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吸他父親的乳頭以示父慈子孝,這是什麼禮節?

花生噸


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個皇帝,史稱唐太宗,是唐高祖李淵的第二個兒子,人稱李二。

按照傳統繼承法來說,李世民沒有資格繼承皇位,因為他有大哥李建成,李建成是當時的太子——皇位的繼承者。

李世民之所以能當上皇帝,是因為他發動了玄武門之變,射殺了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從傳統觀念來看李世民這屬於大逆不道,當然箇中原因很複雜,在這就不展開說了。

不管怎麼說,當時他的老爸李淵還是皇帝,李二殺死哥哥和弟弟,他心中也明白,老爸不會善罷甘休。

此時李二很聰明,跑進宮裡上演了一出感動父親的悲情戲。

史書是這樣記載的:李世民見到老爸李淵後,【跪而吮上乳,號慟久之】“吮”吸的意思。“上”皇上的意思,指李淵。號慟(tong)號哭、大哭的意思。

這句話的意思是李世民撲在李淵的懷裡,一邊痛哭,一邊嘓吸老爸的乳頭。李世民這樣做的目的無疑是喚起父愛,讓父親不要追究他殺兄滅弟之罪。

吸父親的乳頭,這是什麼地方的習俗呢?

李二把哥哥和弟弟殺了,可以想見李淵的心情。我們都知道,想要安撫一個雷霆之怒的人的方法很多。

如果我是李世民的話,此時會跪在李淵面前痛哭流涕,一邊扇自己的耳光,一邊罵自己混蛋王八蛋,懇求父親息雷霆之怒放過自己……

但是李世民沒這樣做,而是哭著吸父親的乳頭。原來這是少數民族的一種習俗——產翁乳子,目的就是喚起父親對兒時自己的記憶。

有關資料記載李世民祖上是契丹人,他的老老爺爺李虎本姓“大野”,李虎其實叫“大野虎”,後來李虎的孫子李淵建立了唐朝,稱帝后的李淵開始實行去契丹化,於是恢復了“李”姓,並認道教先祖李耳為祖宗。

早先契丹人有一種習俗,那就是妻子生子坐月子時,當丈夫的要看管孩子,也就是要體驗一把產婦的生活,這時候人們稱之為產翁。

契丹女人坐月子一般不允許任何人進入產房,除丈夫之外,丈夫做產翁就是為了減輕妻子的負擔。

當孩子哭鬧的時候,父親就會讓孩子嘓吸奶頭,這和現在讓孩子吃奶嘴有異曲同工之妙。

當妻子下地勞動時,假如孩子啼哭就會把孩子抱在懷裡吃“奶”,也就是哄孩子不哭,當過奶爸的都有這方面的經驗。

相傳李淵有三個奶頭,李世民就用這種方法勾起父親的慈愛。

“嗚嗚嗚……父皇,想想小時候把我撫養大真的不容易,既然哥哥和弟弟已經死了,人死不能復生,如果老爸把我也殺了,那以後李家不就斷子絕孫了嗎?嗚嗚嗚……”

李世民這樣做也是給老爸一個臺階,“講親情咱們還是一家人,你還是我的老爸,不過你要挪挪地方,當你的太上皇去。對外聲稱把皇位禪讓於我,爺們面子上都能說得過去。”這才是李世民的真實心理。

當時李淵已經被架空,李世民的手下尉遲恭持刀逼宮,不管李淵接受與否都註定了結局。

李世民做戲只不過是告訴後人:自己並不是殘暴之人,自己有一顆柔軟的心,自己一直遵守著父慈子愛的傳統道德觀念,李二確實會演戲,這也是在歷史上沒有留下惡名的原因之一。


秉燭讀春秋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了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隨即到父親李淵面前,跪在地上吸允其乳頭,大哭不以已,是表示自己一定會孝順父親,不會忘記養育之恩的。

