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土皇帝”閻錫山逃亡臺灣後,蔣介石是怎麼對待他的?

上世紀50年代初,在臺北陽明山的菁山草廬,突然修建了一座用石頭壘成的類似黃土高原窯洞的建築。這座規模不大的建築有個怪異的名字“種能洞”。洞裡邊住著一位從山西過來的老年人,他就是過去的山西“土皇帝”閻錫山。

山西“土皇帝”閻錫山逃亡臺灣後,蔣介石是怎麼對待他的?

1949年6月,逃往廣州的閻錫山出任國民黨政府的行政院長兼國防部長,同年底到臺灣,不久這兩個職務一併褫奪。一生活躍在中國政治舞臺的閻錫山並甘心於就此退出,只要一有機會,閻錫山總會到各種場合進行反共講演,“生從太原來、活回太原去”,宣揚他的“物勞主張”和“中的哲學”為內容的《大同之路》,狠狠地刷了一把存在感。

山西“土皇帝”閻錫山逃亡臺灣後,蔣介石是怎麼對待他的?

但蔣介石畢竟不是袁世凱,閻錫山這一套當年對袁世凱有效,放在蔣介石身上卻並不怎麼頂用。說來還有一段故事,辛亥革命時,28歲的閻錫山被推舉為山西督軍。後來袁世凱不知道怎麼聽說,閻錫山正在山西極積聚實力、圖謀割據,準備將其革職査辦。閻錫山嚇得來北京朝見袁世凱,大熱天在長褂中穿上了小皮襖,只見他頭上虛汗淋滴。

山西“土皇帝”閻錫山逃亡臺灣後,蔣介石是怎麼對待他的?

袁世凱心想這位見我都如此怕的人,怎麼會“稱雄割據”呢?不但沒撤職查辦,還好心安慰一番,要閻錫山勵精圖治,建設山西。如今,閻錫山來到臺灣,手無實權,蔣介石只給他幾個虛銜:“總統府資政”、“行政院設計委員會員”、“革命實踐研究院院務委員”。這根本滿足不了做了近40年山西“土皇帝”的胃口。

所以他一面到處宣講自己的那套“反攻大陸”理論,以投蔣介石所好,換取政治上的信任。另一方面,他從臺北市區遷居到地處偏僻的陽明山草廬,隱居六十多平方的“種能洞”,在那裡不輕易外出,過著苦修的日子,以學習、思考、寫作為主,表示已退出江湖,毫無政治野心。

山西“土皇帝”閻錫山逃亡臺灣後,蔣介石是怎麼對待他的?

閻錫山的這套把戲,並沒有起到什麼預想中的效果。蔣介石對其行動只是在口頭上大加讚賞,並無實際的表示。不但沒有起用他,在閻錫山打算離開臺灣去日本、美國宣揚他那套理論的要求也不同意。其實,蔣介石心中明白著呢,閻錫山嘴上說得好,焉知這個老對手不會一旦離臺,便做不歸計?閻錫山出走不成,只好繼續在他的“種能洞”中研究自己的理論、哲學。

1960年5月2日,閻錫山腹瀉,經過醫生治療得以康復。5月21日,早已患有糖尿病、冠狀動脈硬化、心臟病的閻錫山,患上感冒後臥床不起,次日轉為肺炎。5月23日下午1時30分去世,終年78歲。閻錫山去世時,子女無一人在身邊!

山西“土皇帝”閻錫山逃亡臺灣後,蔣介石是怎麼對待他的?

閻錫山赴臺後,落寞淒涼,但是死後卻無比熱鬧,在一眾赴臺的國民黨大佬中,閻錫山算是碩果僅存的黨國元老。閻錫山的葬禮辦得無比風光,有1500多人參加送葬,葬禮由由何應欽主持,蔣介石親臨致哀,還親手寫下了“伯川先生千古”輓聯,並送悼匾“愴懷老勳”以示敬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