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烏江自刎後,屍首被5人瓜分,這5人最後結局如何?

館長先生


我是千夜,我來回答。

項羽自刎之後,瓜分項羽屍身的五人是王翳、楊喜、呂馬童、呂勝,楊武。這五個人後來都封侯了,王翳封杜衍侯,楊喜封赤泉侯,呂馬童封為中水侯,呂勝為涅陽侯,楊武為吳房侯。

這五個人封侯,有點“瞎貓撞上死耗子”的意味,全靠運氣。項王臨死之前,送了個天大的人情給舊友呂馬童,且看《史記·項羽本紀》裡的原文記載:

項王身衣被十餘。顧見漢騎司馬呂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項王也。”項王乃曰:“吾聞漢購我頭千金,邑萬戶,吾為若德。”乃自刎而死。王翳取其頭,餘騎相蹂踐爭項王,相殺者數十人。最其後,郎中騎楊喜,騎司馬呂馬童,朗中呂勝、楊武各得其一體。五人共會其體,皆是。”


血色烏江,窮途末路的項羽,身上已經負裡十餘處的傷,他看見漢軍陣營一位敵將,朝他喊道:“來人可是舊友呂馬童?”

呂馬童突然被叫到,不敢直面項羽,指著旁邊的王翳說:“這就是項王。”

項羽道:“我聽說漢王懸賞千金、封邑萬戶,要我的腦袋。我成全你!”他揮劍自刎,壯烈而死。

郎中騎王翳奪得項羽的頭,郎中騎楊喜,騎司馬呂馬童,郎中呂勝、楊武奪得項羽遺體的一部分。霸王壯烈自刎,成全了這五人的功名利祿,這五人皆受封列侯,《史記》中《高祖功臣侯表》有載。在來看這五人封侯之後的結局之前,先來看看這五人的出身,他們都來自秦帝國內史地區,都是昔日的秦軍將士。鉅鹿之戰後,秦軍主力戰敗,主將王離被俘虜,後來項羽在長平坑殺了四十萬秦軍。這五個人是後來誓死追隨劉邦、死磕項羽的秦軍殘餘力量的代表。

王翳,秦帝國內史下邽縣人,下邽縣在今天陝西渭南市臨渭區。王翳本是舊秦軍郎中騎將,漢元年參加劉邦軍團,屬於淮陰侯韓信的部隊,後來跟隨將軍灌嬰與他人共同追殺項羽,漢六年封為杜衍侯,食邑一千七百戶。

楊喜,秦帝國內史華陰人,華陰在今陝西西安南,舊秦軍郎中騎將,漢二年參加劉邦軍團,屬於淮陰侯韓信的部隊,後來跟隨將軍灌嬰與他人共同追殺項羽,漢七年封為赤泉侯,食邑一千九百戶。

呂馬童,秦帝國內史好畤縣人,好畤縣在今天陝西乾縣東,本是舊秦軍郎中騎將,漢元年參加劉邦軍團,曾經以司馬的官職出擊楚國將領龍且的軍隊,後與他人共同追殺項羽,漢七年正月受封為中水侯,食邑一千五百戶。

呂勝,秦帝國內史地區人,舊秦軍騎士,漢二年加入劉邦軍團東出函谷關,後來以郎將的身份與其他人共同追殺項羽,漢七年封為涅陽侯,食邑一千五百戶。

楊武,秦帝國內史下邽縣人,舊秦軍郎中騎將,漢元年參加劉邦軍團,曾經參加攻擊陽夏縣的戰鬥,後來以都尉的官職雨他人共同斬殺項羽,漢八年因功封為吳防侯,食邑七百戶。

他們的身份都是舊日秦軍秦將,因為項王要送人情給故人呂馬童,他們在追殺項羽的大隊人馬中幸得霸王軀體一部分,因而青史留名。這五個人在《漢書》或是《史記》中均未有獨立的傳記,關於他們封侯後的人生走向,都是在史料中扒拉出來的,有趣的是,這五個人死後,諡號都是“莊”,“屢徵殺伐曰莊”,後避漢明帝劉莊諱改為“嚴”。

這五人雖都憑軍功封侯,諡號都是莊,後代各有結局:

赤泉侯楊喜,跟《史記 項羽本紀》的淵源最深,而他本人祖上無跡可尋,但自他封侯之後,楊家世代公卿,是兩漢最有名的世家大族。東漢四世三公的楊震家族,篡北周創立大隋的楊堅家族,都是赤泉侯楊喜的後裔。