這個禮節來自於“羊羔跪乳”,《增廣賢文》記載:“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

關於“羊羔跪乳”的故事很多,童話故事裡說,羊媽媽很疼愛小羊,形影不離,母雞說,羊媽媽最近你瘦了,吃的好東西都讓小羊吸收了,你看我都不用管小雞🐥們的吃喝,全有它們自己鬧去。

羊媽媽沒好氣給母雞,母雞走了。小羊說,媽媽,您對我這麼疼愛,我怎麼報答您的養育之恩呢?羊媽媽說,我不用你報答,只要你有份孝心就行了。

小羊聽後流下了眼淚跪到了地上,從此,小羊每次吃奶都是跪在地上的。它這是感激媽媽的哺乳之恩。

“羊羔跪乳”,主要是警示人們,動物都知道感恩父母的養育之恩,何況人呢?

就在我們新鄉市的北部一些鄉村,河北的南部地區,至今還有“送羊”的風俗。

在每年的陰曆五月下旬到六月,當姥姥的或是舅舅的會買一隻羊,給自己的外甥送到家裡。一是看看自己的女兒或是姐姐妹妹,在婆婆家過的好不好。二是送羊給外甥,讓其知道羊羔跪乳的孝道,要孝敬自己的父母。

後來,這種風俗變成了用面“蒸羊”了,還有的直接送麵包羊了。總之,這是為了傳揚我們傳統的孝道文化。


路遙lgy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在武德殿見到李淵,跪而吮其乳!首先我們得知道這個典故的出處,此出處源於《資治通鑑今注》,書上說:“跪而舐上之乳房,以示為孺子時無間之態。”翻譯成白話文的意思就是:“李世民吮吸父親的乳房,讓父親想起小時候他們親密無間的樣子,呼喚他們之間埋在內心深處的感情。”

那麼到底是不是真有這個禮節?於是我查閱了一些資料,確實有相關記載,而且李淵確實有做過這種象徵性的“哺乳”儀式!在一些相關的書籍記載中,唐代周邊的少數名族確實有這種“產翁”和“乳子”的習俗!比如唐代的房千里在其《異物志》記載了越人南方獠人有這種行為,尉遲恭在《南楚新聞》中記載了越人有這種行為,清朝的《黔記》中記錄了苗人有這習俗!除此之外,南朝民諺中有這樣一句話“始興王,民之爹。赴人急,如水火。何時復來哺乳我?”這說的是老百姓將始興王比做自己的父親,也是古代漢族有這種習俗的一個證據!

大家可以想想,剛剛經歷玄武門之變,李世民將自己的哥哥弟弟全都殺死,李淵的心中已經悲痛到無以復加的地步,畢竟怎麼樣也是自己的親生孩子,李世民這樣做基本已經將他們父子兩的感情降低到了冰點。李世民只有用這種跪乳的方式,才能最大程度的將他們之間的感情最大程度的縫合起來!況且從政治上來說,李淵將皇位和平讓給他也是李世民最希望的!

這樣來看,不論從書上記載,感情需要還是政治立場,李世民的這一行為禮節都是必須要去做的!


靜心明目


如果結合當時李淵與李世民兩人的舉動來解讀,你就會發現這父子倆不愧是受到良好教育的貴族文化人。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九十一》,李世民殺掉李建成、李元吉後,派尉遲敬德向李淵“請安”;後者經短暫的考慮,立即召見李世民:

上乃召世民,撫之曰:"近日以來,幾有投杼之惑。"世民跪而吮上乳,號慟久之。

父子倆的動作,是經過一番考慮的,其背後也都大有典故,充分體現出他們對當時局勢的判斷。

投杼之惑:體現父母對子女的歉意

杼,zhu第四聲,指古代織布機的梭子。據《戰國策·秦二·秦武王謂甘茂》記載,秦國甘茂攻打韓國宜陽前,與秦武王的對話中,講到曾子與其母親的“投杼之惑”典故:

