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贵妃死后,尸体腐烂却独留香囊千年不腐?秘密都藏在这3个罐里

西安,应该是咱们国家最神奇的城市了,可以说是“全市皆坟土”!



随便一铲子下去,都有可能挖到墓葬群:


杨贵妃死后,尸体腐烂却独留香囊千年不腐?秘密都藏在这3个罐里

△修条路,也能挖到2000年的古酒


杨贵妃死后,尸体腐烂却独留香囊千年不腐?秘密都藏在这3个罐里

△学校都在古墓上建的,那上学岂不是如同“上坟”?


在这座城市里生活,谁家房子底下没个王侯将相的墓,出门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毕竟西安光皇帝的陵墓就有3个(其中一个还是始皇),像什么贵族大臣、名人大师的墓就更是数不胜数:


杨贵妃死后,尸体腐烂却独留香囊千年不腐?秘密都藏在这3个罐里

△西北政法大学,就挖出了自己祖师爷的墓


杨贵妃死后,尸体腐烂却独留香囊千年不腐?秘密都藏在这3个罐里

△西安邮电大学更优秀,挖出各个朝代古墓600多座,正儿八经“古墓派”,上图是出土的文物


杨贵妃死后,尸体腐烂却独留香囊千年不腐?秘密都藏在这3个罐里

△工地建着建着,就成了考古现场


在西安,最能为考古做贡献的单位,应该不是文物局,而是地铁部门。


记得93年的时候,十三朝古都西安和六朝古都南京同时准备建地铁。结果截止18年,人家南京已经建了10条,路线总长378千米!而西安才建了4条,总长126千米.....


杨贵妃死后,尸体腐烂却独留香囊千年不腐?秘密都藏在这3个罐里


这是为啥呢?


因为动不动就挖到古墓!光是地铁2号就建了5年,共挖掘出古墓130多座,出土文物200多件。


杨贵妃死后,尸体腐烂却独留香囊千年不腐?秘密都藏在这3个罐里


前段时间,地铁5号线又挖出了一个大将军墓:


杨贵妃死后,尸体腐烂却独留香囊千年不腐?秘密都藏在这3个罐里


所以说,西安人出门坐地铁应该很有安全感,老祖宗全程保驾护航~说不定旁边就跟着2个皇帝5个亲王8个公主....


杨贵妃死后,尸体腐烂却独留香囊千年不腐?秘密都藏在这3个罐里


好啦~千禧跟大家聊了这么多西安古墓,就是为了引出今天的正题——


这座城市的墓葬虽然多,但并不是每个都很有价值。除了秦始皇陵外,有一个最神秘、最奢华的宝藏,千禧想介绍给大家,那就是“何家村窖藏”。


杨贵妃死后,尸体腐烂却独留香囊千年不腐?秘密都藏在这3个罐里


在这个地方,发现了265件精致的唐代金银器物,每一件都熠熠生辉。隔着千年的光阴,向我们后人展现了来自盛唐的气度,其中甚至还揭秘了杨贵妃香囊之迷呦...


杨贵妃死后,尸体腐烂却独留香囊千年不腐?秘密都藏在这3个罐里


1970年10月5日,西安市何家村的一栋楼房正在施工,结果挖着挖着,突然挖出了一个陶瓮!


打开陶瓮一看,不得了啊....满目金光!工人们意识到,这是挖到宝了,就赶紧联系了考古队。


杨贵妃死后,尸体腐烂却独留香囊千年不腐?秘密都藏在这3个罐里

△何家村窖藏出土地


考古队到达现场之后,又在附近发现了第二个陶瓮,以及一个银罐,里面同样装满了唐代的金银器物、宝玉珍饰、珍贵药物等等,共1000多件


杨贵妃死后,尸体腐烂却独留香囊千年不腐?秘密都藏在这3个罐里

△银罐,全名“鎏金鹦鹉纹提梁银罐”


谁也没料到,这不起眼的“两瓮一罐”,竟成了中国考古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


杨贵妃死后,尸体腐烂却独留香囊千年不腐?秘密都藏在这3个罐里

杨贵妃死后,尸体腐烂却独留香囊千年不腐?秘密都藏在这3个罐里

△“两瓮一罐”


这个非墓非穴的窖藏被发现之后,很多人都好奇它的主人是何方神圣,可惜这个人一直蒙着神秘面纱,至今没有定论。


据考古专家的推测,已经锁定在有2个人身上了——即租庸使刘震和邠王李守礼


杨贵妃死后,尸体腐烂却独留香囊千年不腐?秘密都藏在这3个罐里


为啥猜刘震是窖藏主人呢?因为在出土文物中,发现了唐开元十九年的“庸调”银饼


这种银饼,不能在市集上流通,而是当地官员上缴国家的赋银:


杨贵妃死后,尸体腐烂却独留香囊千年不腐?秘密都藏在这3个罐里


再结合何家村地点,就锁定了在当地专门负责征官府钱财的——租庸使刘震!


