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也是小春日和》丨從三個方面解讀“小春日和”式的田園生活

我國東晉詩人陶淵明有一首描寫田園的詩,千百年來廣為流傳,深受人們的喜愛。 這首詩寫道:

種豆南山下, 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 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 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 但使願無違。

這首詩描寫了詩人隱居之後躬耕勞動的情景,充分表達了作者對田園生活的熱愛。而陶淵明本人,也是田園生活的踐行者。在日本,也有一對夫妻像陶淵明一樣,同樣是田園生活的熱愛和踐行者,他們就是《明天也是小春日和》這本書的主人公。

《明天也是小春日和》丨從三個方面解讀“小春日和”式的田園生活

《明天也是小春日和》,是一本豆瓣年度治癒圖書。而根據真人故事改編的紀錄影片《人生果實》,獲日本放送文化大賞最高獎。此書的作者是日本的津端修一先生,書中講述了他在退休後攜妻子歸隱鄉間,過著悠閒自在且幸福的田園生活的故事。

打造一個夢中田園、好生活是花時間經營出來的、生活的儀式感是幸福的添加劑,這三個方面,足以解讀修一和英子夫婦二人是如何把田園生活詮釋成了幸福的畫卷。

《明天也是小春日和》丨從三個方面解讀“小春日和”式的田園生活

01 親手打造一個夢中的田園,送你一份甜蜜禮物

修一先生為建築師,精通居室和庭院的整體設計,主張“城市需要森林”的理念。他的妻子英子女士喜歡田園生活,修一退休後,為了實現妻子的田園夢想,攜妻子來到名古屋市近郊新城。他自建了一個一室一廳的小屋,房屋採用了原木材料,一體化的空間,仿照建築家安託寧·雷蒙德的設計建造,充分體現了人與自然的親切融合。至此以後,他和妻子吃飯休息、放鬆身心、睡覺工作,都在這一居室的原木小屋裡。修一先生和妻子英子女士的田園生活,就此拉開了序幕,這也是他送給妻子的一份甜蜜禮物。

修一夫婦有一個大約200平的菜園,分成二十一塊,每塊都種著應季蔬菜和果樹。白菜、茄子、黃瓜、西紅柿等蔬菜應有盡有。櫻桃、梅子、柚子等果樹也出現在菜園裡。他們的園子全年能收穫蔬菜70種,水果50種,基本實現了自給自足。他們過著環保、綠色、無汙染的生活,生活垃圾和蔬菜殘渣都漚成堆肥,蔬菜、水果等作物都不加化肥。

修一為英子打造了一個夢幻般的田園,夫婦二人種植、種菜、親手織布,與大家分享豐收的果實,盡心盡力認真地生活。他們把田園生活過得恬淡、愜意而又有趣,如詩如畫一般,非常惹人羨慕及令人嚮往。

《明天也是小春日和》丨從三個方面解讀“小春日和”式的田園生活

02 好的生活不是用錢買的,而是花時間用心經營出來的

錢能買來很多東西,但好的東西不是單純用錢買來的,而是花時間用心經營出來的。

① 記錄即歷史

走近修一家,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些歸置得井然有序的文件夾,這些都是他對日常生活的細碎記錄。伴隨著時光的流逝,他一字一句的記錄下了夫婦二人幸福美滿的生活。

修一說: “認真記錄每天的生活,把它們存起來,你會發現人生將變得更加美好。”


《明天也是小春日和》丨從三個方面解讀“小春日和”式的田園生活

他們的每一天都過得忙碌而充實,修一閒暇時則呆在自己的書房裡,認真記錄生活,寫成日記或者手繪。比如各種美食的製作流程,或者每天的菜色。每次請客人吃了什麼,或者送給客人禮物,他都要記下來。他還堅持寫日記,記錄和日記上都配上了小插畫,愉快認真地記下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這些記錄被整齊的收集在書櫃上,放在起居室的一角,被修一稱為船長室(書房)。

②不勉強對方

在家庭生活中,很多夫婦都想讓對方聽自己的,試圖改變配偶。然而本性難移,每個人的性格都很難改變。於是,家庭矛盾就必不可少的出現了。但修一和英子夫婦,卻與有些人恰恰相反。他們相處融洽,把日子過得和和順順。那麼,他們有什麼秘籍呢?