孔子的弟子、大儒曾參(曾子)是孝子的典範。《二十四孝》中的"齧指痛心",就是指他和母親的感情深厚到有心靈感應。但就是這樣的母子,竟然也經不起謠言的考驗。

曾子在費邑居住期間,有個與他同名同姓的人犯了命案,一些吃瓜群眾以為就是曾子乾的,於是趕緊來曾家通風報信。

當第一個人告訴曾母:"你家曾參殺人了!"正在織布的曾母頭都沒抬,淡定一笑:"我兒子不可能殺人。"

過了一會,第二個人來報信,曾母繼續織布,這次沒有吱聲;

然而當第三個熱心群眾出現後,曾母終於心虛了,她扔下梭子、翻牆跑路(身體真好~)。

因此"投杼之惑"這一典故可以理解為:由於聽信多次重複的謠言/謊言,就放棄了曾經對某人的無比信任。

與之有相同含義的典故還有“三人成虎”,即當有三個人異口同聲說街上出現了老虎時,所有人都會相信這個荒誕的說法。

因此,李淵對李世民這樣說,其實基於維護李家政權穩定的考慮,原諒了對方的政變舉動,甚至還主動認錯:沒提前立你為太子,是我的錯。

父親如此大度、有魄力,那李世民自然是要投桃報李的。

羊羔跪乳:代表著子女的孝順

“世民跪而吮上乳”,從字面來看,李世民跪下來,吮吸父親李淵乳部。但實際上不能這麼理解:李家世代貴族,接受了最優質的儒家教育,況且當時旁邊站著蕭瑀、陳叔達、裴寂、尉遲敬德等大批重臣,他不會如此有辱斯文。

因此,實際上應該是:李世民跪下跪下來,撲在父親懷裡,並將嘴貼在其胸前,隔著衣服作出一個吃奶的動作。

"跪乳"一詞,出自漢代何休為《公羊傳·莊公二十四年》所做的註解:

凡贄,天子用鬯,諸侯用玉,卿用羔……羔取其執之不鳴,殺之不號,乳必跪而受之,類死義知禮者也。

東漢班固的《白虎通·衣裳》中也有這一典故:

獨以羔裘何?取輕暖。因狐死首丘,明君子不忘本也。羔者取跪乳遜順也。

後世常用"羊羔跪乳",來表達子女對父母養育之恩的感激之情,常與其一同使用的還有“烏鴉反哺”,即烏鴉成年後會反過來餵養自己的父母。

所以當時的場景應該是這樣的:

深明大義的李淵面對同門操戈、白髮人送黑髮人的巨大悲劇時,仍能控制情緒做出最清醒的決定;目睹此情此景,李世民的心情一定極度複雜,千言萬語,比不上一個最樸實的動作,讓雙方都順利下了臺階,給這場改變大唐歷史走向的慘烈政變平穩拉下帷幕。


在當時那麼緊張的局面下,李淵和李世民父子還能信手拈來,一舉一動都是文化典故,而且還無比貼切,讓人不得不感慨:古時的文人真有文化。


正史漫談


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率領長孫無忌、尉遲恭、房玄齡、杜如晦等人入朝,並提前在玄武門埋下伏兵。

李建成、李元吉二人不知底細,也一起入朝,騎馬奔向玄武門。此時伏兵四起,在玄武門殺死了皇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

事件發生時,唐高宗李淵正在宮內的海池上划船。

遵照李世民的吩咐,尉遲恭身披鎧甲,手握長予,徑直來到高祖所在的船上。史書只提了尉遲恭,其實不應該是他一個人單槍匹馬來的,應該還帶了一隊人馬。

唐高祖一見尉遲恭前來,馬上吃驚的問道:“今日作亂的人是誰?愛卿到此做什麼?”