而且后来因为战乱,刘震携带大量金银财宝出逃也有史可查的:


杨贵妃死后,尸体腐烂却独留香囊千年不腐?秘密都藏在这3个罐里


但是,疑点来了!


一是出土文物中有不少皇室器皿和外国进贡品,刘震小小品阶根本接触不到啊。例如这只鎏金双狮纹银碗:


杨贵妃死后,尸体腐烂却独留香囊千年不腐?秘密都藏在这3个罐里


“双狮”是萨珊银器里常见的纹样,而萨珊就是波斯帝国:


杨贵妃死后,尸体腐烂却独留香囊千年不腐?秘密都藏在这3个罐里


另一点是,这批千余件文物,一层套一层

,细细密密装在3个罐子里,怎么看都不是为了出逃而匆忙准备的,很明显是有计划性的!这和刘震出逃相矛盾。


杨贵妃死后,尸体腐烂却独留香囊千年不腐?秘密都藏在这3个罐里


基于以上的考虑,李守礼的可能性就比较大了。


李守礼,是唐高宗李治的长孙,有皇家身份:


杨贵妃死后,尸体腐烂却独留香囊千年不腐?秘密都藏在这3个罐里


他曾继承其父做过司空一职,不仅能亲手管理到国家的金银铸造业,而且权力很大,偷偷弄点宝贝出来也不足为奇。


而且何家村窖藏的发现位置,就在邠王李守礼府内:


杨贵妃死后,尸体腐烂却独留香囊千年不腐?秘密都藏在这3个罐里

△邠王府与藏宝位置图


那这批窖藏主人的身份是不是就坐实了呢?也不是。


根据史料记载,李守礼虽是皇家血脉,但生活却十分放纵,经济状况也不是很好,他的后代生活并不宽裕。


如果说,他手里有这笔宝藏,早就挥霍一空了。加上这李守礼的后人对这批窖藏一无所知,推敲起来似乎又有点名实不符


杨贵妃死后,尸体腐烂却独留香囊千年不腐?秘密都藏在这3个罐里


所以说,何家村窖藏的主人是谁,至今也没有个定论。随风飘散在历史长河中的宝藏,只能待我们之后细细寻觅了...


杨贵妃死后,尸体腐烂却独留香囊千年不腐?秘密都藏在这3个罐里


此前出土的文物,大多都是陵墓中的随葬品。而何家村这批稀世珍宝,却是唐朝人

自己埋的宝藏


杨贵妃死后,尸体腐烂却独留香囊千年不腐?秘密都藏在这3个罐里


金银器、玛瑙器、水晶器、玉器、金箔、钱币等等,透过这些精美绝伦的文物,我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那浪漫、开放、璀璨的年代——


杨贵妃死后,尸体腐烂却独留香囊千年不腐?秘密都藏在这3个罐里


杨贵妃死后,尸体腐烂却独留香囊千年不腐?秘密都藏在这3个罐里


窖藏中,数量最多的就是金器银器了。


据统计,这批金器总重量一万四千九百多克,银器总重量十九万五千多克!非常大手笔!


杨贵妃死后,尸体腐烂却独留香囊千年不腐?秘密都藏在这3个罐里


唐代,确实是我国古代金银器制作和使用的繁荣期,也是最高水平的代表。


杨贵妃死后,尸体腐烂却独留香囊千年不腐?秘密都藏在这3个罐里

△《长安十二个时辰》剧照


这次何家村窖藏的出土文物,就是最好的佐证:


杨贵妃死后,尸体腐烂却独留香囊千年不腐?秘密都藏在这3个罐里

△金器


杨贵妃死后,尸体腐烂却独留香囊千年不腐?秘密都藏在这3个罐里

△银器


专家推测,当时人们可能已经能使用简单的车床,对材料进行切削、抛光了。


关于焊接、铆、镀、刻、凿等的工艺技术也已达到较高的水平:


