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古建築會說話——世界屋脊的明珠—布達拉宮

舉世聞名的布達拉宮,聳立在西藏拉薩市紅山之上,海拔3700多米,佔地總面積36萬餘平方米,建築總面積13萬餘平方米,主樓高117米,共13層,其中宮殿、靈塔殿、佛殿、經堂、僧舍、庭院等一應俱全,是當今世上海拔最高、規模最大的宮堡式建築群。“布達拉”系舟島,是梵文音譯,又譯作“普陀羅”或“普陀”,原指觀世音菩薩所居之島。拉薩布達拉宮俗稱第二普陀羅山。

如果古建築會說話——世界屋脊的明珠—布達拉宮

布達拉宮依山壘砌,群樓重疊,殿宇嵯峨,氣勢雄偉,有橫空出世、氣貫蒼穹之勢,堅實墩厚的花崗石牆體,松茸平展的白瑪草牆領,金碧輝煌的金頂,具有強烈裝飾效果的巨大鎏金寶瓶、幢和紅幡,交相映輝,紅、白、黃3種色彩的鮮明對比,分部合築、層層套接的建築型體,都體現了藏族古建築迷人的特色。布達拉宮是藏建築的傑出代表,也是中華民族古建築的精華之作。

如果古建築會說話——世界屋脊的明珠—布達拉宮

布達拉宮是一項建築創作的天才傑作,整體為石木結構,宮牆全部用花崗岩壘砌,最厚處達5米,牆基深入岩層,外部牆體內還灌注了鐵汁,以增強建築的整體性和抗震能力,同時配以金頂、金幢等裝飾,巧妙地解決了古代高層建築防雷電的問題。數百年來,布達拉宮經歷了雷電轟擊和地震的考驗,仍巍然屹立。布達拉宮主要由東部的白宮,中部的紅宮及西部白色的僧房組成。紅宮前面有一白色高聳的牆面為曬佛臺,在佛教的節日用來懸掛大幅佛像掛毯。眾多的建築雖屬不同時期建造,但都十分巧妙地利用了山形地勢修建,使整座宮寺建築顯得非常雄偉壯觀,而又十分協調完整,在建築藝術的美學成就上達到很高的水平。

萬眾景仰的聖殿

每當黎明,太陽從拉薩東面石頭山崗升起,把光芒投向海拔3700多米的拉薩城的時候, 最先亮起來的是布達拉宮。這個偉大的宮殿在大地上的位置非同凡響,一開始它就被建 造在那必有一座宮殿的地址上,日後,它果然為整個世界所景仰。

隨著這宮殿又一次從黑夜裡升起,無數的朝拜者穿過蒼茫大地正在繼續走向它。這個朝拜布達拉宮的運動已經持續了數世紀之久,如今朝拜的浪頭波及整個世界,它並不像麥加朝聖那樣狂熱,但更加經久不息。日以繼夜,無數朝拜者越洋跨海,穿過天空和大地,利用各種交通工具前來,世界上沒有一個宮殿被如此地膜拜過,朝拜者的隊伍從中國內地,從西方列國、從印度的恆河、從尼泊爾、從緬甸、從蒙古草原……前往的方式包括乘坐最現代的飛機、汽車、火車,也包括最原始的步行、騎馬、趕著牛車……更有不計其數的最虔誠的佛教徒,繼續著那古老的、最艱苦的、只有聖徒才能忍受的磨難方式,朝它走去的時候,每一步都以磕頭的方式前進。來自昌都的少年巴桑今年15歲,他一步一磕頭走到拉薩用了5個月的時間。當翻越高山的時候,他的身體撫摩了路線上的幾乎每一塊石頭,遇到溪流,他也要搭便橋從流水上磕頭爬過去,一路上他

惟一的食物就是炒熟的青稞粉。他的身體像一把尺子,丈量了高山、河流、沼澤地、柏油馬路、草地,一寸土地都不馬虎忽略,沒有說四處看看無人,就搭汽車或騎馬把路程貪汙掉幾公里。宗教就是生活方式,為此,他有專用的磕頭工具:皮裙、手套,木製的手板。抵達布達拉宮下面的時候他的身體已經輕盈得像一隻豹,磕一次頭可以滑躍出去5米之遙。

如果古建築會說話——世界屋脊的明珠—布達拉宮

布達拉宮雄居於大地的核心。對於西藏人,它是一個崇高的宗教象徵。對其他人,它的象徵力量則與形而上的領域有關:崇高、偉大、莊嚴以及樸素。大地所隱藏著的內在語言,被敞開在天空下,它與希臘、埃及和吳哥等地的偉大神殿處於同樣的精神領域。

如果古建築會說話——世界屋脊的明珠—布達拉宮

布達拉宮對於藏傳佛教的信徒是一個聖殿,對於別的人們它也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人們相信它具有巨大的顯靈力量。一位寓居加拿大的廣東人懷揣著一顆價值連城的紅寶石,乘坐波音飛機越過白雲前來,忍受著高海拔對心肺功能的折磨甚至生命危險,為的是登上布達拉宮,把他的寶石遞給帕巴拉康——聖觀音殿的喇嘛,為它開光。從此這顆領受了靈氣的寶石將伴隨他一生。西方旅遊者揹著行囊,越洋過海而來,這也許20世紀60年代西方的嬉皮士們興起的對喜馬拉雅山麓的僧侶世界的返魅運動依然餘波未盡。許多中國內地人士一生的夢想就是登上布達拉宮,成就一個壯舉,“我去過布達拉宮”,成為漢語中的一句自鳴得意的短語。世界上沒有一個地方可以像布達拉宮這樣,當你從那裡回來的時候,你自我感覺在精神境界和人生經驗上高出了周圍的人群。

如果古建築會說話——世界屋脊的明珠—布達拉宮

人們環繞著布達拉宮的四周順時針不停地行走,並不時伏地而拜。隊伍浩浩蕩蕩,絡繹不絕,每一天都是一個永不結束的節日。

永不終止的轉經

日日,人們環繞著布達拉宮順時針行走,上千個黃銅製作的轉經筒安裝在宮殿的外牆上,裡面放著大悲咒等經文,這些經筒都是信徒們自己出資做的,邊走邊轉動這些經筒是藏傳佛教信徒修行的一部分。十年前,我首次跟著香客們環繞布達拉行走的時候,那些經筒高高低低排列在白牆上,鑲著黑邊的藏式窗子,如布達拉宮長的眼睛,不動,望著每個人流過。周圍是民居、樹林、湖泊……轉經的隊伍浩浩蕩蕩,灰塵滾滾,經筒轉成一條金光燦爛的嘩啦響著的河流,這是一個永不結束的節日。現在,一個商業圈包圍了布達拉宮周邊,各式各樣的百貨和旅遊品攤子、飯館、車輛……環繞著布達拉宮,在宮牆下留出一條小路,讓經筒得以繼續旋轉。轉經的隊伍依然浩浩蕩蕩,絡繹不絕,一個跟著一個,每個人都用手撥一下經筒,在商業區和布達拉宮之間構成一道最後的底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