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70後的老電影情結,太有同感了

一位70後的老電影情結,太有同感了

我是一名70後,平時很喜愛看老電影:《烏鴉與麻雀》、《馬路天使》、《家》、《永不消逝的電波》、《早春二月》、《烈火中永生》……都是我喜歡的。雖然它們大多是黑白片,圖像已不是很清晰,也沒有現在出神入化的特技特效;演員們都是素顏出鏡,但老電影裡所傳達的真善美,所表達的質樸情感卻讓人著迷。裡面的一幅幅畫面,一段段影像依然讓人記憶猶新。

一位70後的老電影情結,太有同感了

幾年前,央視6套每週播出的《流金歲月》就是紀念老電影的,一部老電影放完,還有主持人對主創人員的訪談。片子裡那些風華正茂的年輕人再次出現在我們面前,大多是白髮蒼蒼的耄耋老人了,但他們回憶起拍攝影片的點點滴滴還是那麼動情,他們的面容還依稀保留著年輕時的綽約風采。 我印象最深的是《家》裡面飾演三少爺覺慧的老演員張輝,古稀之年的他眼神裡依稀可見覺慧的英俊模樣,老人家還是那麼有氣質。


一位70後的老電影情結,太有同感了

最讓我感傷的是主持人對《早春二月》的主演、最有詩人情懷的著名演員孫道臨的採訪。那時的孫老已經疾病纏身,他甚至已經忘記了曾經參加過《早春二月》的拍攝。


一位70後的老電影情結,太有同感了

孫道臨在屏幕上曾經塑造了那麼多性格迥異的人物形象:《早春二月》里正義善良的教師、《烏鴉與麻雀》裡自私自利的華先生、《永不消逝的電波》裡機智勇敢的李白、《不夜城》裡的資本家、《家》裡懦弱的大少爺、《雷雨》裡古板絕情的周樸園……

一位70後的老電影情結,太有同感了


一位70後的老電影情結,太有同感了

孫道臨不僅是用形象去貼近角色,更用自己對電影無比的熱愛去塑造人物,他還用自己獨特、磁性、詩人氣質的聲音賦予了角色不一樣的生命。

一位70後的老電影情結,太有同感了

你會覺得,看孫道臨演戲、聽孫道臨講話是一種很美的藝術享受。他不是明星、不是藝人,他就像我們熟識多年的老朋友:親切、溫暖、帶著書卷氣的知性。這樣的藝術家最終卻以失憶的方式向喜愛他的觀眾告別,也讓我們感到生命的脆弱和無常。

一位70後的老電影情結,太有同感了

《英雄虎膽》的主演於洋還深情回憶了兒子於曉陽,這個優秀的導演鍾愛電影事業,卻英年早逝,於洋這個銀幕硬漢淚撒錄製現場,讓人動容……

一位70後的老電影情結,太有同感了


一位70後的老電影情結,太有同感了


一位70後的老電影情結,太有同感了

於洋之子於曉陽(後排右一)曾是中影集團導演,代表作為《翡翠麻將》,但2005年不幸英年早逝。


一位70後的老電影情結,太有同感了

主持人崔永元曾經做了一件很有意義的事,他策劃主持了紀錄片《電影傳奇》。他採用真人模擬的形式,還原了很多優秀老電影拍攝的點點滴滴。電影傳奇之“林家鋪子”、“冰山上的來客”、“一江春水向東流”、“萬家燈火”、“女籃五號”……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過《電影傳奇》,我知道了導演水華是如何精雕細琢地去拍攝電影《林家鋪子》的,裡面的每一個鏡頭都細緻嚴謹,難怪歷經那麼多年,它依然能夠如此打動我們;

一位70後的老電影情結,太有同感了

我們還聆聽了《一江春水向東流》編導蔡楚生的導演手記,知道了在那樣艱苦的條件下,老一代的電影人是如何拍攝這部經典電影的;

一位70後的老電影情結,太有同感了

《羊城暗哨》的主演馮喆在文革中的悽慘遭遇也讓人心痛……我記得那時的手機還不能看電視,每天最開心的事就是守著電腦看《電影傳奇》,自己寫的有關老電影的文章還發表在當年的《中國電視報》上,這也是一份意外收穫。

一位70後的老電影情結,太有同感了

60年代有句順口溜“男看王心剛,女看王曉棠”。那時候沒有高超的化妝術,沒有濾鏡,演員都是自然美。王心剛不僅五官俊朗,他燦爛善良的笑容更加感染人;王曉棠在《野火春風斗古城》裡的金環和銀環是銀幕經典。

一位70後的老電影情結,太有同感了

生活的苦難和坎坷境遇沒有讓她向命運低頭,她是軍中的鏗鏘玫瑰,更是凌霜傲雪的一枝紅梅,她的堅韌樂觀贏得了觀眾的尊敬和愛戴。 “你為什麼喜歡老電影?”我想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因為它們真實、自然、不造作、不急功近利,裡面的演員不是圖掙大錢,他們用心表演,用心揣摩角色,他們像開在泥土裡帶著露珠的花朵,散發著樸素醉人的芬芳;老電影還像山間流淌的泉水,清澈、甘甜,讓人想用手捧上幾口,喝個痛快,不像廣告裡標榜的什麼“水中貴族”,讓人敬而遠之。

在當今這個物質至上的浮躁社會,老電影裡的醇厚情感,樸實無華更顯珍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