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樑溪區12處國家級文保單位都是哪些?


01

薛福成故居建築群

薛福成故居建築群位於江蘇省無錫市崇安區健康路西側,建築面積1萬平方米。薛福成故居始建於1890年,建成於1894年,保存下來的建築有160餘間,建築面積達6000平方米。整組建築氣勢雄偉、特色明顯,體現了清末西風東漸的時代特徵,填補了中國建築史上的空白,有“江南第一豪宅”之稱。2001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看看梁溪區12處國家級文保單位都是哪些?

薛福成故居建築群除原照壁已拆除、西花園已造廠房、後花園改作操場外,其餘大部分建築如中門廳、橋廳、正廳、轉盤樓、花廳小院、彈子房、傳經樓等基本保持原貌。

主要建築為木結構樓閣、廳堂。該宅院為中國近代社會轉型期的江南大型欽賜府第,在傳統建築基礎上吸取了兩方文化建築風格,具有適於社交活動的園林式開放格局。

02

東林書院舊址

東林書院,位於江蘇省無錫市解放東路867號,亦名龜山書院,是我國古代著名書院之一。1956年10月由江蘇省人民委員會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6月入選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東林書院創建於北宋政和元年即公元1111年,是當時知名學者楊時長期講學的地方。

看看梁溪區12處國家級文保單位都是哪些?

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無錫官員李夔陪同著名學者楊時到無錫南門保安寺遊覽。楊時見這裡臨伯瀆港,前臨清流,周圍古木森天與鬱鬱蔥蔥的廬山東林寺頗為相似,是一個研究和傳授學問的理想場所,便有意長期在此講學。李夔知道楊時的意思後,全力贊同,於是定此學社為“東林”,前後長達18年之久(1111年-1129年)。楊時去世後,楊時的學生在無錫縣城的東林書院所在地為他建了一祠堂——道南祠,取楊時學成南歸時老師程頤對他說過一句讚美的話:“吾道南矣!”。後來書院因年久失修而荒廢。楊時離開後,東林書院逐漸荒廢。

元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有僧人秋潭在原址上建東林庵,學舍被闢為東林庵。百年後的明代,無錫人邵寶(1460—1527,號“二泉先生”)因幼年時曾在此讀書,出仕後曾力圖在原址修復東林書院,但種種原因沒有實現,仍為學舍。

明朝萬曆三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604年,由東林學者顧憲成等人重新修復並在此聚眾講學,他們倡導"讀書、講學、愛國"的精神,引起全國學者普遍響應,一時聲名大著。顧憲成撰寫的名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在心"更是家喻戶曉,曾激勵過多少知識分子,對我國傳統文化思想發展促進極大。有"天下言書院者,首東林"之讚譽。東林書院成為江南地區人文薈萃之區和議論國事的主要輿論中心。2002年全面修復,有石牌坊、泮池、東林精舍、麗澤堂、依庸堂、燕居廟、道南祠等建築。

03

阿炳故居

阿炳故居,位於江蘇省無錫舊城區的中心,即為原雷尊殿道館,阿炳不僅出生於此、逝世於此,而且其傳世名曲也大都創作於此。晚年,他窮困潦倒、貧病交加,屈居在道館最東面的一間小平房內。

看看梁溪區12處國家級文保單位都是哪些?

這間平房為硬山頂,約20平方米,內有小閣樓現仍保持著原狀。雷尊殿舊址及其他附房大都保持著原狀。

1994年經無錫市人民政府批准公佈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經省人民政府批准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經國務院批准公佈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04

小婁巷

小婁巷為位於江蘇省無錫市崇安區的一處歷史文化街區,無錫市四大歷史文化街區之一,其範圍東西分別至蘇家弄和新生路,南北分別至崇寧路和福田巷,現存北面和南面的東半部,佔地面積約4萬平方米。


看看梁溪區12處國家級文保單位都是哪些?

該片區為無錫談氏和秦氏兩大名門望族的世居之地,始於宋代、盛於明清。自宋代以來曾有一位狀元、十三位進士和十五位舉人出自此處,到當代,兩院院士、著名高校校長亦頻出此處,是無錫有名的“才”地。現存建築以晚清-民國時期的為主,2002年其中25個門牌號範圍內的古建築被列入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另在小婁巷50號存有無錫市古樹名木中的唯一一株清代牡丹 [1] 。2008年由無錫市崇安區政府重點項目建設辦公室和崇安城市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提交“修復和建設小婁巷歷史文化街區”項目相關拆遷手續,並由無錫市規劃局、建設局通過,進而以保護性修復的名義對該區域內的建築進行了拆遷和改造,並試圖將其打造為慢生活體驗街區。

05

秦邦憲故居

看看梁溪區12處國家級文保單位都是哪些?