《明天也是小春日和》丨從三個方面解讀“小春日和”式的田園生活

“不勉強對方”,這是修一夫婦在生活中達成的默契,也是他們把日子過得幸福美滿的秘籍。修一先生不喜歡吃蔬菜,英子女士從來不強迫他吃。她會按照修一先生的喜好準備飯菜,再費些心思琢磨其它方法,補充三餐中缺少的營養。每天清晨的新鮮蔬菜汁,就是英子女士的一項發明。而修一先生呢,他從不對自己的的妻子指手畫腳,更不干涉她的自由。英子女士想做什麼,想買什麼,都由找她。他們用自己的方式體貼關愛對方,把日子過得幸福美滿。

③黃色的指示牌

英子女士做事毛手毛腳的,修一先生就想了個辦法,在菜園裡做了黃色指示牌,這種黃色的指示牌在菜園裡隨處可見。標明菜苗種類的牌子和農具都是黃色的,這樣在田間更加醒目。

《明天也是小春日和》丨從三個方面解讀“小春日和”式的田園生活

請注意!會痛哦!


《明天也是小春日和》丨從三個方面解讀“小春日和”式的田園生活

鳥兒的水盆。歡迎,來洗個澡吧!

“鳥兒的水盆。歡迎,來洗個澡吧!”

這些隨處可見的黃色牌子,包含著修一先生對英子女士的愛。他沒因為妻子毛手毛腳大加指責,而是想辦法完美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有一種愛默默無言,平凡而溫暖,它就藏在生活的細微之處,就如修一和英子這般,但是卻羨煞了眾人。

④用美味留下季節的味道

季節轉換的非常快,怎樣才能留下美好的回憶呢?英子女士和修一先生自有他們的辦法——做成美食。

《明天也是小春日和》丨從三個方面解讀“小春日和”式的田園生活

春天的時候,修一先生親手熏製培根,被他們稱為春季的大餐。他往磚塊搭成的燻爐里加入炭火,吊三塊豬肉,用月桂等燻烤,有時候會換一種香葉。

夏天的時候,休一把玉米放在七炭爐烤熟。英子女士則用雞肉、蔬菜做成沙拉,還有各式麵包及甜點。厚厚的烤牛肉澆上英子女士特製的多蜜醬汁,配以土豆、蠶豆、胡蘿蔔和綠豌豆蜜餞,非常得美味。

《明天也是小春日和》丨從三個方面解讀“小春日和”式的田園生活

秋天的時候,他們把酸橙、栗子、菲油果等水果和手工製作的果醬,打包寄給親朋好友,共同分享田園的美味。他們還從菜園裡採下秋慄,煮熟搗爛,再在外面裹一層細砂糖和糖稀,做成慄金團,味道自然甘甜。把柚子去皮,在柚子上撒糖,放進鍋裡煮,做成柚子醬。清燉牛肉、蔬菜、木瓜沙拉、佃煮等菜品。

冬天來了,選60個柚子,用八丁味增醬、麵粉、甜菜糖、碾碎的核桃花生、黃白芝麻混合後倒入每個柚子中,做成柚子餅。芝麻、碎花生和青菜一起做涼拌小菜,土豆拿來炸薯餅。在修一和英子女士的巧手下,各種食材變成了可口的美味,再用這些美味留住季節的味道,把生活過得既精緻又美好。

英子說:“當你想把生活過精細的時候,它就會變成無數個幼小的片段。”

雖然這樣的生活瑣碎而平凡,但這才是生活的真滋味。其實,生活就是由每一天的瑣碎小事組成的。好品質的精細生活,並不是金錢能買得到的。只有肯花時間,而後用心才能經營出來。細細品味,方知這也是一種生活哲學。時光流轉,季節暗換,在四季更迭中,修一和英子每天彼此陪伴,辛勤勞動,在屬於自己的空間裡,用心經營出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明天也是小春日和》丨從三個方面解讀“小春日和”式的田園生活

