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遠建在山腰的房子,已有300多年曆史,被稱為“廣東布達拉宮”

清遠市是廣東省面積最大的一個市,市內旅遊資源豐富,特別是清遠粵北山區一帶,有很漂亮的風景和歷史建築都默默無聞地藏在大山之中,等待著大家去發現。

在廣東清遠市有一所建在半山腰上的古堡,為抵禦土匪而修建,現在已經有300多年的歷史,它就是清遠黃花鎮的清代古堡:彭家祠。


清遠建在山腰的房子,已有300多年曆史,被稱為“廣東布達拉宮”

彭家祠建於明末清初時期,在300多年前,一個姓彭的鹽商來到黃花鎮如今彭家祠的地方,和家人在這裡紮根繁衍,其後代子孫為了防禦土匪入侵,在石山的半山腰上修建房子,也就是我們如今所見的彭家祠。

清遠建在山腰的房子,已有300多年曆史,被稱為“廣東布達拉宮”

彭家祠不是單指一所房子,而是一個建築群。在黃花鎮坑壩村有一座小山峰,一面高,一面底,遠看就像一隻爬在大地上的田螺,整體只有七八十米高,當地人稱為“螺山”,彭家祠就是依螺山的山勢而健,整個古堡向北,除了北面的入口之外,其他地方皆是懸崖峭壁,大大小小的房子沿山體往上而建,在半山腰上自成一派。


清遠建在山腰的房子,已有300多年曆史,被稱為“廣東布達拉宮”

因為與西藏著名的布達拉宮相似,所以彭家祠古堡被稱為“廣東布達拉宮”

從山腳到山頂只有一個入口,就是彭家祠的大門,想上山頂只能沿一條寬度大約1.5米的石階往上走,這條石階彎彎繞繞通向各個房子,如果上面有人埋伏,下面上來的人必定不能往上走,房子的防禦性非常強。


清遠建在山腰的房子,已有300多年曆史,被稱為“廣東布達拉宮”

從樓梯往上走,整個彭家祠的房子都與石山緊緊相連,山上的房間是不規則的青磚和石灰石堆徹而成,房間都數量多,但面積較小,且房子矮低,大的只有20平米左右,少的則只有幾平米,大多數房子都沒有窗,採光比較差。據說把房子建成這樣是故意為之,彭氏鹽商的第三代子孫,曾學習過風水相關的知識,他們認為彭家祠背山面水,修建彭家祠應該保護好螺山和周邊的環境,新修的房子必須利用地形和山貌而修建,所以彭家祠的房子只能沿著山體見空而建,所以房間而積會非常小,並且形狀也會大小不一。

清遠建在山腰的房子,已有300多年曆史,被稱為“廣東布達拉宮”

彭家祠的房子有明顯的嶺南建築風格,站在最高處可以看到整個彭家古堡的廳房高低錯落、鱗次櫛比,最別引人的是酸有鍋耳風牆的一間大屋,這種鍋耳風牆的房子只有得功名者才能修建,走進去才知道,這間房子是彭氏宗祠,古堡中一位叫彭建學的人曾經是四品宮員,朝議大夫。

清遠建在山腰的房子,已有300多年曆史,被稱為“廣東布達拉宮”


清遠建在山腰的房子,已有300多年曆史,被稱為“廣東布達拉宮”

左邊最開闊的懸崖上修有瞭望塔,站在這個位置的風景非常漂亮,可隨時掌握遠處的情況,在後房處有一條秘密逃生的小通道,不認真觀察根本發現不了,從裡面看像一面牆,從側面看才是知道是一個通道,洞口寬大約70釐米,僅容一人出入,才從出口沿著林間直通門底。這是修建房子時專門預留逃生要道,如果古堡前面的關卡已經沒辦法阻擋入侵的土匪,這條密道就是唯一逃生的通道,讓人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清遠建在山腰的房子,已有300多年曆史,被稱為“廣東布達拉宮”

如今彭氏家族已經在黃花鎮繁衍十六代人,約有兩千多人依然住在黃花鎮上,很多彭氏的後代已經搬遷到鄰近的鄉村,彭家祠的房子中已經沒有人居住。

經歷300多年的彭家祠古堡依然屹立在螺山之上,作為英西峰林的八景之一,彭家祠吸引越來越多的人來這裡遊玩,是黃花鎮上最著名的一個景點,站在觀景臺上可眺望遠處的峰林聖景,各種從大地立起的山峰形態各異,相映成趣。

清遠建在山腰的房子,已有300多年曆史,被稱為“廣東布達拉宮”

古堡面前是一河,河水非常平靜,不認真看的話讓人感覺不到它是在流動,偶爾可以見到一兩個村民走過,河邊的水牛正在悠然吃草,在青山綠水之間,彭家祠古堡將會繼續守護著彭家的子孫。


清遠建在山腰的房子,已有300多年曆史,被稱為“廣東布達拉宮”

作者介紹:我是揹包客炒飯,男。一個喜歡獨自旅行的揹包客,一個人去過廣東、廣西、江西、湖南、貴州、重慶、四川、雲南、青海、新疆、西藏等地方。正在環遊中國,平時分享一些旅行攻略和旅行見聞,歡迎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