赫赫戰功。

  • 漠南之戰,嶄露頭角

(漠南之戰)

公元前123年,霍去病以驃姚校尉銜跟隨大將軍衛青出擊匈奴。第一次實戰指揮的霍去病,率八百精騎離大軍數百里,殺敵二千餘人,還斬殺了單于的祖父輩籍若侯產,並且俘虜了單于的叔父羅姑比,一代名將由此橫空出世。

《漢書•衛青霍去病傳》記載:“斬首捕虜二千二十八級,得相國、當戶,斬單于大父行籍若候產,捕季父羅姑比”

而除衛青率領十萬騎兵,斬殺匈奴萬餘人外,趙信和蘇建一軍遇到匈奴單于大軍,三千多人幾乎全軍覆沒,趙信投降匈奴,蘇建單人獨騎逃出生天。對比一下,霍去病初次出征的勝利更顯難得。漢武帝劉徹贊其勇冠全軍,封為冠軍侯,賜食邑二千五百戶。

  • 河西戰役,擊潰匈奴

(河西之役)

公元前121年春,漢武帝任霍去病為驃騎將軍,率一萬騎兵出征河西走廊。此次戰役,霍去病深入匈奴腹地,迴歸途中在皋蘭山正面遇到匈奴折蘭、盧胡二王軍隊。霍去病英勇奮戰,以三千殘兵大勝匈奴,殲敵八千餘人,漂亮的一場以少勝多戰役。同年夏天,原計劃正面戰場合騎候公孫敖吸引匈奴掩護霍去病部隊作戰,結果公孫敖在趕來途中,失道迷路。霍去病孤軍奮戰,再次勝利。

《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載:“驃騎將軍逾居延,遂過小月氏,攻祁連山,得酋塗王,以眾降者二千五百人,斬首虜三萬二百級,獲五王,五王母,單于閼氏、王子五十九人,相國、將軍、當戶、都尉六十三人,師大率減什三,益封去病五千戶。“

河西戰役後,到秋天,匈奴渾邪王、休屠王欲降於漢。但是漢武帝恐其有詐,派霍去病率軍應變。果不其然,休屠玉反悔,霍去病立即單軍衝入匈奴軍中,殺死譁變的八千匈奴,同時降伏其餘四萬人。把一場大戰迅速結局,避免了漢更多戰爭損失。

河西之役的勝利,對了漢朝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這次戰役扭轉了漢處於被匈奴壓制的局面,使之掌握了戰爭的主導權,為漢朝日後徹底打敗匈奴奠定了基礎。且打通了絲綢之路,為西北部的大部分地區併入中華版圖有著重大影響。

  • 漠北之戰,封狼居胥

公元前119年,漢武帝安排衛青軍隊對戰單于主力,而霍去病軍隊遇到左賢王部。霍去病充分利用其輕騎兵的機動性和速度性,對左賢王部隊進行了猛烈打擊,一直打到了狼居胥山。這次直接生擒匈奴屯頭王、韓王,殺敵七萬餘人。衛青部隊也成功擊敗次匈奴主力。兩路部隊的大勝利,重創匈奴,匈奴元氣大傷,再無力進攻,從此匈奴漠南無王庭。後面,漢武帝又兩次派霍去病出擊匈奴殘部,皆勝利。漢朝的北方邊境獲得了很長的一段時間內的和平,危害漢朝百年餘的匈奴邊患基本解決,東西交流之路—絲綢之路也逐漸繁榮起來。

  • 天妒英才,英年早逝

《資治通鑑》:“元狩六年,秋,九月,冠軍侯景桓候霍去病薨”

公元前117年,漢武帝原本打算再次派霍去病出徵匈奴。豈料,史料記載年僅24歲的霍去病因病去世(霍去病去世的原因有待商討,現在有多種說法)。漢武帝傷心不已,下令將霍去病的墳墓修成祁連山的模樣,彰顯他的顯赫戰功。


總的來說,霍去病一定一個厲害的少年將軍,短暫的一生卻為漢朝帶給了偉大的財富。或許,他就是為了戰勝匈奴而生。但是,中國古代歷史上,還有很多厲害的將軍。如戰國時期秦國白起一生幾乎無敗績,著名的長平之戰中,坑殺降卒四十萬餘人;為劉邦打下半壁江山的“國土無雙”韓信,有勇有謀,用兵如神;及霍去病的舅舅衛青大將軍,同樣是漢朝戰勝匈奴的大功臣等等

所以更為準確、客觀的講,霍去病應該是中國古代最會打仗的將軍之一。

宋秀秀,《史記》霍去病研究

楊婷,《霍去病與匈奴的戰爭》

兜兜


歷為歷史為史


不認可,我覺得是陳慶之。

先來看看陳慶之的戰績:

首先,他在徐州渦陽僅僅用2000人的軍隊就擊潰了北魏宗室元延明的2萬大軍,接著在滎陽,陳慶之也是用7000白袍軍就打敗了守將丘大千的7萬大軍。之後還是帶著著7000人馬,一路上勢如破竹,連戰連捷,直取北魏都城洛陽。在後來滎陽被敵人十幾萬大軍圍困,陳慶之背城接戰,僅率3000精銳就把敵人打的丟盔棄甲。還有就是元天穆帶領軍隊反撲圍困洛陽,陳慶之又是帶領極少數的兵馬,收復大梁,洛陽之圍也就順勢而解了。東魏的侯景率7萬人攻打楚州,梁武帝派人增援只有不到一萬人兵馬的陳慶之,沒想到援軍還沒到,陳慶之就已經打敗侯景了。總之陳慶之一生打過上百次戰鬥,都沒有失敗過,而且基本上都是面對敵人數倍甚至十倍於己的劣勢下取勝的。如果說這樣的陳慶之不厲害,那麼還有誰比他用兵更厲害呢?

當然也存在另一種說法,那就是:陳慶之雖然人數少,但都是精兵猛將,而且軍紀嚴明。北魏則處於腐敗墮落時期,軍隊戰鬥力非常差,所以陳慶之才能屢次以少勝多,認為陳慶之戰績輝煌的背後是有原因的,存在一定的水分。

當然厲害與不厲害都是人們主觀意志判斷的,每個人標準不一樣,看問題的角度不一樣,自然結論也是不盡相同的,所以厲害與否是因人而異的。

陳慶之戰績可信嗎

眾所周知,南北朝時期是中國古代一個非常混亂的時期,雖然在這個時候名族融合進程加快,文化也不斷髮展,但戰亂不斷,人們也飽受其害。俗話說亂世出英雄,在南北朝時期當然也不例外,出了很多有名的帝王和軍事將領,比如南梁的梁武帝和他手下的常勝將軍陳慶之。

陳慶之的戰績自不必細說,給人們映像最深的莫過於他只帶領七千白袍軍就多次打敗數倍甚至十幾倍於己的敵人,在冷兵器時代這幾乎是不可思議的,於是有人便提出了疑問:陳慶之額戰績可信嗎?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解開這個疑團吧。

首先讓我們來大致看一下,陳慶之幾次典型的以少勝多的戰役,在陳慶之第一次真正意義上領兵的渦陽,他僅僅用了兩千人馬就打敗了北魏宗室元延明的兩萬軍隊。接著是他率軍北伐時在睢陽,用七千白袍軍打敗了丘大千的七萬守軍。還有就是他在滎陽被圍時,僅僅用了三千精騎就打敗了元天穆等率領的20萬大軍,另外就是元天穆、李叔仁等率軍攻下大梁之後,陳慶之反攻的時候,他再次帶領七千白袍軍,前後作戰四十多次,一鼓作氣攻下三十二座城池。

從上面的戰績我們不難看出,陳慶之都是以少勝多,而且達到了不可思議的地步,當然這些事蹟都是有史料記載的,可以肯定是確有其事,不是編纂來的,陳慶之也的確有這些戰績。那麼他的戰績完全是真的了?當然他也是個凡人,只不過是一些必然因素存在才致使他成就了一個有一個神話。

那麼我們來看看這些必然因素,首先是內因,梁武帝作為梁國的皇帝還是很有戰略眼光的,這也保證了陳慶之的成功。第二是陳慶之善於謀劃,可謂足智多謀,而且治軍嚴明,這樣的將軍帶領軍隊才可能打勝仗。其次是外因,那就是當時北魏已經到了沒落時期,可以說是強弩之末了,政治腐敗軍隊無組織無紀律,戰鬥力當然是非常弱的,所以在面對陳慶之白袍軍那樣強大的軍隊時,自然十不如一。真因為這些因素的存在才使得陳慶之屢次成就神話。





周朝文DMU


霍去病(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17年),西漢名將,軍事家,說他是中國古代史上最會打仗的名將,我感覺不為過。

17歲時,被漢武帝任為驃姚校尉 ,隨衛青擊匈奴於漠南(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以800人殲敵2000餘人,受封冠軍侯。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封為驃騎將軍。於春、夏兩次率兵出擊佔據河西(今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地區的匈奴部,殲4萬餘人。

同年秋,奉命迎接率眾降漢的匈奴渾邪王,在部分降軍變亂的緊急關頭,率部馳入匈奴軍中,斬殺變亂者,穩定了局勢,渾邪王得以率4萬餘眾歸漢。從此,漢朝控制了河西地區,打通了西域道路。

四年夏,與衛青各率5萬騎兵越過大漠(今蒙古高原大沙漠)進擊匈奴。霍去病擊敗左賢王部後,乘勝追擊,深入2000餘里,殲7萬餘人。後升任大司馬,與衛青同掌兵權。

他用兵靈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斷,每戰皆勝,深得武帝信任。漢武帝要給他蓋房子,他卻說“匈奴未滅,何以家為”,正是這句話讓霍去病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一個最強音。

