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6w+,年入160w,我們都小看法務了?


月薪6w+,年入160w,我們都小看法務了?


在大家的印象裡,TOP律所代表著高門檻、高收入、高聲譽,還有廣闊的發展前景與最精尖的團隊,這種種因素集一身造就的巨大吸引力和耀眼光芒,讓千千萬萬的法律人願意飛蛾撲火般撲向TOP所,併為成為光芒的一部分而咬緊牙關奮力拼搏。


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法務受到的冷落,做法務真的沒有做律師賺錢嗎?做法務就沒有發展前途嗎?做法務就是朝九晚五沒有挑戰嗎?


法務是第二選擇?


律師界有句俗話,“掙錢的忙死,不忙的餓死”。


除了頂尖的幾家律所,起薪達到20K/月的律所少之又少。甚至一部分年輕律師屬於“三無人員”,無固定辦公場所,無固定收入,無固定休息時間,有些人最開始實習階段一個月兩千不到,甚至獨立執業很可能遇到零收入的情況,這其中的壓力和焦慮是無法言說的。


而一家好的公司一般法務月收入在6k-15k元之間,朝九晚五,大部分人在工作兩三年以後應該有10k元左右的穩定收入,再往後的話可能會達到年薪15-20萬,再高的話就需要做到法務長或者特別好的公司。


而法務長的全部薪資是非常豐富的,此外還會有像是股票期權等非常可觀的加成。比如說蘋果公司的法務長Bruce Sewell,在去年光是股票期權就已經賺到了7570萬美金。


法務,作為一個連接業務人員與專業法律人員的紐帶。可想而知,知識結構應該是:公司的業務基礎知識+法律思維+協調能力。必須把業務人員、領導的疑問轉化為抽象、準確的法律概念。


對於大企業,並且擁有首席法務官的企業,法務必須對公司的管理事務非常熟悉,參與公司的規劃和決策,屬於頂層設計人物。當然,也就不再是一個法律的專業人員,而是公司的高管。


而對於一些沒有通過司法考試的人來說,法務是比律師助理更好的選擇。一般律所招聘實習生、律師助理都有這麼一條標準,“通過司法考試者優先”,對於律所而言,其實這句話的潛在含義就是“需要求職者通過司法考試”。


一位律所高級合夥人在知乎回答問題時曾說,“我是建議同行都不要招聘沒過考試的人來律所,有機會留給通過考試的年輕人。未過考試的助理每年一到七月就得離職,到了九月以後還不一定回來,按道理是不值得花重金聘請、悉心栽培的”。


月薪6w+,年入160w,我們都小看法務了?




法務的好處還有什麼?


作為一個法律人需要有開闊的眼光去看待法律服務市場,涉獵廣泛但是在某一方面專精。作為公司法務,通過所在公司所從事的工作內容輻射,能夠精準的從事專業的法律服務領域。


比如說公司系加工製造業,法務就需要研究合同糾紛,知識產權糾紛,勞動爭議,公司糾紛以上四大類糾紛。如果所在公司從事房地產開發或者建設工程行業,公司法務就需要掌握不動產糾紛、合同糾紛、勞動爭議、企業糾紛這四類常用糾紛的法律知識。如果所在公司從事金融行業,和前兩個行業又不一樣,金融行業的法務就要掌握證券、基金、銀行、保險、信託類的法律知識以外,還需要掌握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出臺的各種政策。


此外,一個律師的執業方向,基本取決於他剛進入律所時,所跟合夥人的執業方向,幾乎沒有選擇的自由:有些律師想做非訴,但是被分配到了勞動仲裁領域;有些律師想做訴訟方向,但被分到跨境併購領域。

而在公司做法務,你不僅可以接觸到合同、訴訟、併購項目、壟斷調查多種業務,還可以獲得更前沿的行業信息,對行業有更深入的認識,這些都是在律所難以獲得的。


一位職問學員同時收到了通商、競天律師事務所和keep法務的offer,但是他最後選擇了成為公司法務,“法務部這塊比較有意思,除去傳統的審閱合同工作,還有投融資業務。另外創始人團隊對法務工作的重視度比較高,希望參與公司全過程,而不是僅僅後臺工作。