這時唐高祖的表現有些異常,好像他早就知道會發生這場變故似的。

尉遲恭的這個回答,肯定要讓李淵驚掉下巴:“秦王因為太子和齊王作亂,起兵誅殺了他們。秦王擔心驚動陛下,故派臣前來擔任警衛。”

驚擾?這不就是最大的驚擾!

警衛?這分明就是看管!

面對此景,李淵無話可答。回頭徵詢裴寂等人的意見:“萬沒料到今天竟然會出現這種事情,你們認為應當怎麼辦呢?”

人都沒了,還能說什麼呢?蕭瑀和陳叔達順水推舟的說:“建成與元吉本來就沒有參與晉陽起兵。他們是嫉妒秦王功勞大,威望高,便一起策劃奸邪的陰謀。現在,秦王已經聲討並誅殺了他們,秦王功蓋宇宙,天下歸心,陛下如果能夠確定立他為太子,將國家大事委託於他,就不會再生事端了。”

唐高祖回答說:“好!這正是我素來的心願啊。”(上曰:“善!此吾之夙心也。”《新唐書》宋·歐陽修)

從李淵、尉遲恭、裴寂等人的對話中,我們可以看到所表達的信息,事變結束後,李世民沒有立即進宮請罪,只是派尉遲恭帶一隊人馬進宮,去幹什麼?到底是去護駕,還是去逼宮,自己琢磨吧。

在這裡可以看出李世民政治家的高明之處。如果他也隨著進宮,遇到李淵的責問,有些話還真不好回答。

現在只有鐵桿尉遲恭帶兵闖入,看李淵怎麼表態。結果無非是兩個,李淵就範保命,或者死扛被弒。

事件發生後,李世民的箭已經射出,沒有收回的餘地了。尉遲恭進宮,意義很明顯,如果李淵貪戀權力而不肯讓步,那尉遲恭只有以身試險了。最後找個理由,宣佈皇上得了急症,因為李世民不在場,就不用擔殺父篡位的不孝之名了。

當然,最好的結局是李淵明智的讓出權位,就皆大歡喜了。(當然,只有李淵自己獨自鬱悶了。)

那李淵本身就是造反起家,他什麼不明白?所以,一看這大勢所趨,也就借坡下驢,說了一句,李世民上臺,是我本心的想法這種言不由衷的話。

李淵做過皇帝,政治謀略還是很有一套的。在這種情況下退位,為了以後的生活,就不能和李世民鬧僵了。這個時候,給李世民一個臺階下,才是最佳的選擇。

於是傳召李世民前來,等李世民來到以後,不但沒有責備他慘殺了自己的兒子,反倒安慰起他來,說了一句很有水平的話,李淵的原話:“近日以來,幾有投杼之惑。”

這裡頭用了一個典故。曾參是有名的孝子,曾母對兒子的品德和為人始終深信不疑。但有一天,鄰村有同名同姓的曾參殺人,鄰里不詳內情,跑來告訴她說:“曾參殺人”。

曾參的母親聽了,無動於衷。因為她相信自己的兒子決不會去殺人,於是照常從容織布;第二個人來告訴她這件事時,她還是不接受,但心裡已經開始犯嘀咕了;直到第三個人又來告訴她,曾參殺人了,她不得不信了。

於是曾母扔下織布機的梭子,爬過牆就逃走了。(“其母投杼下機,逾牆而走”《戰國策·秦策二》)。

這一句話,把那些讒言什麼的過錯,全都推到李建成的身上了。

李淵的話並不多,但表達的意思既明確又豐富。意思是說知子莫若父,我對你本來是十分賞識和信任的,但架不住總有人在身邊讒言,說你的壞話,這樣次數多了,時間久了,我不信也得信了。

李淵以上的這些話雖然至簡,怎麼都好讓人理解。但《資治通鑑》中接下來的一句話,就讓人很費解了。原話:“世民跪而吮上乳,號慟久之。”

