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利丹效應:缺乏決斷力,你終將一事無成

14世紀,法國經院哲學家布利丹,在一次議論自由問題時講了這樣一個寓言故事:

“一頭飢餓至極的毛驢站在兩捆完全相同的草料中間,可是它卻始終猶豫不決,不知道應該先吃哪一捆才好,結果活活被餓死了。”

由這個寓言故事形成的成語“布利丹驢”,被人們用來喻指那些優柔寡斷的人。後來,人們常把決策中猶豫不決、難作決定的現象稱為“布利丹效應”

布利丹效應:缺乏決斷力,你終將一事無成

哈佛大學喬伊斯·馬特勒教授曾做過一份研究,內容是“9個令人變窮的原因”,排在第一位的就是“猶豫不決”:比魯莽更糟糕的是猶豫不決

像牆頭草一樣搖擺不定的人,無論其他方面多麼的強大,在生命的競賽中總是容易被那些堅定的人擠到一邊。

雷厲風行的人難免會犯錯,但是總比那些什麼都不敢做的人要強。

由於種種原因,面對選擇,我們時有糾結,不能自拔。為了追求結果最優,導致執行變慢。這中間耗費的是巨大的時間成本。

而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的損失可能就越大。畢竟,時間不等人。

因此,面對選擇,缺乏決斷力的人,最終可能一事無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