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三岁前,要做一位孩子的“仆人”,妈妈别不当回事

看到过各种各样的“熊孩子”,妈妈们也担心自己家的孩子,会因为自己过度的宠溺,也会成为一个“熊孩子”。

但自己生的宝贝孩子,怎么可能忍心不宠爱?但又怕自己的孩子对父母太依赖,什么事都做不好。

可孩子又太小,父母也不忍心把孩子晾在一边。因此,在如何让孩子正确依赖父母的问题上,很多妈妈都为之矛盾。

2008年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布莱克曼”教授曾在一次公开演讲中表示:“在孩子3岁之前,妈妈要做一位孩子的仆人”。

同时布莱克曼教授还表示,教育孩子是要分阶段的,而且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使命,就比如孩子在3岁之前,做好孩子的“服务阶段”。

孩子三岁前,要做一位孩子的“仆人”,妈妈别不当回事

幼儿园里自闭的孩子,源自缺失的母爱

由于父母工作忙碌,果果从小被寄养在奶奶家,与自己的奶奶和堂弟生活在一起。

“重男轻女”的观念影响,奶奶的爱会更倾向于果果的弟弟,即使被弟弟欺负,奶奶也会数落果果不让着弟弟。

果果妈妈为了让孩子接受好的教育环境,在果果4岁的时候,将果果从奶奶那里接到了自己的身边,送到城市里一个不错的幼儿园就读。同时,也是为了弥补自己作为母亲,把孩子从小“丢”在奶奶家,对孩子爱的缺失。

本来这是好事,但果果妈并不会想到,自己对孩子缺失的爱护,从而对孩子产生的伤害是很难弥补的。




果果入园2个月,本以为一切如常的果果妈被老师叫到了幼儿园,老师告诉果果妈,果果性格太自闭,无论自己怎么样帮助果果交朋友,但果果还是喜欢一个人蹲在一边玩。

这并不是单纯的怕生,也不是对陌生环境的恐惧。一个正常的孩子,入园2个星期就能和其他孩子打成一片,然而果果却始终喜欢孤零零地一个人。

相处了2个月,直到现在也不愿意跟老师和小朋友们做游戏。

孩子都是父母的“宝贝疙瘩”,孩子性格出了问题,有几个妈妈不会害怕?回想平时,果果的确在家也不爱说话,不像别的孩子那样活泼阳光。

回到家,孩子不喜欢跟果果妈说话,这让果果妈更加担心起来,就好像孩子生病了一样,果果妈查遍了资料、问遍了儿童心理专家才明白:从小没有建立起的依赖关系,需要父母长达很多年来偿还。

孩子三岁前,要做一位孩子的“仆人”,妈妈别不当回事

从小没有建立起来的依赖关系,迟早需要父母来偿还

在3岁前,孩子就像播到土地里的种子,他们虽然什么都不会做,但却有记忆,尽管若干年后会忘记,但对父母是否依赖、是否爱自己的爸妈,却会深深刻在骨子里。

孩子3岁前,妈妈要做好孩子的仆人,并不是说宠溺自己的孩子,而是言传身教,这是父母必须要做的事情。

因为孩子3岁之前,并没有自我服务的意识、没有能力满足自己的需求,同时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更希望依赖自己的妈妈。

因此,妈妈可以围绕着孩子转,帮助孩子打理好生活日常,让孩子跟妈妈建立起依赖关系。

2010年美国心理学教授“杰勒德”曾表示:在孩子的一生中,没有像在孩子3岁以前那样,有足够的时间能够与自己的爸妈建立依赖关系。

因此建立足够的安全感十分重要,倘若错过了这一段时机,那么未来爸妈需要用很长的一段时间来弥补。

孩子三岁前,要做一位孩子的“仆人”,妈妈别不当回事

为什么要成为孩子的仆人,建立与孩子之间依赖关系?

父母与孩子之间都是以爱为纽带,来维系之间的关系。3岁以内的孩子,很容易对周围陌生的环境产生恐惧。

然而正是有父母在孩子的身边,才能帮助孩子消除这些恐惧,用温暖的陪伴,来抚慰孩子的内心,让孩子更加阳光地成长。

所以,与孩子建立依赖关系十分重要,这可以让孩子更加安心地探索这个对于他来讲,十分陌生的世界。

同时也能够帮助孩子提高自立、社交等能力,甚至更是提高孩子智力的关键。



1、安全感是孩子用于接受他人的重要因素

一个从小与父母建立起依赖关系的孩子,在爱的沐浴下,孩子的内心会更加充满安全感,因此在幼儿园里,也会更容易跟其他的孩子或者老师打成一片。

就好比上文中的果果,由于从小被妈妈寄养在奶奶家,没有得到妈妈的关爱。因此,从小没有与妈妈建立依赖感的孩子,内心也缺乏安全感。

读幼儿园以后,也不会轻易地接受别的同学和老师。

不要说小孩子,不用在乎什么安全感,也不用在乎什么社交。孩子从小没有安全感,对于孩子未来在学校和工作中的社交也是影响深远。

由于养成了患得患失的性格,孩子会缺乏自信,即便孩子自己想改变性格中懦弱和逃避的部分,也是很难的。

孩子三岁前,要做一位孩子的“仆人”,妈妈别不当回事

2、依赖关系是教育孩子的重要条件

一个与父母建立了良好依赖关系的孩子,会更加容易信任自己的父母。因此,也会更加喜欢听父母的话。

而相反,并不依赖父母的孩子,由于在父母哪里并没有建立起安全感,因此父母在“掌控”孩子的行为上,会比较困难。

因此3岁前与孩子建立起依赖关系,也会相应地减少日后与孩子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3、让孩子更快地学会父母身上的闪光点