意思是說李世民跪在李淵面前,吮吸他的乳頭,繼而嚎啕大哭。這個動作表情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帝王都是龍,自然不同於常人。有的帝王出生就天有異象,有的帝王則相貌奇特。

比如《史記》中記載劉邦:“高祖為人,隆準而龍顏,美鬚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

劉邦的左腿上竟有72個黑痣,這哪是人腿?簡直就是花斑豹腿了!朱元璋“腳踩七星”,就是說腳底板有七顆黑痣。還有,慈禧太后呢,一個腳底板下面一顆黑痣,天生就是皇后命。

李淵呢?《新唐書·高祖本紀》:“仁公生高祖於長安,體有三乳。”竟然有三個奶頭!

其實李淵有三個奶頭,雖然已經非同一般了,但也不算是獨一無二的。《史記·周本紀》雲:“文王龍顏虎肩,身長十尺,胸有四乳。”周文王還有四個奶頭呢!

但就算是有三個奶頭,李世民又不是他餵養大的,為何聽到李淵這一席話,竟感動的跪著趴到老爹的胸前,去吮吸奶頭,然後就嚎啕大哭起來?

這一舉動太反常了,應該是《資治通鑑》的硬傷,純粹是故意渲染!

據後來有人解讀,說所謂“跪而吮上乳”,不過是引用了“羊羔跪乳”的典故。

《增廣賢文》中有: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跪乳、反哺,是比喻飲水思源,乃是一種孝行的表現。

以上說的是動物,並不是人。所以說,這種解釋實在有些牽強。

在多方求證下,我們才解開了李世民這一舉動的謎底。

“獠,婦生子即出,夫憊臥,如乳婦,不謹其妻則病,謹乃無苦。” (《異物志》)唐·房千里

“南方有獠,婦生子便起。其夫臥床褥,飲食皆如乳婦,稍不衛護,其孕婦疾皆生焉。其妻反無所苦,炊爨樵蘇自若。……越族,其妻或誕子,經三日便澡身於溪河,返具糜以餉婿。婿擁衾抱雛,坐於寢塌,稱為產翁。”( 《太平廣記·卷四八三》宋·李昉)

“婦人產子,必夫守房,不逾門戶,彌月乃出。產婦則出入耕作,措飲食以供夫乳兒。”(《黔記》清·李宗)

以上有關古代獠、越、苗人的這些習俗,是少數民族或上古氏族時代的一種原始婚俗,即我們俗稱的“產翁制”。

“產翁制”就是男子在其妻子生產期間,模擬妻子“分娩”,或在妻子分娩以後裝扮成產婦臥床抱子,代替妻子“坐月”,而真正的產婦則照例外出幹活,併為臥床“坐月”的丈夫準備飲食。

在這裡,模擬妻子“分娩”、代替妻子“坐月”的產婦之夫便稱之為“產翁”或“產公”。

產翁習俗與生殖崇拜有關。在母系社會裡,對女性的生殖崇拜包括對女陰和乳房兩部分的崇拜,一是孕育產子的功能,一是哺乳子女的功能。

接下來轉到父系社會後,產翁習俗將這種對女性的生殖崇拜轉向了男性,便有了產翁的“坐月子”和乳子習俗。

“產翁制”不光是中國有,在世界許多地方、許多民族都出現過。如居住在美洲亞馬遜河和俄利諾科河流域的印第安人就“存在著產翁坐褥的習俗,在妻子生產的時期,丈夫躺在床上仿效產婦的樣子,享受好些日子的護理和照顧”。

聯想到李淵父子都有胡人血統,就見怪不怪了。

李世民的跪吮父乳舉動,就是要再現出他為孺子時與父親的無間之態,反過來說,李淵早年,也應有過哺乳嬰兒的舉動,或者更確切地說是有過哺乳嬰兒的一種儀式;這樣李世民才會用此舉去感動父親,向父親表達我仍是您哺育長大的最親密孩子的願望。

這種再現了當年李淵乳子情景的舉動,怎麼不令李世民“號慟久之”呢?