秦邦憲故居位於無錫城中崇寧路112號。故居原是無錫地方名流、秦邦憲的族叔秦琢如的家宅“既翕堂”,建於清光緒末年。整組建築佔地面積2300平方米,建築面積1500平方米,建築群佈局完整、青磚黛瓦、庭院抱廈、馬頭牆矗立,為一組典型的四進江南民宅。大門上方掛有原國家主席楊尚昆同志題寫了“秦邦憲故居”匾額;進門後便是秦邦憲的銅像,背後刻有由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薄一波同志抱病題寫“秦邦憲生平事蹟陳列”展名。現故居完全保存著原狀,面闊三間,硬山頂,面積約89平方米,呈晚清江南民居風格。

06

無錫縣商會舊址

無錫縣商會舊址,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近現代重要史蹟及代表性建築類,清光緒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周舜卿、祝大椿等呈准清政府發起創辦錫金商會。1912年無錫、金匱兩縣合併,更名為無錫縣商會。1917年商會大廈正式落成。這是兩座二層西式建築,磚木結構,正立面用磚砌成羅馬柱,外牆採用青紅相間的清水磚。

看看梁溪區12處國家級文保單位都是哪些?

07

惠山祠堂群

惠山鎮祠堂,始建於南北朝時期,位於江蘇省無錫市惠山東麓,總建築佔地總面積為22萬平方米(330畝)。其中:祠堂總用地約12.5萬平方米(187.5畝)。

看看梁溪區12處國家級文保單位都是哪些?

惠山鎮祠堂其範圍從玉皇殿(即昭忠祠)、惠山寺向南沿黃公澗、錫山腳〔錫山北麓〕到直街口,再順小桃園、寶善橋至惠山浜東端,黃泥橋附近的唐祠小學。北以一梅園、通惠路一線以南為界,東西長842米,南北寬428米;歷史上自唐、宋至民國末期,共有記載的祠堂及祠堂建築物總數在120處以上。

2006年5月25日,惠山鎮祠堂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08

天下第二泉及石刻

“天下第二泉庭院及石刻位於江蘇省無錫市惠山。天下第二泉指的惠山腳下的二泉。該泉相傳為唐大曆年間無錫令敬澄開鑿,因僧人惠照在此居住,故名惠山泉。惠山有九龍十三泉,二泉最負盛名。二泉分上、中、下三池。石欄深陷成幾個缺口,是近千年以來,人們取泉煮茶的紀錄。”

看看梁溪區12處國家級文保單位都是哪些?

天下第二泉庭院

天下第二泉庭院及石刻位於江蘇省無錫市惠山。天下第二泉指的惠山腳下的二泉。該泉相傳為唐大曆年間無錫令敬澄開鑿,因僧人惠照在此居住,故名惠山泉。惠山有九龍十三泉,二泉最負盛名。二泉分上、中、下三池。

上池八角形,為泉源所在,水質最好。中池為方形,緊靠上池。據《惠山記》載:“活水細流,澄澈可愛。”兩池都是石底,青石圍欄,上池四周石欄磨得十分光滑,特別是提腳踩的位置,石欄深陷成幾個缺口,是近千年以來,人們取泉煮茶的紀錄。

看看梁溪區12處國家級文保單位都是哪些?

石龍頭

下池最大,為長方形,鑿於北宋明道年間,池縱約7米,橫10米,深約0.33米,位於漪瀾堂下。每年秋季陰曆七月半的晚上,皓月就會倒映在池中,形成天然的“二泉映月”。池壁有明弘治年間所鑿石螭首,俗稱石龍頭,是惠山九龍十三泉中的第一個龍頭,形制蒼勁古樸,泉水經螭口流入方池,頗有“水不在深,有龍則靈”的情趣。

池前有太湖石,疊成觀音立鰲魚狀,世稱觀音石,右有“輕舒翠袖”的龍女石,左有“雙手合十”的善財童子石,石下鐫有四言銘文,落款“蕙巖”,為明代禮部尚書顧可學別墅中遺物,乾隆年間移此。明邵寶記有:“正德五年春三月,錫人浚惠山之泉,秋八月功成,凡為池三,為渠二,為亭、為堂各一,而三賢(湛挺、李紳、陸羽)祠故在泉上。”方池北邊牆上,嵌有雍正五年(1727年)吏部員外郎王澍書“天下第二泉”大字題刻。

看看梁溪區12處國家級文保單位都是哪些?

古井

宋高宗趙構南渡,曾於此飲過二泉水,後築二泉亭,故頂飾雙龍嬉珠,題額“源頭活水”。二泉亭中有元朝大書法家趙孟頫題書“天下第二泉”的石碑,高0.47米,長1.70。另有一橫碑,高0.32米,寬2.90米,上鐫明萬曆四年進士、佈政史右參政永嘉《修泉亭記》、清宋之晉《天下第二泉說》、王澍《重修惠山亭泉記》。旁有《修漪瀾堂記》碑,高0.55米,寬1.10米,為知縣楊潤14歲的兒子懋勤於嘉慶十一年(1806年)書。

後人把陸羽評泉、蘇軾題詩、王澍書法相提並論,稱為“二泉三絕”。2006年天下第二泉庭院及石刻作為唐至清代的古建築,被國務院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09

寄暢園

寄暢園,是一處始建於明代的古典園林建築,位於江蘇省無錫市惠山橫街,原為惠山寺漚寓房等二僧舍,明嘉靖初年(約公元1527年前後)曾任南京兵部尚書的秦金得之,闢為園,名“鳳谷山莊”。秦金死後,園歸族侄秦瀚及其子江西布政使秦梁。

看看梁溪區12處國家級文保單位都是哪些?

