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寫:疫情下的德國夫妻麵包店


視頻由新華社記者張玉潔、蔡瀟瀟製作

新華社長沙3月7日電(記者張玉潔、蔡瀟瀟)來自德國的烏韋·布魯澤來湖南長沙已經18年,目前經營著一家叫“吧赫西點”的麵包店。與其他店不同的是,這家店的員工半數是聾啞人。

這家並不起眼的店鋪位於長沙一個靜僻的小巷裡,若非熟客很難找到這裡。2月20日復工後,店鋪的門大部分時間處於關閉狀態。門後放著兩張小桌,桌上擺滿了各式西點和果汁。每當有客人來,烏韋都會用中英文打招呼,客人在門口挑選好食品後,他們會包裝好遞出。關上門後,烏韋會在門口再次噴灑消毒液。

“社區一直在鼓勵我們,也很支持我們復工,復工當天還送來了消毒液和酒精。”他說。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儘管店內不開放堂食,但烏韋卻比平日更加忙碌。“因為客人戴著口罩,前臺有聽力障礙的員工看不到唇語。”他說,所以復工後,他基本每天都在店裡,和另外兩位員工一起負責接待和收銀。

特寫:疫情下的德國夫妻麵包店

吧赫西點店門口放著兩張桌子,上面擺著各式西點。新華社記者 蔡瀟瀟 攝

“比我預想的要好很多。”儘管疫情期間麵包店生意大不如前,但烏韋非常樂觀。“客人來得少,但是每次購買的數量會增加。我很感謝在這個時期還來買我們麵包的人們。”

就在記者採訪時,一位來自尼泊爾的顧客一次性購買了一週的麵包。“這家麵包非常好吃,而且老闆人非常好。”這位客人說。臨走前,烏韋還送了一包餅乾給他。

2002年3月7日,烏韋和妻子多蘿特·布魯澤從德國來到長沙,幫助一家德國民間慈善組織在中國開展聾啞兒童的助學項目。

“為了來中國,我和太太1997年就學習了中文。”他說,由於當時助學項目選點在湖南,他們便來到了湖南。

為了幫助中國聽障人士掌握更多的技能,獲得更多的工作機會,2011年,“吧赫西點”應運而生。布魯澤夫婦拿出自己的積蓄,又請了一位德國麵點師在店裡為聾啞人士免費培訓。如今店裡有6位殘障人士,分別在前臺和廚房工作。

開店以來,店裡最貴的麵包也不超過15元。烏韋一直堅持用“平價”和“品質”經營著這家小店,而他的妻子則繼續投身公益,幫助慈善機構資助殘障人士的康復訓練。夫妻倆18年來已幫助近500位殘障人士,麵包店培訓了20位聾啞師傅外出就業。

特寫:疫情下的德國夫妻麵包店

烏韋在麵包店內與一位來買麵包的尼泊爾顧客交流。新華社記者 蔡瀟瀟 攝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他們時刻關心著員工們的情況和中國疫情的動態。通過社區得知他們可以復工後,他們二人便立刻結束他們在泰國的休假,飛回湖南。

“我們從未想過要離開。”烏韋說,在他看來,中國非常安全。“非典時期我們也在中國,看到中國是如何做的。這次疫情中,中國(政府)的決定不僅果斷,還非常有效。”

儘管去年的營業額並不樂觀,但烏韋依舊對未來充滿信心。“剛開張時有政府幫忙宣傳,還有很多客人知道我們的故事後給我們免費打廣告,介紹我們參加湖南有名的電視節目,真的非常感激。”他說,疫情發生後,還有中國的朋友給他們送口罩。“這麼多中國的朋友讓我感覺很溫暖,這也是我們這些年一直留在湖南的原因。”

特寫:疫情下的德國夫妻麵包店

妻子和員工一起在店內的廚房給烏韋慶祝生日。新華社記者 蔡瀟瀟 攝

3月5日,烏韋迎來了自己50歲生日,他與員工們一起做了一個帶有“50”兩個數字的大大的德式蛋糕。“也許等我們很老了以後,我們會回到家鄉。但至少現在,我還希望留在這裡做更多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