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漿米幹、雞蛋糕、西門巖子,老普洱(寧洱)留給我們的很多記憶

在雲南省南部,有一個普洱市,它原來的名字叫做思茅市,因為是普洱茶的主產地之一,前些年改名為普洱市,市政府所在地名為思茅區,在思茅區以北50公里左右的地方有個寧洱縣,它之前的名字叫做普洱縣,民間又稱它為老普洱......

豆漿米幹、雞蛋糕、西門巖子,老普洱(寧洱)留給我們的很多記憶

普洱、寧洱、思茅,它們之間的關係真是有些曲折難判,不是本地人還真有些弄不清它們的來龍去脈,對於老思茅來說卻對它們有著深刻的記憶。

豆漿米幹、雞蛋糕、西門巖子,老普洱(寧洱)留給我們的很多記憶

老家思茅是雲南南部的一個小城,從昆明開車前往西雙版納必經思茅。在很久以前,景洪還沒有機場、沒有飛機通航時,思茅就有一個軍民兩用機場,每天有一趟與昆明往返的航班,48人的載客量、遇到氣流就顛簸不已的飛行體驗,至今想來都是心有餘悸。

豆漿米幹、雞蛋糕、西門巖子,老普洱(寧洱)留給我們的很多記憶

老普洱縣(寧洱)是離思茅最近的縣城,地處交通要道,那時我們去昆明、去景谷、去墨江,寧洱是必經之道,因為交通工具大多隻有汽車這個選項。那時思茅到寧洱的行車距離大約為50公里,對於我們來說卻是難忘的記憶。

豆漿米幹、雞蛋糕、西門巖子,老普洱(寧洱)留給我們的很多記憶

記得那時特別能暈車,從思茅出發到寧洱這一段幾乎無一倖免。因為山多坡大,公路都是沿山修建、盤繞而上,大大的回頭彎是常有的事,車上的我們就這樣被忽左忽右的一陣甩,翻江倒海、吐小苦膽的經歷實在是痛苦......大部分時間,我們都會在寧洱休息午餐,過了寧洱,大多不再會暈車了,那時就覺得寧洱是我們的福地。

豆漿米幹、雞蛋糕、西門巖子,老普洱(寧洱)留給我們的很多記憶

在寧洱吃飯,是一定不會錯過豆漿米乾的,這是老普洱的味道,很多地方都有。所謂豆漿指的是豌豆湯,米幹是用米粉蒸制的食品,在其他地方有叫作卷粉的,也有稱之為米粉的,都是大同小異的作法。

豆漿米幹、雞蛋糕、西門巖子,老普洱(寧洱)留給我們的很多記憶

豆漿米幹是老普洱傳承已久的吃法:舀一勺豆香四溢、濃稠適中的豌豆湯,澆在切成條絲狀的米幹上,依次放入肉醬、韭菜、豆芽等調料,食客再根據自己的喜好,在大堂桌子數十種佐料中選擇添加姜、蒜、辣椒、蔥花、泡菜等等。

豆漿米幹、雞蛋糕、西門巖子,老普洱(寧洱)留給我們的很多記憶

淡黃色的豌豆湯、紅紅綠綠的配料,看看就讓人食慾頓生,入口嚐嚐,豌豆湯的香和鮮、米乾的軟和滑,還有各種佐料特有的辣、酸、衝、香、辛……混合融進一碗豆湯米幹中,成為最地道的老普洱味道。這些年回家鄉,發現人們已改稱為豆湯米幹了,猜想是想與黃豆磨製的豆漿區別開來的緣故吧。雖然名字改變了,卻依然是記憶中的味道。

豆漿米幹、雞蛋糕、西門巖子,老普洱(寧洱)留給我們的很多記憶

老普洱的蛋糕算得上是一大特產。記得那時的生活水平不高,蛋糕、餅乾、糖果一類並不是隨時能有的食品,偶有機會嘗試定當記憶深刻、美味異常。這裡糕點廠製作的蛋糕鬆軟可口、香味濃郁,遠遠就能聞到香味。每次和母親回景谷老家、路過寧洱時,母親一定會去買上一塊蛋糕帶給外婆,這種“黃生生的雞蛋糕”是外婆認為最好吃的東西之一了。

豆漿米幹、雞蛋糕、西門巖子,老普洱(寧洱)留給我們的很多記憶

對普洱的西門巖子有著特別記憶。那是我們高中時期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全班同學在外地住宿的活動,當年爬西門巖子時留下了許許多多美好的記憶,揮汗如雨、登上最高峰的艱難與欣慰,在岩石間看到迎風飛舞的無名小花時的激動與欣喜,彷彿就像發生在昨天一樣的熟悉。

豆漿米幹、雞蛋糕、西門巖子,老普洱(寧洱)留給我們的很多記憶

如今的西門巖子已是寧洱縣的一個城市公園,整齊漂亮的青石臺階讓登山的難度係數大大降低,茂密的森林、清新的空氣、路邊的花草、還有如夢似幻的雲海,已成為寧洱人常去的休閒之地。聽說它現在的名字叫做普洱山,不知真假,因為我們已經有很長時間沒有去過西門巖子了。

豆漿米幹、雞蛋糕、西門巖子,老普洱(寧洱)留給我們的很多記憶

與過去每次坐車走思茅到寧洱必然暈車相比,如今已完全不用擔憂了,這裡早已通了高速公路,作為昆曼國際大通道的其中一段,從寧洱到思茅,行車時間也就半個多小時,在30多年前實在是不可想象。

豆漿米幹、雞蛋糕、西門巖子,老普洱(寧洱)留給我們的很多記憶

伴隨著互聯網信息的傳播,在寧洱至思茅老公路旁的一個古老驛站那柯里也引來了更多的關注。2019年,那柯里入選“雲南省特色小鎮”,成為普洱市首個被正式命名的省級特色小鎮。那柯里,一個滇南茶馬古道上曾經的驛站,將寧靜與喧鬧融合得恰到好處的小山村,被越來越多的人們認識、喜愛。

豆漿米幹、雞蛋糕、西門巖子,老普洱(寧洱)留給我們的很多記憶

豆漿米幹、普洱蛋糕,還有西門巖子,是老普洱縣(寧洱)留給我們的深刻記憶。當然,好玩的、好吃的,寧洱遠不止這些,作為普洱茶的故鄉,這裡有很多東西值得我們去慢慢細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