楊喜的五代孫楊敞,是漢昭帝時期的人物,先後出任大司農和御使大夫,一直官至丞相,被封為安平侯。楊敞娶了位明慧果敢的夫人,這位夫人姓司馬,是前太史令司馬遷的女兒。楊敞任丞相的第二年,漢昭帝劉弗陵去世。年僅22歲的劉弗陵並未留下後嗣,霍光選了漢武帝之孫、昌邑王劉賀為繼任皇帝。劉賀進京28天,還未去高祖廟拜祭,正式過了明路,就被霍光廢掉了。

霍光遣人通報楊敞,楊敞嚇得汗流浹背,連句完整的話都說不出來,嗯嗯啊啊地應答。來人起身如廁,楊敞一直在側旁聽的夫人現身,提醒楊敞不能含糊應對,要拿出明確的態度回應來人。“君侯如不迅速響應,跟大將軍(霍光)表同心,必定首先會被清洗誅殺。”楊敞如夢初醒,恢復了平日的口齒,給了來人明確的表態。果然,劉賀被廢,漢武帝曾孫劉病己即位,楊敞就因為那個堅決支持霍光決策的表態,算是擁立漢宣帝劉病己的功臣,丞相地位如初不說,加封3500戶食邑。

楊敞是司馬遷的女婿,《項羽本紀》是《史記》中的名篇,其中對鴻門宴、項羽之死的精彩還原,都被後世人認為直追小說的筆法。司馬遷不可能是這些故事的親歷者,但是他收集史料的過程中,女婿楊敞有可能會給他不少啟發。楊喜親歷霸王之死,並因其搶得項羽屍體,受封列侯。楊喜一生中最光輝的戰績,就是烏江畔的追殺之戰。他作為斬殺項羽的功臣,肯定會將建功立業的故事,講給子孫後代聽。傳到楊敞這一代,楊敞再複述給老丈人聽,司馬遷便有了第一手的史料。


杜衍侯王翳薨於高後六年,王翳的兒子王福嗣位,封共侯。孝文帝七年,王福薨逝,王翳孫王市嗣位,七年後薨。王家的侯位一直傳到七代,漢武帝元狩五年因罪被免。

中水侯呂馬童,封侯三十年後薨,孝文帝十年他的兒子呂瑕嗣位,封夷侯,三年後薨。孝文帝十三年,呂馬童的孫子呂青眉嗣位,封共侯。呂家侯位傳到第五代,漢武帝元鼎五年因坐酎金免。

涅陽侯呂勝比較不走運,呂家的侯位只穿了二世,傳給下一任莊侯便宜兒子呂成。漢文帝前元五年(公元前175年),以莊侯子呂成實非其子,不當為侯,涅陽侯國除。

吳房侯楊武跟涅陽侯呂勝一樣不走遠,吳家侯位也只傳了二世,從楊武傳到楊去疾。景帝后元元年(公元前143年),去疾有罪,吳防侯國除。


千夜看世界


答:瓜分項羽屍首的五個人是誰,他們的最後歸宿是怎麼樣的呢?

這個答案並不難查。

因為《史記•項羽本紀》交待得清清楚楚:王翳、楊喜、呂馬童、呂勝、楊武。

這五個人帶回了項羽的軀體上交劉邦,劉邦因此封王翳為杜衍侯,享1700戶;封楊喜為赤泉侯,享1900戶;封呂馬童為中水侯;封楊武為吳房侯;封呂勝為涅陽侯。

楚國已滅,大漢開國,這五人都得到了善終,幸福老死。

現在借這個機會,說一些不大為人所注意的東西。

比如,這五人歸漢之前,都是秦朝的騎兵將校,他們見證了秦朝滅亡,清楚項羽坑殺秦軍的惡行,則項羽被他們肢解,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但這個還不是我想說的。

