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容易得肝癌,原來是由基因決定的!一半的中國人都有這種基因

中國人喜歡喝酒,尤其喜歡喝白酒,聚會時喝,送別時喝;結婚時喝,分手時喝;高興時喝,傷心時喝……據不完全統計,全國飲酒人數超過5億,每年可以喝掉300億公斤白酒。這個量是什麼概念呢?相當於喝乾了25萬個大明湖!

喜歡喝酒的人,特別反感類似這樣的話,“喝酒容易得肝癌”,“肝癌是被酒養出來的”,“酒是肝癌的催化劑”……但這些都是事實。

喝酒容易得肝癌,原來是由基因決定的!一半的中國人都有這種基因

喝酒和肝癌究竟有什麼關係?

酒的主要成分之一是酒精,酒精的化學名叫乙醇,這是一種低毒性的物質,對人體危害很小。乙醇進入人體後,會被乙醇脫氫酶氧化成乙醛,這傢伙可沒有乙醇那麼善良,它對細胞的毒性是多方面的,可誘發癌症。

研究表明,約有6成的中國肝癌患者是喝酒所致。並且,相比白種人來說,亞洲人喝酒更容易得肝癌,有一項研究結果表明,在美國出生並長期生活的中國人,肝癌發病率比白人高3倍。

喝酒容易得肝癌,原來是由基因決定的!一半的中國人都有這種基因

為什麼亞洲人喝酒更容易得肝癌?

前面我們說到乙醛是一種有毒物質,但是它的剋星是乙醛脫氫酶。乙醛脫氫酶會把乙醛氧化成乙酸,這種東西是沒有毒的。說到這裡,我們就明白了乙醇在人體的代謝過程,即乙醇——乙醛——乙酸。所以,能否將乙醛這個壞傢伙幹掉,關鍵取決於乙醛脫氫酶能耐的大小。

人體有三個乙醛脫氫酶,分別是乙醛脫氫酶1,乙醛脫氫酶2,乙醛脫氫酶3。其中,乙醛脫氫酶3基本沒有作用,乙醛脫氫酶1只是起到很小的輔助作用,乙醛脫氫酶2起主要作用。

但是,有一半中國人口攜帶的是突變的乙醛脫氫酶2。它就像偷懶的工人,不認真幹活,對乙醛的氧化作用低,使得乙醛長期在體內為非作歹,所以人體發生肝癌的風險更大。

所以,亞洲人喝酒更容易得肝癌,主要是由基因決定的。

喝酒容易得肝癌,原來是由基因決定的!一半的中國人都有這種基因

怎麼判斷乙醛脫氫酶2的正常與否?

方法很簡單,喝一兩高度白酒,觀察自己是否臉紅。一般來說,喝酒臉紅的人,攜帶突變乙醛脫氫酶2的可能性更大。因為這部分人對乙醛的氧化作用弱,導致乙醛在體內蓄積,而乙醛能使血管擴張,特別是臉部的末梢血管,使得飲酒者出現臉龐、頸部發紅,甚至是全身發紅的現象。

當然,也有少部分突變的乙醛脫氫酶2攜帶者喝酒不臉紅,這類人可以通過多喝白酒的方法來鑑定。一般來說,如果幾個小時之後胃口不舒服,沒食慾,可能就是突變乙醛脫氫酶2攜帶者。因為乙醛沒有被完全氧化,干擾到肝臟功能和消化系統。

喝酒容易得肝癌,原來是由基因決定的!一半的中國人都有這種基因

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喝酒臉紅的人長期飲酒,患肝癌的風險更大。但是,現實生活中,喝酒臉紅的人往往很少得肝癌,這是因為他們知道自己酒量小,喝完酒後會不舒服,所以也就很少喝酒。即使在酒場中,大家也不會過多的勸這些類喝酒。

總之,喝酒和肝癌之間的關係是明確的,且亞洲人喝酒更容易得肝癌。另外,一喝酒就臉紅的人如果還長期飲酒的話,患肝癌風險更大。

長期服用藥物的人群最好遠離酒精

喝酒容易得肝癌,原來是由基因決定的!一半的中國人都有這種基因

中國人口眾多,多種慢性疾病高發,如高血壓、冠心病等等,大多數的慢性病患者需要長期服用藥物。就拿冠心病來說,患者需要長期服用藥物包括硝酸酯類藥物,如單硝酸異山梨酯(欣康);他汀類藥物,如瑞舒伐他汀(瑞旨);抗血小板藥物,如阿司匹林;β受體阻滯劑,如索他洛爾,等等。多數藥物需要在肝臟代謝,而酒精也在肝臟代謝,服藥期間飲酒,不僅會影響藥效,還會增加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風險。

已經有研究表明,不喝酒是最安全的,不要再執著於“適量喝酒,有益健康”的信念。如果做不到滴酒不沾的話,也要儘量少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