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丹澤爾.華盛頓的電影《紅潮風暴》看完有什麼感受?

鼠標看電影


電影拍攝一流,典型的美式民主洗腦片。電影情節幾次反轉,儘管安排了細微的劇情,也依然難掩粗糙的劇情過度,可謂漏洞百出。接到出戰命令後開,務實派的艦長為了讓艇員進入實戰狀態,在途中不間斷進行最高級別的演習。就算在明知出現威脅潛艇安全的意外情況下依然以實戰演義檢查戰鬥力,可稱為真正的軍人。副艇長是理論派,更像一名政治家,兩名主演的表演沒話說。現在談談細節,短短一個小時,叛變的劇情就發生了三次,第一次發生在副艦長給出錯誤的建議導致通信系統損壞,副艦長解除了艦長的職務。不可思議,要知道軍人以服從為天職,就算是錯誤的命令要負領導責任也是要等到任務結束才能追責。何況當時就在實戰情況下,副艦長輕鬆的就解除了艦長的職權,就算當時他是對的也算得上是叛變(在通訊出故障後,當時都是在做假設,一方認為在沒有新的命令到達前執行前一個命令,另一方認為有必要先確認有沒有新的命令)。第二次叛變發生在墜艇危機消除後,艦長果斷採取武力奪回控制權並繼續執行發射任務(在艇長第一次退出指揮位置並交出指揮權就相當於默認副艦長成為艇長,就應該服從指揮,可他採用武力奪回指揮權就相當於是叛變)。第三次叛變當然是副艇長以相同方法搶奪艦長的發射鑰匙。一個小時內連續這樣的劇情反轉有悖常理,一個新來的副艦長在第一次對艦長提出質疑後,所有高級官員竟然跟解除了艦長的職務,竟然沒有人提出反對(要麼不是艦長平時虐待下屬就是艦長人品極差)。可就在潛艇躲過危機後又有官員主動去找艦長請求重新控制並獲取了相當人的符合(當時他們把責任歸咎到了副艦長身上,作為一名軍人兩度質疑自己的主官太過牽強,不符合軍人素養,就跟土匪拉幫結派搞山頭一樣沒有原則)。另外要講的就是他們的運氣出奇的好,兩度被四枚魚雷跑偏,第一次距離兩千英尺兩枚打中餌,第二次只相隔600英尺準頭還不如第一次,而美軍一次齊射就幹掉了對手,導演是想暗示美國的武器性能好還是暗示美軍的技能高超呢!敵方潛艇在臨死前甩出的一枚魚雷雖然打中了,但導演為了表現出美軍裝備硬實只是安排個別艙室進水封堵就完事了。在失去動力後不停下潛的潛艇在臨界狀態下運氣又暴發了,動力恢復。最後在發射前兩分鐘那個通訊兵竟然恢復通訊了運氣很及時。雖然這樣的情況可能出現,到一連串這樣的安排就顯得太虛偽了。其他槽點,艦長關押副艦長後時明確命令艦員同時兩人才能行動,但看守他們的只有一名守衛(關押艦長的時候是兩名守衛),這種情況是不可能出現的。最後恢復通訊後在核對完密令後宣佈命令的是副艦長(可他是被艦長解除了副艦長的職務又重新任命了新的副艦長,難道命令不應該由新的副艦長宣佈嗎!)。電影貫穿的是“戰爭是消滅不了戰爭”,更像是一部哲學片,算不上軍事題材的優秀電影。我只能給兩星




AV線上單


片子本身的故事,從現在來看已經不算是波瀾了;只是導演確實有過人之處,片子的節奏把握得很準確,以至於整個兩小時的時間,幾乎沒有一刻停歇。

無論是最初的軍事政變,還是隨後導彈發射演習,遭遇敵艦,電報系統故障,指揮權爭奪,直至最後雙方對峙,在劍拔弩張的時刻,最高指示傳來,危機解除。

正如片頭所敘述的,世界上權利最大的三個人,是美國總統、俄國總統以及一艘核動力潛艇的艦長。他們三個人的共同之處在於,都有核武器的發射權;也就是說,當需要戰爭導火索的時候,任何一方的先發制人行動都會讓整個世界遭受一場核大戰。

這個時刻,無一例外的需要英雄人物。這部片子選擇了丹澤爾-華盛頓,最佳人選。作為黑人影星中年輕裡最優雅、優雅中最年輕的演員,這部片子彷彿是為他量身定做。不像《訓練日》中那個玩世不恭的形象,這部片子中的形象更適合華盛頓,完美的展現他的魅力、感染力和作為正義化身的力量。