我想說的是,《史記•項羽本紀》寫項羽從垓下出逃後,他在“四隤山快戰”的神勇情節、在烏江刎前與呂馬童慷慨激昂的對話,寫得細緻入微,彷彿作者親臨其境。

很多人因此懷疑太史公是放飛想象的翅膀來完成這一系列描寫的。

其實不是。

因為,在“四隤山快戰”中,被項羽嗔目驚退的赤泉侯與太史公是很有淵源的。

前面也說了,這赤泉侯就是後來因功得封的楊喜。

楊喜有個兒子名叫楊敷;楊敷有個兒子名叫楊殷;楊殷有個兒子叫楊敞。這個楊敞就是司馬遷的女婿。

即楊殷是司馬遷的親家。

楊殷從祖父、父親那兒繼承了赤泉候的爵位,對於這爵位的來歷,一清二楚。

而他的祖父楊喜全程參加了追擊項羽軍事行動,是歷史事件的親歷者、當事人。不難想象,參加垓下之戰,追擊項羽到烏江,最終斬殺項羽,肯定是楊喜一生中最高光的時刻。

就因為擁有過這樣的時刻,他理所當然地會把裡面的所有細節一遍又一遍地講給別人聽,包括講給自己的兒孫聽,永不疲倦。

有一個問題,楊喜在講這些東西的時候,有沒有滲假呢?

可能性非常小。

你看,他在講述“四隤山快戰”時,就毫不隱諱地把自己被項羽嚇得魂不附體的丟人事說了出來。

這麼丟人的事兒,他都不加掩飾,其他的事,還有隱藏和誇大的必要嗎?

所以,太史公司馬遷所寫的項羽自刎事應該就是歷史事實。

則西楚霸王項羽的神威,凜凜如畫,千載而後,仍讓人神往不已。


覃仕勇說史


我是大史官,我來告訴你“項羽烏江自刎後,屍首被5人瓜分,這5人最後結局如何?”

瓜分項羽屍首的5個人分別是:楊喜、王翳、楊武、呂勝和呂馬童。

話說,公前202年,項羽被劉邦的漢軍圍困於垓下,因糧草不足,又無援兵,只能乘夜色突圍,等逃至烏江邊時,本可以退至江東,可圖日後東山再起,但西楚霸王選擇了自刎烏江,隨後屍體就被敵人瓜分了。在自刎之前,項羽對叛楚歸漢老部將呂馬童說:老朋友,聽說漢王用1000兩黃金、一萬戶來懸賞我的人頭,現在我都給你了。

項羽自刎後,漢軍兵為了封侯,紛紛上前來搶奪項羽的屍體,亂軍之中,王翳搶先一步割掉了他的頭;楊喜搶到項羽的左腿;呂勝搶到了項羽的左臂;楊武搶到了項羽的一隻右腳;而呂馬童只搶到了項羽的一塊皮肉。事後,這五個人當著漢王劉邦的面,將項羽的屍首重新拼接起來,來證明項羽的確已死。接著,劉邦兌現了承諾:封楊喜為赤泉侯,享1900戶;封王翳為杜衍侯,享1700戶;封楊武為吳防侯,享700戶;封呂勝為涅陽侯;封呂馬童為中水侯。

很明顯,這五個人都沒有被封為萬戶侯,估計應該是因為項羽是自刎而死的吧。並且項羽的死並不是某一個人的功勞,因此也只能是按功按照屍體的部位進行分配了吧。從每個人分得的戶數多少也能夠看出他們的功勞大小,後面兩個人戶數不詳,估計應該和楊武的差不太多。這五個人也因此實現了封侯的夢想。事後,劉邦又將項羽的屍首集齊並以魯公禮葬於谷城,還修建了祠堂來祭祀。

比較有意思的是,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項羽滅掉了秦國,而這五個人全部都是秦國人。其中楊喜這一支發展的最好,曾孫楊敞做到了西漢丞相,三國時期的楊修還是他的子孫呢;王翳的子孫襲爵位,後被除爵;楊武的兒子楊去疾襲爵,後來也被除爵;呂勝的後人史書跟本沒有記載;呂馬童的子孫襲爵到漢武帝時期,後也被除爵。


大史官


楚漢戰爭後期,項羽兵少糧盡,最終諸侯聯軍將項羽合圍於垓下,項羽兵敗自刎。劉邦大獲全勝以後,首先封賞追殺項羽的部將,因為劉邦先前下令殺項羽者封賞千金和萬戶食邑,這麼誘人的條件自然搶功者數不勝數,最後項羽的屍首被五個人瓜分,那麼這五個人結局如何呢?