杨贵妃死后,尸体腐烂却独留香囊千年不腐?秘密都藏在这3个罐里

杨贵妃死后,尸体腐烂却独留香囊千年不腐?秘密都藏在这3个罐里


可能有宝迷很疑惑,为什么偏偏唐代如此盛行金银器皿呢?其实,造成这一现象,有很多因素。


比如说,皇银采矿和冶炼工艺的提高、丝绸之路的开启发展西欧各国交流频繁

等等。


杨贵妃死后,尸体腐烂却独留香囊千年不腐?秘密都藏在这3个罐里


不过,其中的主观因素还是皇室。


当时,唐代皇帝盛行服食金丹,认为以黄金为食器可延年益寿

。有了皇室贵族做表率,金银器皿才会如此发达啊:


杨贵妃死后,尸体腐烂却独留香囊千年不腐?秘密都藏在这3个罐里


杨贵妃死后,尸体腐烂却独留香囊千年不腐?秘密都藏在这3个罐里


前面千禧也提了,开放的政治环境和丝绸之路的畅通,造就了唐代对外交流的繁荣。


杨贵妃死后,尸体腐烂却独留香囊千年不腐?秘密都藏在这3个罐里


有多繁荣呢?何家村窖藏中光是钱币,就达39种之多


杨贵妃死后,尸体腐烂却独留香囊千年不腐?秘密都藏在这3个罐里


既有唐土流行的开元通宝,又有西域高昌国的高昌吉利、日本元明天皇铸造的和同开尔,还有波斯的萨珊银币、东罗马金币等,时代跨度达千余年。


这是钱币收藏史上,一次空前的大发现


杨贵妃死后,尸体腐烂却独留香囊千年不腐?秘密都藏在这3个罐里

杨贵妃死后,尸体腐烂却独留香囊千年不腐?秘密都藏在这3个罐里


唐朝的对外交流,其规模、层次和力度都堪称中国古代之最,大唐文化也因此而显示出强烈的世界性。


比如在窖藏中,有一件粟特(西域古国)的素面罐形带把银杯:


杨贵妃死后,尸体腐烂却独留香囊千年不腐?秘密都藏在这3个罐里

△带把杯不见于中国传统器形中,其造型当源自粟特地区


还有一只鸳鸯莲瓣纹金碗,极具粟特风情~它也是唐代金银器中最富丽华美的器物之一


杨贵妃死后,尸体腐烂却独留香囊千年不腐?秘密都藏在这3个罐里

杨贵妃死后,尸体腐烂却独留香囊千年不腐?秘密都藏在这3个罐里

△看它的莲瓣,采用了粟特风格的凸瓣装饰


另外,还有西亚的镶金兽首玛瑙杯:


杨贵妃死后,尸体腐烂却独留香囊千年不腐?秘密都藏在这3个罐里


罗马风格的狩猎纹高足银杯:


杨贵妃死后,尸体腐烂却独留香囊千年不腐?秘密都藏在这3个罐里


仿照波斯“多曲器”制作的白玉忍冬纹八曲长杯等等:


杨贵妃死后,尸体腐烂却独留香囊千年不腐?秘密都藏在这3个罐里

△纹样经过了本土化的改造


杨贵妃死后,尸体腐烂却独留香囊千年不腐?秘密都藏在这3个罐里


包括金银器上的图案,都透露着一股浓浓的异域风情


杨贵妃死后,尸体腐烂却独留香囊千年不腐?秘密都藏在这3个罐里

杨贵妃死后,尸体腐烂却独留香囊千年不腐?秘密都藏在这3个罐里


从何家村的金银器中,我们就能发现——唐代真的是一个兼容并蓄、积极进取的朝代!它不断吸收外来文化,再融合本土文化进行创造。


这一点,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杨贵妃死后,尸体腐烂却独留香囊千年不腐?秘密都藏在这3个罐里


杨贵妃死后,尸体腐烂却独留香囊千年不腐?秘密都藏在这3个罐里


跟金银器相比,何家村窖藏里的玉器就少得可怜了。


出土的文物中,玉带銙(玉带板)占了很大比例,即用来装饰腰带

的玉饰品:


杨贵妃死后,尸体腐烂却独留香囊千年不腐?秘密都藏在这3个罐里

△唐代的玉主要有白玉、青玉


除了男人戴的,也有几件女人的首饰,都超级出名!宝迷们应该看着眼熟吧:


杨贵妃死后,尸体腐烂却独留香囊千年不腐?秘密都藏在这3个罐里

△玉臂环·金臂钏


杨贵妃死后,尸体腐烂却独留香囊千年不腐?秘密都藏在这3个罐里

△金梳背·云头形金钗


杨贵妃死后,尸体腐烂却独留香囊千年不腐?秘密都藏在这3个罐里


除了以上介绍的金银玉饰,有2件文物,千禧要单拿出来给大家说道说道。


杨贵妃死后,尸体腐烂却独留香囊千年不腐?秘密都藏在这3个罐里


龙,在人们的印象中是上天、帝王神力的象征,往往造型高大、凶猛、华丽。


杨贵妃死后,尸体腐烂却独留香囊千年不腐?秘密都藏在这3个罐里


在这次出土的文物中,12条赤金走龙,不仅走在地上,而且还瘦瘦小小的,莫名有点萌:


杨贵妃死后,尸体腐烂却独留香囊千年不腐?秘密都藏在这3个罐里

△仔细看,其身姿和步态,各有不同


据说,当时考古专家在整理窖藏文物的过程中,目睹了一个神奇美妙的场景——


当那只小银罐被揭开盖子后,人们惊讶地发现罐中有水!一片金箔漂浮其上,金箔上赫然站立着这12条小金龙:


杨贵妃死后,尸体腐烂却独留香囊千年不腐?秘密都藏在这3个罐里

△如今12条仅剩6条,其余的已被盗走


对此,专家称,这些小金龙很有可能是唐代道教投龙仪式中所用的法器,能保存下来已经相当难得了...


其实,唐代的龙有很多种造型,根据其他地方出土文物,我们能看到——


正在做倒立的龙:


杨贵妃死后,尸体腐烂却独留香囊千年不腐?秘密都藏在这3个罐里


龙头鱼尾的中国版“魔羯座”:


杨贵妃死后,尸体腐烂却独留香囊千年不腐?秘密都藏在这3个罐里


都说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千禧是真的相信,我们都是龙的传人了...


杨贵妃死后,尸体腐烂却独留香囊千年不腐?秘密都藏在这3个罐里


还有一件宝物,就是它了——葡萄花鸟纹银香囊


这件香囊,制作非常精巧,通体镂空,呈圆球状,上下可以分开;


杨贵妃死后,尸体腐烂却独留香囊千年不腐?秘密都藏在这3个罐里


香囊,之前宝姐也介绍过,算是“中国香水”,深得文人雅士的厚爱,多半也是唐代尊贵之人的必备之物。


同时它还兼具了“礼佛”的功能,唐代人多会将佛经盛放在香囊之中,以起到消灾辟邪的作用。


杨贵妃死后,尸体腐烂却独留香囊千年不腐?秘密都藏在这3个罐里


而且,据专家推测,这件香囊就是杨贵妃“同款”


杨贵妃死后,尸体腐烂却独留香囊千年不腐?秘密都藏在这3个罐里


据《旧唐书》记载,战乱平息后,唐玄宗思念杨贵妃,派人到马嵬坡寻找美人尸骨,秘密改葬。但当人们挖开坟冢,却见“肌肤已坏,而香囊仍在”


埋藏多时而不毁,可见这香囊肯定不是丝织类的,和这“银香囊”倒是颇为吻合。


杨贵妃死后,尸体腐烂却独留香囊千年不腐?秘密都藏在这3个罐里


说了半天,不少人一定很疑惑:看着是很精巧,怎么特别了呢?


要不说老祖宗的智慧是无穷的。这件小小的香囊,其内部构造及其运用的原理,和西方的“陀螺仪”几乎是一模一样的!


杨贵妃死后,尸体腐烂却独留香囊千年不腐?秘密都藏在这3个罐里

△陀螺仪,就是飞行器保持相对平衡的高科技装置


杨贵妃死后,尸体腐烂却独留香囊千年不腐?秘密都藏在这3个罐里

△这是香囊的构造

要知道,陀螺仪在近代18世纪左右才出现,晚了唐代最起码1200多年!


杨贵妃死后,尸体腐烂却独留香囊千年不腐?秘密都藏在这3个罐里

杨贵妃死后,尸体腐烂却独留香囊千年不腐?秘密都藏在这3个罐里


或许“葡萄花鸟纹银香囊”仅仅是件装饰品,但在不经意间,唐代工匠门却能制作出这样一件伟大的现代“高科技”产品


大概古代高级工匠,个个都是发明家吧~


千禧私语:

大唐盛世,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中最为辉煌的篇章。

而如今,我们也只能从这些文物中,去了解当年的繁荣景象和工匠们的智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