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病死,年僅24歲。

然而,在霍去病身上,也有不少缺點,比如生活奢侈、鋪張浪費,不愛惜士卒。在司馬遷的《史記》裡是有明確記載的。

客觀的來看,當時的霍去病的年齡只有20歲左右,又是在皇宮中長大,他並沒有經歷過底層人民的生活,不知道民間疾苦。不體恤士卒也就難免了。但是無論如何,終究是霍去病的一大缺點,這個缺點霍去病到死也沒有改正。






原也


中國歷史五千年,從來都不缺傑出的將領,傑出的統帥。

無論你要選多麼優秀的將領中國歷史上都有。

中國歷史上不但有傑出的將領,傑出的軍事統帥,還有許許多多偉大的軍事家。

所以中國歷史上沒有說誰最會打仗,凡是取得過優秀戰績的歷史上的將領,他們都是佼佼者,都有非凡的軍事才華。

況且每個時期的戰爭,每一場戰鬥對將領們的考驗都不一樣,他們所面臨的困難、機遇也不盡相同,自然取勝的方式方法亦不盡相同,所以很難比較誰高誰低。

霍去病當然很厲害,唐太宗李世民十六歲開始統兵出征,常常以少勝多,常常出奇制勝,自然不比他差。

孫武著有聞名全世界的《孫子兵法》,領兵出征時非常善於使用各種計謀取勝,難道比霍去病差嗎?

韓信用兵變化詭異,被稱為“東方的拿破崙”也不會比霍去病差。

小霸王孫策領兵打仗時也未滿二十歲,最後打下江東,不比霍去病差。

白起、曹操、王剪、趙牧、努爾哈赤、岳飛、徐達等等都是傑出的軍事統帥,都有過非常輝煌的戰績,都不比霍去病差。

所以我並不認可霍去病是中國古代最會打仗將軍這種過激的說法。


南公懿


前50名都進不了,大漢的趙充國,李陵,虞詡,段穎,韓信那個都在霍去病之上,衛霍的軍事能力因為“封狼居胥,飲馬瀚海”的民族情懷和英年早逝的加成被嚴重高估。

軍事能力分為三個板塊:戰略、戰術和理論。而衛霍幾乎毫無戰略能力可言,全憑漢武帝的指揮;戰術能力也不是很強,僅僅侷限於騎兵戰術中的長途奔襲+迂迴截擊,而且衛霍處於無馬蹬時代;二人的軍事理論成就為0。

而且衛霍還有打仗特別燒錢的大短板,放在亂世之中根本沒人用的起。

總的來說,衛霍的軍事能力嚴重被高估,大概是中國古代前60名的樣子,總有人把他們倆吹成前十、前五也是無語了。

同樣在戰術層面,李陵的表現遠勝於衛霍(當然,他在戰略和理論方面也幾乎為零),李陵以五千步卒出塞遭到三萬(後來增加到上十萬)單于主力圍攻尚能斬首數千,注意是“斬首”,則說明殺敵數有一萬多,更何況當時李陵沒有足夠的時間後精力來統計?

李陵的損失遠遠小於衛霍,而戰果比起衛青的漠北之戰是過而不及。

再強調一下:功績≠能力,天賦≠能力。衛青霍去病出擊匈奴,大漢戶口減少一半,經濟耗盡,別人多活兩年統一天下,他倆再活兩年,大漢戶口滅絕,經濟回到漢初。


可口偶遇



一 戰術思維活躍

“顧方略何如耳,不至學古兵法。”這與紙上談兵的趙括形成鮮明的對比,霍去病帶兵不諳古之兵法,本來戰況異變,要多運用謀略去打仗。捨棄以前的車兵陣法,靈活運用騎兵優勢,奇襲、大迂迴打殲滅戰,而且只帶少量精兵,行動迅速敏捷,不帶糧草輜重,講究取食於敵,極大的削弱了匈奴的人力與物力。

二 以少勝多,戰功赫赫

霍去病第一次出征就是獨領八百騎殲敵兩千有餘,此一戰奠定了霍去病開掛的一生。兩次河西之戰殲滅俘獲匈奴近十萬餘眾,直取祁連山、佔領河西走廊,從此切斷匈奴與西域的來往,也打通了絲綢之路、揚大漢國威之路。漠北之戰全殲匈奴主力,佔領整個華北、東北區,教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從此解決大漢邊境問題。



三 人格魅力

皇室至親,就是這樣的高富帥,年輕的血液裡流淌是的國家利益,“匈奴未滅,何以家為”20歲的年輕人揹負的是如此崇高的信仰。


無奈何,天妒英才,也就是這二十幾歲的年輕人,用了短短几年的光陰創造了這不朽的功業,是後輩窮盡一生也莫不能及的。留給後世的是無盡的敬仰、追思和詩詞。“曲逆奇謀神鬼運,嫖姚雄略帝王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