(一)呂馬童

史料對呂馬童的出身記載不詳,研究漢史的歷史學者李開元認為呂馬童是秦國人。呂馬童本來是項羽的部下,劉邦授封漢王以後,呂馬童加入劉邦集團。

韓信奉劉邦之命開闢北方戰場,在韓信滅代、滅趙、滅魏、降燕、滅齊以後,項羽感覺到了危機,於是派龍且率領二十萬大軍討伐韓信,呂馬童跟隨韓信迎戰龍且。後來因龍且輕敵,二十萬楚軍幾乎全軍覆沒。呂馬童因殲滅龍且有功,升任騎司馬。

漢五年十二月,項羽已是兵少糧盡,無奈之下與劉邦簽訂鴻溝協議,釋放關押的人質。隨後率軍東歸。沒想到劉邦撕毀合約追擊項羽,最後諸侯聯軍將項羽圍困於垓下,呂馬童也參加了垓下之戰。

項羽臨死前,將自己的愛馬送給了烏江亭長,自己手持短劍與漢軍展開一場廝殺,上百名漢軍被殺。項羽突然發現呂馬童在漢軍中,他對呂馬童說,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嗎?聽說漢王懸賞千金要我的頭,那麼我送你個人情,把我的頭送給你。呂馬童聽後非常難為情,轉過身告訴旁邊的戰友王翳,對他說對面說話的就是項羽。

項羽說完立即自刎,王翳本來不認識項羽,呂馬童這麼一提醒,他立刻上前把項羽的頭砍下。呂馬童看見王翳割下項羽的頭顱,立即上前分割項羽的屍體。呂馬童因斬殺項羽有功被劉邦封為中水侯。漢文帝十年,呂馬童去世,諡號莊侯。

(二)王翳

王翳是關中地區的秦國人,原來是秦帝國的將士。劉邦還定三秦以後,王翳降漢,加入劉邦集團。劉邦佔領關中以後,並沒有把關中基層官員換掉,而是繼續留任,王翳原來在秦地擔任郎中,歸漢後仍然保留了原來的職位。

王翳跟隨劉邦參加垓下之戰,本來王翳先前沒有見過項羽,即便是想要立功,也苦於沒有機會。結果項羽臨死前,呂馬童告訴他眼前的這位就是項羽。項羽自刎後,王翳立即上前砍下項羽的頭顱。王翳因拿到項羽一部分屍體,被劉邦封為杜衍侯,賜食邑一千七百戶。公元前182年,呂后執政期間,王翳去世,諡號“莊”。

(三)楊喜

楊喜是今天陝西潼關人,劉邦還定三秦以後,出函谷關東進與項羽爭天下,各路諸侯看見劉邦實力高漲,紛紛投靠劉邦。楊喜也在劉邦還定三秦以後加入劉邦集團,被劉邦任命為郎中。

後來楊喜也跟隨劉邦參加垓下之戰,楊喜看見大家都去搶奪項羽的屍體,他也立即上前,奪取了一塊,算是立下了軍功。後來被劉邦封為赤泉侯,賜食邑一千九百戶。公元前194年,漢惠帝將楊喜貶為平民,第二年官復原職。公元前168年,楊喜去世,諡號“莊”。

(四)呂勝

呂勝身世記載不詳,楚漢戰爭時期,投靠劉邦,被劉邦封為郎中。垓下之戰,呂勝看大家爭先恐後搶奪項羽屍首,劉邦的懸賞太誘人,能夠奪取一塊屍體,將來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所以呂勝也立即上前與將士們一起搶奪項羽的屍體。西漢王朝建立以後,呂勝因斬殺項羽有功,被劉邦封為涅陽侯,呂勝後續記載不詳,死因也不詳。

(五)楊武

劉邦被項羽趕往巴蜀之地後不久,任命韓信為大將軍,採用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之策殺回關中。劉邦擊敗章邯以後,揮師東進至下邽,楊武投靠了劉邦,加入劉邦集團,劉邦封他為郎中騎將。後來因立下軍功升為都尉。

楊武也參加了垓下之戰,當大家都去搶奪項羽的屍首之時,楊武也加入了奪屍隊伍,成功獲取了項羽屍首的一部分。劉邦登基稱帝以後,大封有功之臣,楊武被封為吳房侯,賜食邑七百戶。公元前167年,楊武去世,諡號“莊”。楊武去世後,其子楊去疾世襲父親的爵位。

