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梦人物」摸鱼佬下辛店王冬华:鱼的头上三把火

记云梦县下辛店镇白水湖村摸鱼佬王冬华

「云梦人物」摸鱼佬下辛店王冬华:鱼的头上三把火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云梦下辛店镇白水湖村,王冬华小有名气。邻里乡亲们都知道,论捞鱼王冬华是个“鱼精”。

说他是个“鱼精”,因为村里许多人曾跟他一起捞鱼,常常是他捞得最多。有时候一群人捞鱼,大家都捞得少,甚至有人忙了半天没“抓个鱼鳞”,他却从来不“放空”。
说他是个“鱼精”,因为有人决意跟他学捞鱼,且按照他传授的方法、照本宣科跟他一起捞鱼,结果同时同地同下手却是两手空空,他则轻松自如频频而得手。
说他是个“鱼精”,因为白水湖村捞鱼的人早就陆续“收业”不干了,只有他仍以捞鱼为业,并且许多人从过去的捞鱼改行为养鱼,他没鱼池、也不养鱼,却一直坚持捞鱼到今天。
白水湖村有捞鱼的传统。王冬华年少时,就跟父兄一起捞鱼摸虾,于是有人说王冬华捞鱼有“童子功”。然而在白水湖村,自幼捞鱼摸虾的人并不少。更大的可能是,王冬华从小练就了摸鱼佬的手艺,这才使他成为了顶呱呱的“鱼精”。


白水湖村,因湖而得名。在下辛店,茫茫沼泽湿地的白水湖村,东有龙洋湖,南有台湖,西有赛湖,湖塘沟汊相连成片,构成了水乡湖区的自然风貌。

然而,这么多的湖,还不是下辛店湖泊的全部。据《下辛店镇志》记载,新中国成立前“境内大小湖泊 50 余个,其中较大的有台湖、丘湖、余马湖、白水湖、龙洋湖、蔡明湖、太和湖、赛湖等,湖泊面积约 20 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 24%左右”。地处云梦南部的下辛店,或许从这里隐隐可找到云梦古泽的注脚。

「云梦人物」摸鱼佬下辛店王冬华:鱼的头上三把火

1959年,孝感府澴河改道。府河自下辛店西部改道、筑堤向东从镇域北部穿境而过,原有府河,称为老府河。1969年,汉北河工程动工,穿越下辛店南部。水利建设改变了水

系,但下辛店北有府河、西有老府河、南有汉北河,境内湖泊、沼泽和湿地自然地貌依然保存了湖乡生态的胎记。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生活在此的王冬华的祖辈们以捞鱼为业,兼作农耕。渔耕生活,成就了白水湖区域的农家情味,也让这里的人们练就了聪明智慧的捞鱼技能技巧,拥有了水乡湖区的渔家乐。

白水湖村的王家门自然塆,就在白水湖北岸边。1963 年冬月,王冬华出生于王家门。吃湖水,闻鱼香,孩童王冬华见到的便是渔具、渔船和前辈们捞鱼忙碌的身影。放牛伢般大小的王冬华就开始帮忙父亲捞鱼;背着书包上学堂后,校外活动的“主打节目”还是捞鱼。

王家门家家户户有渔船。村前湖边树下,大小渔船排成行。常用渔具有旋网丝网、大罾小罾、竹罩麻罩、籇子花篮、铁叉钓竿,等等。水中鱼有百种,捞鱼渔具就有百样。捞鱼方式,有撒旋网、下丝网、赶挡网等。此外还有:

下卡子。渔具卡子,用长长的一根鱼线,大约每隔1米余就系一根长约二三十厘米的垂线。垂线上,取三四厘米长细细的竹枝,两端削尖,弯而使之成弓,把芦苇杆煮熟剪成小芦筒,套在竹弓上,然后装鱼饵。卡子盘好,用船把卡子下到水中,这便是下卡子捞鱼。

「云梦人物」摸鱼佬下辛店王冬华:鱼的头上三把火


打麻罩,麻罩高约丈余,用竹篱、竹篾做成罩骨架,在骨架上装网衣,罩底设网兜。麻罩的另一个工具是一根长竹篙,篙的一端装平底槌状器,槌状器上还有个小铁叉。撑来渔船,先在水中用竹篙捅水,看水中鱼的走向,然后下罩。罩下到水底,用竹篙在罩中赶鱼到网兜,收兜起罩,捞鱼上船。

