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機制及規章定了很多,怎麼才能落地生根

遇到問題找機制,解決問題定機制,相關人員碰機制,新的問題改機制,機制過時滅機制,機制永遠試用行。

企業機制及規章定了很多,怎麼才能落地生根

我今天分享內容的核心就兩個字,那就是“機制”,機制本身能否產生力量,答案是顯而易見的,不能,那機制怎樣才能產生力量,其實很簡單,那就是用,要落地,要執行,只有把我們制定的機制在公司內部實實在在的推行,才能產生力量。

我今天分享的重點就是怎麼制定機制,怎麼實現機制落地的。那到底什麼是機制呢?舉個簡單的例子,開會遲到樂捐50元,手機響罰50元,公司內部的銷售流程,獎勵提成,是不是機制,答案是肯定的,這些都是機制,通過這些內容,正所謂管中窺豹,我們能簡單的瞭解究竟什麼是機制,機制就是企業內部的各個方面的遊戲規則,是我們相關人必須遵守的規範,只要機制一制定出來,相關人就必須遵守與執行。

在一個企業內部機制不是獨立存在的,它往往和公司內部各種制度規範相互作用,相輔相成,共同規範員工的行為,促進員工的成長。與此同時,二者也具有相同的靈魂,相同的精神,那就是一個企業的文化、價值觀,每一個公司的機制和制度都體現和彰顯著一個公司所獨有的文化與核心價值觀。

文化是告訴大家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機制和制度告訴我們一家公司贊同什麼,反對什麼,以及做對了有什麼好處,做錯了有什麼代價,從而讓全體員工具有統一的意識去執行。

文化可以統一人的思想,思想可以指導人的行為.而機制和制度可以固化人的行為,讓人在行動時產生自主原動力,二者相輔相成。

建立機制就是建立遊戲規則,不是所有的機制都是好機制,因此建立機制必須明確目的,掌握原則,這是建立機制的大前提。建立機制的核心目的就是解決實際問題(熱情不高,能力不強,態度不正,動作不規範等等),創造客戶價值(所有的機制必須指向怎麼樣更好地為客戶提供價值,這樣的機制才有實用性。),最終實現企業和員工的共同發展。

制定機制的基本原則

只有遵循制定機制的基本原則,制定出的機制才不至於偏離方向,在制定機制的過程中所遵循的原則主要有四項,分別為問他、利他、用它和活的。

1、問他:想用機制來激活拉動員工的前提是此機制與他有關係,員工只操心與他有關係的事!因此在制定機制的時候我們採取的方法是問他,問他的意思就是在制定機制的時候讓機制的執行人參與到機制的制定中來,也就是誰參與誰制定;

2、利他:利他的意思就是利於他人,也就是說我們制定的機制要能真切的解決實際問題,創造客戶價值;把客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堅持和交朋友,堅持以客戶為中心;制定的機制必須以為客戶解決問題,創造價值為焦點,並且制定的機制最終要能轉化為實際的成果,並有效的促進企業和員工的共同發展, 只有這樣的機制才是實用的,才是有價值的。

3、用他:用它核心在於我們在制定機制的時候,發起人、決策人及執行人要不斷溝通,相互碰撞,只有這樣才能產生具體的可操作的建議,成熟一條採納一條;並且在制定機制的時候,內容需全面、細緻,不能存在任何漏洞;要將“機制”細化、量化,機制內容儘量避免廢話、套話,要開門見山、直指核心,機制只有做到細化,才能夠順暢的執行;

4、活的:永遠試運行,由於機制為解決問題而產生的,因此伴隨著問題的改善或消除,我們要根據現實情況及時調整優化,不斷順勢更新。

制定機制的選題方法

1、 經常出現集體性錯誤的地方

2、 經常出現重複性錯誤的地方

3、 客戶經常反映的問題

4、 新員工經常諮詢的問題

機制落地的方法和策略

機制落地,一步一個腳印,不急不停。

我們都知道機制的落地最終其實還是要落在人的改變,成長與結果上。只要人改變了,其他的我相信都好解決。為了保障機制可以在平臺上真正的落地生根,我們分別要在機制執行前,機制執行中及機制執行後採取不同的方法和策略:

機制執行前——共識建立(親身參與和機制宣導)

機制落地的重要前提是在機制出臺前達成共識,為了建立共識,主要採取兩種方式:一種方式為機制制定過程中讓機制的執行者親自參與,參與程度越高,互動程度越好,最終執行起來越順暢。另一種方式就是機制出臺後執行前的宣導,要做教育培訓,不斷的強化,要讓大家熟悉制定機制的目的,機制本身的內容,獎懲措施,這是機制執行的重要前提。這點非常重要,是土壤,是地基,只有打通了觀念,我們才可以更好的往前走,否則就不談什麼執行了。

機制執行中——措施保障

機制執行中,要堅持原則,堵住好“破窗”是關鍵,什麼是“破窗”?舉個例子,如果一排窗戶,有一個破了,如果不採取措施,久而久之就會出現一大堆的破窗。所以,一旦有人違反機制,沒有人去糾正,給予相應的處理與回應,那麼就是在鼓勵大家繼續這樣做。所以,這個時候立刻執行就顯得非常重要,無論這個人是誰,也不管是落後分子還是先進代表,在機制面前人人平等。

領導者以身作則,親力親為,機制的制定是從下而上,而機制的執行我們要始終堅持從上而下,領導者身先士卒以身作則,把握方向,管理層掌握方向,制定策略,堅定執行,然後全員推廣。

另外,當我們發佈機制後,一定要與執行人進行確認。如果不與執行人進行確認,在執行過程中就會出現問題。發佈機制後,如果要求員工把複述一遍,結果會完全不一樣。這就是領導者的“免責”,道理很簡單。領導者如果能有效的免責,員工就會百分百承擔責任。

機制出臺後,是不是就萬事大吉,其實不然,所以過程中,要進行反覆的追蹤檢查,出現異常要及時糾偏,通過無數次重複後就會形成習慣。記得戴爾講過一句話: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讓員工形成良好的工作習慣,因為我們一輩子都是在用習慣進行管理。

機制執行後——階段性質詢

階段性的機制質詢是卻確保機制持續落地的重要環節。我們制定機制或制度不是為了掛在牆上或者是鎖在文件櫃裡,而是為了用,要產生效果,產生影響力,最終要解決問題,因此我們要階段性的對機制內容執行情況進行質詢,質詢的過程我們會了解到執行情況,哪些地方還可以做的更好,哪些地方是機制本身的問題.有問題不可怕,及時調整與改善就可以了。世界上不變的真理是天天在變,市場在變,客戶的需求在變,所以,我們的機制也要及時更新,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我們的機制適應的公司的發展。

以上是機制落地執行的一些基本原理與方法,真正的執行落地,關鍵在於企業文化以及企業內部建立一套執行管控模式,使各項機制及制度進入流程化、標準化、規範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