於是父子之間前嫌盡釋。

是否真的前嫌盡釋?我們再往下看就知道了。

公元633年十二月,此時李淵當太上皇已經6年了。

李世民巡幸完,回到宮中後,在未央宮舊址給太上皇李淵祝壽。酒至微酣時,太上皇命令突厥頡利可汗起身跳舞,又命南蠻首領馮智戴吟詠詩賦。

李淵隨意差遣歸順的少食民族首領為自己跳舞賦詩助興。完事後笑著說:“胡、越等族都是一家人,這是自古以來沒有的事!”

當然,這都是兒子李世民的功勞。當年李淵還向突厥稱臣呢,現在都顛倒過來了。

李世民也不忘馬上吹捧兩句。他端杯為李淵祝壽道:“如今四方民族為我大唐臣民,這都是父親您教誨的結果,不是我的智力所能及。從前漢高祖曾在此宮中為其父擺酒祝壽,妄自尊大,我不取他這一點。”

這一下把李淵奉承的都找不到北了。殿堂上眾人齊呼萬歲。父子倆的雙簧唱的夠水平吧?

相比李世民的舉動,劉邦當年請父親喝酒,什麼表現呢?

也是在今天聚會的未央宮,也是給父親祝壽。劉邦帶諸侯、群臣,在未央宮前殿擺設酒宴。

當酒酣之際,劉邦捧著玉製酒杯,起身向太上皇劉太公獻酒祝壽,說了這麼一句話:“當初父親總認為我沒有才幹,又比不上哥哥們勤奮努力。可是現在我的產業和三哥比起來,誰的多呢?”

殿上群臣都呼喊萬歲,大笑取樂。

從司馬遷的“大笑取樂”中可以看出,劉太公的那種尷尬勁來。

從這件小事中可以看出李世民的境界來。他們父子之間至少表面上看是很親密的。

當然,和諧之中也有競爭。李世民的皇位,是從父親手裡硬奪過來的,對此,他和父親都心知肚明。

雖然父子二人暫時平和共處,但是,兩人的心裡是打上結的。李淵還活在人世,他一直默默地在旁邊看著李世民怎樣治理天下。

其實李世民也在暗自較著勁,他時刻在提醒自己,父親在那裡看著呢,我一定要開創讓老爺子都歎服的業績來!

當這種壓力變為動力時,那很了不得。這也就是李世民之所以取得貞觀之治輝煌成就的最主要原因吧!


凌霄子墨


李世民這個“跪而吮上乳”的行為其實是古代少數民族的一種習俗,叫“產翁”或“乳子”。

李世民弒兄殺弟,跪而吮上乳

玄武門之變,李世民誅殺了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然後來到了太極宮覲見父皇李淵。皇帝李淵招手讓李世民跪到跟前,然後伸出顫抖的手撫了撫他的脖頸,說:“這些日子,差點被人言所誤,犯了‘投杼之惑’(有人誤傳曾參殺人,其母相信)啊!”

李世民失聲痛哭,把臉埋在父親胸前。緊接著,他做出了一個讓無數後人百思不得其解的舉動—“跪而吮上乳”。

對現代人來說,李世民這個行為讓人吃驚,不過這卻是古代的一種習俗,李世民想以此來喚起李淵的父子親情,以求得父親的諒解。

“跪而吮上乳”的習俗

據有關學者研究發現,男子(父親)作哺乳嬰兒之狀,是古代少數民族普遍存在的一種“產翁”和“乳子”習俗。

唐代的房千里就曾在《異物志》中記載當時南方獠人的這種習俗:“獠婦生子即出,夫憊臥,如乳婦,不謹則病,其妻乃無苦。”

唐代尉遲樞《南楚新聞》中也有相關記載,表明越人也有這種“產翁”習俗:“越俗,其妻或誕子,經三日便澡身於溪河,返,具糜以餉婿。婿擁裘抱雛,坐於寢榻,稱為‘產翁’。其顛倒有如此!”