楚漢戰爭後期,劉邦下令殺項羽者重重有賞,王翳先下手為強,奪取了項羽的首級。呂馬童看見王翳去搶,也不顧項羽昔日的知遇之恩,也匆忙前去瓜分。將士們看見後,不顧自己的生命危險都去搶奪,因為他們深知立下軍功,將來是要被裂土封侯的,最終項羽的屍首被卸成了五塊。

將士們為了搶奪項羽的屍體,互相殘殺,有不少將士為此丟掉了性命,最終由王翳、呂馬童、楊喜、呂勝、楊武勝出,王翳得到項羽的首級,其他人得到項羽屍體的一部分。

驍勇善戰的英雄項羽就這樣被肢解了,讓人惋惜,這五個人因功都被封為列侯,他們後來有了自己的食邑,過上衣食無憂的富足生活。


小龍談歷史


公元前202年,項羽被漢軍追擊到烏江邊上。這時,項羽回頭看見漢軍中的故友呂馬童,便對他說:“我聽說漢王用黃金千斤,封邑萬戶懸賞我的腦袋,我就把這份好處送你吧!”說完,項羽自刎而死。

接著,漢軍士兵們全部衝過去搶奪項羽的屍體,由此相爭而被殺死達幾十人。最後,漢將王翳得了項羽的頭顱,楊喜、呂馬童、呂勝、楊武各得到項羽身體的一部分。因此,他們五人回去後都被劉邦封了侯。

其中,呂馬童被封為中水侯,食邑2000戶,在西漢功臣在榜中排行第101位;王翳被封為杜衍侯,食邑1700戶,西漢功臣榜中排行第102位;

楊喜被封為赤泉侯,食邑1900戶,西漢功臣榜中排行第103位;呂勝被封為涅陽侯,食邑1500戶,西漢功臣榜中排名104位;楊武被封為吳房侯,食邑700戶,排在145名開國功臣榜之外。



首先我們來看這五個中排名第一的呂馬童:原名呂伯子,秦末吳中人,本是舊秦軍郎中騎將,後在劉邦攻入咸陽後,開始追隨劉邦,後因得項羽屍首被封為中水侯,歷經高祖、惠帝、呂后、漢文帝四朝,一直比較低調作人。

在漢文帝十年(公元前170年)時,呂馬童因病去世,其襲爵只傳到漢武帝時期,其五世孫呂宜城因酎金事發而除爵,其家族成員由此成為平民。等到漢宣帝時期,他的七世孫呂建明被授予“公士”的爵位。

這個“公士”的爵位,是漢朝二十等爵的最低一級。有此爵之民,其身份略優於無爵之人,可享有歲俸約五十石,同時另有田一頃,宅一處和僕人一個。此後,呂馬童的後人基本就以此過日子,後輩中也再無顯赫之人。

接下來是這五個中排名第二的王翳:他原先在秦軍中擔任郎中騎,等到劉邦攻入咸陽後,他開始追隨劉邦,後因得項羽屍首被封為杜衍侯,高後六年(公元前182年)去世。其襲爵也只傳到漢武帝時期,其七世孫王定國因犯罪被除爵,淪為平民百姓。



楊喜:那可是個不得了的人物,他的家族被稱為華夏第一楊家。這位楊喜,也是秦國人,在劉邦攻入咸陽時投靠劉邦。等到西漢立國後,他被封為赤泉侯,擔任郎中騎都尉,負責管理宮廷車騎門戶和宮中夜間安全,漢文帝十二年時,他因病去世。

如果僅僅到此,這位楊喜,估計就和上面兩位人物差不多,但問題是,等到了漢武帝晚年,楊喜的曾孫楊敞(司馬遷的女婿)因黨附於權臣霍光,並極受他的賞識,由此得以屢獲提升,最終官至丞相,封安平侯,並將弘農郡的三千五百戶百姓作為他的食邑。

隨後,楊敞舉家搬遷到弘農郡,也正是從這一刻開始,楊喜的家族,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因為,傳說中的傳奇家族弘農楊氏正是從此開始。後來,在東漢時,這位楊敞的玄孫楊震官居太尉,號稱“關西孔子”,其子楊秉、孫楊賜、重孫楊彪,並稱位“四世三公”,成為當時全國排名前六的門閥世家。

再後來,隋文帝楊堅,隋煬帝楊廣,越國公楊素及子楊玄感等人,都是出自楊氏家族。即便到了唐朝,也依然有“李武韋楊”這種說法,楊家不僅出了“十一宰相”,還有唐太宗楊妃、武則天之母、唐玄宗楊皇后都是楊家的後人,正可謂是一條大腿改變家族上千年的命運!

