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战疫宅家,老父亲常与一台迷你小收音机为伴(作者 王鹏)

故事:战疫宅家,老父亲常与一台迷你小收音机为伴(作者 王鹏)

居家战疫,有幸读到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莫砺锋先生的战疫随笔《这场疫情让我读懂了“袁安卧雪”》,莫砺锋先生从“袁安卧雪”的历史典故领悟到了这样一个道理:有时候貌似消极无为的举动也有其积极意义。读完莫砺锋先生的文章,我想起了父亲的收音机。


小时候,家庭条件不好,没有几件像样家具,更不用说电器了。然而父亲喜欢听收音机,更喜欢让我与妹妹听。坏了一个又买一个,不知买了几个,而且一个比一个贵。母亲和几位邻居则很反对,一来是聒人,二来是有点钱买什么不好,非要玩那玩意。我也学会了一个不甚懂的歇后语:要饭的牵屎壳郎——再穷也得玩。但父亲全然不顾,父亲说,小孩子多听听收音机,很好。那时候没有别的娱乐媒体,我想,既然好我就听吧。放学回家,我站着听,睡着也听,坐着还听,不知听了多少部名著......其中,单田芳先生演播的最多,有宋代的《白眉大侠》,《三侠五义》;有隋唐的《隋唐演义》。有清代的《百年风云》,有近代的《民国英烈》;其次是刘兰芳的,有《岳飞传》,有《薛刚反唐》。听得高兴处手舞足蹈,听得沉痛处悲泣不止。


到中学时,奇迹发生了。曾遇到一位优秀的语文老师,他每天都要求我们写日记。好多同学觉得无话可写,但是我写起文章却滔滔不绝。一百二十分的语文试卷我常常能考一百一十多分。上师范后,我更加热爱读书了,图书馆与阅览室是我每天必去的地方。我还参加了学校的文学社,发表了好多文学作品。后来参加了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自学考试,很多同学感到困难,中途放弃了,我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我的毕业论文得到我的导师著名诗人,文艺理论家何言宏先生的肯定,何言宏先生还建议我攻读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化与文学专业的研究生。学生时代的语文成绩,得益于父亲的收音机,但我上学的时候,父亲却一直与那台破旧的收音机为伴,修了一次又一次。

故事:战疫宅家,老父亲常与一台迷你小收音机为伴(作者 王鹏)


命运,最终将我定位在一所乡镇中学。我成了一名中学语文老师。但是我始终没有丢掉阅读与写作的习惯。我也重新站在教育的层面思考阅读与写作对一个人成长的意义。记得曾参加一次业务培训,这次培训邀请到了江苏省特级教师朱学坤先生。朱老师说,在当代有一位执着于教育改革的语文教师,他很善于写作,也很善于引导学生写作。他的教学经验丰富,其中有一条就是:每天中午,李老师总给学生放一段评书,叫做“长篇连播”,学生们听得如痴如醉,对于语文这门学科很感兴趣,学生的学习效果当然很好。其实,听也是一种很好的阅读,但是好多专门搞教育的人都意识不到。从这个意义来说,我的父亲虽然是一位农民,物质并不丰盈,但他拥有充实的灵魂。


现在,教育技术发达了,多媒体很普及,视听不一定算阅读,但它一定是通向经典、助力个人成长的桥梁。我的这一感触得到了我的微信好友,原徐州一中副校长,江苏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卞东华先生的肯定。我曾经有一段时间在语文课上给学生播放北京师范大学康震教授在《百家讲坛》上讲的苏轼,效果很好,学生很爱听,有的学生也能用到作文中。听,在很多时候,在很多人眼里不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活动,但实践证明,这也是一种学习,甚至是高效的学习。


时值全民战疫,年过花甲的父亲常与一台迷你小收音机为伴。武汉封城的第一天,父亲就打电话提醒我们居家防范,减少外出。正如主流媒体所说:居家也是贡献。也如莫砺锋先生所言,貌似消极无为的举动也有其积极意义。《庄子》有言:人皆知有用之用,而不知无用之用。父亲一直都在貌似无为的听收音机,却留给我最好的教育。


故事:战疫宅家,老父亲常与一台迷你小收音机为伴(作者 王鹏)


作者王鹏,1981年生于江苏邳州,青少年语文书法辅导教师。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徐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