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秦瀚修葺園居,鑿池、疊山,亦稱“鳳谷山莊”。秦梁卒,園改屬秦梁之侄都察院右副都御使、湖廣巡撫秦燿。萬曆十九年(公元1591年),秦燿因座師張居正被追論而解職。回無錫後,寄抑鬱之情于山水之間,疏浚池塘,改築園居,構園景二十,每景題詩一首,散發出傳統文化的精神、氣質、神韻。

10

大窯路窯群遺址

大窯路窯群遺址位於江蘇省無錫市南長區,為明朝至清朝的磚瓦窯遺址,是中國古代磚瓦的重要原產地之一。 “大窯路的古窯群是研究我國古代磚瓦歷史的博物館。”現殘存有40餘座,較為完整的不到20座,極其珍貴,窯群遺址博物館的設立正是為了更好地保護這些遺存。

看看梁溪區12處國家級文保單位都是哪些?

2003年被列為無錫市文保單位,2013年5月,被國務院核定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1

茂新麵粉廠

看看梁溪區12處國家級文保單位都是哪些?

茂新麵粉廠是民族工商業先驅榮宗敬、榮德生等於1900年籌資創辦的,是榮氏家族創辦得最早的企業,原名保興麵粉廠,後改稱茂新麵粉廠,又更名為茂新第一面粉廠。生產的“兵船牌”麵粉當時享譽全國,還曾遠銷英、法等國及南洋各地。抗戰期間廠房被炸,設備受損。

1945年重建,並由榮德生之子榮毅仁先生出任廠長。至1932年,榮氏兄弟已擁有面粉廠12家,紗廠9家,成為當時國內資本最大的實業家之一。

麵粉廠裡的機器運轉一直很正常,直到幾年前才停止了下來,1948年建成的麥倉、制粉車間、辦公樓等,都還存在,榮德生先生使用過的的辦公桌、沙發等物還基本完好。國家文物專家考察評估後認為,茂新麵粉廠是中國民族工商業發源地之縮影,其影響之大、保存之完整,不僅在無錫,在全省乃至全國也十分罕見,完全具備申報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條件。無錫市政府和文物單位為了讓舊址更好的發揮作用,在原址成立了民族工商業博物館。

2013年,茂新麵粉廠舊址入選第七批國保單位。

12

惠山寺經幢


看看梁溪區12處國家級文保單位都是哪些?

惠山寺經幢,在無錫惠山寺古華山門內兩側,南側為唐陀羅尼經幢,北側為宋大白傘蓋神咒幢,兩幢中間相距10米。1956年10月江蘇省人民委員會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唐陀羅尼經幢 ,建於唐乾符三年(876)。高6.26米, 底部直徑1.48米。由幢基、幢身、幢頂三部分組成。幢基為三組八角形束腰式基座,底部為束腰形須彌山;中間一組底座上滿刻海水紋,八角形束腰上浮雕獅子四個,姿態各異,上乘覆蓮瓣託座;上面一組八角形束腰上面刻壺門式龕八個,內雕佛像,結跏趺坐,其上為仰蓮瓣,仰蓮之上為八角形座,每面刻欄杆,轉角處為蓮瓣首望柱。幢身立於欄杆石座之上,作八稜形石柱,遍刻佛頂尊勝陀羅尼經,系白鹿山人李端符書。幢身上部為八角形寶蓋裝飾,角隅處均飾獅首,口銜連珠狀瓔絡帶。寶蓋上置扁圓狀石,四面刻寶相花圖案。其上承託仰蓮瓣,蓮瓣上發現有八個方形柱洞,估計原有石雕勾欄,現已全部散失。仰蓮上為束腰柱形,上刻壺門式龕八個,內雕佛像,結跏趺坐,其上為八角形寶蓋,角隅處雕有力士頭像,分別淺雕有牛、羊、鹿角和獠牙。寶蓋上置扁圓形石,上刻瑞花圖案。幢頂為八角攢尖頂,簷角上翹,上置扁圓形石,未見紋飾,最上為寶珠。

宋大白傘蓋神咒幢,建於北宋熙寧三年(1070),由無錫縣萬壽鄉靜安裡劉元規等建。高6.22米,底座直徑1.40米。其形制和大小與唐陀羅尼經幢基本相同,幢身刻咒而不刻經,文字上下兩端刻三角形和折線紋組成的邊飾。

唐宋石經幢歷經千年變遷,幢基最下部三層已湮埋於今地表下,地面部分也已殘蝕傾斜。1998年11月,由南京博物院文物保護技術研究所負責全面修復,將兩幢埋於地下的三層升高至今地 面上,並採取扶正、補缺及防風化措施,重新恢復惠山寺經幢原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