最後說一說呂勝和楊武,他們倆原先也是秦國士兵,後歸順劉邦。西漢立國後,他們基本是在啃老本,後人中也沒有傑出人才。楊武的爵位只傳到兒子輩,就因為兒子犯罪被除爵,淪為平民百姓,呂勝在史書沒有記載死因及其後人。


我是趙帥鍋


根據《史記·項羽本紀》中記載

垓下之戰中,項羽臨死前是想要把自己的人頭送給呂馬童的,說當做賞賜他這個原來賬下故人,說完此話接項羽便拔劍自刎而死。

呂馬童沒有反應過來,被項羽一系列動作做法嚇懵了,沒來得及下手搶奪項羽屍體。

結果就被王翳捷足先登搶去了人頭,

其餘眾多漢將見此也都爭先恐後開始搶???屍體

最後郎中騎楊喜獲得項羽左腿、

郎中呂勝獲得左臂、楊武得霸王一肢,

後之後自覺,反應過來的呂馬童,得到了項羽的身子和右臂

一代霸王,項羽的死不可謂不慘

劉邦大封分屍五人組

這個結果自然讓劉邦恨高興,

於是他便任命呂馬童為中水侯,

王翳為杜衍侯,楊喜為赤泉侯,

楊武為吳防侯,呂勝為涅陽侯。

五人組最終結局

呂馬童,成為了侯爺後,坐擁1500戶,得到善終

王翳,經濟多了點,得了1700戶,也享福善終

呂勝活到了劉恆時代就被趕回家養老了

楊武因兒子犯法了也受連累,被削爵了

最後是楊喜,這個人雖然不怎麼樣。可他卻鑄造了影響百年中國朝政的弘農楊家

這裡得到項羽左腿的楊喜,

也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隋朝開國皇帝楊堅先祖了

這就是項羽烏江自刎後,分屍五人組的結局


歷史小公子


劉邦雖然殺了不少開國功臣,但對這五人還是讓他們安享晚年了,並沒有找他們的麻煩。


我們都知道項羽被劉邦兵圍垓下,楚軍損失慘重,項羽趁夜突圍,逃到烏江時,手下士兵和烏江亭長都勸項羽趕緊渡江,只可惜被項羽拒絕。

當初帶江東八千子弟起事,現在就自己一人逃回,實在是無顏面對江東父老。

隨後項羽與士兵一起返回戰場,親自帶領他們與前來包圍自己的漢軍交戰,項羽果然勇猛,在漢軍的重重包圍之中,仍然能憑一己之力擊退敵軍。

可是漢軍人數太多,圍攻的人像蜜蜂一樣湧來。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搶到項羽的屍體。因為劉邦曾經承諾他們,得項羽屍體者晉封為侯。

最終項羽烏江自刎,漢軍像發瘋一樣湧向項羽的身邊,最終有五人奪得項羽屍體。

他們分別是王翳、呂馬童、呂勝、楊武、楊喜,後來他們拿著割下的項羽屍體走到劉邦面前,劉邦也兌現了自己的諾言,王翳封為杜衍侯、呂馬童為中水侯、呂勝為涅陽侯、楊武為吳防侯、楊喜為赤泉侯,現在我們來看一看這五人的結局如何。



杜衍侯侯王翳: 食邑1700戶,在漢朝的開國功臣中排102位,於公元前182年去世,諡號為“莊”,公元前119年,因後代有罪,杜衍侯的爵位被漢武帝廢黜。

中水侯呂馬童: 這個人是項羽的老熟人,以郎中騎將的身份加入劉邦陣營,最後封邑1500戶,公元前170年去世,爵位傳到漢武帝元鼎五年時,因後代有罪,封地被除。

涅陽侯呂勝: 呂勝封侯後,後世史書就沒有記載了,不過他的封地在公元前175年(漢文帝五年)就被革除了。

吳防侯楊武: 奪得項羽屍體後被劉邦封為吳防侯,食邑700戶,於公元前167年逝世,公元前143年他的爵位在他兒子繼位後,因為犯罪也被革除了。

赤泉侯楊喜: 這個人是笑到最後的,不僅他被封侯了,而且在兩漢400年的時間裡他的家族都屹立不倒。後世子孫更是出將入相,比如西漢丞相楊敞,東漢太尉楊震、楊秉、楊賜、楊彪,後來又經過晉魏南北朝,楊家依舊長盛不衰,最後更是出了個開國皇帝隋文帝楊堅。