瘋人院的瘋子


關於《紅潮風暴》個人認為片子本身的故事,從現在來看已經不算是波瀾了;只是導演確實有過人之處,片子的節奏把握得很準確,加上主演丹澤爾.華盛頓精彩演繹以至於整個兩小時的時間,幾乎沒有一刻停歇

無論是最初的軍事政變,還是隨後導彈發射演習,遭遇敵艦,電報系統故障,指揮權爭奪,直至最後雙方對峙,在劍拔弩張的時刻,最高指示傳來,危機解除。

正如片頭所敘述的,世界上權利最大的三個人,是美國總統、俄國總統以及一艘核動力潛艇的艦長。他們三個人的共同之處在於,都有核武器的發射權;也就是說,當需要戰爭導火索的時候,任何一方的先發制人行動都會讓整個世界遭受一場核大戰。這個時刻,無一例外的需要英雄人物。這部片子選擇了丹澤爾-華盛頓,最佳人選。作為黑人影星中年輕裡最優雅、優雅中最年輕的演員,這部片子彷彿是為他量身定做。不像《訓練日》中那個玩世不恭的形象,這部片子中的形象更適合華盛頓,完美的展現他的魅力、感染力和作為正義化身的力量

總的來說,整片兩個多小時劇情緊湊,一波接一波的小高潮讓觀眾始終能把注意力留在屏幕上,戰爭類題材個人評分8.5以上


影視兵鑑娛樂匯


你好,很高興可以來回答這個問題。這個電影是很長時間以前看的了,不過還是記憶猶新。現就這部電影和主演丹澤爾·華盛頓個人的感受有如下幾點:

1.《電影紅潮風暴》是由託尼·斯科特執導,丹澤爾·華盛頓、吉恩·哈克曼、馬特·克拉文、等主演的電影,影片於1995年5月在美國上映。

2.影片的故事發生是以蘇聯政變為背景,當時叛軍控制了核彈基地,美國下令全面戒備。而此時海軍軍官亨特正在為女兒慶祝生日,接到指揮部命令後,亨特與好友華斯及另一位軍官林西一起率領核潛艇出發,以便對蘇聯的核打擊進行防衛。在三個人出航過程中,軍官林西與亨特發生了衝突。林西是個好戰的狂熱分子,而亨特也總是對林西的行為進行阻止,兩個人的衝突不斷,亨特一直在竭力阻止林西的錯誤決定。兩個人在出航過程中經過多次的較量,最後還是亨特戰勝了林西,把潛艇的指揮權握到了手裡。電影中的林西做事比較盲目任性,容易受他人利用和蠱惑,而亨特做事謹慎小心,不盲目跟隨,有自己的主見和思想。兩個人在劇中扮演的角色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3.對於演員丹澤爾·華盛頓,他是美國人,同時是導演、製片人、演員。他演的電影也是不盡其數,都是經典之作。個人非常喜歡他的演技,總是無懈可擊。雖然是黑種人,但是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過兩次奧斯卡的獎盃,這個實力是一般人可望而不可及的。好萊塢大部分都是白人演員,在黑人演員中,丹澤爾·華盛頓絕對是能擺上檯面說道說道的,他自身攜帶著一種威嚴、正氣和自信。




話裡話外皆有畫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看過這部電影以後感覺還不錯,沒看錯的朋友可以看一下!

劇情簡介

蘇聯發生了政變,叛軍控制了核彈基地。美國立即處於全面戒備狀態。正在為女兒慶祝生日的海軍軍官亨特和好友華斯受命趕到了指揮部。他們受命與另一位軍官林西一起率領核潛艇出航,準備防衛蘇聯的核打擊。

林西是個狂熱的好戰分子。出航不久他就要進行導彈演習。亨特則阻止了他的妄行。為此,林西十分不滿。兩人之間爆發了衝突。經過十多天的潛航,士兵們的士氣普遍下降,打架之事時有發生。在航行中,他們遇上了一艘充滿敵意的潛艇。而當亨特等人在接受緊急指令時,通訊設備也遭到了破壞,指令還未接受就已中斷。亨特主張慎重行事,但林西卻堅持發射導彈。在眾人的支持下,亨特免除了林西的職務,中止了導彈的發射。