3岁以前的孩子是处于一个模仿的阶段,在探索这个世界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模仿自己的父母。

除了日常父母的教育外,与父母建立起依赖关系的孩子,会通过父母对自己的关爱中,学到关爱别人的方式。

这就是孩子们总是喜欢抱起一个娃娃,模仿妈妈关爱自己的样子,来关爱自己怀中的娃娃。

甚至,孩子会从爸爸的身上,学会属于爸爸的担当和勇于探索的精神,这些都源自于孩子对父母的依赖和信任。

孩子三岁前,要做一位孩子的“仆人”,妈妈别不当回事

孩子与父母建立起来的依赖关系,是一步一个脚印形成的

孩子与父母建立依赖关系的过程是分成3个阶段的,一直到孩子3岁以后,在这期间为孩子一生对父母建立起的依赖感,打下了结实的基础。

1、依赖感的萌芽时间,是婴儿在妈妈的腹中听妈妈的声音开始。一般从孕期第8个月开始,婴儿就已经可以识别出妈妈的声音了。

2、在婴儿时期通过听妈妈对自己的安抚,尝试着学习妈妈的发音,以及日常妈妈对自己的陪伴,依赖感开始进一步地形成。

直到孩子开始学会爬行、站立、走路甚至开始学习语言时,妈妈陪伴在孩子的身边,传授给孩子独立吃饭、穿衣服等生活技能时,孩子会对能够保护他的人形成进一步的依赖。

孩子三岁前,要做一位孩子的“仆人”,妈妈别不当回事

跟孩子建立依赖关系,这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

建立起依赖关系固然重要,但前提是掌握一个度,如果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那么这并不是合理的依赖关系,而是一种不健康的溺爱

因此,父母心里也要有一杆秤,不要因为冷落孩子,而让孩子缺乏安全感。

同时,凡事都要有个度,不要让孩子过分依赖父母,剪断了孩子尝试着独立飞翔的翅膀。



1、陪伴孩子独立做事,并给予鼓励和奖励

做孩子的仆人,并不是什么事都帮着孩子干,而是时刻陪伴孩子的身边,教会孩子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服、独立完成拼图游戏。甚至当孩子稍微大一点后,教会孩子帮忙做家务。

而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要陪在孩子的身边,当孩子出现失误的时候,爸妈演示给孩子正确的操作方式,并帮助孩子完成。

当孩子渐渐有了些进步的时候,适当鼓励孩子,并且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小小的奖励。

孩子三岁前,要做一位孩子的“仆人”,妈妈别不当回事

2、在孩子不会表达自己的时候,妈妈要学会懂孩子

最了解自己的,莫过于自己的妈妈。同理,世界上也只有妈妈最懂自己的孩子,而交流是与孩子建立起依赖关系的重要途径。

又好比婴儿时期,妈妈对着宝宝说话,教孩子喊“妈妈”的时候,孩子也会通过牙牙学语,来增加对妈妈的依赖。

孩子在3岁前难于表达自己,并不会很通俗易懂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也因此妈妈在这个时候,更应该学会懂自己的孩子。




与此同时,当孩子懵懂地向爸妈提问题的时候,聪明的妈妈并不会敷衍,而是会通过交流来教育孩子,抚慰孩子的人格。

甚至当孩子向妈妈提出很多妈妈不懂的问题时,聪明的妈妈会告诉孩子:“我也不懂这个问题,但是我们可以一起寻找答案。”

以此,来培养孩子对爸妈的依赖,让父母在孩子的心中更像一个“我未来要成为的那个人”

每个孩子即便年龄再小,也有自己喜欢的东西和不喜欢的东西。因此,作为妈妈,更需要成为一个

“善解人意、体贴周到”的仆人,陪在孩子的左右。

同时也不要因为嫌孩子烦,而回避孩子的问题,我们应该勤于与孩子沟通,在沟通中建立起与孩子的依赖关系,成为孩子的知己,也成为最懂孩子的那个人。

孩子三岁前,要做一位孩子的“仆人”,妈妈别不当回事

3、杜绝丧偶式育儿,让爸爸活跃起来

现如今有一个词汇非常火,叫“

丧偶式育儿”。就是说一家人把照顾孩子的大任都交给了妈妈,而爸爸却成为了局外人。

然而爸爸这一个角色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也是不可缺少的。

不同于妈妈的温柔体贴,爸爸更像一位强壮的大英雄,也像一位友好的玩伴。爸爸虽然不如妈妈那样会照顾孩子,却可以带给孩子更有趣的快乐。

在爸爸陪伴孩子的过程当中,孩子会复制爸爸身上的勇敢和探索精神,这对孩子的性格养成也十分重要。

因此,爸爸也要做好陪伴孩子玩耍的仆人,建立起父子之间的依赖感。

孩子三岁前,要做一位孩子的“仆人”,妈妈别不当回事

另外,我们需要在孩子3岁前,做陪伴孩子身边的仆人,建立起与孩子之间的依赖关系,给孩子提供足够的安全感。

虽然现如今生活压力大,每个人都会因为工作而奔波劳累,但孩子也是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请把工作之余,更多的时间放在孩子的身上。

3岁前,做好孩子的仆人,用身为父母的爱、关怀,来温暖孩子的内心,别疏忽了与孩子之间的交流。

我曾在地铁上看到过一位年轻妈妈低头刷着手机,而身边的孩子却乖乖地坐在妈妈身边,虽然画面很安静,但却不得不有些心疼这孩子。

如果能用刷手机的时间来陪孩子沟通聊天,那么亲子之间的情感也许会更温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