所以他們五人結局都很好,劉邦也並沒有殺他們,因為他們根本就對劉邦造成不了威脅,到最後其實就要看後代的造化了。


景觀歷史


垓下之戰中,劉邦為了儘快瓦解楚軍,承諾凡有勇士能殺項羽,“賞千金、封萬戶侯”。

對此,《史記.灌嬰傳》與《漢書·樊酈滕灌傅靳周傳》的記載如出一轍,都說:“(灌嬰)所將卒五人,共斬項籍,皆賜爵列。”

也就是說,王翳、呂馬童、楊喜、楊武、呂勝這五人,確實都因為擊殺項羽而被同日封侯,但並非劉邦承諾的“萬戶侯”,比如,楊喜是封了1900戶,而楊武只有700戶。雖然1900戶和700戶離“萬戶侯”相差甚遠,但對於一個低級武將來說,已經是至高無上的榮譽了。

五人的結局。

王翳:因擊殺項羽封杜衍侯,1700戶,高後六年(公元前182年)薨,諡號“莊”。

呂馬童:因擊殺項羽封中水侯,文帝十年(公元前170年)薨,善終,諡號“莊”。

楊喜:因擊殺項羽封赤泉侯,公元前168年逝世,善終,諡號為“莊”。

楊武:因擊殺項羽封吳房侯,公元前167年去世,善終,諡號為“莊”。

呂勝:因擊殺項羽封涅陽侯,卒年不詳,善終,諡號為“莊”。


蒼龍傲天


無產階級革命家周恩來晚年曾經在看京劇《霸王別姬》時用6個“一”點評了項羽,分別是:一言堂,一家之長,一意孤行,一籌莫展,一曲輓歌,一敗塗地。對比一下,同樣是他,在18歲時候作文裡寫到了項羽,“時勢之英雄,固若是其眾也,然非吾之所論於項羽、拿破崙也。夫二氏,世界之怪傑也。具併吞八荒之心,叱吒風雲之氣;勇冠萬夫,智超凡俗;戰無不勝,攻無不取;敵邦聞之而震魄,婦孺思之而寒膽;百世之下,猶懍懍有生氣,豈僅一世之雄哉!”。

上述兩次評論看似矛盾,實則是統一的,我們解讀項羽需要注意,項羽身上確實具有這二重性,這是討厭或者喜歡他的人都無法否認的:他要是沒有剛愎自用的一面,怎麼會最終失敗?但他如果沒有智勇超群的一面,又怎麼做西楚霸王呢?司馬遷是很厭惡項羽的,並惡狠狠地批評了他,即使在我們看來,項羽一生中最悲壯時刻的自刎,司馬遷都是諷刺的四個字“豈不謬哉”。然而,司馬遷也不得不承認項羽稱霸的高光時刻是“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也”。說說項羽的自刎吧。

項羽是如何失敗的,其具體過程,可以寫一部書,不贅述。但有個電影的名字、也是豫劇經典的名字、也是成語的名字概括了結果:十面埋伏。既然被敵人這樣埋伏,項羽還想逃跑?難!實在太難!但,畢竟天無絕人之路。項羽此人,雖然對高級參謀、高級將領喜歡猜疑,但他也有優點,就是對士兵或者基層人員噓寒問暖還是有一套的,不知道是否因此打動了烏江亭長,後者強烈建議他渡江逃亡,等待時機東山再起,而且對項羽指出,這個地方十分偏僻,只有他有船,漢軍想追也沒用。但是,項羽此時,已經一心求死了。也許,他缺乏的就是劉邦那種為了勝利不顧一切的精神,包括尊嚴、包括虛榮,什麼都可以拋棄。項羽想實現他最後的尊嚴,他不能再次踐踏八千江東子弟的生命走向榮華富貴。最終,他衝向漢軍陣地,與漢軍短兵相接,一個人就殺了漢軍數百人,但他自己身上也受傷十來處。正史記載下項羽最後的結局:“顧見漢騎司馬呂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項王也。’項王乃曰:‘吾聞漢購我頭千金,邑萬戶,吾為若德。’乃自刎而死。”項羽真是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其行也善,但他的敵人卻不會善待他。漢軍內部為了搶奪項羽的屍體又是一番混戰,竟然死了幾十個人。最終5個人“大功告成”:王翳得到了項羽的頭,郎中騎楊喜,騎司馬呂馬童,郎中呂勝、楊武各得到項羽的身體的一部分。