在北京,申請實習律師是有條件的:只有北京戶口的本科生與研究生才能夠把人才檔案留在北京,才可進一步取得律師執業證,這一點對於訴訟律師尤為重要。這一要求直接導致對於非北京戶口的人來說,研究生已經成為北京律所的學歷底線而非加分項。

雖然學歷門檻提高的趨勢在公司法務也不可避免,但對於想先積累經驗再提升自己的大四畢業生來說,選擇法務未嘗不是一個合適的選擇。


月薪6w+,年入160w,我們都小看法務了?




法務有哪些類型?


1. M&A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涉及投資併購的法務是目前法務中最火的一類角色。


M&A在公司主要負責交易,涉及工作偏前臺,地位高的同時收入也很可觀,比如有消息稱,在網易專門做M&A的法務年薪可以達到160萬。

在科技和初創公司做法務往往面臨很多和融資有關係的事情。作為法務和團隊一起去做交易時,不僅要控制風險,而且要解決問題,所以對法務能力的要求要比律師更加綜合一些,也更加嚴格。

比如滴滴的M&A法務的招聘,要求必須有在紅圈所或外所相關領域的工作經驗。


2. General Corporate 涉及公司日常運營有關的法務是較為傳統的法務職責。


公司大都需要此類法務,在快消與製造業則更為常見。主要負責公司日常的採購合同、服務合同與銷售合同的審閱與簽訂,或是負責與其他公司簽訂合作協議等。

日常運營法務的收入雖然不比M&A法務低,但這類法務工資漲幅有限,senior level 月薪最多能達到5-6W,而同等級M&A法務或能達到15W。但不像M&A法務加班到昏天黑地,負責日常法務的工作既穩定也相對輕鬆, 是追求工作與生活平衡的法律人的合適選擇。


3. IP Protection 商標保護法務對於公司也具有重要意義。


商標法的一般原則是“註冊在先”,即誰先註冊就保護誰。負責商標保護的法務為了保護自己公司權益不受侵害,需要採取搶先註冊或註冊多個商標的防禦性措施。

比如小米公司把幾種顏色的“米”都註冊了,目的是為了防止別人搶注;而擁有正牌“雪碧”商標的可口可樂公司,也註冊了商標“雷碧”。

4. Litigation 這類法務負責訴訟、調解和仲裁。


不僅是普通公司,政府或國有企業也需要這類法務。比如中國鐵路公司在海外有工程,公司駐外法務就要負責處理和東道國發生的法律糾紛。又比如北京城建和也門在世界銀行下屬的投資爭端解決中心有仲裁案件,這就需要負責仲裁的法務進行解決。

這類法務不僅需要熟悉相關的法律知識,還需要熟悉國家行業監管的具體要求。

5. Labour and administration 目前專門負責做人力與行政方面的法務比較少,但卻是每個公司不可或缺的。


這類法務涉及到員工的勞務與社保,以及勞工仲裁等事務。在公司聘用此類法務的時候,往往對候選人的實踐經驗和人際溝通能力更為看重,而專業上最為突出的候選人並不必然是這類法務的最佳人選。

大型企業對這類法務的需求很大,而且薪酬也不錯:一個曾在紅圈所做到五、六年級的律師,去西門子做人力與行政方面法務,月薪稅前有 6W+。


月薪6w+,年入160w,我們都小看法務了?




結語


近年來,法務長的薪資一直在穩步上升,而不斷增加的薪資似乎預示著各個公司越發的重視自己的法務部門。


雖然大部分法律從業者還是選擇進入律所執業,但如果並不適應律所的高強度工作方式,或者因為案源問題、家境問題陷入瓶頸,不妨也考慮一下法務工作。


畢竟,少有人走的路,從來就不代表窮途末路,只要抓住機會,就是成功的捷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