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很多省份加大了基礎建設投資,這樣今年的錢是不是更好賺了?

手機用戶蔣明文


基建和新基建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傳統基建修路造橋飛機場,新基建是5G,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特高壓,新能源等,目的是穩就業保增長,而最新提出的是新基建,新基建對專業性的要求更高,以新技術新科技為錨,高科技型產業受益比較顯著,對科技型人才是利好,所以賺錢也是科技型人才為主。和絕大多數人是沒有太大關係的,尤其是依靠出售勞動力賺錢的廉價型人力影響不大。


花開易見落難尋


您好,我是上谷臥牛,我來回答您的問題。

對於普通老百姓能否賺到錢,不會有明顯提升,未來甚至會造成一些跟不上時代的民眾失業。具體原因如下:

1、這次的基建投入高達34萬億,非常大的投資大手筆!但是這次新基建不同於08年的4萬億基礎建設投資,上次4萬億是短期大補藥的刺激,瞬間帶動民眾收入提高,結果就是身體掏空,帶來後續經濟增長乏力!而這次的新基建是服中藥,是慢慢來,不會快速的傳導到普通老百姓。

2、對誰利好?

本次新基建投入以投資高科技領域: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為代表的新型基礎建設,可以看出本次投資對於高科技人才是一大利好!

3、誰會失業?

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AI會逐漸替代人們的工作,哪些可能能失業呢,只要是和事物打交道的機械化工作都可能被人工智能所取代。比如現在已經出現的洗車、噴漆、流水線工人、機械操作員,未來的汽車駕駛人等。

4、誰不會失業且收入會更高!

那麼什麼工作不會被短期內代替呢,就是需要抽象思維工作的人,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比如月嫂,需要帶嬰兒,時刻知道嬰兒是為什麼哭,這目前人工智能無法替代,同樣越不會被替代的工作,收入將越來越好!






上谷臥牛


前二天我看了很多省份,北京,天津,河此,浙江,上海等省份出臺了投資計劃共達35萬億左右。估計今年國家會在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加大投資力度′,全國總量80萬億左右。對無疑促進各行業就業與老百姓創收是大有利的。

當然國家一下子不可能拿出幾十萬個億來搞建設,更多的是釆用PPP,EPC,或社會資本參與等形式來保證項目資金。

在老百姓看來,今年項目多了,認為錢可掙得多了。我認為並不要很樂觀。可以說就業機會是多了,但如果要投資去幹項目,我勸你還要謹慎小心。

從我與央企打交道二十年的經驗,現在的項目國家投資的極少,大多是國家,省,地市按比例來出資,這樣還好,如果是PPP項目,由央企,國企,或大型上市公司。它們自己負責融資,它們去找平臺公司或銀行貸款,經常在項目幹到二年後,資金跟不上,或資金鍊斷了,項目就停工,你去要錢沒有。

我個人認為,工作機會增多,切誤盲目投資!


龔志遠


為什麼加大基建投資?

因為疫情的影響,出口和消費受到波及影響,為了穩增長,各地就陸續在投資這方面下功夫,所以提出了40萬億的基建投資方案。

基建投資的範圍和性質

有個區別於之前4萬億的情況,就是這一次投資是分跨未來幾年的投資總額,不是一次性投入的。而且相對經濟體量也非當年能比,所以不會出現大的貨幣貶值基礎。另外這一次提出了“新基建”這個主要範圍,區別於傳統基建,“新基建”對於技術門檻更高,人才也是高要求的。


總結

所以對於普通人的影響會比較小,只有切入相關的細分領域去操作才有大機會。經濟增速已經無法達到當年的水平,只能說是有穩步提升的機會。


老羅說理財


國家加大投資也只能針對企業還好!個人認為對工人薪資待遇沒多大區別!只能是可以提供多一點的崗位




恆大71892


我感覺應該是這樣,會上浮,同比增長但是不會太高,疫情對國家近期的經濟衝擊非常大,尤其是外貿行業,衝擊最厲害,通過國家基建,出口轉內銷,刺激經濟增長,國家也出臺了響應的政策,總體來說,國家經濟會逐漸持續向好發展,收入會有所增加


楊大大貳


大量的搞基建,說明幾個問題:1;通貨膨脹加大了,人民幣貶值了,2;比如一些城市的建設程度提前了,某某城市預計是十年完成對我,最後提前到了8年左右,預計的房價也同樣來臨


房產銷售經理謝強坤


投資、消費、出口三大招是經濟增長的三架馬車。目前消費和出口增長已經有點乏力,我國的GDP基數太大了,達百萬億規模,一個點就是上萬億,今年受到疫情影響經濟雪上加霜,經濟受影響比較大,所以只有加大投資來拉動經濟增長了!


老潘3213


這個基建投資是幾年的規劃數字,在今年實際沒有那麼多,由於有疫情影響,能夠達到去年投資規模就不錯了,由於今年消費總體減少,失業人口增加,生活成本增加,今年掙錢將更加困難。


海79962909


其實不然,錢永遠不會好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