在手下的鼓動下,林西準備進行暴動。此時,對方潛艇也不斷展開襲擊。亨特一面下令反擊,一面要求儘快修復通訊核對指令。但林西卻闖入了指揮室,拿到了發射鑰匙,並不理會亨特的警告準備發射導彈。控制著密碼的華斯拒絕與林西合作,但終於在脅迫之下交出了密碼。在林西即將按下發射鈕的千鈞一髮之際,亨特在部下的幫助下,趕到拔下了啟動鑰匙,中止了發射。亨特下令潛艇上浮恢復通訊,而林西也已率部趕到與亨特等人對峙。就在危急之時,通訊恢復了,潛艇接到了中止發射的命令。林西沮喪地放棄了發射導彈的企圖,交出了潛艇的指揮權 。



撿便宜能人


有人評論說,過分強調了劇情背景。我個人覺得故事氛圍把握良好,即使看第四遍任然能被深刻感染。

可謂傑瑞·布魯克海默現代動作製片風格成形之作,窒息的節奏感、純爺們的人物對壘以及恢宏配樂都和來年的《勇闖奪命島》如出一轍,連同《空中監獄》構成“傑氏海陸空動作三部曲”。另外,本片中丹澤爾和哈克曼的對手戲真是酣暢淋漓啊!

高水準的畫面和音效剪輯。明星陣容,演員表現力極佳,幾乎沒有紕漏。

背景樂配合得非常好,Hans Zimmer的最佳配樂之一。雄壯激昂的主題音樂,堪比《石破天驚》。在沒有軍方的支持下拍攝出的不同尋常的愛國主義電影,美國價值觀的完美展示。

《紅潮風暴》是那種不但觀眾觀看時會感到精彩,而且離開電影院後還會談論其中內容的少數戰爭/政治驚悚片。

電影設置了一個困局:一個與世隔絕的環境,一艘失去了通訊能力的潛艇,在接發射與不發射核彈之間的抉擇。性格與決策判斷使得Captain與XO之間產生了分歧,這種分歧在戰爭的威脅下只能由武力而非民主來解決,這也很具諷刺意味:戰爭的開啟與否需要由"戰爭"來決定。而解鈴還須繫鈴人,最終通訊的恢復,局自然而破。

提到電影,不能不提到的是一系列的巧合,如果潛艇被擊傷下降至超過1800尺的深度時沒有修復動力,如果Hunter沒有在Ramsey按下發射鍵之前拔掉髮射鑰匙,如果通訊沒有在Ramsey下達發射命令前恢復...結局必然是完全不同。當然,所謂無巧不成書,電影更是如此。

另外,還有幾處細節,如對人緊張時流汗的特寫,兩位艦長的對峙以及潛艇魚雷的發射等比較到位。類似的描寫潛艇的電影如沃夫岡彼得森的Das Boot,更值得欣賞。


調皮的番茄


很高興由我來為大家這個問題,我是影視領域創作者@鼠標看電影,接下來我們來探討下經典戰爭片《紅潮風暴》。

剛開始沒看劇透,只是無意中搜到丹澤爾的電影,看了下豆瓣評分還可以就去看了。

看完以後收穫蠻多:首先潛艇是有通信的,最後一直在讓那個兵抓緊時間修通信設備就是為了接收最新的命令內容。

其次,也並不是根據密碼來決定取消的,密碼只是為了驗證接受到的命令的真實性,

再說演員,丹叔果叔都是正當年,前者嘴角眉梢全是戲,眼神無法逼視!後者那個大長睫毛啊!滿眼大熟臉兒.攝影絕贊尤其在果叔那張臉上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

雖然故事純粹虛構,但導演要的不過是那種製造千鈞一髮的狀況,讓美國人YY一下拯救世界也沒多大關係。所以這裡討論的不是影片中核戰爭陰雲密佈這種背景交代的真實性,而是當事者在關鍵時候的選擇問題。


鼠標看電影


美國電影《紅潮風暴》虛構的故事情節是,美國一艘叫“阿拉巴馬號”的核潛艇在執行對前蘇聯高加索地區武裝叛亂分子控制的核彈基地進行核打擊時,由於阿拉巴馬號核潛艇為了躲避敵潛艇而下潛太深,接收到國家指揮中心命令發射核武器的指令不完整。副艇長(單澤爾、華盛頓飾演)與艇長(吉恩、哈克曼飾演)就是否立即發射核武器打擊敵目標的問題產生了不同意見,並由此引發了譁變事件。該片曾經榮獲第68界奧斯卡最佳音響、最佳剪輯、最佳音效提名獎。非常值得一看,尤其適宜電影愛好者收藏和欣賞。