03 生活需要儀式感,它是幸福的添加劑

生活中的每一個日子,其實都是非常平凡而瑣碎的。如果沒有新意,會令人失去生活的激情。修一夫婦對於這一點,認識得非常清楚。因此,他們想方設法對生活保持儀式感。

① 一點點地收藏餐具,精心與菜品搭配

英子女士的餐桌上不但有美味的飯菜,還有與菜品搭配合宜的餐具。

她說: “我很喜歡買各種各樣的餐具,特別是做工良好的珍品,從年輕時我就開始一點點收集這些東西了。”

玫瑰花紋咖啡杯子,精美的點心盤,擁有優雅木紋的圓形多層套盒,厚重質樸的陶瓷器,圖案有休一名字的首字母的杯子,在京都陶瓷器個人展上買的名家制作的圓形盤子,英子女士精心收集了各種各樣的餐具。這些餐具並不完全是為了收藏,她用這些餐具與菜品精心搭配。比如夏天的時候,餐桌上的餐具統一為玻璃製品。這樣看著既統一協調,又清涼晶瑩,顯得生活非常有情趣。

英子女士把自己對生活的愛,一點一滴都融入了三餐四季中,也把自己對修一的愛,融入了美味的菜餚中。煙火中最美的味道,也不過是一把嫩綠的小蔥,一碟清淡的小菜和一碗溫熱的米粥。

《明天也是小春日和》丨從三個方面解讀“小春日和”式的田園生活

②房間陳設隨季節而變,借小物件營造季節感

修一和英子每年固定在夏冬兩季重新佈置家居,如果平時有什麼方便生活的好點子,夫婦倆也會馬上動手改變居室陳設。房間的佈局都是休一設計的,英子總是表示支持。雖然他們的房子是一居室,面積非常小。但是夫婦二人通常都是換換床單被罩、靠墊桌套等,藉著小物件營造出季節感;或者是變動飯桌的朝向,給立式火盆換個位置。有時候佈置一次房間,需要花費好幾天的時間,可是夫婦二人卻不嫌麻煩,反而樂此不疲。

修一說:“我的船長室(書房)雖然不大,但我也會不時變動一下小物件的位置,保持一種新鮮感。到了夏天,我就把書桌搬到窗邊,能享受樹蔭下的清涼,還有小風從窗戶吹進來。”

請別小看這些小小的變化,有時候生活中一個微小的變化,反而能愉悅心情。正因為修一夫婦二人對生活極度熱愛,才能讓他們對其保持儀式感。有儀式感的人,總能把枯燥的生活變得歡樂有趣。儀式感會讓生命有了質感,讓生活更加精彩。而且,儀式感也是親人彼此相愛的姿態。生活需要儀式感,因為它是日子變得幸福的添加劑和秘籍。我們一旦明白了這個人生哲理,再簡單枯燥的日子,也能過得活色生香。

《明天也是小春日和》丨從三個方面解讀“小春日和”式的田園生活

結語:

木心先生在詩歌《從前慢》裡寫道:“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

曾幾何時,人們變得忙忙碌碌,疲於生活,身心俱疲。面對喧囂、光怪陸離的塵世,很多人生出了逃離之心。他們非常向往從前的慢生活,也非常羨慕古人的歸園田居。於是終南山出現了很多的隱者,也有很多人從城市迴歸了鄉村。

我認為喜歡田園生活的人,實際上就是想追求心靈的自由,更是為了追求隨心所欲、不被束縛的生活。他們不為塵世名利所累,昇華自己的心靈,讓自己過的雲淡風輕。《明天也是小春日和》中的津端修一夫婦亦是如此。對於他們來說,田園生活實際上就是他們心靈的棲息地。 日語中的“小春日和”意指晚秋到初冬裡陽光和煦的好天氣。幾十年來,津端夫婦歸園田居,憑窗外風景隨四季更迭。有彼此陪伴的每一天,都是小春日和,更是24小時幸福的重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