耍鱼撩。这鱼撩跟鱼叉的用途相同,只是鱼叉的叉尖向前,鱼撩的叉尖横着朝两边。用一长木做成扁平状,顶端横装鱼叉,以此划船,边划边在水中来回耍动,便是耍鱼撩。

王冬华弟兄三人,他排行老二。王冬华的父亲王海山,是王家门捞鱼的老把式,善于使用多种捕鱼工具捞鱼,拿手好戏便是摸鱼。摸鱼,也叫摸湖,有的地方把摸鱼佬还称为摸湖佬。

冬月、腊月至第二年的正月,是摸鱼的季节。此时摸鱼,要紧的是保暖。头戴一顶袋状帽,俗称“狗钻洞”。着紧身夹袄,外套棉袄,还要穿棉裤和棉靴,腰扎一根草葽或耙纤。

摸鱼工具是一只摸鱼船。船长约3米,重约四五十斤。随船携带的有木板、竹篙、笆篓、抄网和用于取火的稻草。摸鱼的最佳组合,是两到三个人。为此,出门前,约好伴,然后身背船儿结伴同行。

选好湖塘沟汊的水域,撑船先在水中央用竹篙捅打水体,这是为了观察水面动静,也把鱼儿赶到岸边。通常情况下,岸边水草中起水泡越多的地方,鱼就越多。把水面情况观察清楚后,摸鱼佬们便脱开棉袄露出双臂,把棉袄的两只袖子折到腹部,用草葽捆紧。把木板放在船舱上,摸鱼时人在木板上横扑在船中部,双腿收起,以双臂在水中划动来掌控船的移动,摸鱼就开始了。

摸鱼一般是上午10点钟的样子下水。天寒水冷,特别是冰天雪地,摸鱼的人摸得个把小时就要上岸烤火,烤火之后接着摸。午餐也就地解决,办法是吃烤鱼。有的摸鱼佬,还随带白酒,就着成菜、烤鱼喝酒以取暖。午餐后,再摸。下午三四点钟,摸鱼就要收工了。

王冬华喜欢凑热闹。他曾多次跟随摸鱼队伍外出,看父辈兄长们摸鱼时,自己就帮忙做些杂事。待到他十二三岁,他有时也学着父兄们的模样,有板有眼地下水摸鱼。

摸鱼为什么一定要在隆冬季节,甚至越冷越摸鱼?

隆冬季节,水寒草枯,鱼儿活动量小、进食少,还习惯藏进水草丛或泥窝中。渔具捞鱼,例如下卡子,鱼儿不吃钩。用旋网,水浅杂草多,旋网难落底,不好捞鱼。用丝网,往往收效甚微。不同季节,有不同的捞鱼方法。天冷水寒鱼也“冻怂了”,摸湖捉鱼,冷时易捉,越冷越好捉。


「云梦人物」摸鱼佬下辛店王冬华:鱼的头上三把火


把湖水排干,即可捉鱼。可是,这样劳神费力,还因为湖塘沟汊打坝排水并不是容易的事。再者,就是把水排干了,捉鱼仍然得下塘下水。因此,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湖水里摸鱼。

春节期间正值隆冬季节。过年,是百姓生活一年上头的大事。春节前后,鲜鱼需求大、价格高。何况,白水湖村距离有“小汉口”之称的云梦道桥集镇只有八九里路。湖水中摸起来的鱼鲜活、无伤害,随行就市俏得很。

在王家门,家家都有摸鱼船,许多人也是摸鱼高手。不仅如此,下辛店的许多村都有摸鱼的。其实,大湖深水无法摸鱼,只有沼泽湿地,杂草成窝或成片,枯水季节依水形和草丛之势,最佳捞鱼方式便是摸鱼。由此,摸鱼佬曾经是湖乡比较普遍的一门老手艺。

然而,天寒地冻水中摸鱼,想一想都很可怕。摸鱼佬们却自得其乐,口头禅便是:鱼的头上三把火。因为下水摸鱼,一心就想捞鱼,感觉便不冷。实际情形,摸鱼时水中要比水面暖和。不过,0℃以下一二度尚可摸鱼,更冷便不可摸鱼。还有,下大雪、落大雨或刮大风,也不摸鱼。摸鱼佬们的营生,也要看老天爷的脸色。

1976年,读完初中一年级,王冬华弃学回家,一门心思捞鱼摸虾,他因此也接过了父亲的摸鱼船。常跟他一起的,有王家门的王元发、王先仿、王忠诚等几个好伙伴。

到了摸鱼季节,几个伙伴相约,背起船儿便出发。来到摸鱼地,各项准备工作完毕后上船。冬季的鱼,有成群成窝藏在岸边水草丛的习性。摸鱼,常常从水中央向岸边一点点靠拢,把鱼群逼在岸边,利用坡岸或滩地开摸。

