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病毒性感冒和细菌性感冒?该怎么治疗?

病毒性感冒(viral influenza)是人们常见的一种疾病,包括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和病毒性咽炎等,主要通过空气或手接触经由鼻腔传染。流行性感冒是由

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毒存在于患者的呼吸道中,在患者咳嗽、打喷嚏时经飞沫传染。由于其传染性强、传播途径不易控制、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因此较难控制,危害很大,甚至会出现重症病例(重症肺炎、呼吸衰竭等)。普通感冒是由鼻病毒、冠状病毒及副流感病毒等引起,普通感冒较流行性感冒传染性要弱得多,往往个别出现,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才容易患病。

在这里首先值得一提的是:没有细菌性感冒这么一说,只有由多种病毒(鼻病毒,肠病毒等)所引发的病毒性感冒。由于民间常常有说细菌性引发上呼吸道感染,我们暂且就以细菌性感冒论之,细菌性感冒(Bacterial cold)其实是指病毒引起继发细菌感染的感冒。有的是由于细菌性咽或扁桃体炎引起的感冒似症状而已。

一、临床表现

普通感冒为非传染病,季节性不明显,患者一般不发热或中度热,无寒战,全身症状少或无,病程1-3天,少有中耳炎、肺炎和脑炎等并发症。季节性流行性感冒则为丙类传染病,有明显季节性,患者多有高热39°C~40°C,伴寒战,病程3-5天,全身症状明显,如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乏力,可有中耳炎、肺炎、脑炎等并发症。

如何区分病毒性感冒和细菌性感冒?该怎么治疗?

二、病毒和细菌引起的两者区别

病毒性感冒与细菌性感冒的临床症状比较相似。下面从六个方面加以区别:

1.流行性病毒感冒具有明显的群体发病的特点,短期内有多数人发病,或一家人中有数人发病;而细菌性感冒则以散发性多见,患者身旁少有或没有同时上感发热病人。

2.病毒性感冒一般鼻腔流涕症状比咽部症状明显,且伴随着全身的症状;而细菌性感冒则扁桃体或咽部红肿及疼痛比较明显。若伴有腹泻或眼结膜充血,则倾向是病毒感染。

3.单纯病毒性感冒咳嗽多无脓性分泌物,而脓痰是细菌性感染的重要证据。

4.病毒性感冒起病急骤,全身中毒症状可轻可重、常常伴随着全身酸痛;而细菌感冒,起病可急可缓,全身中毒症状相对较重。如果开始发热不高,2-3天后,病情继而加重,则多为细菌性感染。

5.血象:嗜中性粒细胞和白细胞计数增高的多见于细菌感染。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计数增高的多见于病毒感染。两者同时增高的多见于混合感染。注意白细胞计数,一般由病毒引起的白细胞总数偏低或正常,早期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可稍高。而细菌性感冒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均见高。因此,如果临床不做血象检查,就难以确定病原体是病毒还是细菌。

6.对有发热症状者,用退热药物如阿司匹林或安乃近、复方氨基比林等治疗。病毒性感冒能取得暂时而明显的退热效果,全身症状亦有所改善;但细菌性感染者服用同样剂量的退热药,退热效果较差,全身症状亦无明显改善。

治疗原则:病毒主要是对症治疗,细菌主要是要抑和杀并重。国际和国内抗生素使用指南明确规定:对于急性支气管炎和上呼吸道感染,不推荐常规使用抗生素。

通常以缓解症状治疗为主,包括退热药和止疼药等,一般1周后,患者可自然恢复。还可以服用增强抵抗力的药物,如在感冒早期服用大剂量的维生素C(成人1000毫克,儿童500毫克),可以减轻感冒症状,缩短感冒病程。但并非各种剂量的维生素C都能增强抵抗力,只有大剂量的维生素C才能做到这一点。

(1)一般治疗注意休息、多饮水、注意营养、饮食要容易消化;注意通风和空气消毒;注意观察并发症。

(2)药物治疗主要是减轻症状、缩短病程和防止并发症。感冒伴发热、头疼、肌肉酸痛、咳嗽、咽痛者可选择解热镇痛药,同时应用缓解多种感冒症状的复方抗感冒制剂,如复方阿司匹林、双氯灭酚等;以鼻塞、流涕等症状为主者,可选用含有盐酸伪麻黄碱和扑尔敏的复方抗感冒制剂;咳嗽不止影响休息者,可服镇咳药;痰液黏稠者可用必嗽平、盐酸氨溴索等化痰药;除非合并细菌感染,一般不必使用抗生素。

(3)确诊为病毒性流感时,早期尽快选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如磷酸奥司他韦(俗称达菲)。

如何区分病毒性感冒和细菌性感冒?该怎么治疗?

四、预防

由于病毒感冒没有特效的治疗药物,而一旦患上会对工作、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预防尤为重要。增强抵抗力,防止病原体入侵是预防的关键。主要措施有:

(1)平日要注意锻炼身体,合理安排户外活动,以适应环境和气候的变化。

(2)衣着要适宜,随气候变化要及时增减,防止受凉或过热。

(3)控制、治疗慢性疾患,纠正营养不良。

(4)注意室内通风,避免去人多拥挤及空气污浊的公共场所。

(5)避免过劳,醉酒等诱发因素。

(6)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