劉邦做皇帝后,並沒有忘記項羽這個老對頭,甚至還裝模作樣地為項羽哭了一番。當然了,對於搶得項羽屍體的人也做了一番表揚:封呂馬童為中水侯,封王翳為杜衍侯,封楊喜為赤泉侯,封楊武為吳防侯,封呂勝為涅陽侯。這5個人,並沒有受到劉邦或者呂后的清算,得以安享天年、沐浴著浩蕩的皇恩。但,公道自在人心,又有誰會真心讚揚這5個人呢?最起碼,一介女流李清照都是謳歌項羽“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啊!



通鑑智慧傳承—兔珞遙


都別搶,我來答。

《史記·項羽本紀》記載:

項王乃曰:“吾聞漢購我頭千金,邑萬戶,吾為若德。”乃自刎而死。王翳取其頭,餘騎相蹂踐爭項王,相殺者數十人。最其後,郎中騎楊喜,騎司馬呂馬童,郎中呂勝、楊武各得其一體。五人共會其體,皆是。故分其地為五:封呂馬童為中水侯,封王翳為杜衍侯,封楊喜為赤泉侯,封楊武為吳防侯,封呂勝為涅陽侯。

這五個把項羽的屍體瓜分的人分別是:楊喜、王翳、呂馬童、呂勝、楊武。

最後的結局肯定很好啊,全都被封侯列爵,從此走上人生巔峰,這五個人後來也都是善終,根據周代制定的諡法,他們的諡號都是“莊”,即所謂“屢徵殺伐曰莊。以嚴釐之。”

取“莊”的諡號一共有6種依據,分別是:

(1)兵甲亟作曰莊。以數徵為嚴;(2)叡圉克服曰莊。通邊圉,使能服;(3)勝敵志強曰莊。不撓,故勝;(4)死於原野曰莊。非嚴何以死難;(5)屢徵殺伐曰莊。以嚴釐之;(6)武而不遂曰莊。武功不成。

他們的諡號都是“莊候”。

這5個人都開創了5個大家族,但是隨著時間流逝,其他4個家族都相繼衰落,其中只有楊喜真的是我估計他可能得到的是項羽的大腿,生活的演繹了世界歷史裡絕無僅有的“抱大腿”的案例。

這個楊喜沒有得到項羽的屍體前,只不過是一個小小的郎中騎,後來封侯列爵這些都不算什麼,他最大的功績就是開創了古代楊氏這個超級大家族。

可以說楊氏就是從他這裡開始,開始了長達近數千年的輝煌歷史。

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弘農楊氏”家族很牛吧,這個弘農楊氏的開山鼻祖是楊敞,他是西漢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官居丞相、御史大夫、大司農等高級職位。

同時他也是楊喜的曾孫,司馬遷的女婿。

楊喜的玄孫楊惲很受司馬遷的喜愛,後來為《史記》的保管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也就是說今天我們能夠看到《史記》,還得感謝人家楊喜的玄孫呢。

楊喜的八世孫楊震,也是出身弘農房系,博覽群書,遍讀經典,號稱“關西孔子”,而楊敞是他高祖,反正他們都是這個大家族裡的。

那個聰明的楊修是他的玄孫,楊震的八世孫楊鉉是隋文帝楊堅的六世祖。

而南宋中期和陸游、尤袤、范成大並稱為“中興四大詩人”的楊萬里他是楊奇的後代,這個楊奇是楊震的曾孫。

總之這個家族要是繼續梳理下去真的就沒完沒了,反正自從楊喜搶到了項羽的一部分屍體後,他這一脈的楊氏就迎來了他們的家族輝煌,其輝煌延續千年之久。

其後代絕大多數都身居高職,入朝為官,他的後代甚至還開創了隋朝,可以說縱觀全世界的歷史也再找不出第二個像楊喜這種案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