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帝王用人哲学--秦二世胡亥

俗话说,虎父无犬子。其实也未必如此。秦始皇是很善于用人的,继承皇位的秦二世在用人方面却犯下了很大的失误,加快了秦国灭亡的步伐。秦二世在历史上也没有什么好名声,不过他一开始即位的时候还是能够听取大臣的建议的。他曾经召集大臣商议秦始皇的庙号,以后还听取了大臣李斯、冯去疾等人的一些建议,有过试图有所作为的举动。现代有的学者已经证明,秦二世受过比较好的法家教育,对于权力制衡是很有一套的。但后来他受了赵高的蒙骗,终于身死国灭,为后人耻笑。

“糟糕”的建议

秦二世的皇位来得不怎么正当,所以他老是担心能不能让大臣服气,害怕其他公子过来争权。他便问赵高该怎么办,赵高就趁这个机会跟二世说:那帮大臣们的势力盘根错节,威望很大,陛下应趁巡视的机会,清除他们的势力,起用新人。这个主意非常毒辣。赵高其实是想铲除阻碍自己前进的绊脚石,哪里是在为二世出谋划策。但是秦二世就怕别人抢了他的位子,结果也不斟酌一下,就开始动手,接二连三地诛杀大臣和皇子,秦朝的统治基础大为削弱。而大臣的劝谏被认为是诽谤,大臣们为了保持禄位,只能诚惶诚恐,谄媚奉承,秦二世也听不到什么真言了。

之后,赵高又开始游说二世,说陛下现在太年轻,又刚当皇帝,怎么能和大臣商量、决定大事呢?万一办错了,则损害自己的威严。天子称朕的原因就是表示不应该听别人声音,而要乾纲独断。赵高还引用典故,这段话说得似乎是有理有据,并且符合法家的统治理论,好像是一心为二世考虑,其实是为了能够让皇帝只听他一个人的。那二世竟也相信了,从此常居于深宫,与赵高商量各种大事,大臣们很少能够朝见他了,朝政日益混乱。

不过,这个时候的秦二世还是能够控制赵高的。秦二世是一个暴君,但用人也有自己的特点,他同时重用赵高、李斯二人,使此二人相争,而自己处于平衡斗争的地位。这是后世帝王控制大臣时广泛使用的方法,秦二世也许具有开创之功呢。秦二世始终想使二人的势力处于一种平衡的状态,不肯轻易地打破。因此当二人互相攻击对方谋反或者不忠的时候,秦二世往往不置可否。李斯的存在,显然危害了赵高的利益。因此,赵高又利用了二世怕别人危害自己统治地位的心理,设计陷害李斯,将李斯投入了监狱,并严刑拷打,使得李斯屈打成招,自承谋反。秦二世信以为真,斩了李斯一门,自己破坏了这种平衡,使得权力集中于赵高手中。

除掉李斯之后,赵高又陆续把秦二世身边的忠臣挨个收拾,看看条件成熟了,就想作乱,可是怕大臣不听使唤,竟上演了一出精彩的历史活剧。那天他拉了一匹鹿上朝,对皇帝说,我献给您一匹马。那二世智力还是正常的,便说,丞相,这不是匹鹿吗?大臣们有的附和着说是马,有的不敢说话,还有一些有良心的大臣说,这是匹鹿。于是赵高暗中把那些说是鹿的大臣除掉了,之后不久他便发动宫变,处死了二世。二世也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大臣处死的皇帝。

盘点秦二世

做领导的一定要注意听取下属的意见,但也不能不加鉴别地一律采用,一定要有自己的判断力。那些要蒙骗你的下属,总是打着为你好的幌子进行的。赵高就似乎是一心为了二世的利益,说出来的话似乎都是有理有据的,但其实稍微一想,就会发觉他的险恶用心。但二世为什么还是上当了呢?原因有二:一是赵高投其所好,抓住了二世急于巩固自己统治的心理,打着巩固二世统治的名义,谋求自己的私利;二是秦二世自己判断失误。他认为赵高是个太监,没有子孙继承利益,所以应该没有私心,能死心踏地为自己效力(这似乎也是后世皇帝宠信太监的原因所在)。法家的统治理论里面讲究不要显露帝王的真实心态,以免被人利用蒙骗。秦二世虽然受过较好的法家教育,但显然还是在这一点上犯了错误。

贾谊在《过秦论》中曾经深刻地揭示了秦二世用人的过失。他说,秦二世继位的时候,天下苦病已久,渴望得到治理。即使二世是庸主,只要他能任用忠贤,臣主一心,励精图治,天下也可以得治。二世不行此术,还是和他父亲一样无道,结果陈涉在大泽乡起义,天下响应,秦朝灭亡。这是二世的过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