「云梦人物」摸鱼佬下辛店王冬华:鱼的头上三把火


摸鱼方法,双臂先要用力把水搅浑,搅水的同时,进一步观察水草中鱼翻起的泡泡。所谓“浑水摸鱼”,在此得到了最真切的体现。摸鱼时,双手五指自然放开,两小指触摸

到泥面,两臂从外向内收,以双臂和摸鱼船船身形成对鱼群的半包围。

鲫鱼最好摸,鲫鱼遇到险情时喜钻泥躲藏。摸鲫鱼时,鲫鱼感知到了手温又想躲藏,因此并不外逃,而是朝着手心钻。这时,将手掌贴着泥形成窝窝状,鲫鱼钻进手心,用力一捏就行了。这叫“送上门的客”。

黄颡,也叫黄三、黄牯丁。黄颡好摸,原因是黄颡喜扎堆,摸它时可摸起一串来。可是,黄颡头部有三根硬刺,且有毒性,因此摸黄颡时要把手指分开,手心朝着黄颡头部,又把黄颡的硬刺分夹在指缝间,用力一捏黄颡便乖乖就擒了。

黑鱼,又叫财鱼。黑鱼有偎泥冬眠习性,偎泥的地方,大多在浅滩。黑鱼偎在泥中,它的嘴唇却翘出泥面。可是,黑鱼力气大,弄得不好便跑了。摸到黑鱼,就要一手将黑鱼头部用力下压到泥中,另一只手掰弯黑鱼尾部。这样摸,再大的黑鱼也能顺手捉起来。

难摸的是鳜鱼。鳜鱼刺多刺硬,其毒性比黄颡的毒性更大。被鳜鱼刺扎了,生痛、红肿,好些天才能消失。探摸到鳜鱼时,不能急于捉它。办法就是用手轻摸它的肚皮,先稳住它。把它稳住后,一只手拿来抄网轻轻从鳜鱼头部下网,然后用力网过去,便可捞起鳜鱼。

人们喜爱吃鱼,也喜欢捉鱼。捉鱼,要识鱼性,实际的捉鱼过程中也要机智与灵巧。摸鱼极辛苦,可是,摸鱼佬们高超的技艺、起鱼时的兴奋、敢于跟严寒抗争的勇气,便在劳动中得到了尽情的展示。

摸鱼的日子长了,王冬华他们有了新办法:在白水湖一带选好湖塘沟汊,一片接着一片摸;也不用每天背船出门,而是收工后把船儿连在一起,停在下一次摸鱼的水面。其中乐事,当数相遇别的摸鱼佬。大家在一起交流经验、切磋技艺,摸鱼中的奇闻趣事就成了说说笑笑的谈资。

「云梦人物」摸鱼佬下辛店王冬华:鱼的头上三把火

王冬华摸回的鱼,主要由父亲送到道桥集。先用湖水把鱼儿养着,凌晨,父亲便作清理,挑了鱼篓上街。有时,王冬华也随父亲一起到集市。道桥集有专业鱼行,送来的鱼,有鱼行的人帮忙过秤和交易。卖鱼,很轻松。

那时,鲜鱼价从每斤5 分、8 分到2 角不等。把鱼卖了,走在道桥街上,买来炸油条和热豆浆,这是对摸鱼的犒赏。父子俩这样的早餐,充满质朴与温情。



摸鱼佬这门手艺起源于何时,无可考。可推测的是,自人类从大自然取食起,又到渔猎农耕之时,以手捞鱼、以鱼果腹,当陪伴人类一路走来。

《诗经·国风·齐风》有诗《敝苟》。《敝苟》云:“敝苟在梁,其鱼鲂鳏。”鲂与鳏,两种鱼。梁,草木垒起的水坝。笱,竹篾编的捕鱼工具。早在两三千年前,先民们就以渔具捞鱼,那么徒手摸鱼,当更早于渔具捞鱼了。

可是,摸鱼佬这门手艺,却无缘于正史。即便野史或文人笔记里,也难得一见其芳踪。史籍不见摸鱼佬,人们对捞鱼却一往情深。“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是对捞鱼者的向往。“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写尽冰雪寒天捞鱼之趣,也把钓鱼延伸至“钓江湖”。

