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建築被譽為客家第一祠,後代子孫成一國之國父


這座建築被譽為客家第一祠,後代子孫成一國之國父

宗祠,是古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代表著中華民族“慎終追遠”、“敬祖睦宗”的優秀美德,雖然飽經歷史滄桑,各地的宗祠建築多毀於一旦,但在中國南方,因地處偏僻、交通不便,反而留下眾多形制不一的宗廟建築。

福建龍巖市上杭縣,自古以來就是客家人的聚居地,在上杭下轄的稔田鎮官田村境內,有一座佔地面積五千六百平方、房屋一百多間的“惇敘堂”,又名李氏大宗祠,因其建築壯麗、恢弘磅礴,加之李氏後代繁衍生息,遍佈國內外,誕生諸多國家政要、名商富賈,被人譽為“客家第一祠”。

這座融合中國傳統古建築宗廟、門樓、宮殿、院落、圍屋為一體大型建築,堪稱中國南方客家建築博物館。李氏大宗祠始建於清代道光年間,是由清代舉人李夢蘭提起倡議,向各地李氏後人集資,為紀念李氏入八閩始祖李火德公而修建,歷經數年終於落成。


這座建築被譽為客家第一祠,後代子孫成一國之國父


李氏大宗祠坐北朝南,聳立在一片寬闊的平原之上,依山傍水,周圍風景秀麗,風光無限。其建築形式嚴格依照古中國風水學,從空中俯瞰,建築格局猶如一張蜘蛛網,向四方散佈,藏風聚氣,寓意子孫綿延不絕,在世界各地都能安居樂業。

整座建築群依照中軸線,次第分明,井然有序。精美絕倫的石雕、木雕、彩繪數不勝數,在建築中堂內有宋末民族英雄文天祥的遺墨“忠孝廉節”,這四個字被李氏後人奉為圭臬,成為牢記不忘的家訓,代表著客家人尊儒重賢、誠實守信的優良傳承。

在李氏大宗祠的門前,立著石頭壘砌的石牌坊,上有御賜黃金大字“恩榮”,下書李氏大宗祠,坊門有對聯曰:丞相將軍 府,忠臣孝子門。兩旁門廊寫著“登祠思祖德,入廟念宗功”,無一不昭示著李氏客家人源遠流長的家世,懷念祖宗德勳,告誡子孫涵養品德的觀念。


這座建築被譽為客家第一祠,後代子孫成一國之國父


自李氏火德公以降,李氏後人代有人傑出,在古代明朝之時誕生過大學生李崇誠、李庭,明廷兵部尚書李魯、將軍李福瑛,清朝康熙年間右丞相李光地等。

現代最有名的後人,當屬有著新加坡國父之稱的前總理李光耀、現任總理李顯龍及其家族,前亞洲首富李嘉誠及其後代,其餘各國之富商政要,亦不計其數。

據不完整統計,李氏入閩始祖火德公後代,在全國各地、世界各國經過八百多年的開枝散葉,後裔人數竟達到千萬之巨,每到春分、清明祭祖之時,來自全球各地區的李氏後人,都將在宗祠內外展開萬人祭祖活動,以表達對這位先祖的崇敬和無限感恩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