另外,清代李宗昉《黔記》所載,苗人亦有此習俗:

“婦人產子,必夫守房,不逾門戶,彌月乃出。產婦則出入耕作,措飲食以供夫乳兒。”

由此可見,古代的獠、越、苗人均有這種女人產後即正常勞作,而由男性臥床“坐月子”、象徵性地給嬰兒哺乳的習俗,其意義在於表明父權在子女生產和哺育中的主導作用,同時加強子女與父親間的親密聯繫。

結語

不過,在李世民出生時,李淵不可能像獠、越、苗人那樣真的去臥床“坐月子”,他可能曾經象徵性地舉行過“乳子”儀式。

所以,李世民做出“跪而吮上乳”的舉動,不僅合乎情理的,而且非常必要。這樣,讓李淵的喪子之痛得到緩解,李世民心中的愧疚之情也有所平復。


時光山人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與其父李淵之間還有一番肉麻的表演。據《資治通鑑·唐紀七》記載:...上(李淵)方泛舟海池,世民使尉遲敬德入宿衛,敬德擐甲持矛,直至上所。上大驚,問曰:今日亂者誰邪?卿來此何為?對曰:秦王以太子、齊王作亂,舉兵誅之,恐驚動陛下,遣臣宿衛...敬德請降手敕,令諸軍並受秦王處分,上從之...上又使黃門侍郎裴矩至東宮曉諭諸將卒,皆罷散。上乃召世民,撫之曰:近日以來,幾有投杼之惑。世民跪而吮上乳,號慟久之。

所謂“跪而吮上乳”,不過是引用了“羊羔跪乳”的典故。《增廣賢文》中亦有: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跪乳、反哺,是比喻飲水思源,乃是一種孝行的表現。

李世民弒兄、殺弟、屠侄、逼父,違背了忠、仁、孝、悌。而對李淵來說,李世民的行為實乃忤逆不孝之極。李世民不過是通過“跪而吮上(父)乳”的形式,以表明自己還是父親的乖寶寶而已,而並非實質意義上的吮吸父乳。

玄武門之變,是我國曆史上最為著名的一場宮廷之變。而一代聖君唐太宗李世民,正是靠此次兵變才得以走上了權力巔峰。儘管李世民一方面通過篡改實錄以為自己緣飾,弱化其父李淵的開國地位,更將李建成、李元吉塑造得猥瑣不堪(彷彿自己才是大唐的開國皇帝)。另一方面通過一系列的德政、勤政措施,而盡力地成為一代明君、聖君,以讓他人淡忘自己不光彩的一面。但是,還是難以消弭自己弒兄、殺弟、屠侄、逼父的事實。

純屬個人觀點,謝謝關注!


百家論史


這種風俗名叫“乳翁”,也就是父親哺乳嬰兒的行為,當然這其實只是一種形式,來表示父子之間的親情無間的關係。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跪地“吮上乳”,也為了表示與父親的關係是親密無間的。另外我們還可以知道,可能在早年間,李淵也給李世民做過這種哺育嬰兒的儀式。


掖百事通


《資治通鑑・唐紀七》武德九年六月記事寫到:上乃召世民,撫之曰:“近日以來,幾有投杼之惑。世民跪而吮上乳,號慟久之。

據說是一種上古遺風(也有人說是胡風)。可能在唐代時已經成了一種儀式,所以李淵李世民當堂做這個動作並不覺得為難。


滿山紅遍


古代曾有父親乳子的風俗。一是訴說父子之恩,表懷感恩之情,提醒李淵自己亦是親生骨肉,請李淵慎選太子。二是傳遞無意冒犯聖上之意,令李淵消除芥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