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条人命换来十两烧埋银,清朝孝子二十七年间三次出手,终报家仇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件清朝的孝子复仇案。此案内容出自由李元度编纂,曾国藩作序的《国朝先正事略》。

书中记载比较简略,也不知道此案到底发生在清朝哪位皇帝在位时期。只知道山东蓬莱地方,有一户姓王的人家。家主王永泰,上有老母刘氏,下有弱子王恩荣,王永泰所娶妻子也姓刘。

蓬莱县有个神棍尹奇强,颇擅诬医之术,他也凭此能力和县里诸多权势人物交好。有一年,王永泰和尹奇强因为一些财产问题发生了纠纷,尹奇强仗着自己在县里吃得开,横蛮霸道,当场把王永泰给打死了。

三条人命换来十两烧埋银,清朝孝子二十七年间三次出手,终报家仇

王永泰死时,王恩荣才九岁,儿媳王刘氏身体又一直不好,于是为王永泰出头打官司的重任落到了王永泰老母刘氏的身上。然而刘氏一个年老寡妇,又如何斗得过用银子买通官府的尹奇强。

拿人钱财替人消灾,县里的衮衮诸公,把人命官司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只让尹奇强拿出十两烧埋银(行凶者或行凶者家属出钱给予苦主作为烧埋尸体的费用)了事。老母刘氏心伤儿子之死,又恨自己不能为儿子复仇,当晚就悬梁自缢了。

老刘氏死后,只剩下王永泰孀妻刘氏和王恩荣相依为命。家里连续死了两口人,刘氏却只把婆婆下葬。她在本县市场租了个房子,把丈夫的灵柩就放在旁边,并不下葬。为了让王恩荣不忘杀父之仇,她还在家里最显眼的地方写了几个大字“杀尔父者,尹奇强也”。


三条人命换来十两烧埋银,清朝孝子二十七年间三次出手,终报家仇

前面说了,刘氏身体不好,丈夫婆婆的接连去世又给她带来了巨大的打击。抱病之身,既要照顾年幼的王恩荣,又得勉力操持家务。仅仅三年之后,刘氏就一病不起了。

临去之前,刘氏把儿子叫到床前,拿出当年尹奇强给的十两烧埋银,对儿子做了最后一番嘱咐:

汝家以三丧易此。海枯石烂,存此志恨,不可忘也!孺子识之!(你家三条人命,换来这十两银子。海可枯石可烂,你也要留着这银子,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忘了你家的深仇大恨)

刘氏去世之后,王恩荣的处境愈发艰难。最后还是舅舅刘某怜其年幼,时常资助,王恩荣就靠着舅舅的资助继续读书。

三条人命换来十两烧埋银,清朝孝子二十七年间三次出手,终报家仇

一年过去了,又一年过去了,王恩荣的个子越长越高,力气也越来越大,时常想要去找尹奇强报杀父之仇。刘某见此情况,只好把他带到自己位于蓬莱长山岛的家上,不准他外出。

为了打消王恩荣的报仇心思,刘某苦口婆心的对他说:“我知道你怀着血海深仇,但杀人偿命,你如果真杀了尹奇强,谁又来承继王家香火呢?”

一语惊醒梦中人。王恩荣不再急着找尹奇强报仇,安心读书成家立业。

二十八岁那年,王恩荣已经有了自己的儿子。他把儿子交给舅舅,表示自己要去完成母亲的遗愿,要为父亲报仇。王恩荣年纪大了,刘某也不好阻拦,让他不要担心家里。

一个月后,王恩荣在路上碰到尹奇强。为了报仇,王恩荣身上都是随时携带铁器的。他没有任何犹豫,就是一个飞斧。可惜由于距离太远,没有飞中。路旁行人见王恩荣行凶,一群人把他抱住,尹奇强狼狈逃得性命。

经过此事之后,尹奇强谨慎了许多,能不出门就不出门。然而,不出门还是会遭到王恩荣的攻击。有一天,尹奇强估计是家里待得实在太无聊了,就在门口附近转悠,看看来往行人,也算解解闷。就在这时候,王恩荣又出现了。这次,他对着尹奇强的脑袋就是一刀,砍是砍中了,但是尹奇强带着厚厚的帽子,刀一砍上去,有点滑,只砍到了尹奇强的耳朵。尹奇强负伤之后,夺路而逃。

三条人命换来十两烧埋银,清朝孝子二十七年间三次出手,终报家仇

尹奇强想着不能坐以待毙,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的道理。于是,尹奇强的家人告到官府。这时候的当地地方官,早已不是十九年前的那群人了。蓬莱知县还算秉公处理,知道尹奇强当年曾经打死过王恩荣的父亲。放任王恩荣报仇,就是罔顾国法,不让王恩荣报仇,就是坏了王恩荣的拳拳孝子之心。最后折中处理,剥夺王恩荣参加科举的权力,告诫尹奇强,让他自己躲着点王恩荣。

尹奇强不敢拿身家性命开玩笑,躲到了外地。

又是八年过去了。王恩荣已经三十六岁了,尹奇强也成了五六十岁的老头子了。这一年,蓬莱有人请尹奇强来给自己祈福治病。尹奇强认为,八年过去了,王恩荣的报仇之心应该淡了,再加上老在外面躲着也不是个事儿,他也想回到自己家里享享清福。于是,尹奇强壮着胆子回到了蓬莱县。

这一次,王恩荣没有失手。尹奇强刚回来,就在一个小巷子里,被王恩荣一斧劈碎了天灵盖,死得不能再死。

三条人命换来十两烧埋银,清朝孝子二十七年间三次出手,终报家仇

王恩荣杀人之后,没有逃跑,自己跑到县衙去自首。尹奇强的家人见尹奇强死了,自然不肯善罢甘休,为了让自家在打官司的时候占据主动地位,他们诬称当年王永泰是自杀的。

案子已经过去了二十七年,当年的卷宗也早已模糊不清。县令想开馆查看王永泰的尸首情况,王恩荣哭着说道:“我来杀尹奇强,就没想过活着回去。家父去世二十余载,身为人子,我实在不忍心让亡父再暴尸于天下,如今我已有子,愿以死偿命。”

县令被王恩荣的孝顺感动了。最终决定判王恩荣无罪,并且恢复他生员的身份,允许他参加科举考试。

故事说到这里,就结束了。孝子王恩荣为报家仇,足足等了二十七年,三次出手,最终得偿所愿。

参考资料:《国朝先正事略》《清稗类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