  這是一部小成本大製作的好電影。這個故事除了背景交代以外,故事都發生在阿拉巴馬號狹小的核潛艇裡,這就不難看出其製作成本非常低。雖然故事發生在一艘潛艇裡,但由於編導的用心和演員的精心表演,使這部電影成為不可多得的精品。特別是單澤爾、華盛頓與吉恩、哈克曼的表演更是爐火純青。

  譁變是這部電影的主題,也是最大的看點。先是副艇長根據核武器發射條例解除了艇長的職務並將其關押。後是艇長又關押了副艇長。譁變當然不是什麼好事。但是,發生在阿拉巴馬號核潛艇裡的譁變卻體現了美國海軍的優良傳統,也是符合美國國家利益的行為。艇長命令立即發射核彈打擊敵人,是為了防止延誤戰機和不使美國本土受到敵人核武器的攻擊。副艇長要求停止發射,繼續上浮核潛艇,是為了確實弄清國家指揮中心命令的完整性,防止不可挽回的核戰爭發生。所以,他們兩人的行為都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當然,最後還是副艇長判斷的準確,叛軍已經投降,並停止了向美國本土發射核武器的行為。所以國家指揮中心也命令立即停止發射核武器。

  影片結尾讓人回味無窮。影片的結尾是美國海軍調查委員會對發生在阿拉巴馬號核潛艇裡的譁變行為進行調查。沒有想到的是,艇長不但承認了自己的錯誤,還主動要求提前退休並推薦副艇長接任艇長職務。這種思想意識和精神境界也是值得我們深思和學習的。

  總之,美國電影《紅潮風暴》調動一切藝術手段,把簡單的故事情節渲染成了一場驚心動魄的畫面,非常值得一看。說來也巧,在美國的阿拉巴馬州,還真停泊著一艘叫“阿拉巴馬州”號的軍艦。不過,這不是本片中的導彈核潛艇,而是一艘在二戰中戰功卓著的戰列艦。它是美軍第六艘以阿拉巴馬州為名的軍艦。美國海軍在1965年將阿拉巴馬號軍艦捐贈到阿拉巴馬州的莫比爾,作為人們參觀遊覽的博物艦。其實,這也不是什麼巧合,這說明《紅潮風暴》的劇作者深入生活,具有愛國主義精神,把自己的所見所聞與所創作的主題結合起來,激發自己的創作靈感,把一個虛構的故事表現的活靈活現,讓人們信以為真,這就是藝術的魅力。


BuckyWang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希望能夠幫助到你。

《紅潮風暴》是1995年5月12日上映,這部電影主要描述了蘇聯發生政變,背叛者控制一個核彈基地,威脅要攻擊美國。美國政府用核潛艇準備反攻,但就在是否要下達攻擊命令的關鍵時刻,核潛艇的通訊系統發生故障,無法判斷攻擊命令的真偽。艦艇指揮官決定發射,但新來的副官卻認為事關重大,應確定通訊再說,不惜發動兵變囚禁上司。

以下是本人對整部電影的觀後感:

軍事政變、導彈演習、遭遇敵艦、互相打擊、電報系統故障、指揮權的爭奪、情節非常緊湊刺激。

艦長的獨斷轉行,副官的理性果敢,他們沒有個人的恩怨,都是出於保護人民的目的,但是選用了完全不同的方式,相比其他部門的負責人,艦務長始終站在海軍法的角度不跟風,而武器官在最後時刻拒絕執行,也挽救了無數人。

有了核武很難發生世界大戰,一旦發生就無可挽回的後果。

這是一部很男人的電影,觀影過程腎上腺素急劇飆升,最後差點讓美帝給感動哭了。





阿樂影視秀


《紅潮風暴》是由託尼·斯科特導演,丹澤爾·華盛頓 、吉恩·哈克曼 、 馬特·克拉文主演的美國驚悚動作片。片長116分鐘。蘇聯發生了政變,叛軍控制了核彈基地。美國立即處於全面戒備狀態。正在為女兒慶祝生日的海軍軍官亨特和好友華斯受命趕到了指揮部。他們受命與另一位軍官林西一起率領核潛艇出航,準備防衛蘇聯的核打擊。

繼《獵殺紅色十月》之後另一部出色的潛艇電影,可以說是一部現代版的《叛艦喋血記》。本片大部分篇幅均在潛艇的封閉空間內發生,但鏡頭運用靈活,節奏與氣氛都相當緊湊,加上兩位主角的對手戲精彩,故娛樂效果甚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