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彥淖爾名人錄(二)

巴彥淖爾名人其實不算多,但是他們每個人都為巴彥淖爾發展與榮譽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很小夥伴都很關注巴彥淖爾到底出過多少個有影響力的名人,我仔細查閱近代資料發現還真的不多,除了我曾經寫過的:

李貴先生、梁鴻鷹先生、呼斯楞三人外,經查閱資料只剩四人了。當然也有很多在各個領域中的佼佼者也是來自於巴彥淖爾,但就知名度、大眾認知度及影響力而言可能還不能夠被我們熟知,所以並未收錄,請大家諒解。(還有很多網友提供的名人,經查閱資料祖籍或出生地並非巴彥淖爾所以也未曾收錄)

在上一篇文章中很多小夥伴覺得呼斯楞不能算是有影響力的名人,但這裡我還是要說呼斯楞可以算得上名人了,因為是他讓《鴻雁》響徹大江南北,讓很多人知道有巴彥淖爾這個地方。所以單純的考慮影響力來說,他還是可以進入名人錄的。

還有很多小夥伴開玩笑的說:王素毅、李世鎔、侯鳳岐、何永林,侯鳳岐,張少甫,李石貴,孟建偉,賀福寶,邱進寶等,這裡我想說:他們對巴彥淖爾的發展有功,但是過大於功,就不在這裡評價了。還有的小夥伴開玩笑說:“還有臨河亂不亂,全看王煥煥”這讓我覺得很鬱悶,咱說的是名人錄,不是《巴彥淖爾KO榜》, 所以小夥伴還是看看下面巴彥淖爾最有影響力的名人錄其餘的四位吧。

(排名不分先後)


(一)王同春


巴彥淖爾名人錄(二)

值得一提的是王同春老先生是河北省邢臺人,但因為有他才有瞭如今的巴彥淖爾臨河,五原兩縣。

王同春(1852年-1925年),字浚川,中國近代史上河套地區黃河後套的主要開發者之一,富於傳奇色彩的水利專家。

他出生於破落地主家庭,從小一目失明,自學成才,一生勤奮過人,經常在下雨的時候在野外騎馬奔馳,考察地勢高低,積水流向,對後套地區的地形、土壤、水文、地質等情況十分熟悉,成為極富天才的水利專家。

從光緒七年(1881年)開始的幾十年時間內,王同春在黃河後套地區先後開鑿了義和渠、沙河渠、剛濟渠、豐濟渠、皂王河等五大幹渠,支渠270多條,墾荒地2.7萬頃,每年收糧23萬石,收地租、水費17萬兩,估計為開挖渠道開支約1530萬兩。清末民初,在王同春開墾的土地上設立了五原、臨河、安北三縣。他在義和渠旁邊名叫隆興昌的地方,起築房屋,後發展成為後套地區的五原縣城。他靠一人之力,開闢了河套地區八大幹渠中的五條,以及五原、臨河、安北三縣,極富傳奇色彩。

經過數十年的開發,後套地區渠道縱橫,成為富庶之地。在興修水利的過程中,王同春也發家致富,成為富甲一方的大地主,擁有良田萬頃。1903年,清政府以“移民實邊”的名義,將其一生開鑿的渠道和田產一併交官,官方僅給賞銀1.5萬兩。

民國成立後,王同春受到民國工商部長張謇,地理學家張相文等人的重視,被聘為高級水利顧問,在疏導淮河事宜上提出引淮入海的建議,受到強烈贊同,並受邀到山西朔縣、應縣等地指導興修水利,以及協助馮玉祥開發西北。1925年病逝於五原縣,享年74歲。當地人集資修祠,奉為河神。中國地理學家顧頡剛、侯仁之等人,對王同春開發黃河後套的事業給予很高評價。

(二)王同春


巴彥淖爾名人錄(二)

於鴻君,男,漢族,1963年10月生於內蒙古杭錦後旗,祖籍甘肅民勤,中共黨員,研究生學歷、經濟學博士學位,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金融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首席專家,國家級精品課程《微觀經濟學》主持人。現任北京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兼任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

於鴻君於2009年撰寫的《啟動“新時期上山下鄉工程”》,其核心觀點是上山下鄉工程41年後應重啟。有人認為這是文革思維,但亦有人認為,這不啻為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乃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好舉措。但經過這10年的我國的人才輸出軌跡來看,當時他的建議確實幫助了很多偏遠地區的發展,以及幫助了很多大學生解決就業及應用個人專業知識為家鄉發展做出貢獻。

(三)楊志今


巴彥淖爾名人錄(二)

楊志今,男,漢族,1957年5月生於內蒙古杭錦後旗,祖籍甘肅民勤,文學碩士。現任文化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兼任國家清史纂修領導小組副組長,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教育科學文化衛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其他資料請小夥伴自行查閱吧)

(四)賈國龍


巴彥淖爾名人錄(二)

(這位大家應該都熟悉吧)賈國龍,男,1967年出生於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臨河區 ,西貝餐飲創始人、董事長 [。現擔任中國烹飪協會副會長 [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副會長 。2019年10月10日,賈國龍以55億元位列《2019年胡潤百富榜》第747位。

賈總的勵志故事有很多,我只說說兩個關鍵的小故事。

1986年賈國到大連讀書。大二由於水土不服,只能退學回家休養。回到家裡,他想起自己賣香菸賺錢的事情,於是決定:去做生意!他拿著媽媽給的一些錢,和姐姐開了家20平米的小食店,賣起了拍黃瓜、涼皮,還在晚上拉著一推車的炒米到附近的步行街去賣。由於為人老實勤奮,賣的東西也好吃,賈國龍很快就有了一批迴頭客,他又把小食店擴張成中餐廳。

2001年10月,賈國龍在北京註冊了北京西貝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所謂“西貝”,一語雙關,既是“西北”的諧音,合起來又是賈國龍的“賈”。

今天的分享就先到這了,喜歡的小夥伴就點個贊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