王冬华懒得作如此的考证。甚至,摸鱼佬这门手艺应有哪样的一些“江湖规矩”,他也不放在心上。他只是把父亲作为偶像,练就自身手艺,捞鱼摸虾便是了。

王冬华捞鱼的工具简陋,“豪华”的,只有父亲传给他的一只摸鱼船。春天里,一竹竿一线一钓钩,就可捞鱼。夏天里一把鱼叉可捞鱼。精巧的,下卡子;大件的,是旋网;高端的,是丝网。凭着一双手,已经足够。

「云梦人物」摸鱼佬下辛店王冬华:鱼的头上三把火


一根杨树棍可不可以捞鱼?王冬华轻松回答,可以!
春夏之交,黑鱼产卵。黑 鱼产卵时,会打理出一个“”“产房”,也就是一个水草草窝。所产的卵成团,并且,黑鱼父母会守在“产房”边。黑鱼对危害鱼卵或产房者,会不顾一切奋力反击。此时一棍子一钓线一钓钩,就可钓起黑鱼。王冬华说,钓黑鱼很容易。可是,我从来不钓这个时候的黑鱼。
一只洋瓷盆可否捞鱼?王冬华笑着说,也可以!
夏天,甲鱼(俗称脚鱼)喜欢晒太阳。捞甲鱼时要仔细观察水面的水色,有深水且深水边有茂密水草的水域,多甲鱼。晴好的天气里,发现有甲鱼的水域,反扣着洋瓷盆用力拍打水。受到惊吓的甲鱼,会即刻游动,潜入水草丛中。凡水草中翻出成团水泡的地方,即甲鱼藏身处。以生长到水面的水草为记号,下水“按图索骥”就可捞起甲鱼。
水中捉甲鱼,就是先把甲鱼压到泥巴中,让它不能动,然后捉起来。捉了水中间的甲鱼,还可捉岸边的甲鱼。这要看岸边是否有树根或硬土坡,因为甲鱼喜欢在这样的地方造窝。以洋瓷盆拍水,发现树根下或硬土坡旁成团的气泡翻起,下水摸,保准可捉起甲鱼。


大约在改革开放初期,防水衣逐渐普及开来。穿防水衣赶挡网开始流行,摸鱼佬这门手艺渐渐消失。后来,王冬华也置备了防水衣,且以渔具捞鱼为主。1986年,王冬华结婚成家,此后他也没有用摸鱼船摸鱼了。
然而,在水中捞甲鱼一如既往。特别是甲鱼价高又好卖时,捞甲鱼很赚钱,捞甲鱼的人也很多。捞甲鱼的“高端装备”是一只木盆,木盆底上有个长柄,手持长柄用盆拍水很方便,王冬华没这样的装备,他还是以他的洋瓷盆“水中求财”。
竹子籇子有许多种,其中形状像筷篓的筷篓籇,用来下鳝鱼泥鳅; 形状像猪腰子的腰子籇,下在草间流水处用来捕捞鲫鱼、鲤鱼、白条鱼等鱼类,他家里有筷篓籇七八十个,腰子籇一二十个。赶挡网,是捞鱼 的常用手段,秋冬春皆可。

「云梦人物」摸鱼佬下辛店王冬华:鱼的头上三把火

然而,曾经跟他一起捞鱼的伙伴,先后洗手不干了。那条摸鱼船早已经腐损得不能再用,现如今只剩船骨架。王冬华家两个女儿先后出嫁,儿子也长大成人。家里就两亩农田,种田之余,王冬华便操起他的老本行。他的可贵,是娴熟地把握了环境条件的变化,不断更新捞鱼方式,并且一年四季有鱼可捕。茫茫一片白水湖,许多时候只有王冬华形单影只地在捞鱼。
近些年来,鳝鱼价格高。入秋,王冬华每天带只木桶,到湖塘沟汊或农田的浅沟捉鱔鱼。捉鳝鱼要看水色,水色浑浑的,说明有鱼。确认有鱼,然后找草丛茂密的草窝,用手清开草窝就可以抓到鱔鱼。他依然没有丢掉摸鱼佬用手捞鱼的本色,秋时至入冬每天捉鱔鱼,多者二三十 斤,少者上十斤。

经过至今 10 多年的建设发展,白水湖村现已形成连片种植藜蒿的产业。去年,王冬华从弟弟家“匀来”1 亩田。也就从 2016 年开始,王冬华把家里的农田全都种了藜蒿。
现年 55 岁的王冬华,放不下的,仍是他的摸鱼本业。(图/晏美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